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繁复,而支撑起房子重量的,便是由梁与柱这一横一竖结构组成的屋架。柱子作为竖向构件,起到了主要的承重作用,中国古代建筑能做到“墙倒屋不塌”,也是柱子的功劳。
我们都知道,古代建筑对各个部件的分类是十分清晰的,就像屋顶能按制式分出不同的种类,柱子,依其功能、位置等也有着详细的划分,其中最多被提及的,多有十种:檐柱、角柱、金柱、中柱、山柱、瓜柱、蜀柱、驼峰、垂柱、雀替。
这十类柱子中,檐柱、角柱、金柱、中柱、山柱这五种,是属于上接房梁,下接地面的承重柱,只是因其所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分。檐柱是支撑屋檐的柱子,位于建筑之外,多见于重檐结构的屋子;而角柱较为特殊,位于房屋四角,看似与檐柱无甚差别,其实暗藏玄机:从概念设计角度出发,角柱是对建筑薄弱环节的加固,因此这四根柱子,在受力、抗震方面都会有着特殊的要求。
金柱是屋外除了檐柱、中柱、角柱之外柱子的总称,多用于外廊,也就是屋檐下的走廊;中柱则是位于房屋纵向定位轴线的中线上的柱子;山柱,则是位于屋内,支撑房梁的柱子。
同时,这五类柱子都与地面接触,所以它们还会有专门的“配套装备”——柱础和柱櫍。
柱础,又称柱础石。古代建筑柱子皆为木作,为防止木材贴地受潮,就会在柱脚下垫一块石墩,既使木材与地面隔离,阻绝潮气,也是承受柱子压力的奠基石,这块石墩,就叫柱础。凡是木质结构的房屋,柱础是柱柱皆有,不可或缺。
而柱櫍,则是柱体与柱础连接处的部分。一般为扁鼓形,比柱体要大一圈,花纹横置,主要是为了阻隔湿气升腾而使木材受潮。
瓜柱、蜀柱、驼峰这三类,是位于房梁之上的短柱。瓜柱位于大梁之上,用于支撑大梁之上的梁架;蜀柱位于屋脊的三架梁上,用于支撑脊檩;而驼峰,则是两层梁间的垫块,作用于瓜柱类似,高度大于直径的叫瓜柱,高度小于直径的叫驼峰。
垂柱与雀替则带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的房屋结构。垂柱上端与屋檐相连,下端垂空,所以叫垂柱,一般在下端多有雕花,以作装饰之用;而雀替,指的是柱与横梁间的撑木,既可以传递压力,也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除了这多见的十种柱子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柱子,比如用于攒尖顶建筑的“避雷柱”,承载文化的“华表”等。柱子,不仅支撑起了房屋的“脊梁”,也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见证着华夏匠人的匠心与巧思。
主营业务
上海心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智能化建设工程专业施工、消防设施建设工程专业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建设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幕墙建设工程专业施工,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工艺礼品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划,创意服务,展览展示服务。
联系方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