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红梅连载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十三章

鸟人

作者常红梅播音党祺

他对着镜子一次次地打量着自己,一张被山风吹得依然红扑扑的脸蛋竟然显出粉嫩的滋润,像极了隔壁老李家成熟了的“红富士”苹果,眼睛竟也显得炯炯有神,像一对黑丢丢的葡萄颗粒。瞬息,他又笑了,为自己突然对着镜子时一瞬间的联想,怎么就把自己和山上的那些“果子”联系在一起呢?但不管怎么说,连他自己都感觉到自己变了,变得干练、变得洋气、变得精神焕发,尤其是那张脸,干净而生动,让他突然感觉到40岁的自己一下了年轻了十几岁,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了。他想起了扶贫干部小贾第一次来家时见他的情形。都早上9点了,太阳照在光屁股上了,他还懒得起床。好不容易被老婆从被窝里拽出来,他就把手插在脏兮兮的袖筒里,蹲蹴在门前边晒暖暖边等老婆厨房里那碗包谷糁。那个长得白白净净的年轻干部被村长领着走到他身边时,他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晒他的暖暖,年轻干部把他盯着看了半天,说:“你早上起来没洗脸?怎么眼角屎还在脸上挂着呢!”他说:“洗那干啥,洗了过几天还不是照样就脏了......”气得小干部一声声“NoNo......”地连连摇头,他没文化,不知道干部嘴里突然冒出的“洋话”是什么意思,但一定是对他不满意。不满意又能咋样?近40年了,他一直待在这山沟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白了他就是一堆抹不上墙的烂稀泥。他想,我是稀泥我怕谁?别人爱咋说咋说去。可仅仅只过了三年的时间,他怎么就像换了一个人?这三年,于他,时光真是倒流了,人也开始逆生长了,镜子中的模样就是最好的证明。想到这里,他不禁“噗嗤”一声笑了。转过头来问老婆:“你看你老汉是不是越来越帅气了?”正在旁边拖地板的老婆顺口甩出了一句话:“有啥帅的?不过就是个鸟人么!”他突然想起了其实他是有名字的。他的名字叫张天宝,在这山沟沟里面,他这个名字算是很洋气的了,他很佩服没有多少文化的爹娘在给他这个独生子当年取名时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智慧。爹娘叫他宝娃,村里人叫他天宝,媳妇也叫他天宝,他儿子出生第一次咿呀学语就被人教唆着叫他的名字“天宝”,小家伙叫得很可爱,让他很陶醉。他的名字被叫了近40年,可突然就在三年前,随着这个叫贾茗的扶贫干部的到来,他的名字就一天天地被人淡忘了,后来,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个“鸟人”么!人常说,老农的幸福无非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按说他家是有十亩地的,可大多都荒着,种的那二、三亩也就奈何刚够个温饱,家里也曾经养过一头牛,但因为他的懒,冬天里,牛没啥吃,饿得在圈里“哞哞”叫,他没办法,更嫌吵人,就把牛拴在山上的树桩上让啃干草去,谁知牛为了挣脱缰绳,竟掉到沟里,被绳子勒死了,为这老婆闹着要和他离婚。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也是寒碜的,贫贱夫妻百事哀,老婆嫌他没本事,扛不起一个家,他嫌老婆心学瞎,翅膀不硬还想飞,看不起他这个没文化、没本事的老实疙瘩,流年就这么一晃,两口子吵吵闹闹大半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如果不是扶贫干部的到来,他以为日子就这样会永远下去了。“叫花子身上的虱子,多了不觉得痒”,或者说,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日子。扶贫干部小贾平时为他家送米、送油的事情太多了,他都记不清了。他惟一感到最荣幸的事情就是,短短的三年时间,小干部把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鸟人”。说起来也不是小干部一个人的功劳。那段日子,村上总是一拨一拨地来人,都是些城里来的干部,说是要给村上发展产业,真正让玉水村的人们都富起来。后来,小干部就找他谈话了,说是扶贫工作组联系了一家养殖企业,并与村上签订了协议,贫困户一分钱都不用掏,可以领养到15只孔雀幼苗,半年后,可返回元的“抚养费”,饲料由村上统一购买。这就是个不摊本的买卖么?本来他还是有些犹豫的,可老婆不愿意,嚷嚷着他一定得抓住这个机会干点事情,否则人和牲口有啥区别?他就应承了,谁知这一养,竟还养出感情来了。这真是一些出类拔萃的鸟。在他和老婆的精心伺候下,几个月后就出脱成十分漂亮的模样,像18岁初长成的姑娘,人见人爱。早上起来,这些鸟们一看见他就张开自己美丽的翅膀一起向他走来,“姑姑”地叫着,讨食吃,也算是早晨的问候!自从有了这些可爱的精灵,他一改半辈子睡懒觉的毛病,天刚麻麻亮就去看它们。因了它们,周围的世界仿佛也变了,再看天,瓦蓝瓦蓝的美!再看那些熟悉的生活了四十年的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竟也生动了起来,老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絮絮叨叨了,而是整天乐呵呵笑着为他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半辈子遭人嫌弃、卑微如草的生活,因为这些“鸟”们的到来,让他重新找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半年后,当他从城里的养殖企业家手中接过“新锃锃”的厚厚一沓“毛爷爷”时,手竟颤抖得接不住,这仿佛从天而降的幸福让他高兴得不由自主地抹起了眼泪,这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一笔钱。此刻,它们就这样真真切切地“躺”在自己的手中,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望着他笑,甚至让他癫狂,他能不高兴吗?本来这笔钱他是有很多想法的。比如给老婆儿子买几身新衣服穿,必定几十年了,老婆跟着他这个“二流子”受了不少的罪,虽然和他争争吵吵了半辈子,可老婆就是老婆,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想想过去的那些争吵,哪一次不是为自己好?尤其是这半年来看着他“浪子回头”,老婆表现出的欣喜,给了他太多的鼓励和安慰。家里也该有些存款了。可这些钱拿到手中,他的念头似乎就在那一瞬间彻底改变了。他对客商说:这些钱我不要了,您可以再给我几十只鸟不?他为自己突然之间的决策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下定决心要做出更大的成绩给身边的人看,尤其是给老婆和扶贫干部小贾看,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从来就不是个无所事事的“二流子”“怂人”“孬种”。他的这个决定真地把身边的人都吓了一跳。老婆说你得想好,咱儿子明年就上大学了,学费还没着落。他说想好了,先借些,后面赚了钱加倍奉还。扶贫干部小贾带头为他鼓掌,瞬息间身边的掌声呼啦啦地响起,彩云般地,仿佛从山顶直泻下来,扑得他心痒痒的、暖暖的,激动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后来,他就真地成了一个鸟人。除了他那元外,扶贫干部小贾还帮他申请了“扶贫创业资金”。从此,家里那点地方就真地放不下那么多的鸟了,鸟们都随他搬到了村子里的一个小山谷里了。山谷很美,两山相夹,中间一个河道,有泉,泉里还有清澈的流水。他的鸟的“品种”也多了起来,除了近只的孔雀,还有鸵鸟、斑头雁、白天鹅、珍珠鸡等,那个谷叫“鸟谷”,他在“鸟谷”里建了房,专门伺候这些“鸟们”。人们再也不记得他的名字了,都只知道他是住在鸟谷里的“鸟人”。他的精神头越来越好了,随着“鸟谷”里鸟的品种的不断增多,引来了山外的许多游客,尤其是节假日或者周末,大家或驱车自驾或随团而来,只为一睹“百鸟”的“风采”,山谷里显得十分热闹。为了不让大家失望,他开始了对“鸟”们展开了技能的培训。比如,他只需吹一声口哨,鸟们会齐刷刷地从山谷两边来到他身边,几百只孔雀一齐展翅,顺着山谷往下飞,恍若仙女下凡,美不胜收!斑头雁更不甘示弱,护卫一般站在更高点,在孔雀的后面翩跹而落;美丽的白天鹅“扑棱棱”从水里跃上来的,白花花一团,煞是好看;还有笨拙的鸵鸟,一点也不慌张,迈着阔步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颇有“王者风范”,它们的“笨”里是情趣、是乐趣,是游人眼中的笑意,是这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在游客的掌声一片中,他如一个将军般指挥着自己的“鸟队”渐次登场,各展其能,这是他许多个日子以来“培训”的结果,他乐在其中,醉在其中,日子一下子鲜活了许多。有一天,山谷里来了一个诗人,诗人对他的鸟和他的鸟谷赞不绝口,晚上也不愿回去,说这里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啊!自己在茫茫人海寻寻觅觅30余载,方才找到这方诗意的栖息地,他怎舍得离去?晚上,两个人睡在帐篷里,诗人诗兴大发,对着一堆篝火朗诵着自己的诗,尽兴时,诗人几乎是手舞足蹈,可他什么也听不懂,去各个鸟房看了一下他的鸟,就回来睡了。第二天早上,两人一起醒了,他问诗人:“你昨晚看见什么了?”诗人说:“昨夜,望着满天的星斗,我在想,宇宙是多么的浩渺,而我们人类却又是如此的渺小,幸亏有这一方圣地,让心灵自由放逐,这是多么的幸福......”诗人发表了一番感慨,完了回过头问他:“鸟人,你看见啥了?”他苦笑了一下,说,“我看见有人来偷咱们的鸟了,不过被我赶走了。”他突然意识到,他和诗人之间本来就是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成为很好的朋友。后来,诗人竟成了这里的常客。再有游客过来,会看到,除了他和他的“鸟们”进行表演外,身边还多了一个配音朗诵的“诗人”,那些“鸟们”仿佛也听懂了诗人的话,随着他的朗诵配合得十分的默契。鸟儿们来吧快到你主人的身边看他的眼看他身体的火焰是怎样地为你们燃烧任你们取暖鸟儿们来吧看看你的主人他是多么地爱你爱你美丽的羽毛爱你飞翔的妖娆还有你一低头间的温柔醉心的笑靥......这一场场人与鸟的“三合奏”表演被游客拍成视频,发在了网上,记者们闻风而来。几日后,各大媒体纷纷刊出了“玉水村”的扶贫典型故事:《鸟人和他的鸟们——记玉水村产业扶贫新故事》《鸟谷里来了个“诗人”》《昔日贫困户今日“大鸟王”》《论浪漫与现实主义结合生发的产业链——由鸟人和诗人的故事所引发的思考》,旁边还配了他们的照片......至此,小城里的人都知道了,玉水村这次扶贫“树上”结“硕果”,因“鸟人”与“诗人”的出现而声名远播。照片上的“鸟人”望着他笑,阳光而又帅气,他也笑了,不禁对着他说:“你好,鸟人!”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文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继续悦读

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一章: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章:碎狗(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三章:撕扯(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四章:赵姨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五章:我不是贫困户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六章:爱上贫困户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七章:我要守穷根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八章:鸡苗风波(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九章:站起来的毛毛虫(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章:狗剩“回家了(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一章:戏里戏外(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二章:“七夕”来信(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三章:重逢(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四章:驻村(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五章:村长家的狗(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六章:山上人家(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七章:母亲(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八章:父亲(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九章:后事(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十章:从牌场回来的女人(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十一章:村花(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十二章:拴狗挪窝(音频)常红梅:牧羊人,待到花开遍地时,我来可可托海看你

常红梅,女,70后作者,本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金台区作协副主席,《金台观》杂志执行主编。余篇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百家》《延河》《厦门文学》《橄榄绿》《满族文学》《中国散文家》《陕西文学界》《教师博览》《华夏散文》《小小说大世界》《今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宝鸡日报》等杂志报刊,作品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获奖50余次。出版散文集《陌上花开》《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主编纪实文学集《初绽的笑脸——寻找金台区33个脱贫群众的幸福密码》。

党祺,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现主持宝鸡综合广播《今日新农村》和《西秦戏迷乐》节目,多次获得陕西新闻奖和陕西广播影视奖,多次承担市内大型活动现场播音工作。

岐山作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7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