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當懷敬畏因果之心
我們常常說,修行者應當懷慚愧之心,時常懺悔,並加以修審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染,但是我們卻可能會忽略一個問題,慚愧心、懺悔心、修審心的成立,必須建立在我們對自己因為身口意三業的染污,會導致命終之後有墮入三惡道中受到無量苦果的危險,而能心生恐怖的基礎之上,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敢造次,時刻警惕自己的三業。
話說當年有一個國家,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富裕,引起了鄰國的紅眼病,便發兵來侵佔此國。此國自然也發兵抵抗侵略,開始徵用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從軍報國。當時有一個織布匠,正好六十。他的老婆長的非常端正,經常性地欺負織布匠,但每次織布匠都不敢有所違抗,依命行事。接到徵兵通知後,對老婆說:我也要去服兵役了,但是要自己準備武器和裝糧食的工具,隨時等候命令出發。於是,織布匠的老婆便給他準備了一個可以裝五升糧食的工具,以及一根本是用來織布用的杼木。有一丈一尺長。老婆對織布匠說:你帶著這些東西去打仗吧,沒有其它東西了。但是你要記住,假如你弄壞了,或是弄丟了這些東西,我們就離婚,不跟你過日子了。織布匠告別了老婆,去往前線。可是他滿腹的心事,不是擔心自己會在戰鬥中傷亡,而是擔心弄丟了這兩件物件,會被老婆拋棄。結果在征戰的途中,與敵軍相遇,因為己方的軍隊的戰力太弱,一觸即潰。可是老婆有交代,不可丟棄自己的器物。在眾人丟盔棄甲地逃跑時。織布匠為了保護自己的兩件物件不丟,便提著武器就跟敵軍站在一處,勇猛無比。敵軍一看,有這麼勇敢的猛人,竟也嚇得不敢前進,只能後退。己方軍隊,利用這個時間,加以整頓,並重新衝上來,打退了敵軍,獲得全面的勝利。國王很高興,要獎賞有功勞的軍人,結果大家都推薦織布匠,認為他應該得到功勞。國王召見了織布匠,問他:你是因為什麼因緣而能獨自與敵軍戰鬥呢?織布匠老實回答說:我不是一個勇敢的武士啊!早出發前,我老婆給了兩件物件,並說如果弄丟了兩件物件,就要跟我離婚。我拼死戰鬥,不是因為我勇敢,而是我擔心弄丟了兩件東西,老婆不跟我過日子了。因為心裡恐怖因為弄丟兩件東西,老婆會離婚,而拼死保護這兩件物件啊!國王聽後,對諸大臣說:此人雖然是因為怕老婆而拼死戰鬥,但是卻保護了國家不被侵略,還是應當給予上等功勳,並封為大臣,獎賜房宅、侍女等,享受著僅次於國王的待遇,並可世襲,代代相傳。
這個故事中的老婆,譬喻因果;五升糧食的器皿和一丈一的杼木,譬喻五戒、十善;老婆叮囑織布匠要保護好兩件物件不丟才能與他繼續生活,這是譬喻行人只要能認真受持五戒十善,不僅可以獲贈上福報,更能與佛一起同證解脫,同登菩提;以自持武器對戰敵軍獲嘉獎,則是譬喻持五戒行十善之人,不僅能消滅現世怨家,及不善之業,後世則得增上之樂也。
我們之所以放縱自己的行為,正在於自己不知因果之理,對惡道之苦無所畏懼,從而無所顧忌地放縱自己。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知道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因而不敢造作招感惡果的因;眾生則不畏懼因,而是等到惡果出現時,才會感到後悔和恐懼。因此,作為修行者必須時常思維觀察如是因如是果,並對因果懷有敬畏之心,則能謹守本分,受持五戒十善,修身養性,自然也就不用擔心惡果的出現了。
世界佛教聯合會美國佛教正信會洛杉磯法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