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个道理不仅对普通百姓很有用,对帝王也是如此。比如说,汉宣帝刘询,他一出生就被抄了家,幼年时期在牢狱之中长大,少年时期在民间尝遍百般滋味,登上皇位以后,他做事低调,脚踏实地,是一位把西汉推向中兴的优秀皇帝。
刘询的原名叫刘病已,字次卿,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据的孙子,刘进的儿子。在刘询出生没多久以后,就发生了一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巫蛊之祸”。因为,汉武帝总是不愿相信别人,江充不断逼迫,苏文不分黑白是非就胡言乱语,导致刘据起兵失败而自杀了。
刘据的生母卫子夫被逼得无路可走而上吊自尽了,刘据的家人全部遭到了他人毒手,太子皇孙的姬妾(家人子)和门客皆被处死,只剩下还在襁褓之中的刘询,侥幸的活了下来。但是,他却被收入了大牢。年纪轻轻就陷入牢狱的深渊,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刘询进入监狱的时候,只是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再加上,刘据一案确实存在很有疑点,刘据背负着很大的冤情,所以,廷尉邴吉很同情刘询的遭遇,对刘询进行了保护和照顾。他不仅挑选了两名女囚犯轮流哺乳刘询,还经常偷偷地带些衣服和食物给刘询。
虽然,狱中条件较差,但是,在邴吉的精心照料之下,刘询也算是健康成长。四年以后,汉武帝不知从何处听说“长安的牢狱之中有天子气息”。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即刻下令:把狱中的犯人全部处以死刑。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邴吉把牢门关紧,苦口婆心地劝说皇帝,这才保住了刘询的性命。过了些日子,汉武帝病重而亡。汉昭帝登基后,大赦天下,刘询才从狱中走了出来。刘询出狱以后,邴吉就把他送回了他祖母的老家去了。
太祖母对这个孤儿的经历十分同情,也很可怜他,不顾自己年老的身躯亲自照顾他。同时,邴吉还把刘询被释放出来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掖庭不仅定时给刘询送去生活费,还把刘询记入刘氏宗族的族谱里,这也为刘询将来登上皇位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当时掌管掖庭的张贺曾经侍奉过刘询的祖父,所以,念及往日的恩情,张贺对刘询多加照顾,甚至,还自己掏钱让刘询去读书识字。后来,汉昭帝去世了,权臣霍光总揽朝政大权,拥立刘贺为皇帝。但是,刘贺为人十分残暴和荒淫,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被废黜了。
接着,霍光就把自幼在民间长大的刘询迎回宫中立为皇帝。那么,当年霍光为什么会选择刘询作为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呢?
我们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刘询自小在民间长大,在朝廷中没有自己的势力,容易操控;
二、刘询没有打理过政务,有利于霍光找借口揽权;
三、刘询的经历被人们广泛同情,如果,他上位的话,那么,就是民心所向,就算是霍光也不敢轻易说些什么。
于是,元平元年,年仅十八岁的刘询正式登上皇位,也就是汉宣帝。虽然,坐上了宝座了,但刘询心里很明白,既然霍光可以让自己一步登天,那么,他也可以使自己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每当霍光站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刘询就觉得身后好像有上万根针扎在自己身上一样,“芒刺在背”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所以,为了能够保命,刘询被迫低头,容忍霍光的越级行为。当霍光试探性地向他说把政权还给他的时候,他谦虚地推辞说自己能力不足,让霍光代劳。他还要求大臣们先把奏章交给霍光过目,然后,再呈上来御览。此外,刘询还对霍光和他的子孙也是大加封赏,以此博得霍光的信任和欢心。六年后,霍光患重病去世了,刘询一下就爆发了,彻底清除了霍家的势力。
刘询认为:霍光虽然有错,但功劳也不少,所以,即使霍氏一族被诛杀了,刘询仍然将霍光比作萧何。霍光执掌朝政的时候,施行的一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刘询依旧沿用。刘询亲政以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十分低调。而且,因为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在民间的生活经验,他施行了许多亲民、爱民的政策。
比如说:对内减少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整治官僚队伍,废除旧牢制,多次大赦天下;对外则打败了匈奴,收复了羌族,这些政策都为西汉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刘询还是一个懂得回报他人恩情的人。他掌权以后,把多次保护过自己的邴吉提拔为丞相。在邴吉病重的时候,刘询亲自去探望他。
刘询亲临问候邴吉,说:“您如有不测,谁可以代您?”邴吉推辞说:“群臣的德行才能,明主尽知,愚臣不能辨别。”刘询反复询问,邴吉才顿首说:“西河太守杜延年精通法度,了解国家旧日的典章制度,以前任九卿十余年,现在郡里治理好,有才能而闻名。廷尉于定国执行法令细致公正,天下人认为自己不会受冤......”刘询认为邴吉的话都对,就一一答应了。
在民间,刘询和民女许平君结为夫妻。在登上皇位以后,霍光曾有意无意地暗示刘询娶他的女儿为后,还鼓动大臣们一起劝说刘询,但是,都被刘询给拒绝了。后来,刘询被逼急了就下诏书立许平君为皇后。刘询是历史唯一一个坐过牢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人才得到了重用,百姓生活安定,官员们各司其职,社会秩序良好,使得西汉的经济政治恢复到“文景”时期。
史学家们都对他大加赞赏,说他能够和高帝、文帝和武帝等皇帝并肩同行。黄龙元年,刘询因病去世,被葬在杜陵之中,庙号为中宗。
参考资料:
白癜风诊疗指南白癜风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