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 http://m.39.net/pf/a_6815827.html
“黄皮水,蕨巴烫到嘴。”
?刘发丁
“黄皮水,蕨巴烫到嘴。”这是三年困难时期在资源县广泛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自然灾害”,是指中国从年至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几十年过去了,这句顺口溜还时常被人提起。为什么呢?因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前,粮食产量仍然很低,特别是山区农村,仍然需要挖蕨巴来填饱肚子。那时候,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黄皮水人不愁娶不到老婆,村里古老的木房子一座连着一座,炊烟袅袅,人丁兴旺,几十户刘姓人家,最多的时候有两百来人。现在,村里已经凋零冷清,除了年轻人不愿呆在这里以外,主要是20年前的一场大火,火烧连营,美丽村庄化为了灰烬,元气再也无法恢复。
黄皮水这个小山村是我的祖籍所在地,在资源县中峰镇,地处越城岭山脉的宝鼎岭群山中,海拔约在米左右。再往山里走就没有村庄了,有原始森林;接着往上,就是荒山,满山遍野的茅草和蕨类植物。能吃的蕨类我们叫蕨菜,每年清明前,到处有蕨菜,村民们采来做蔬菜吃,还可以拿来卖钱;冬天,挖蕨根制作的蕨根粉,我们叫做“蕨巴”。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一种分布广泛的植物,据说有一万多种。我国约有种,其中许多种类为药用植物,还有一些作为蔬菜食用,另有一些是淀粉植物,最普遍利用的是蕨菜长在地下的根茎。根据以前商业部的统计,仅年,各地农民利用蕨根淀粉制造各种食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蕨根生长在荒山中,不用施肥,不打农药,漫山遍野茁壮成长。
挖蕨根是一个重体力活,一是要爬到较远的山上去寻找成片的蕨菜地,二是蕨菜生长的地块都是荒地,比较坚硬。先用镰刀把坚硬枯黄的蕨草砍掉,而它的根又在地下深处,用锄头挖起来很费力气。挖蕨根制作蕨巴,是黄皮水人冬天的主要劳动,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挖过几次蕨根。
蕨根饱含淀粉,抓在手里沉甸甸的。我那时只有六七岁,一担挑不了多少,我的主要作用只是给父亲做伴。父亲一担能挑一百四五十斤,走十来公里山路。
村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河水至清且甜,源头来自大山,是天然的矿泉水,没有丝毫污染,比现在城里买的矿泉水好喝。我们把蕨根放在河水里一根一根的洗尽泥土,然后把蕨根放在一个较平整的大石头上,用沉重的木锤将蕨根捣碎。捣碎的蕨根浆里有捶不烂的筋,是黑色的带有细细的白色条纹,蕨根筋扁平柔软有韧性,长短不一,是制作刷锅刷子的好材料。
将捣碎的蕨根浆放在一个很大的木桶里,桶底有一个大洞,在桶里的洞口用竹篾制作的网来过滤蕨根渣渣,再用竹筒连着下一个大木桶。然后放水搅拌,让水带着淀粉流向下一个大木桶,经过大约一天时间的沉淀,白色的蕨根淀粉与水分离沉在桶底,把水倒掉,取出蕨根粉晒干保存,就可以制作蕨巴了。这是最原始、最绿色的制作过程,听说现在用机器制作,省时省力,方便很多。
在当时技术落后的年代,蕨根粉都是用人工来完成的。采挖艰辛,清洗繁琐,之后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捶打、过滤和沉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非常的辛苦。但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蕨根粉极为珍贵,它让人们度过了饥荒,功劳巨大。蕨根粉既能直接煮成糊糊来吃,也可以煎成饼子,煎好饼子醮糖吃十分香甜,还很有韧劲、耐嚼。也可以把饼子切成条状,放在肉汤里,那就更加美味了。还有人用它制作成为蕨根粉条,黑色的,泡发柔软后下火锅,当成面条等主食来食用。
如今,蕨巴已是极为珍贵的土山货,是极绿色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同时蕨根粉丝中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和其他成分,营养非常丰富,吃起来口感也很棒,广受人们喜爱。由于挖蕨根的人很少了,现在很难买到,而且价格昂贵。因为制作蕨根粉投入的人工成本太高了,采挖、清洗、过滤和沉淀等,即便是现在有机器粉碎,还有很多工序也是需要人工去完成的。
虽然蕨根粉退出了“辉煌的历史舞台”,但它在三年困难时期,救了不少人的命,我们永远铭记。
征稿启事
为宣传全州、资源宝鼎岭及周边地区的名胜,开发家乡的旅游资源,我们拟以民间力量,争取一年时间撰写《探秘宝鼎》一书。《南国大家》特向社会征稿(字内),另外,对宝鼎岭开发利用有何建议(字内),无稿费,以书相酬。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