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鉴赏阅读汇编
山东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山东省青岛市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题(23分)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方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二月,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救。三年春三月,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有明远,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口雕耗雕:凋敝
B.季兴大治战舰治:治理
C.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权:暂代官职
D.悉以政事属孙光宪属:托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B.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C.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D.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
B.幕府,古时军队主将的府署设在帐幕内,故称。后也称军政大官的府署,或称军中、官署聘用的文书人员。
C.甲申,文中指甲申日。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纪年、纪月,也可以用来记录日序,甲申日的下一天是甲酉日。
D.布衣交,谓不拘身份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为平民之服,亦指贫贱之交,即贫寒时结交的朋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季昌暗中有了占据荆南的想法,然后留下路过江陵的梁震,让他担任参谋,并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广扩大。
B.等到夔州刺史潘炕罢官时,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城中,杀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后唐明宗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
C.天成三年春季三月,楚王马殷到达岳州,派遣六军使袁诠攻打荆南,高季兴命令水军迎战,后来高季兴被打败,请求议和。
D.高从诲袭位后,认为吴远而唐近,舍近臣远不是好办法,于是通过楚王向唐谢罪,想重新臣服于唐,后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4分)
(2)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4分)
6.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2题(22分)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磵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当为古今游记之最。霞客死时年五十有六,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阴之马湾。
(节选自清·钱谦益《徐霞客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崟岩为床席挟太山以超北海
B.访黄石斋于闽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穷流沙而后返吾尝终日而思矣
D.乃得西游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B.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C.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D.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徭役名目繁多,残酷压榨平民百姓。
B.觐省,觐,臣民朝见君主或宗教徒朝拜圣地;省,探望问候长辈、亲属。这里指徐霞客秋冬朝拜圣地和问候母亲。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与“丁忧”意义不同。封建时代,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三年,是谓丁忧。
D.江阴,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此言之城池建筑方位也。此处江阴因地处“长江之南”而得名。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霞客是一位心系山水,而又十分孝顺的奇士。他在年少的时候就经常想着远游,但因为要奉养母亲不能出游,三十岁后才出游。
B.徐霞客是一个身体矫健,勇敢不屈的探险家。他出游时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绳索打水;背着包袱到达峨眉山顶和塞外恒山。
C.徐霞客具有不畏艰险和乐观进取的精神。他乘坐一艘小船,被大雨淋湿,有人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实在是足够快乐啊”,可见其内心的乐观。
D.徐霞客有着终生致力于地理探索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游览必定实地考察,病重后告诉探病的人,自认为可与张骞、唐玄奘、耶律楚材比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4分)
(2)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当为古今游记之最。(3分)
2.第三段中“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的记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9分)
首夏南池独酌
白居易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绿苹散还合,赪鲤跳复沉。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惭无康乐①作,秉笔思沉吟。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①康乐:指谢灵运。谢灵运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开创山水诗派,袭封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首五言古诗,本诗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诗中不乏对偶句,兼具整饬美。
B.“芳草深”与《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同写绿草,但意境不同,前者富含生机,后者凄清冷落。
C.诗歌描摹景物,有动有静,视听结合,再加上色彩的渲染,如一幅工笔画,读起来赏心悦目。
D.“谢家物”指谢灵运诗中的景物,南池夏景如谢灵运笔下的美景清丽秀美,诗人弹琴饮酒,醉心于此。
4.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5~6题(9分)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词人拟写檄文之快,表现了词人潇洒豪迈的精神状态。
B.“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渲染了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表达了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C.“生怕”两句表面上说词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
D.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感叹壮志未酬,用的是曲笔。
6.有评论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分,共6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5)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这种感受。
(6)《赤壁赋》结尾两句“,”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四、语言文字运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0题。(0分)
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理解和相互感知的能力。作家的共情能力高于普通人,他会引领读者去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好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机器加以实现。
文学的主体是人,(),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智能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照亮人性,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科技是求真,艺术反而是追求不真。这种“不真”也不是一种“假”,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其背后的根本,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人的幸与不幸。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关于人的解答,那么它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