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直各村(社区)“两委”和工作队
纷纷引进
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
助力群众生产发展
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01为践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奎屯市团结街街道云岫里社区党总支与团结路派出所积极探索“互联网+户籍业务”服务新模式,率先在辖区安装使用身份证自助办理一体机,方便了辖区群众。
身份证自助办理机集自助拍照、自助受理、指纹采集、打印回执等多项功能于一体,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伊犁州范围内户籍人员,可直接通过该设备办理身份证换领和丢失补领业务,自助缴纳费用,3-5分钟即可完成业务办理。目前已经有多名居民成功办理身份证。(奎屯市团结街街道云岫里社区党总支袁金娥供稿)
02巩留县民政局驻塔斯托别乡综农社区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率先在辖区修建智能温室花卉大棚。智能大棚配备自动恒温定湿等设备系统,利用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搜集测量大棚内的湿度、pH值、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信息。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保障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宜条件,目前已培育花苗30万株。(巩留县“访惠聚”办公室董继阳供稿)
03今年以来,察布查尔县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驻社区工作队积极协调企业研发部门,结合本村实际引进巴楚菇野生菌种,首次引进液态菌种扩繁现代技术,在县食用菌产业园进行扩繁、试种,向本村余户村民推广种植,让小蘑菇铺就乡村振兴大产业,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巴楚菇是新疆特有的野生菌种,成熟期在5-6月份,营养价值高,每公斤市场价高达-0元。如果野生采摘,每人一天至多采摘十几公斤,但是在大棚种植采摘,每座大棚可采摘一百多斤,收入在4-5万元左右。”察布查尔县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总监陈永欣说。(察布查尔县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驻察布查尔镇工业渠路社区工作队张璐供稿)
04霍城县委组织部、编办驻惠远镇央布拉克村工作队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帮助村里的“伊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种子编织技术。该技术可通过调试机器参数,设置种子间距,将种子用棉线定点编织在纸线上,播种时只需将编织好的纸线埋在地里,遇水后包裹种子的纸和棉线就会自动溶解,不会对土地、庄稼产生影响,大幅提高了村民生产播种的效率。
“蔬菜的种子价格太高,间苗种植会浪费大量的种子,而种子编织技术不仅降低了间苗时种子的浪费,还节约了人力,减少了种植成本。”“伊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马玉斌说。(霍城县委组织部驻惠远镇央布拉克村工作队宁小雨、马思琦供稿)
05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乡前进新村是有名的蔬菜大棚村,为提高种植效益,州商务局驻村工作队引进农业科技公司为本村发展无土栽培草莓。
无土栽培将优选草莓植株置于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水溶液或“营养液+基质”内,经过水肥一体化滴灌促进生长。相较传统草莓种植中的病虫害、环境污染、重茬种植等问题,无土栽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成熟的草莓形美、个大、口感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前进村无土栽培草莓种植面积已达3.2万平方米,市场价为40元/公斤,是传统草莓种植收益的3倍以上。(特克斯县“访惠聚”办公室张文远供稿)
06为解决秸秆处理这个“老大难”问题,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驻新源县别斯托别乡铁勒哈拉村工作队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帮助新源县元利恒农机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申请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引进秸秆饲料化设备,将秸秆转化为颗粒饲料,提高秸秆附加值和“过腹还田率”。
自秸秆颗粒饲料生产线建成运营以来,年产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5万吨,可满足10万只羊一年的饲草需要,不仅解决了玉米收割后大量秸秆在田间难处理、影响耕作的问题,每亩地销售秸秆还可以增加元的收入。(新源县别斯托别乡“访惠聚”办公室代亚梅供稿)
07霍城县融媒体中心驻兰干镇阳光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霍城县代吾然地毯科技有限公司从江苏省江阴市引进万元的地毯编织生产线。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量从每月平方米增加至平方米,让地毯生产模式由传统手工艺转为现代化生产模式。
“现在生产的地毯是由手工制作、机器设计图案和提花等工艺结合而成,和原来手工生产模式不一样,生产机器结构简单,制作中穿管走线更顺更平,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了。”代吾然地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白合提亚尔·阿不力克木说。(霍城县融媒体中心驻兰干镇阳光村工作队陈越供稿)
08为帮助养殖专业户降低养殖用工成本,巩留县财政局驻塔斯托别乡伊勒格代村工作队积极探索蛋鸡自动化养殖新模式,率先在辖区引进万元的蛋鸡养殖自动化设备,吸纳辖区10户村民成为养鸡大户,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的引进,实现了1名工人从饲养管理、温控调节、蛋品清洗及分级包装等各环节全方位操作。蛋鸡住在恒温定湿的“鸡舍”,一点遥控器,基地里的自动捡蛋机、撒料车设备就会工作起来。捡蛋机将一枚枚鸡蛋放入筛选生产设备中,机器会把鸡蛋自动分成两种大小规格,经控温、清洗、干燥、紫外线杀菌等程序后,一枚枚合格的鸡蛋就上市了。(巩留县“访惠聚”办公室程志君供稿)
09去泥、削根、烘干、切片……在昭苏县喀拉苏镇塔斯阿尔纳村黄芪加工厂,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初加工。
伊犁州移动公司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从四川省成都市引进“土秀才”陈远锋,示范引领带动村民种植0余亩黄芪。为完善黄芪种植产业链,陈远峰成立黄芪加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低于市场价出售黄芪裸苗,高于市场价对村民种植的黄芪进行收购,并对村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目前,合作社共有40余名村民务工,月人均收入余元,让村民从“夏季务工转为四季就业”,实现产业和就业的同步发展。(州移动公司驻昭苏县喀拉苏镇塔斯阿尔纳村工作队陈正茂供稿)
10州农业农村局驻伊宁县阿热吾斯塘镇喀拉墩村工作队,邀请后盾单位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2名土肥专家,为村里的养殖户现场传授有机肥积造技术。有机肥积造技术是将作物秸秆、细土、人畜禽粪经过处理之后再次利用,可增强土壤团粒结构,达到保水、保肥目的,同时还可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源菌、杂草种子。
养殖大户阿布都拉·拜山激动地说:“我只知道腐熟的牛羊粪施用农田好处多,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但就是不懂腐熟农家肥的技术,通过专家的示范讲解培训,现在我掌握了这项新技术,今后我要科学种田,让庄稼年年丰收。”(州农业农村局驻阿热吾斯塘镇喀拉墩村工作队付文君供稿)
赞年伊犁州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公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