徐氏家族概貌一览可惜没有查到我们镇

点上面“徐氏总群"加入徐氏家族徐氏家族概貌一览

1、主要源流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2、得姓始祖

徐若木(生卒年不详),嬴姓,本名嬴若木,夏朝初期人物,伯益之子,徐国建立者,后世称之为徐若木。

人物生平:

夏朝还未建立的时候,若木的父亲伯益就曾佐大禹治理过洪水。夏朝建立后,若木也曾帮助夏朝君主治理过水患,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若木被封到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建立了徐国,后世称之为徐若木。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3、迁徙传播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4、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5、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人口纯增长了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6、当代人口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7、郡望堂号郡望

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高平堂:以望立堂。高宛堂:以望立堂。琅琊堂:以望立堂。雪山堂:以望立堂。

8、宗祠楹联四言通用联南州世泽;东海家声。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徐穉,人称“南州高士”。下联典指秦朝时期的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访仙,传说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会烛夜绩;刻像上食。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贫妇徐吾,与邻妇会烛夜绩。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徐彪,亲丧,刻木为像,日上食,出入必告。

9、家谱文献全国重修东园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徐联习等重修清乾隆十年()刻本国图吉林大学注:该族散落江苏吴县及湖北各县全国·东园徐氏宗谱入卷(清)徐正科纂修清嘉庆七年()世德堂刻本国图历史所吉林大学(二部)苏州大学美国注:明正德十一年徐礼始修。该族散居江苏吴县和湖北各地徐氏原始民国抄本一册

10、字辈排行字辈排行:

湖南沅江徐氏字辈:“坡应连生志爱鸾景必桥思木先之荣世上发达光启后贤良传家永远道德文章守业继绪诗书义长益以明礼万代其昌”。

湖南资阳徐氏字辈:“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湖南竹山徐氏字辈:“坡应运生志爱鸾景必桥思本先之荣世上发达光启后贤良传家永远道德文章守业继绪诗书义长益以明理万代其昌孝友清时用才华举国扬英名辉玉宇伟业焕鸿章博学怀雄略高歌壮太航廉仁传绮范义勇卫霞邦协力兴民建精心振纪纲和平同日永雅谊共天久”。

湖南长沙徐氏字辈:“道恭顺政胜廷邦显士元登大先承继时开运泰长宗功来瑞彩祖泽发荣祥忠信傅家国文章耀玉堂,存仁增善美树德毓贤良孝友贻谋远箕裘百世昌”。

湖南益阳徐氏字辈:“名世文彦永绍廷良钦子应鼎日大共光维祖明德克兆延昌守在典则序以伦常善之余庆孚乃家邦”。

慈南图屿徐氏字辈:

门头支派:“玉满堂孝慈友震山恢荣成怀”;

墙务支、龙山支派:“大文行忠信朝廷邦永”;

新屋支派:“公文永德显一双秉与泰杨尚林祥”;

沙田支派:“敬光德龙履华立志元允宾善”;

冷湾支派:“富光圣友一秉泰性”;

墙下支派:“文子圣显仕友廷明金启见美”;

大地支派:“文士元亨利宏贞仁义道”。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寿文正(振)宝国”。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江苏连云港徐氏字辈:“正志光有定行宝”。

江苏灌南徐氏字辈:“林观学志永庆”。

江苏盐城徐氏字辈:“佃鹤长文锦彩”。

安徽淮地徐氏字辈:“广汉景(井)佩(沛)怀基”。

安徽宿州徐氏字辈:“元兴发存”。

安徽广德徐氏字辈:“福宜业(叶)同光”。

安徽阜阳徐氏字辈:“万贺克文玉继”。

安徽无为徐氏字辈:“书立修欣益”。

山东泰安徐氏字辈:“清焕志(田)学宗鲁”。

山东寿光徐氏字辈:“天会长新林炜基铸泰”。

山东苍山徐氏字辈:“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山东郯城徐氏字辈:“简静书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镇培烈起船续乃延”。

四川合江徐氏字辈:“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四川泸县徐氏字辈:“德启洛文长银念光先泽云中应守成”。

四川营山徐氏字辈:“芳荣稣英遇国尚正元文鸿才兴邦家名立万代存”。

浙江山阴徐氏字辈:“洪维祖德朱虎为俦佐舜赞禹尽献嘉谋泽延东海望重南州忠考济美义烈杨休奕叶礽来永保徽猷”。

浙江金华徐氏字辈:“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浙江永康、武义徐氏字辈:“乾坤贤茂盛俊杰德富贵忠良明显达慈孝享荣华彝伦攸叙正大立纲常敬”。

河南邓州徐氏字辈:“成存士泽礼已”。

河南淮阳徐氏字辈:“天乃公汝其克”。

河南夏邑徐氏字辈:“金清汝同”。

湖北南漳徐氏字辈:“先怀在可升传”。

湖北恩施徐氏字辈:“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湖北徐氏一支字辈:“祖代留方永德配远长清坤名文关照高宗又翻春”。

江西铅山徐氏字辈:“享太富贵善忠荣”。

江西新建徐氏字辈:“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贵州铜仁徐氏字辈:“砚明洪学仕文治进朝廷”。

贵州遵义徐氏字辈:“怀开水源”。

广东和平徐氏字辈:“德仲成友惠广世仁诵嘉日大斯之廷元延振东海声名焕南州福泽绵一言开有自百粤永其传善集家余庆宜敦谱若联克绍庭训在忠孝步前贤”。

广东揭东徐氏字辈:“一志功业成英哥必聪明六代名位响”。

河南光山徐氏字辈:“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云南昭通徐氏字辈:“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辽宁鞍山徐氏字辈:“殿德洪文士”。

甘肃会宁徐氏字辈:“加登恒生汉克份步守仰(世)”。

徐氏敦睦堂一支字辈:

名派:“人伯崇尚守世大乐雍熙有缘生贵子积累造宏基泽荫遗徽远英芳宾璐联文华开景运万代相君贤”;

字派:“敬良廷时郎之应惟公明仲体祖宗德季元启赞成敦睦传先绪诒谋袷后昆经纶匡上国冠冕拜龙恩”。

徐氏一支字辈:“峻定开洪运斯道碧龙昌”。

资料有待补充。

徐氏一支字辈:“万世久昌盛延传忠孝贤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全先祖乃崇凤德行真美善少昊金天始伯益后代衍若木建国君源望在邳郯南北为堂号东海是家元”。

徐氏一支字辈:“文明(德化)进大同福**安(天)泰云风肇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怀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

徐氏一支字辈:“学崇先进尊德行仁孝友传家忠道永登宗尚明达祖作孙绳丕振绍述显延斯文善自可继本支昌荣”。

徐氏一支字辈:“惟有春光在其华兆以明国昌治海东盛杰永古存”。山东莒南县岭泉真后左山徐氏。字辈为:文德进大同,福**安泰,云凤发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敬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民国时又增续字辈:一广恒田叔,传家庆余昌,德应思骏建,善乃蕴鸿祥朱梅徐氏宗派记(民国二十年修订)上二十字:有因相昭呈连盛仰凤惠升三鲁性宏年成祚立彦中二十字:一广恒田淑传家庆毓昌德应思俊建善乃蕴鸿祥下二十字:和乐全遵本斋修丕保章从谦贞则吉松鹤守金堂太公名讳:徐德朙始迁祖名讳:徐有安

我也是徐氏后裔,湖南岳阳市徐家村的,辈分为:诗书恢世绪,忠厚振家纲,一本遵谟训,同伦秉秀良,为人宜孝友,华国在文章,立志扬前烈,怡谋百代昌。岳阳徐育民我徐氏子孙,先辈都说,我们是江西起祖,后迁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徐家湾,大约是明(清)朝初年哪次迁到四川,现在一支的在四川盐源和云南宁蒗。有知道相关徐氏迁徙内容的请告知一二。徐氏辈分为“一广恒田淑,传家庆毓昌”的都是朱梅徐氏后裔。原称梅阳徐,尊始迁祖徐名讳有安为一世祖,依次推算"恒字辈是23世,田字辈24世,以此类推。朱梅徐的辈分前20世是以已用字为准,基本统一,但有些支族自行辈分用字,从21世“一”字辈开始,中20辈,下20辈都统一了,只不过个别分支没按辈分用字。这上中下60辈都远自朱梅徐,是清末朱梅徐氏续谱订的。不容置疑。鲁苏边界徐氏建制村大多为朱梅徐。

11、宗祠陵园宁海徐氏宗祠位于大山深处的徐家村,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宗祠门口竖着两根十五六米高的旗杆。走过祠内的天井,祠内的藻井戏台和戏台上精美的壁画,还有30多根粗壮的纺锤形柱、柱梁间的鹿鹤同春和狮子图案木雕,以及线条优美的篷形屋顶、粗壮的木椽子让人眼睛一亮。而悬挂在祠堂正厅位置上方,分别题于乾隆廿一年八月(年)和乾隆卅八年(年)的“一脉流传”和“东海流长”匾额,则让人感觉到一股悠远的文化气息。

据徐家村家谱记载,宗祠建于距今近年的雍正年间,长期以来主要用作村里读书娃的教室。原先祠堂内的珍贵文物比现在丰富得多,如有数十件装饰于祠内各处的镂空木雕,精美绝伦的彩色绘画,还有多块年代久远的匾额。“文革”期间,村民为保护这些“好东西”不被破坏,用泥巴糊在一些木雕和绘画上,使多数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以后,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木制雕件被侵蚀,彩画色彩剥落,但据来这里考察过的专家讲,总体上来说,这个祠堂是宁波工艺水平最高、保存得最完整的家族宗祠之一。

经专家详细鉴定,认为该祠堂在多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饰绘在戏台藻井顶端、带有道教色彩的鲤鱼太极图案,30多根仿宋纺锤形柱梁,装饰在柱梁间的十多件木制精雕图案,戏台上的壁画,还有多间木结构房间建筑,都体现出与众不同,在宁波和整个浙东地区十分罕见。

徐氏宗祠原是广东东莞西溪徐家村的古建筑。在建造西溪水库时,西溪移民将徐家宗祠移到现在的段空山前。该宗祠保留了原徐家宗祠内部的旧貌。在外观上修葺一新,并增加了石牌坊等建筑。徐氏宗祠被认为是古代宗祠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

12、名胜古迹秦嘉、徐淑夫妇恩爱,善诗文,今存秦嘉诗6首、文2段;徐淑诗1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秦嘉、徐淑的诗作排列整齐,节奏婉转自然,文字流畅清新,纯朴深厚,是五言古诗成熟的标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铭记秦嘉、徐淑在五言诗创作上的贡献,怀念他们感人泪下的真挚爱情,通渭县将公园以秦嘉、徐淑命名。秦嘉徐淑公园位于通渭县城西南方的南屏山和清凉山,属平襄镇城关、西关2个行政村所辖,北靠牛谷河,南至退耕还林工程外围,西以清凉山荒山造林外缘为界,东接南屏山嘴头家属住宅区。   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亩,已经完成道路铺装、电力照明、喷灌管网、绿化种植等园林工程和鹊桥、牌楼大门、秦嘉徐淑雕像、连理亭、比翼阁、秦嘉徐淑纪念馆、砚池、碑廊、花架、雕塑等园林建筑小品,总概算投资.68万元。   二期工程规划总土地面积亩,分南山绿化、道路建设、喷灌工程、景观工程、服务设施建设5个部分。具体为:南山绿化分为风景林区、纪念林区、花木园区三大区域,总面积亩;道路建设分为主干道长、次干道、游览步道、栈道,其中主干道长3.5公里、宽6米;喷灌工程南屏山灌溉区面积亩,清凉山灌溉面积亩;景观工程规划建设索道吊桥、浮雕壁画等;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秦嘉徐淑公园管理接待中心、指示牌、垃圾箱、木凳等。园内主要景观有鹊桥、牌坊门、主题雕塑、连理亭、比翼阁、四个院、景观小桥、碑墙、砚池、花架、四季亭、八景柱和园林景观绿化13处。在公园外围先后捐资建成了“八景园亭”中的六个,即“温泉冬涨”、“白塔晨烟”、“锦鸡循界”、“悠江夜月”、“中林春晓”、“玉狼屏迹”,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佛教协会建筑群、城隍庙建筑群、关帝庙建筑群、“八景园亭”建筑群等人文景观和民间佛教道观建筑,建筑面积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10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