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激战几十分钟,李建成李世民便在隋军

本文转载来源于

梁山微木说历史

作者

李唐

霍邑之战真的很简单吗?

史书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看人和分析问题的时候总能料事如神,碾压他人?

刚读历史的时候,这个问题困扰我了很久。他们的神预测,既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又让我产生了一些自卑。

直到看到很多史书之后,我才领悟到,原来有一些东西,史书是不会明确告诉我们的——情报。

李建成、李世民为什么能做出算卦一样的精准判断,把每一个对手都分析的那么透彻,绝对不可能是瞎猜,也不可能是仅靠公开信息。

如果你觉得,仅靠公开信息,就能把住一个人的脉,你可以试着把一下川建国同志,看一看,自己是否有资格当兽医?

当今社会,网络上有那么多政客的公开信息,还有那么多天天预测的专家,我们都很难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更别提放在古代了。

所以可以肯定,李建成、李世民百分百收到了、并且研究过大量关于这些对手的情报。而且还可以肯定,他们买通的有对方身边的人。

这些间谍,源源不断的为他们提供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而这些情报,则是那些要求退回晋阳的将士们,根本没有资格看的。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的判断能力不行,而是他得到的情报有限。

当然,同样的情报放在不同人的手里,价值也不相同。例如长征时,我党一直掌握着国军的情报,但是博古的指挥水平,就根本没有资格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不过,这个不是笔者想表达的重点。我想强调只是,当大家看到史书上的神预测时,不要像笔者刚开始那样产生自卑心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相信自己,唯有此,才能成功。

关于如何看人,我还想多说几句,这是我对史书以及自身经验的总结,后来写李密时,也会提到其中的方法。看人基本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贴标签

贴标签好像是贬义词,但是它真的很有用。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这些类似的地方,就可以给这个人做个素描。

比如“炫耀什么”,就可以贴上“缺什么”的标签。“自尊心很强”就可以贴上“能力很弱”的标签。“对前任无情”就可以贴上“薄情寡恩”的标签。

虽然这些标签不会百分百准确,但是准确率也在90%以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这个人,有个大概的判断。

觉得可以深交的,就进一步了解,觉得不能深交的,就可以直接过滤掉。千万不要以为,谁会因你而改变,这是错觉。比如一个人对前任无情,放心吧,他对你肯定也会很无情。当然,分手了还对前任滥情,放心吧,这人永远都会滥情。

哪怕你不会贴标签,贴了10个人,只有三四个是对了,那也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利大于弊。

第二步:揭标签

对于重要的人或者重要岗位的人,在贴完标签之后,一定要把标签给揭掉,再重新认识。贴上信任,不能对他一直信任;贴上诚实,不能一直觉得他诚实,人是会变的。

这个绝对不是疑心病太重,而是历史的教训太多太多。

大家为什么总会遇到借钱不还的朋友?就是我们没有把原来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给撕掉,一直单纯的以为朋友还是原来的那个朋友,可其实,他们早就变了。

认识一个人,就是一个贴标签、揭标签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对这个人了解的更加深入。

第三步:提前预防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看人有多准,也经常有不准的时候。

姜小白春秋第一霸,够厉害,但是最后却被三个宠臣易牙、竖刁、卫开方给活活饿死了。秦始皇一统六国千古一帝,够厉害,但是前脚刚死,宠臣李斯和赵高合起伙来就把诏书给改了。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固化的看待一个人。刘邦、汉武帝、曹操……等一大批牛人,厉害的地方不仅是看人很准,更重要的是,即便看错了,也留有后手。

为方便记忆,我把以上内容总结为了16个字:识人用人,反复考察,重点岗位,必须预防!

关于识人用人,有时间了,我还会另写一篇文章讲,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这是写历史的文章,我们已经扯的太远了,还是继续回到故事本身吧。

既然两个儿子,已经说出了“不杀宋老生,便以死谢罪”的狠话,作为父亲的李渊岂能不听从。

所以,在听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算卦后,李渊大喜过望还顺带把撤退派骂了一通:“一群懦夫,差点败了老子的大事。”

坚持,总能看到希望。很快,李渊便等来了天气好转。8月1日,天气放晴,8月2日,李渊下令全军暴晒盔甲,8月3日早上,全军开拔,沿着汾河向霍邑急速前进。

两天之后,义军便到达了距离霍邑城五六里的地方,霍邑之战自此拉开序幕。开打之前,李渊做了一个非常周密的安排,将所有兵马分为了三部:

1、李渊带领一部分人马,到霍邑城下溜达,引诱宋老军出城。

2、两个儿子各领一部分骑兵,埋伏在旁边的山坡上,以截断宋老生退路。

3、大将殷开山(西游记里唐僧的外公)带领后军,伺机支援李渊。

宋老生见李渊兵少,便带领了3万兵马倾巢而出。但是,他并没有像很多演义中说的那么傻,从面对李渊的北门出城,而是选择了李渊所看不到的东门和南门。

这一招非常阴险和高明,三万人偷偷溜出城去,排兵布阵完毕,再从两翼偷袭,如果面对一般的敌人,获胜的概率极高。

可惜,李渊技高一筹,早在城东的山坡上设立了观察哨,以监视隋军的一举一动。宋老生刚刚出城,李渊便收到情报,一边赶紧领军后撤,一边赶紧命令李建城、李世民率领骑兵,绕到了霍邑城的东门和南门,截断隋军退路。

打惯了农民军的宋老生,根本没有料到李渊这么鸡贼。看到李渊后撤,还以为对方怂了,带着3万多人就开始踹义军的屁股。

李渊一边护腚,一边往回跑,一直跑到了殷开山的后军军营。人数一占优势,李渊就开始拉着门把欺负人了。只见他勒住马头,转身就向宋老生的中军反扑了过去。

双方刚刚激战几十分钟,李建成、李世民便在隋军背后猛锤战鼓,一时间响若山崩,城楼皆振。隋军被这大鼓锤的吓了一个大跳,顿时军心开始不稳。

李渊见状,又趁机使了个阴招,派了一群人在军中大喊:“已斩宋老生”。

这样一搞隋军士兵的心态彻底崩了,都没有辨认一下消息真假,撒开丫子就往霍邑城里跑。宋老生努力的挥舞着帅旗,想证明自己还在活蹦乱跳,但是乱军之中,根本没有一点效果。

无奈之下,宋老生只好大呵一声,双腿夹紧战马,猛抽马鞭,跟着往霍邑城跑去。但是,到了城下之后,他才发现后路真的被断了。

情急之下,他只好绕到了一处偏僻的城墙下,急忙命令城内守军系下绳索,准备玩个飞天绳魔术表演。

可惜宋老生运气太背,不远处,正好有几名义军偷偷的看着他的表演。还没等他往上爬两下,这几个义军便追到了跟前,下来吧您哪。宋老生就这么被戳死了。

随后义军将士开始猛攻城池。由于行军较快,攻城器械并没有运送到位,所以,义军只好猛砍城墙(时无攻具,肉薄而上)一直打到当天傍晚,霍邑城才被拿下。

这场战斗很小,只用了一天时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李渊智谋过人的领军水平。如果没有提前在高地设置观察哨,义军就极有可能中了宋老生的偷袭。

还有,在阵前散播谣言的这种战法也是需要诀窍的,具体来说就是六个字:先搞蒙,再搞残。

高颎攻打邺城的时候,是先派了名士兵,射杀围观的几万名吃瓜群众,这些群众往邺城方面猛窜,导致对方阵营大乱。这时候,高颎才让人大喊“敌军已败”的。

这一次,是等到隋军被后面的战鼓震蒙逼了,李渊才让人大喊“已斩宋老生”的。不然,人家中军就没啥动静,帅旗跟山一样稳,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相信。

霍邑被攻下之后,李渊又玩了一把收买人心的把戏:

1、跟着宋老生的隋军将领,既往不咎,仍担任原职。宋老生,则按原官职给于厚葬。

2、义军士兵,有功劳的重赏,没有啥功劳的也赏。(这一点很重要,后面写李密为啥失败时,会用到)

3、投降的隋军,以及愿意参军的百姓,全部授予散官,也就是没有实权,但有特权的人。

4、不愿意追随义军的关中人,注意,是关中人,全部授予五品散官放归关中,这是为下一步入关提前做好了准备。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非常明显,周围百姓抢着参加义军,整个山西,除了屈突通坚守的河东郡以外,其它地方基本全都传檄而定。

搞定宋老生之后,李渊一路南下,到达了龙门县(今河津市),距离屈突通所驻扎的河东仅50多里。

在这里,李渊又得到了无数股势力的加入:

1、刘文静、康鞘利带来了突厥骑兵,和匹战马。数量不多,但是对外释放的信号很强烈,唐突合伙了。

2、当地势力最大的贼军孙华,带着数千强兵以及多年抢夺来的财富归顺了。李渊将他树为了标杆,直接封为了一品大员,左光禄大夫,封武乡县公,加冯翊郡守。

3、关中的势力也开始投靠李渊,如冯翊太守萧造,华阴令李孝常(李渊的连襟)等等,李孝常还献上了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永丰仓。

永丰仓的意义特别巨大,一下子解决了义军的所有粮食问题。并彻底打消了杨广回京的念头。杨广知道这事后暴怒至极,把李孝常的弟弟全部给斩了。

总之,归降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如此多人的投靠,让李渊的兵力迅速的从3万膨胀到了10几万,拿下关中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未完待续

(打赏条鸡腿,干活不累:)

延伸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8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