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的初步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http://m.39.net/pf/a_4629695.html

重要小贴士

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正在征集专家库成员,我们殷切欢迎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愿意为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中药产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中药大品种联盟。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中的通知,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作者:任钧国1,王冬芝1,雷蕾,亢力,刘建勋1*

(1中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中药功效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疗作用的总结与概括,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理论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发展,阐明中药功效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成为目前中医药领域面临的重要学术难题。近年来,应用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药代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中药药理作用是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的治疗作用的总结,与中药功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研究中药功效-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是阐明中药功效现代生物学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比较少。为此,本研究在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方面验证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为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

通过对期刊文献、会议资料、教材、《药典》等的对比筛选,本文以更具权威性、规范性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为参考依据,共摘录味中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信息。功效数据为书中部分的功效信息,共包含种功效术语,其出现的所有频次,计入重复项,共有89频次;药理作用数据为书中部分的药理信息,共包含86种药理作用,计入重复项共出现频次。

1.数据处理

在收集数据时发现,表达两类不同功能的功效术语有重叠的部分,如“清热解毒”中的“清热”与“清热凉血”中的“清热”相重复,但“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清热凉血”类中药对应的药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而且“清热”与“解毒”对应的药理作用也不相同,这将严重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为改善这一现象,提高功效与药理作用相互对应的精确度,作者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将诸如“清热解毒”类的功效术语拆为“清热”、“解毒”两种独立术语。这种独立术语只由一个动词如“清”和一个宾语如“热”构成,保证了术语所表达功效的唯一性。

1.3方法

1.3.1构建数据库:先将味中药涉及到的每一味中药、每味中药所具有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一一录入到xcl表中,最后将所有药物的数据进行合并。

1.3.数据分析:采用xcl软件和Accss软件的数据统计功能,统计每种功效和药理作用重复出现的频次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同时计算每种功效和药理作用重复出现的频率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共同出现的频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功效(药理作用)频率=功效(药理作用)频次/,功效-药理作用共有频率=共有频次/(功效频次+药理作用频次)。

结果

.1中药功效分布的情况

味中药共有种功效术语,其中一些功效在各味中药中出现频次最少,只有1次,如,泻热、醒脾、引火归元等功效;重复出现频次最多的达次,为清热功效。按照功效出现频次大小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活血、祛风、散结、止咳、化痰、凉血功效。见表1

表1中药功效排序前10位

.中药药理作用分布的情况

味中药共有86种中药药理作用,其中一些药理作用只出现一次,如,抗衰老作用、抗损伤作用;出现频次最多的达次,为抗炎作用。按照药理作用出现频次大小排序,前10位的依次是抗炎、抗细菌、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抗肝损伤、抗氧化、降血糖、镇静、降血脂作用。见表

表中药药理作用排序前10位

.3中药共有功效-药理作用频次的分布情况

同时具有某种功效与某种药理作用的中药频次越多,一定条件下表明该功效与该药理作用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功效与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次最多的是清热-抗细菌作用,出现了75次,最少的仅出现了1次。按照同时出现频次大小排序,前10位的依次是清热-抗细菌作用、解毒-抗细菌作用、清热-抗炎作用、解毒-抗炎作用、清热-抗肿瘤作用、止痛-抗炎作用、止痛-镇痛作用、解毒-抗肿瘤作用、清热-抗肝损伤作用、祛风-抗炎作用。见表3

表3中药共有功效-药理作用频次前10位

.4中药共有功效-药理作用频率的分布情况

同时具有某种功效与某种药理作用的中药频率越多,越能表明该功效与该药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功效与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率最多的是泻下-致泻,共有频率是0.30,最小的频率是0.。按照同时出现频率大小排序,前10位的依次是泻下-致泻、发汗-发汗、清热-抗细菌、解毒-抗细菌、宁心-催眠、止咳-平喘、强筋骨-性激素样作用、涩肠-止泻、益肺-抗肺损伤、补益肝肾-抗骨质疏松、祛斑-抗骨质疏松、消风-抗骨质疏松。见表4

表4中药共有功效-药理作用频率前10位

.5中药清热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清热是中药的一种重要的功效,共出现了次,以清热功效为例,对与清热同时出现的药理作用进行频率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细菌作用,频率为0.58,出现的最低频率是0.01,如抗凝血、改善学习记忆、抗脑损伤等作用。出现频率≥0.05的药理作用有17种,按照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序,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降血脂、祛痰、镇咳、镇静、降压、抗溃疡、平喘。见表5

表5与中药清热功效共有频率≥0.05的药理作用

.6中药抗细菌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抗细菌作用是中药的一种重要药理作用,共出现了次,以抗细菌作用为例,对与抗细菌作用同时出现的功效进行频率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功效是清热,频率为0.47,出出现频率最少的频率是0.01,如壮肾阳、止泻痢、引火归元等功效。出现频率≥0.05的功效有17种,按照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序,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利咽、泻火、活血、化痰、散结、散寒、止咳。见表6

表6中药抗细菌药理作用共有功效表

3讨论

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是分别基于中医、西医理论对中药治疗作用的描述,它们具有共同的载体,因此,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在中西药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为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现代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版)是一部由国内众多专家集体撰写的有关中药饮片的基源、功能、主治、配伍、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等多方面的学术专著,具有较强的学术权威性,其中有关中药功效、药理作用的内容非常全面,因此,本文以该书记载的功效、中药药理作用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对功效-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本书共收载中药饮片味,味中药共有种功效、86种药理作用,从功效、药理作用分布的频次、频率的排序来看,不同功效和药理作用在味中药中的分布差别较大。其中出现最多的功效为“清热”,频次为次,频率为0.4;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理作用为“抗炎作用”,频次为次,频率为0.35;也就是说,味中药中有近30%的中药具有“清热”的功效,有35%的中药具有“抗炎作用”。

为揭示中药功效和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作者采用功效-药理作用共有频次与频率两种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共有频次的大小可以代表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关联性的强弱,即,某功效与某药理作用的共有频次越大,一定程度上表明,该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如共有频次最多的为“清热”-“抗细菌作用”,共有频次为75次,表明“清热”与“抗细菌作用”关系密切。但这种分析标准突显的一个问题是,共有频次的大小依赖于功效频次和药理频次的大小,对于频次比较小的功效和药理作用,其共有频次对两者关系强弱的代表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同时采用“共有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泻下”-“致泻作用”的共有频次仅为3,但共有频率确是0.3,排在第一位;而“清热”-“抗细菌作用”的共有频率为0.6,排在第3位。因此,采用共有频次与共有频率的统计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此外,本研究分别选择了“清热”与“”抗细菌作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功效与药理作用进行了共有频次与共有频率的分析,希望对功效-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结果发现,与清热功效共同出现的药理作用共有5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与抗细菌作用共同出现的功效共有种,按照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这些结果提示,中药功效-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共有频次与共有频率的分析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对中药功效-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为中药功效的实验设计、研究以及中药药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也发现,无论中药功效,还是药理作用,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专业术语的标准化问题,同时,随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的新的药理作用会不断被发现,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有待今后众多学者共同探讨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4(10).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作者:任钧国,王冬芝,雷蕾,亢力,刘建勋。编辑:远志。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

热门文章推荐,点击即可阅读

《中药大品种培育的模型》

《联盟讲坛:中药工艺核对的认识及应对》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箭在弦上》

《我国中药贸易现状及思考》

《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道路》

《实干托起梦想责任铸就担当聚合迸发能量》

《丹红注射液科技影响力分析》

《肠道微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会有怎样的关联?》

《配方颗粒:统一标准开放竞争》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专家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9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