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尧典《尧典》是古代文学著作,作品中记述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是《尚书》篇目之一。本篇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名叫《帝典》,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计谋,(充任天下之主的位置)他的光辉充满天下。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人们都说:“啊!鲧吧。”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4.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二:舜典《舜典》是《尚书》的篇章之一,文言文,属于儒家范畴。《舜典》记载了虞舜的言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提的建议一定可以成功,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他观察了北斗七星,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达泰山,举行了柴祭。对于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活羊羔、活雁、死野鸡,分别作为诸侯、卿大夫和士朝见时的贡物。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达南岳,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达西岳,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所行的礼节同在西岳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普遍地使他们报告政务,然后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物作为酬劳。舜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舜又在器物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为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灾害造成过失,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刑罚要慎重啊!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这四个人处罚了,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们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乐音。明年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啊,十二州的君长!”舜帝说:“生产民食,必须依时!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近处的臣民,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这样,边远的外族都会服从。”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舜帝说:“好啊!禹,你曾经平定水土,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叩头,让给稷、契和皋陶。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舜帝说:“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都说:“垂啊!”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舜帝说:“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呢?”都说:“益啊!”舜帝说:“好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和熊罴。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礼呢?”都说:“伯夷!”舜帝说:“好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头,让给夔和龙。舜帝说:“好啦,去吧!要谨慎啊!”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依着音乐舞蹈起来。”舜帝说:“龙!我厌恶谗毁的言论和贪残的行为,会使我的民众震惊。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转告下面的意见,应当真实!”舜帝说:“啊!你们二十二人,要谨慎啊!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啊!”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世。三:大禹谟《大禹谟》出自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作品中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的上古事迹。大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后人尊称为大禹。谟,谋。本篇首段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所以叫《大禹谟》。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一。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对四海进行治理之后,又敬慎地辅助帝舜。他说:“君主能重视做君主的道理,臣下能够重视做臣下的职务,政事就能治理,众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舜说:“对!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外没有被遗弃的贤人,万国之民就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依从众人,不虐待无告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帝尧能够这样。”伯益说:“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是上天顾念,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象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优游于逸豫,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行,各种思虑应广阔。不要违背治道获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禹说:“啊!帝要深念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六种生活资料:水、火、金、木、土、谷,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事应当配合,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事理顺了应当歌颂。又用休庆规劝人民,用威罚监督人民,用九歌勉励人民,人民就可以顺从而政事就不会败坏了。”舜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三事真实办好,是万世永利的功勋。”舜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众民。”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宣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舜说:“皋陶!臣民没干犯政事,是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治道。施刑是为了达到无刑,人民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啊!”皋陶说:“帝德无失误。简约治民,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施及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从轻,功可疑时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帝舜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愿望来治理,象风一样鼓动四方人民,是您的美德。”帝舜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险恶,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帝舜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协合,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禹跪拜叩首,再辞。帝舜说:“不要这样!只有你适合啊!”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帝舜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禹于是会合诸侯,告戒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同力,就能有功。”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伯益拜见禹,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尊敬战栗。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还师回去后,帝舜便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着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四:皋陶谟
《皋陶谟》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皋陶,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就是谋。《皋陶谟》为记录君臣谋议国事的重要文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大禹和皋陶关于以德治国的对话,皋陶提出“九德”,作为人的道德基本准则。这套主张有浓厚的儒家色彩。第二部分是大舜和大禹的对话,主要讨论治国安民的道理,君臣的职责和要求等。第三部分叙述丹朱的罪过,大禹的功绩,三苗的问题,以及对祭祀歌舞场面的生动描述。查考往事古迹。皋陶说:“君能诚实地履行其德行,就能有远见,而辅佐的臣子也能同心协力。”禹说:“好啊!如何去做呢?”皋陶说:“啊!要谨慎地修养自身,思虑深远。要亲近九族,那些贤明的人就会相互勉励来辅助,由近及远,道理就在于此”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呀!”皋陶说:“啊!还要能辨别不同的人,安抚民心。”禹说:“噢!都像这样,连帝舜也难以做到。能识别人就是明智,就善于用人。能安定民心就是慈爱,百姓都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戴,何必担心驩兜?何必流放三苗?何必畏惧巧言、善色、很佞的人呢?”皋陶说:“啊!考察人的行为有九种美德。要说某人有美德,就要把他做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禹问:“什么是九德呢?”皋陶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良善。要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每日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日夜都恭敬努力。这样做,卿大夫就能保持其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种德,用以辅助政事于国,作为诸侯就能保持他的邦国了。对于九德能普遍推行,使具备就得的人都出来任职做事,才德超群的人都获得官位。百官臣僚相互学习效法,把自己的职责事务做好,使政事与天象运转相顺应,各种事情都会成功。”(皋陶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这五种礼制,要经常啊!君臣之间要同敬、同恭,和善相处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者啊!政务要劝和了!要努力啊!”(皋陶说:)“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实行吗?”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实行并且可以成功。”皋陶说:“我没有别的学识,只想天天辅佐君主并对他有所帮助啊!”五:益稷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啊!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漫没了丘陵,老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里。我乘坐四种运载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鲁肉送给百姓们。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大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鸟兽肉送给老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剂馀缺。于是,百姓们就安定下来了,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了治理。” 皋陶说:“好啊!你的这番话真好啊。” 禹说:“啊!舜帝。你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在位的大臣。” 舜帝说:“是啊!” 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靠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再三用休美赐予你。” 舜帝说:“唉!靠大臣啊四邻啊!靠四邻啊大臣啊!” 禹说:“对呀!” 舜帝说:“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辅佐我。我想用力治理好四方,你帮助我。我想显示古人衣服上的图象,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田形绘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黑青相间的“己”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不同的衣服,你要做好。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声音、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的哀乐考察治乱,取舍各方的意见,你要听清,我有过失,你就辅助我。你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去议论。要敬重左右辅弼的近臣!至于一些愚蠢而又喜欢谗毁、谄媚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要用射侯之礼明确地教训他们,用鞭打警戒他们,用刑书记录他们的罪过,要让他们共同上进!任用官吏要根据他所进纳的言论,好的就称颂宣扬,正确的就进献上去以便采用,否则就要惩罚他们。” 禹说:“好啊!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内的众民,各国的众贤,都是您的臣子,您要善于举用他们。依据言论广泛地接纳他们,依据工作明确地考察他们,用车马衣服酬劳他们。这样,谁敢不让贤,谁敢不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帝不善加分别,好的坏的混同不分,虽然天天进用人,也会劳而无功。“没有象丹朱那样傲慢的,只喜欢懒惰逸乐,只作戏谑,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退了,他还要乘船游玩,又成群地在家里淫乱,因此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地啼哭,我顾不上慈爱他,只忙于考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远的地方。每一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侯国设立一个长,各诸侯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舜帝您要为这事忧虑啊!” 舜帝说:“宣扬我们的德教,依时布置工役,三苗应该会顺从。皋陶正敬重那些顺从的,对违抗的,正示以刑杀的图象警戒他们,三苗的事应当会办好。” 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先祖、先父的灵魂降临了,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演奏了九次以后,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表演了。 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跳起舞来,各位官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帝因此作歌。说:“勤劳天命,这样子就差不多了。”于是唱道:“大臣欢悦啊,君王奋发啊,百事发达啊!” 皋陶跪拜叩头继续说:“要念念不忘啊!统率起兴办的事业,慎守你的法度,要认真啊!经常考察你的成就,要认真啊!”于是继续作歌说:“君王英明啊!大臣贤良啊!诸事安康啊!”又继续作歌说:“君王琐碎啊!大臣懈怠啊!诸事荒废啊!” 舜帝拜谢说:“对啊!我们去认真干吧!”六:禹贡《禹贡》是中国古代名著,属于《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的作品[]。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现在早已为学界所否定[]。通行版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岐,又说指岐山)。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那里的土是白壤,那里的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那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经成了湖泽,澭水和沮水会合流进了雷夏泽。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那里的土质又黑又肥,那里的草是茂盛的,那里的树是修长的。那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那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那竹筐装着的彩绸。进贡的船只行于济水、漯水到达黄河。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那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那里的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那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是那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行于汶水达到济水。东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了,蒙山、羽山一带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那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那里的田是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那里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行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荷泽。淮河与东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集了深水,南方各岛可以安居。三条江水已经流入大海,震泽也获得了安定。小竹和大竹已经遍布各地,那里的草很茂盛,那里的树很高大。那里的土是潮湿的泥。那里的田是第九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七等,杂出是第六等。那里的贡品是金、银、铜、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东南沿海各岛的人穿着草编的衣服。这一带把那筐装的贝锦,那包裹的橘柚作为贡品。进贡的船只沿着长江、东海到达淮河、泗水。荆山与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像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潜水疏通以后,云梦泽一带可以耕作了。那里的土是潮湿的泥,那里的田是第八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三等。那里的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美竹、楛木。三个诸侯国进贡他们的名产,包裹好了的杨梅、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九江进贡大龟。这些贡品经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洛水,再到黄河。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瀍水和涧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黄河,荥波泽已经停聚了大量积水。疏通了荷泽,并在孟猪泽筑起了堤防。那里的土是柔软的壤土,低地的土是肥沃的黑色硬土。那里的田是第四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二等,杂出第一等。那里的贡物是漆、麻、细葛、苎麻,那筐装的绸和细绵,又进贡治玉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行于洛水到达黄河。华山南部到汉江之间是梁州:岷山、嶓冢山治理以后,沱水、潜水也已经疏通了。峨嵋山、蒙山治理后,和夷一带也取得了治理的功效。那里的土是疏松的黑土,那里的田是第七等,那里的赋税是第八等,还杂出第七和第九等。那里的贡物是美玉、铁、银、刚铁、作箭镞的石头、磬、熊、马熊、狐狸、野猫。织皮和西倾山的贡物沿着桓水而来。进贡的船只行于潜水,然后离船上岸陆行,再进入沔水,进到渭水,最后横渡渭水到达黄河。黑水到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泾河流入渭河之湾,漆沮水已经会合洛水流入黄河,沣水也向北流同渭河会合。荆山、岐山治理以后,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原隰的治理取得了成绩,至于猪野泽也得到了治理。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就安定了。那里的土是黄色的,那里的田是第一等,那里的赋税是第六等。那里的贡物是美玉、美石和珠宝。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行到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座山下,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开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达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又开通厎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又开通太行山、恒山,到达碣石山,从这里进入渤海。开通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又开通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达陪尾山。开通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开通岷山的南面到达衡山,过洞庭湖到达庐山。疏通弱水到合黎山,下游流到沙漠。疏通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达底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大伾山;然后向北经过洚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过三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向东,来汇的水叫彭蠡泽;向东,称为北江,流进大海。从岷江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向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称为济水,流入黄河,河水溢出成为荥泽;又从定陶的北面向东流,再向东到达荷泽县;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转向东,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向东流进大海。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向东经过漆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九州由此统一了:四方的土地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个湖泽都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慎重征取财物赋税,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施的贤人。国都以外五百里叫做甸服。离国都最近的一百里缴纳连秆的禾;二百里的,缴纳禾穗;三百里的,缴纳带稃的谷;四百里的,缴纳粗米;五百里的缴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是候服。离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担任国家的差役;三百里的,担任侦察工作。候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三百里的,考虑推行天子的政教;二百里的,奋扬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的,约定和平相处;二百里的,约定遵守条约。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的,维持隶属关系;二百里的,进贡与否流动不定。东方进至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同声教都到达外族居住的地方。于是禹被赐给玄色的美玉,表示大功告成了。七:甘誓甘誓是中国古代军事法的一种。著名的上古文献《尚书》中的一篇,已列入十三经之中。甘,是地名;誓,为约信。汉代经典注释学家马融说:军旅曰誓,会同曰诰。郑玄说: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甘誓是夏启即位后,兴兵讨伐有扈氏所作的军前动员令。在有扈氏南郊甘水之滨发布。夏启在誓言中严正指出,有扈氏的罪名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所以要代表上天讨伐有扈氏。并严令全军将士奋勇杀敌,申明军法:“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袓,费用命戳于社,予则孥戮汝。”向全军宣布将按功行赏、论罪行罚。凡是作战有功的“用命”之士,都将在祖庙受到奖赏;凡是消极怠慢“弗用命”者,都将在社坛受杀身诛妻戮子之刑。通行版启将要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夏王说:“啊!你们六军的主将和全体将士,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关乎民生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说,怠慢天子任命的三卿。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能使车马进退得当,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祖庙神主受到奖赏;不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社神神主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八:五子之歌出自《尚书》中的《夏书》,《尚书》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还在,是其一篇,《五子之歌》是对中国最早的帝王亡国的叹息,体现了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唐人同谷子据典故也曾改编过《五子之歌》。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九:胤征夏朝时,掌管日月运行的羲和的后代沉湎于淫乱,胤前往征讨,在大战之前作了《胤征》来鼓舞士气。原文出自《尚书》。夏帝仲康开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师。羲和放弃他的职守,在他的私邑嗜酒荒乱。胤侯接受王命,去征伐羲和。胤侯告戒军众说:“啊!我的众位官长。圣人有谟有训,明白指明了定国安邦的事。先王能谨慎对待上天的警戒,大臣能遵守常法,百官修治职事辅佐君主,君主就明而又明。每年孟春之月,宣令官员用木铎在路上宣布教令,官长互相规劝,百工依据他们从事的技艺进行谏说。他们有不奉行的,国家将有常刑。“这个羲和颠倒他的行为,沉醉在酒中,背离职位,开始搞乱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历程,远远放弃他所司的事。前些时候季秋月的朔日,日月不会合于房,出现日食,乐官进鼓而击,啬夫奔驰取币以礼敬神明,众人跑着供役。羲和主管其官却不知道这件事,对天象昏迷无知,因此触犯了先王的诛罚。先王的《政典》说:历法出现先于天时的事,杀掉无赦;出现后于天时的事,杀掉无赦。“现在我率领你们众长,奉行上天的惩罚。你等众士要与王室同心协力,辅助我认真奉行天子的庄严命令!火烧昆山,玉和石同样被焚烧;天王的官吏如有过恶行为,害处将比猛火更甚。应当消灭为恶的大首领,胁从的人不要惩治;旧时染有污秽习俗的人,都允许更新。“啊!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慈爱胜过严明,就真会无功。你等众士要努力戒慎呀!”十:汤诰《汤诰》是《尚书》篇名,今存内容为伪古文尚书,据传真古文存于《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之中。《汤诰》篇出自《尚书》,是商汤王对各方诸侯的一次讲话,他打败夏桀回国后,各方诸侯即来朝贺,商汤王乘机向各方诸侯再一次申明他之所以推翻夏桀的道理。指出天道是没有偏私的,福善祸淫是上天的基本法则,夏之所以灭亡完全是上天降灾的结果。汤王在战胜夏桀后回来,到了亳邑,大告万方诸侯。汤王说:“啊!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天神,降善于下界人民。顺从人民的常性,能使他们安于教导的就是君主。夏王灭弃道德滥用威刑,向你们万方百姓施行虐政。你们万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只申诉无罪。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我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就邀请了大圣伊尹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众长请求保全生命。上天真诚帮助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废黜了。天道不差,灿然像草木的滋生繁荣,兆民真的乐于生活了。上天使我和睦安定你们的国家,这回伐桀我不知道得罪了天地没有,惊恐畏惧,像要落到深渊里一样。凡我建立的诸侯,不要施行非法,不要追求安乐;要各自遵守常法,以接受上天的福禄。你们有善行,我不敢掩盖;罪过在我自身,我不敢自己宽恕,因为这些在上帝心里都明明白白。你们万方有过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过失,不会连及你们万方诸侯。呜呼!但愿能够这样诚信不疑,就会获得成功。”十一:太甲上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抚安天下。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好象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后,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太甲不能改变。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十二:太甲中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伊尹跪拜叩头,说:“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十三:太甲下伊尹向王重复告戒说:“呀!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近;人民没有经常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没有经常的享食,享食于能诚信的人。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用有德的人就治,不用有德的人就乱。与治者办法相同,没有不兴盛的;与乱者办法相同,没有不灭亡的。终和始都慎择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的君主。“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现在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十四:盘庚上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求安。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恶,而自己害自己。假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过错。”“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十五:盘庚中盘庚作了君主以后,计划渡过黄河带领臣民迁移。于是,集合了那些不服从的臣民,用至诚普告他们。那些民众都来了,旗帜在王庭飘扬。盘庚于是登上高处,招呼他们靠前一些。盘庚说:“你们要听清楚我的话,不要忽视我的命令!啊!从前我们的先王,没有谁不想顺承和安定人民。君王清楚大臣也明白,因此没有被天灾所惩罚。从前上天盛降大灾,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考察臣民的利益而迁徙。你们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先王的这些传闻呢?我顺从你们喜欢安乐和稳定的心愿,反对你们有灾难而陷入刑罚。我若呼吁你们安居在这个新都,也是关心你们的祸灾,并且远遵先王的意愿吗?“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困苦,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投无路,自寻烦恼,譬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把事情搞坏。你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协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我想到我们神圣的先王曾经烦劳你们祖先,我才把使你们安定的意见贡献给你们;然而如果耽误了事,长久居住在这里,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虐待我的臣民?’你们万民如果不去谋生,不和我同心同德,先王也会对你们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不同我的幼孙亲近友好?’因此,有了过错,上天就将惩罚你们,你们不能长久。“从前我们的先王已经烦劳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都作为我养育的臣民,你们内心却又怀着恶念!我们的先王将会告诉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的祖先和父辈就会断然抛弃你们,不会挽救你们的死亡。现在我有乱事的大臣,聚集财物。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于是就会告诉我们的先王说:‘对我们的子孙用大刑吧!’于是,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刑罚。“啊!现在我告诉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要永远警惕大的忧患,不要互相疏远!你们应当考虑顺从我,各人心里都要和和善善。假如有人不善良,不走正道,违法不恭,欺诈奸邪,胡作非为,我就要断绝消灭他们,不留他们的后代,不让他们这些坏人在这个新国都里延续种族。“去吧,去谋生吧!现在我将率领你们迁徙,永久建立你们的家园。”十六:盘庚下盘庚迁都以后,定好住的地方,才决定宗庙朝廷的位置,然后告诫众人。盘庚说:“不要戏乐、懒惰,努力传达我的教命吧!现在我诚心把我的意思告诉你们各位官员。我不会惩罚你们众人,你们也不要共同发怒,联合起来,毁谤我一个人。“从前我们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业,迁往山地。因此减少了洪水给我们的灾祸,在我国获得了好效果。现在我们的臣民由于洪水动荡奔腾而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住处,你们反而问我为什么要惊动众人而迁徙!现在上帝要兴复我们高祖的美德,光大我们的国家。我急切、笃实、恭谨地遵从上帝的意志,奉命延续你们的生命,率领你们长远居住在新都。所以我这个年轻人,不是敢于废弃你们的谋划,是要善于遵行上帝的谋度;不是敢于违背卜兆,是要发扬光大上帝这一美好的指示。“啊!各位诸侯、各位官长以及全体官员,你们都要考虑考虑啊!我将要尽力考察你们惦念尊重我们民众的情况。我不会任用贪财的人,只任用经营民生的人。对于那些能养育民众并能谋求他们安居的人,我将依次敬重他们。现在我已经把我心里的好恶告诉你们了,不要有不顺从的!不要聚敛财宝,要经营民生以自立功勋!要把恩惠施给民众,永远能够与民众同心!”十七:说命上高宗居父丧,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经三年。免丧以后,他还是不论政事。群臣都向王进谏说:“啊!通晓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实可制作法则。天子统治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是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王因作书告喻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惟恐我的德行不好,所以不敢发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于是详细画出了他的形像,派遣人拿着图像到天下普遍寻找。傅说在傅岩之野筑土,同图象相似。于是立他为相,王把他设置在左右。”王命令他说:“请早晚进谏,以帮助我修德吧!比如铁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桨;比如年岁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开你的心泉来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药物不猛烈,疾病就不会好;比如赤脚而不看路,脚因此会受伤。希望你和你的同僚,同心来匡正你的君主,使他依从先王,踏着成汤的足迹,来安定天下的人民。“啊!重视我的这个命令,要考虑取得成绩!”傅说答复说:“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必等待教命就将奉行,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好教导呢?”十八:说命中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于是向王进言说:“啊!古代明王顺从天道,建立邦国,设置都城,树立侯王君公,又以大夫众长辅佐他们,这不是为了逸乐,而是用来治理人民。上天聪明公正,圣主善于效法它,臣下敬顺它,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衣裳放在箱子里不用来奖励,会损害自己;干戈藏在府库里不用来讨伐,会伤害自身。王应该警戒这些!这些真能明白,政治就无不美好了。“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又当适合时机。夸自己美好,就会失掉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成功。做事情,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这样思考所担任的事,政事就不会杂乱。“轻慢对待祭祀,这叫不敬。礼神烦琐就会乱,这样,事奉鬼神就难了。”王说:“好呀!傅说。你的话应当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进言,我就不能勉力去做了。”傅说跪拜叩头,说道:“不是知道它艰难,而是实行它很难。王诚心不以实行为难,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说如果不说,就有罪过了。十九:说命下王说:“来呀!你傅说。我旧时候向甘盘学习过,不久就避到荒野,入居于河洲,又从河洲回到亳都,直到后来在学习上没有显著进展。你当顺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我当能够履行你的教导。”傅说说:“王!人们要求增多知识,这是想建立事业。要学习古训,才会有得;建立事业不效法古训,而能长治久安的,这不是我傅说所知道的。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相信和记住这些,道德在自己身上将积累增多。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思念终和始取法于学习,道德的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借鉴先王的成法,将永久没有失误;我傅说因此能够敬承你的意旨,广求贤俊,把他们安排在各种职位上。”王说:“啊!傅说。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是你的教化所致。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先贤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这样说: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他辅助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录用。你要能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民。”4.傅说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二十:高宗肜日又祭高宗的那一天,有一只野鸡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要先宽解君王的心,然后纠正他祭祀的事。”于是开导武丁。祖己说:“上天监视下民,赞美他们合宜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年寿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断绝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不好的品德,您说:‘要怎么样呢?’”“啊!先王继承帝位被百姓敬重,无非都是老天的后代,在祭祀的时候,近亲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厚啦!二十一:泰誓上泰誓上周武王十三年春天,诸侯大会于河南孟津。武王说:“啊!我的友邦大君和我的治事大臣、众士们,请清楚地听取我的誓言。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秀。真聪明的人就作大君,大君作人民的父母。现在商王纣不尊敬上天,降祸灾给下民。他嗜酒贪色,敢于施行暴虐,用灭族的严刑惩罚人,凭世袭的方法任用人。宫室呀,台榭呀,陂池呀,奢侈的衣服呀,他用这些东西来残害你们万姓人民。他烧杀忠良,解剖孕妇。皇天动了怒,命令我的文考文王严肃进行上天的惩罚,可惜大功没有完成。从前我小子姬发和你们友邦大君到商邦考察政治,看到了商纣没有悔改的心,他竟然傲慢不恭,不祭祀上帝神祗,遗弃他的祖先宗庙而不祭祀。牺牲和粢盛等祭物,也被凶恶盗窃的人吃尽了。他却说:‘我有人民有天命!’不改变他侮慢的心意。“上天帮助下民,为人民建立君主和师长,应当能够辅助上帝,爱护和安定天下。对待有罪和无罪的人,我怎么敢违反上天的意志呢?力量相同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义。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我有臣子三千,只是一条心。商纣的罪恶,象穿物的串子已经穿满了,上天命令我讨伐他;我如果不顺从上天,我的罪恶就会跟商纣相等。“我小子早夜敬慎忧惧。在文考庙接受了伐商的命令,我又祭告上帝,祭祀大社,于是率领你们众位,进行上天的惩罚。上天怜闵人民,人民的愿望,上天一定会依从的。你们辅助我吧!要使四海之内永远清明。时机啊,不可失去呀!”二十二:泰誓中一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驻兵在黄河之北,诸侯率领他们的军队都会合了。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且告戒他们。武王说:“啊!西方各位诸侯,请都听我的话。我听说好人做好事,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坏人做坏事,也是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现在商王纣,力行不合法度的事,放弃年老的大臣,亲近有罪的人,过度嗜酒,放肆暴虐。臣下也受到他的影响,各结朋党,互为仇敌;挟持权柄,互相诛杀。无罪的人呼天告冤,秽恶的行为公开传闻。“上天惠爱人民,君主遵奉上天。夏桀不能顺从天意,流毒于天下。上天于是佑助和命令成汤,使他降下废黜夏桀的命令。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他伤害善良的大臣,杀戮谏争的辅佐,说自己有天命,说敬天不值得实行,说祭祀没有益处,说暴虐没有害处。他的鉴戒并不远,就在夏桀身上。上天该使我治理人民,我的梦符合我的卜兆,吉庆重叠出现,讨伐商国一定会胜利。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纣虽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上天的看法,出自我们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出自我们人民的听闻。老百姓有所责难于我,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我们的武力要发扬,要攻到商国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残暴之徒;我们的付伐要进行,这个事业比成汤的还辉煌呀!“努力吧!将士们。不可出现不威武的情况,宁愿你们保持没有对手的思想。百姓危惧不安,他们向我们叩头求助,额角响得就象山崩一样呀!啊!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二十三:泰誓下时在戊午的明天,周武王大规模巡视六军,明告众将士。王说:“啊!我们西方的将士。上天有明显的常理,它的法则应当显扬。现在商王纣轻慢五常,荒废怠情无所敬畏,自己弃绝于上天,结怨于人民。斫掉冬天清晨涉水者的脚胫,剖开贤人的心,作威作恶,杀戮无罪的人,毒害天下。崇信奸邪的人,逐退师保大臣,废除常刑,囚禁和奴役正士。祭天祭社的大礼不举行,宗庙也不享祀。造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来取悦妇人。上帝不依,断然降下这种丧亡的诛罚。你们要努力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古人有言说:‘抚爱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敌。’独夫商纣大行威虐,是你们的大仇。建立美德务求滋长,去掉邪恶务求除根,所以我小子率领你们众将上去歼灭你们的仇人。你们众将士要用果敢坚毅的精神来成就你们的君主!功劳多的将有重赏,不用命的将有明显的惩罚。“啊!我文考文王的明德,象日月的照临一样,光辉普及四方,显著表现在西土,因此我们周国特别被众方诸侯所亲近。这次如果我战胜了纣,不是我勇武,是因为我的文考没有过失;如果纣战胜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过失,是因为我这小子不好。”二十四:牧誓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是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白色旄牛尾指挥,说:“远劳了,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武王说:“古人有话说:‘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对四方重罪逃亡的人,这样推崇,这样尊敬,这样信任,这样使用,用他们做大夫、卿士的官。使他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现在,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今天的战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将士们,要努力啊!刺击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不要禁止能够跑来投降的人,以便帮助我们周国。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二十五:洪范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就说道:“啊!箕子,上帝庇荫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道那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箕子就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洪水,胡乱处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用物。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后来,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继承兴起。上帝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认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种政务。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经常注意使用各种征兆。第九是凭五福鼓励臣民,凭六极警戒臣民。“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润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土壤可以种植百谷。向下润湿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顺从人意而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种植的百谷产生甜味。“二、五事:一是容貌,二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广远,思考要通达。容貌恭敬就能严肃,言论正当就能治理,观察明白就能昭晰,听闻广远就能善谋,思考通达就能圣明。“三、八种政务: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居民,五是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盗贼,七是管理朝觐,八是管理军事。“四、五种记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的出现情况,五是日月运行所经历的周天度数。“五、君王的法则,君王建立政事要有法则:掌握五福,用来普遍地赏赐给臣民,这样,臣民就会尊重您的法则。贡献您保持法则的方法:凡是臣下不要有邪党,百官不要有私相比附的行为,只有把君王作榜样。凡是臣下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您就惦念他们。行为不合法则,但没有陷入罪恶的人,你就成就他们;假若他们和悦温顺地说:“我遵行美德。”您就赐给他们好处,于是,臣民就会思念君王的法则。不虐待无依无靠的人,而又不畏显贵,臣下这样有才能有作为,就要让他献出他的才能,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凡那些百官之长,既然富有经常的俸禄,您不能使他们对国家有好处,于是臣民就要责怪您了。对于那些没有好德行的人,您即使赐给他们好处,将会使您受到危害。不要不平,不要不正,要遵守王令;不要作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作威恶,要遵行正路。不要行偏,不要结党,王道坦荡;不要结党,不要行偏,王道平平;不要违反,不要倾侧,王道正直。团结那些守法之臣,归附那些执法之君。君王,对于皇极的广泛陈述,要宣扬教导,天帝就顺心了。凡是百官,对于皇极的敷言,要遵守实行,用来接近天子的光辉。天子作臣民的父母,因此才做天下的君王。“六、三种品德:一是正直,二是过于刚强,三是过于柔弱。中正和平,就是正直;强不可亲就是刚克;和顺可亲就是柔克。应当抑制刚强不可亲近的人,推崇和顺可亲的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只有君王才能享用美物。臣子不许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况。假若臣子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况,就会害及您的家,乱及您的国。百官将因此倾侧不正,百姓也将因此发生差错和疑惑。“七、用卜决疑:选择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员,教导他们卜筮的方法。龟兆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贞,有的叫做悔,共计有七种。龟兆用前五种,占筮用后两种,根据这些推演变化,决定吉凶。设立这种官员进行卜筮。三个人占卜,就听从两个人的说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难,你自己要考虑,再与卿士商量,再与庶民商量,再与卜筮官员商量。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卿士赞同,庶民赞同,这叫大同。这样,自身会康强,子孙会昌盛,很吉利。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而卿士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卿士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庶民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卿士反对,也吉利。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反对,卿士反对,庶民反对,在国内行事就吉利,在国外行事就不吉利。龟卜、蓍筮都与人意相违,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险。“八、一些征兆:一叫雨,一叫晴,一叫暖,一叫寒,一叫风。一年中这五种天气齐备,各根据时序发生,百草就茂盛,一种天气过多就不好;一种天气过少,也不好。君王行为美好的征兆:一叫肃敬,就象及时降雨的喜人;一叫修治,就象及时晴朗的喜人;一叫明智,就象及时温暖的喜人;一叫善谋,就象及时寒冷的喜人;一叫通圣,就象及时刮风的喜人。君王行为坏的征兆:一叫狂妄,就象久雨的愁人;一叫不信,就象久晴的愁人;一叫逸豫,就象久暖的愁人;一叫严急,就象久寒的愁人;一叫昏昧,就象久风的愁人。君王之所视察,就象一年包括四时;卿士就象月,统属于岁;众尹就象日,统属于月。假若岁、月、日、时的关系没有改变,百谷就因此成熟,政治就因此清明,杰出的人才因此显扬,国家因此太平安宁。假若日、月、岁、时的关系全都改变,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杰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国家因此不得安宁。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喜欢风,有的星喜欢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顺从星星,就要用风和雨润泽他们。“九、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六种不幸的事:一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邪恶,六是不壮毅。”二十六:金縢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安。太公、召公说:“我们为王恭敬地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可以向我们先王祷告吗?”周公就把自身作为抵押,清除一块土地,在上面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着玉,拿着圭,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史官就写了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遇到险恶的病。假若你们三位先王这时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顺巧能,多材多艺,能奉事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材多艺,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的子孙,天下的老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上帝降给的宝贵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允许我,我就拿着璧和圭归向你们,等待你们的命令;你们不允许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请了。” 于是卜问三龟,都重复出现吉兆。打开藏书的锁钥查书,竟然都是吉利。周公说:“根据兆形,王会没有危险。我新向三位先王祷告,只图国运长远;现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够俯念我的诚心。”周公回去,把册书放进金属束着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石公说:“我不摄政,我将无辞告我先王。”周公留在东方两年,罪人就捕获了。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它为《鸱鸮》。结果,成王只是不敢责备周公。 秋天,百谷成熟,还没有收获,天空出现雷电与大风。庄稼都倒伏了,大树都被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们都戴上礼帽,打开金属束着的匣子,于是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请代武王的祝辞。太公、召公和成王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告诫我们不能说出来。” 成王拿着册书哭泣,说:“不要敬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轻人来不及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表彰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我们国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成王走出郊外,天就下着雨,风向也反转了,倒伏的庄稼又全部伸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大树所压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又培好根,这一年的年成却是个大丰收。二十七:大诰王这样说:“哟!遍告你们众国君主和你们的办事大臣。不幸啊!上帝给我们国家降下灾祸,不稍间断。我这个幼稚的人继承了远大悠久的王业。没有遇到明哲的人,指导老百姓安定下来,何况说会有能度知天命的人呢?唉!我小子象渡过深渊,我应当前往寻求我渡过去的办法。大宝龟帮助前人接受天命,至今不能忘记它的大功。在上天降下灾难的时刻我不敢把它闭藏着,用文王留给我们的大宝龟,卜问天命。我向大龟祷告说:‘在西方有大灾难,西方人也不安静,现在也蠢动了。殷商的小主竟敢组织他的残余力量。天帝降下灾祸,他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困难,民不安静。他们说:我们要复国!反而图谋我们周国,现在他们动起来飞起来了。这些天有十位贤者来帮助我,我要和他们前往完成文王、武王所谋求的功业。我们将有战事,会吉利吗?’我的卜兆全都吉利。“所以我告诉我的友邦国君和各位大臣说:‘我现在得到了吉卜,打算和你们众国去讨伐殷商那些叛乱的罪人。’你们各位国君和各位大臣没有不反对说:‘困难很大,老百姓不安宁,也有在王室和邦君室的人。我们这些小子考虑,或许不可征讨吧,大王为什么不违背龟卜呢?’“现在我深深地考虑着艰难,我说:‘唉!确实惊扰了苦难的人民,真痛心啊!我受天命的役使,天帝把艰难的事重托给我,我不暇只为自身忧虑。你们众位邦君与各位大臣应该安慰我说:‘不要被忧患吓倒,不可不完成您文王所谋求的功业!’“唉!我小子不敢废弃天命。天帝嘉惠文王,振兴我们小小的周国,当年文王只使用龟卜,能够承受这天命。现在天帝帮助老百姓,何况也是使用龟卜呢?啊!天命可畏,你们辅助我们伟大的事业吧!”王说:“你们是老臣,你们多能远知往事,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劳的啊!天帝慎重地告诉我们成功的办法,我不敢不快速完成文王图谋的事业。现在我劝导我们友邦的君主:天帝用诚信的话帮助我们,要成全我们的百姓,我们为什么不对前文王图谋的功业谋求完成呢?天帝也想施加勤苦给我们老百姓,好象有疾病,我们怎敢不对前文王所受的疾病好好攘除呢?”王说:“象往日讨伐纣王一样,我将要前往,我想说些艰难日子里的想法。好象父亲建屋,已经确定了办法,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打地基,况且愿意盖屋吗?他的父亲新开垦了田地,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播种,况且愿意收获吗?这样,他的父亲或许会愿意说,我有后人不会废弃我的基业吗?所以我怎敢不在我自己身上完成文王伟大的使命呢?又好比兄长死了,却有人群起攻击他的儿子,为民长上的难道能够相劝不救吗?”王说:“啊!努力吧,你们诸位邦君和各位官员。使国家清明要用明智的人,现在也有十个人引导我们知道天命和天帝辅助诚信的道理,你们不能轻视这些!何况现在天帝已经给周国降下了定命呢?那些发动叛乱的大罪人,勾结邻国,同室操戈。你们也不知天命不可改变吗?“我长时间考虑着:天帝要灭亡殷国,好象农夫一样,我怎敢不完成我的田亩工作呢?天帝也想嘉惠我们先辈文王,我们怎能放弃吉卜呢?怎敢不前去重新巡视文王美好的疆土呢?更何况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兆呢?所以我要大规模地率领你们东征,天命不可不信,卜兆的指示应当遵从呀!”二十八:毕命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从镐京行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命令给太师毕公安治于东郊。康王这样说:“啊!父师。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够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辅助先王安定国家,告戒殷商顽民,迁徙到洛邑,使他们接近王室,因而他们被周公的教训感化了。自从迁徙以来,已经过了三纪。人世变化,风俗转移,今四方没有忧患,我因此感到安宁。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随着风俗改革。若不善用贤能,人民将无所劝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辅助过四代,严正地率领下属,臣下没有人不敬重师训。你的美好功绩被先王所重视,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罢了。”康王说:“啊!父师。现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给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里,当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恶,树立好的风气。有不遵循教训和常法的,就变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够畏惧和敬慕。又要重新画出郊圻的境界,认真加固那里的封疆守备,以安定四海之内。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应当体现精要,不宜好异。商地旧俗喜好侈靡,以巧辩为贤,馀风至今没有断绝,我公要考虑呀!“我听说:‘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守礼法。’他们以放荡之心,轻蔑有德的人,实在是悖乱天道。腐败的风俗奢侈华丽,万世相同。如今殷商众士,处在宠位已经很久,凭仗强大,忽视德义,穿着华美过人。他们骄恣过度,矜能自夸,将会以恶自终。放恣之心今天虽然收敛了,但防闲他们还是难事。资财富足而能接受教训,可以长久。行德行义,这是天下的大训;若不用古训教导,他们何时会顺从呢?”康王说:“啊!父师。我国的安危,就在于这些殷商众士。不刚不柔,那样的教化就真好。开初,周公能够谨慎对待;中间,君陈能够使他们和谐;最后,我公当能够成功。三君合心,共同归向于教导,教导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润泽到生民。四方各族被发左衽的人民,都会受到福利,我小子也会长受大福。我公当治理好成周,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后世子孙顺从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说不能,当尽自己的心;不要说百姓少,当慎行政事。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大业,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好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