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你知道广田古圩吗?
田坑广田村原来并不是一个村,而是一条圩
据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广田圩曾盛极一时
印象横沥·第十三期
田坑广田古圩的这些事
一起来看看这些说不尽的传奇故事吧
来源:《横沥》编辑部授权
文:张兰凤
据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广田圩曾盛极一时,开办各式各样的店铺,有米铺、药材铺、木匠铺、当铺、油行、布行等等。
如今,繁华褪尽,广田圩留给后人的传奇故事,却说也说不尽。
广田古圩的不老传奇
田坑广田村原来并不是一个村,而是一条圩。至今,该村的人还习惯称自己为广田圩人。说起广田古圩,田坑村的老人无不精神为之一振、言而不尽。
他们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有广田埠头货船如织的繁华,而且有圩日流流、车水马龙的喧嚣,还有两人抓个盗贼的传奇,亦有东纵夜袭伪军的惊险,更有“禁烟局”专卖鸦片的“笑柄”……
昔日的“神仙海”已为浮萍覆盖;广田古圩的旧物,也只剩一条长长的麻石路,一座再不能救死扶伤的“广和堂”,以及那栋空空荡荡的碉楼。
但是,它留给后人的传奇故事,却说也说不完。
斗蟋蟀输掉一条圩
记者来到广田古圩,找到在此居住的炳叔,他是广田圩的“活历史”。作为田坑村最早的党员之一,炳叔很受村民敬重。年,由于战乱,7岁的炳叔跟随父亲从顺德大良回到故乡田坑村,在广田圩住了下来。在他的记忆中,那时该圩已解散,只有一家名叫“广和堂”的药材铺还在经营,直到解放。
据介绍,广田圩包括一条正街和一条横街,正街名为“会员长街”,长约米,横街叫“振兴街”,长约50米。两条街宽均为1.5米左右,以麻石铺路。炳叔告诉记者,广田圩是闭合式结构,开有正门、后门、横街门和侧门4个门,其中正门建有恢宏的牌坊,上书“會員長街”四个大字,街门则是由7根杉木构成的闸门,每晚都落闸关门。记者在正门旧址看到,一条横在街右侧、约2米长的麻石上,果真留有7个碗口大小的方型闸孔。炳叔说,年洪水几乎把广田圩彻底冲垮,除了红石地基、水磨青砖墙的“广和堂”外,其他商铺、住家全部倒塌。现在的房子多是洪水后重建,街面也扩宽至5米多。
炳叔表示,广田圩刚建好的时候曾盛极一时,有米铺、药材铺、木匠铺、当铺、油行、布行等等,十分齐全。这跟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它不仅连接沟通惠州的马路,而且圩口就是一个水埠头,连通寒溪河,可以出东江直达珠江口,水上运输方便。据了解,水埠头货运能力很强,经常停靠几吨重的货船,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厚的粘土,河水很少仍可以行船,故在当地有“神仙海”的美誉。老人介绍,抗战时期东江被日本人控制,广田圩就成了沟通惠州的唯一通道,惠州的梅菜等农产品都是经由“神仙海”埠头送达石龙、石碣、莞城、高埗等地。和平年代仍有不少的货船停靠埠头,购买当地的草灰、缸瓦。
关于广田圩的建设者,炳叔有他的一套推论。据了解,居住在广田圩的有田坑大房、三房、七房等的后代,另据“会员长街”这个名字,炳叔推断它是由村民合力兴建的。至于具体年月,老人表示无从考证,但据圩中上一辈老人流传下来的说法,广田圩与常平的仁和古圩同时代,有将近年的历史,远远比新埠正街的年代要早。
据了解,广田圩兴盛的时间只有两三年。对于它的解散,村民中普遍流传的一个讲法就是赌蟋蟀输掉了整条圩。据传,当年广田圩内赌风兴盛,以斗蟋蟀为主。有一次,本地人赌输后与外人发生打斗,以致后来再无人前来赶集,终得解散。
两村民当关捉毛贼
由于广田圩街窄且有门,还留下一段很精彩的故事。据传,某一个夜晚,一伙有人的盗贼突袭广田圩。当时田坑有两个村民曾师从罗浮山唐公学武,一个是长房的“战开”(别名),另一个是塘贝村组的“麻糖汝”(别名)。两人听到广田圩有动静后,分别从正门和后门夹攻盗贼。由于“麻糖汝”和“战开”武艺高强,加上广田圩街面比较狭小,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两人很快就把一伙盗贼逼到一起。毛贼们看大势已去,慌乱中往一处泛着白光的地方逃窜,——他们以为是地坪,结果一冲上去就往下掉,原来是挖完白泥留下的深坑!等盗贼们反应过来后,爬也爬不上来了,只有束手就擒。
然而,广田圩住户所体验过的不平静夜晚不仅仅这一个。炳叔至今还记得,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经过广田圩时,家家关门闭户,只听到急促的马蹄落在麻石板上发出的“哒哒”声。
据了解,“广和堂”还驻扎过日伪军的一个只有约20人的营部。有一次,伪军到田饶步收船税,遭到游击队伏击。当晚,由一个被俘伪军带路,游击队直捣伪军的巢穴;当时之神速,后人作有《夜袭》一诗为证:“东纵突袭广田圩,营内顽军一夜除。揭瓦穿堂天将下,俘兵缴械振乡闾。”“那些伪军四处逃跑,乌哇鬼叫的”,炳叔讲起当时的情形不禁笑了起来,但实际是非常惊险的。原来那个带路的伪军不知是故意还是因为慌乱,错指一家民居为据点,驳火之中差点伤及无辜。
另外,炳叔还讲述了一段关于国民党的“辛酸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从广田圩路过,大家一见他们来了赶紧把门关起来。一个军官在外面大骂:“老子赶走了日本鬼子,想讨杯水喝都不行!”炳叔笑着说,“(抗战国民党确实有功劳,但)之前他们都来搜刮过很多次,大家都怕了,谁还会给国民党开门啊。”相反,东江纵队北上抗日时,落在大部队后面的后勤队迷了路,刚好遇到村民黄炳树请求他带路到集合点村头村,黄炳树二话不说就把他们带到目的地。
“禁烟局”专卖鸦片
年洪水后留下来的,还有“广和堂”的仓库、也被称为“当铺楼”的碉楼。该碉楼位于“广和堂”左侧、炳叔房子的后面。碉楼面积约30平方米,3层楼高,抬头往上一看,只剩一根被烧得黑乎乎的圆木横架在空荡荡的碉楼里。
一位婆婆告诉记者,碉楼原有三层,还有木楼梯直通到楼顶,年洪水过后房子被冲垮了,她和儿女们就分住在碉楼的一二三层中。但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大火把它烧剩一个空架子,现在还可以看到二三层用来架木的孔。二三层的四面均有窗户豁然洞开,雨水从窗飘进来,砖墙的石灰被冲渗出一道道白色的水痕,地面也湿黏黏的。
据了解,处于时代更迭之中的碉楼,用途也染上不同时代的特色。早年它是广和堂的仓库,兼广田圩的守护神,有专人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