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

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

姚啸宇编姚啸宇刘亦凡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理查德·胡克是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介绍胡克政治理论的著作。本书选编了八篇来自西方学界的、较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研究文献,既基本覆盖了胡克政治思想的各个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参考价值。

本书的文章编排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胡克的论战意图》《胡克〈教会政治体法则〉的一贯性》是对胡克思想的整体性论述;《胡克论〈圣经〉、理性与“传统”》《“超自然社会”:胡克笔下的想象共同体》《胡克论至高王权》具体阐发胡克在理性与启示的关系、教会构建、政教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理论思考;《看得见的庄严》《霍布斯与胡克、政治与宗教》《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则涉及胡克与西方思想史上其他重要人物或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

目录

编者前言胡克的论战意图胡克《教会政治体法则》的一贯性胡克论《圣经》、理性与“传统”“超自然社会”:胡克笔下的想象共同体胡克论至高王权看得见的庄严——莎士比亚与胡克笔下的仪式和秩序霍布斯与胡克、政治与宗教——对《利维坦》结构的一个评注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

文摘试读

编者前言

(选自《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作者姚啸宇,有删节)

年10月31日,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宗教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五百年过去了,这场改革运动的影响早已越出了纯粹的宗教范畴,越出了欧洲的边界。在进步主义的文明史论述中,宗教改革无疑是一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在黑格尔看来,宗教改革是

聚集各个民族最后的新口号,是自由的旗帜、真正的精神的旗帜。这是新时代的精神……到我们目前为止的时代,没有什么其他的苦劳和功劳,无非就是把这个原则塑造为现实,从而使这个原则获得自由的形式和普遍性的形式。

黑格尔

无论是黑格尔,还是其进步史观的当代传人,都会将宗教改革视作西方文明兴起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宗教改革是“现代”的开端,是启蒙运动的前奏,它为现代自由民主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假如没有宗教改革,人类有可能仍然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可在思想史家沃格林(EricVoegelin)眼里,宗教改革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混乱”(TheGreatConfusion)。根据沃格林对宗教改革的描述,路德、加尔文等改革家的事业与人类的“解放”毫无干系,相反,他们的出现恰恰是基督教文明衰微的表现,是他们进一步加深了西方世界面临的政治和精神危机。

在这场大混乱中,各种特殊化的力量纷纷崛起,打破了基督教欧洲从前普遍的精神和智识秩序。这其中的每一种力量都要求精神和政治上的统治权,试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人,但它们未能建立起一个新的普遍秩序,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分裂和无序。

沃格林

在黑格尔看到人类自由之曙光的地方,沃格林却诊断出了西方文明内在的痼疾,并且他认为,人类直到今天,仍然在这场危机的后遗症中苦苦挣扎。沃格林的判断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对宗教改革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6世纪英国的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理查德·胡克(RichardHooker)的启发。

理查德·胡克

……

《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与国教政制

胡克是一个虔敬的基督徒、一位尽责的牧师。但是,真正使胡克的名字载入史册的,还是他那部为英国国教奠定理论基础的煌煌巨著《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

《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

该书共分八卷,第一到第四卷讨论普遍的哲学和神学问题;第五卷篇幅最长,是对《公祷书》的辩护,论述教会事务的具体细节;第六到第八卷讨论英格兰的政教制度,重点是教会与国家关系的问题。《法则》篇幅浩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10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