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作文提分的卫星发射站,超99.99%的高考生都在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素材
一、公正
(一)公正的概念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二)公正的名言
1、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3、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4、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6、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7、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
8、公平正义的实现要靠毛泽东思想---瑷英
9、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0、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11、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12、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3、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4、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15、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
16、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17、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罗斯科?庞德
18、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培根
19、“崇法立德、公正立信、唯民立本、创优立业”“明法致公、敬业为民”“判重如山、持正守廉”“研法、修德、爱民、守正”“崇法至上、厚德至善;博学为公、执法为民”“厚德尚法,司法为民”“崇法为民尚德立身”
(三)公正的故事
1、公平女神
这是则寓言故事,相传在遥远的的天庭,有一天宇宙之神宙斯召集众神讨论公平,该怎样才是真正的公平,大家各抒己见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宙斯便唤来了公平女神让她来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公平,公平女神微微一笑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说到:我巡游天上、人间、地下也遇到了很多公平于否的事情,在我游历地下冥界的时候,众多厉鬼冤魂问我“我们终日不见天日、阴冷无比这样是对我们的不公平”我没有回答便离开了;我又来到了人间,人们争先恐后的问我“我们人类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生命,不能充分的享受生活这是对我们的不公平”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他们;当我回到了天上时,又听到关于公平于否的议论,有的神会问我“我们空有无限的生命却不能沐浴在爱情的时光中,无法与相爱的人厮守一生,这样是对我们的不公平”我还是没有作任何回答,今天在这里伟大的宇宙之神宙斯您又让我来说说什么是公平,那好吧,我就来说说,我在衡量公平于否的时候是将公平之秤放在宇宙当中的,不会单纯的考虑那一个方面,这样才能平衡整个宇宙万物,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是永远不会公平的。
2、8个金币的故事
约克和汤姆结对旅游。约克带了3块饼,汤姆带了5块饼。有一个路人路过,路人饿了。约克和汤姆邀请他一起吃饭。约克、汤姆和路人将8块饼全部吃完。吃完饭后,路人感谢他们的午餐,给了他们8个金币。约克和汤姆为这8个金币的分配展开了争执。汤姆说:“我带了5块饼,理应我得5个金币,你得3个金币。”约克不同意:“既然我们在一起吃这8块饼,理应平分这8个金币。”约克坚持认为每人各4块金币。
为此,约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夏普里说:“孩子,汤姆给你3个金币,因为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公正的分法是,你应当得到1个金币,而你的朋友汤姆应当得到7个金币。”约克不理解。
夏普里说:“是这样的,孩子。你们3人吃了8块饼,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块,路人吃了你带的饼中的3-8/3=1/3;汤姆也吃了8/3,路人吃了他带的饼中的5-8/3=7/3。这样,路人所吃的8/3块饼中,有你的1/3,汤姆的7/3。路人所吃的饼中,属于汤姆的是属于你的的7倍。因此,对于这8个金币,公平的分法是:你得1个金币,汤姆得7个金币。你看有没有道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夏普里所提出的对金币的“公平的”分法,遵循的原则是:所得与自己的贡献相等。这就是夏普里值的意思。
3、所罗门的智慧
所罗门是历史上以色列国的国王。据传说,有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孩子,让所罗门王来裁决。所罗门王说:“既然你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然而你们均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孩子确实是自己的,那么就将孩子劈成两半,你们一人一半,这样不就公平了?”所罗门的话是严肃的。此时,所罗门的手下要执行所罗门的命令。其中一个妇人同意这个分法,认为所罗门王英明;而另一个妇人大哭,说:“亲爱的所罗门王,我不要孩子了。整个孩子归她吧。”此时,所罗门对大哭的妇人说:“你才是孩子的母亲。母亲是爱孩子的,宁愿不要孩子,也不要孩子死啊。”所罗门命令手下把那个争孩子的假母亲抓了起来,重重惩罚。
这里,结果是公平的——孩子归他的母亲,而获得这个结果的方式则是充满智慧的。
所罗门王所用的策略是不可重复的,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得到:那两个妇人均是在不知道所罗门王的真正意图的情况下表达出自己的偏好的:真母亲首先希望孩子活着,其次才是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假母亲首先关心的是不要输掉官司,孩子的归属是次要的。我们看到,这里的公平的分配不是指平均的分配,也不是双方均满意的分配,而是合理的分配。分小孩——公平不是平均
4、分苹果
有一次,工会给每个教研室发了一筐苹果。如果是小包装,一人一箱,自然不会有问题。这次偏偏是一个教研室一大筐,自己分去。这可难坏我了,手头没有秤,数个儿难免有个大个小的抱怨。虽然大家都在场,看来当天分不了了,只能等改天借来秤再说了。
正在我为难之时,一个老师出了个主意:教研室8个人,把苹果分成8堆。任何人如果觉得哪一堆不够公平,可以任意调整,直到所有人都觉得公平了,再抓阄决定谁拿哪一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先进行粗分,再进行微调,直到大家觉得自己抓到任何一堆都不会吃亏为止。
这个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虽然没有借用任何技术手段,但是连最挑剔的人也没有任何抱怨。可以说,这一次做到了公平。
什么是公平?公平显然不是“数量的绝对平均”,因为数量平均了,质量未必平均。公平应该是“即使数量和质量存在不平均,但是内心并无抱怨”。
如何做到“内心无抱怨”?可以肯定的是,单靠技术手段不可能做到。因为技术手段只能做到一个方面的公平(如重量),而“公平感”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要做到让人们“内心无抱怨”靠的是“规则”。
规则需要在当事人“未有特定立场”之前制定,并经所有当事人同意。这样才能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抓阄在前,调整在后,显然无法做到“心无抱怨”。因为抓完阄,人就有了特定立场,一定是希望我这一堆越多越好。
规则的实施要由所有当事人参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老师没在场,他一定会抱怨:“我没有参加平分苹果,我怎么知道我这堆不是最差的一堆呢?”当然如果他自愿放弃参与的机会,他也就无从抱怨了。
如果分一筐苹果能做到公平,或许整个社会的公平也是可以做到的。
5、让黑奴自由
多年以前,一位黑奴被从非洲带到了伦敦。在那里,他伺候主人近两年,潜逃了。主人抓获了他,给他带上铁镣.事件被交给曼斯菲尔德法官——英国法侓史上一个界碑式的人物。全国都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的医院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