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拥有泥土气息的东西

上周在京都的买手店BAL遇到了角尾三郎的合鹿漆碗,想的是要在京都呆上整整七天,哪天回酒店的时候顺手买了就好了,结果一天比一天回的晚,买手店早早在8点就关门了,最后带着错失合鹿漆碗的巨大遗憾几乎是哭着离开的京都。

昨天睡前随手翻完三谷龙二的《日日器物贴》,又一次看到擦肩而过的角尾三郎做的碗,眼泪真是都要流下来。谁能想到,我心心念的是一个在京都没有买下的碗。

看到书里说道:“对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厉害的技术或者十分特别的材质,都并不必要。它们所必须具备的,应当是能经得起长年累月的使用而不会让人厌倦,始终保持新鲜感,以及令人舒心的使用感。对我来说,这就是好物的标准。”

下面是我特别喜欢的几样东西。

伊藤环的八寸白泥碟mm×20mm八寸碟

伊藤先生的作品范围很广,除了白泥、银彩釉和枯淡釉的陶器,还有瓷器等。他在釉药里混合了白泥和草木灰烧制而成的白泥陶器温润而有质感,伊藤先生在制作时有意识地避免过于统一和规整,因此每件成品都有各自的性格,颇有魅力。

伊藤环现在的工作室位于冈山,江户时代挖掘而成的运河千町川河畔。那儿“天空宽广而空灵”,他一见钟情,立刻决定搬到那里。工作室边上就是连接河川与入海口的水闸,水量丰富,芦苇丛生。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伊藤环就在大学里学习陶艺。当时,还是前卫陶艺十分流行的年代,学生都立志于这一类作品的创作。伊藤环也是这群艺术志向强烈的学生中的一员。其实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陶艺家,曾对他说过“毕业了就回自家工作室”,但他一心向着艺术,所以毕业后便留在了关西,一直没有回家。在信乐的“陶艺之森”工作时,他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了唐津的中里隆先生的工作场景,“无论是土还是釉药,都不用那么拘泥,自由奔放地制作”的状态深深地触动了他。他第一次意识到,“即使是普通的器物,也会因为制作的人而拥有不同的力量,无论是艺术装置,还是日常之器,都是如此”。于是,他下决心回家,开始在父亲手下工作。

在父亲的手下工作了9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离开了福冈,在神奈川县的三崎町建了自己的窑,但没有找到愿意销售他作品的店家。无奈之下,他参加了松本工艺祭的选拔,那一年是年。翻看当年的选手名单,三苫修、市川孝、富井贵志、余宫隆、木下宝、坂野友纪、小林宽树、土屋美惠子等名字都位列其中,可以说当时是松本工艺祭最辉煌的年代。我还记得当时在展览现场,和小环相遇时候的场景。这个盘子被小环称为“早餐碟”。

黄油盒mm×84mm×42mm核桃木木蜡油处理*黄油刀为附属品

这一款黄油盒是三谷先生从年开始制作的第一款常销品,也是他的代表作。最早使用山樱木为原料,后来因为厚度适中的山樱木材难以觅得,便逐渐转用核桃木。

黄油盒是我开始制作餐具时的第一款作品。人们常说,工艺师的处女作通常凝聚了这个人的思想精华,不知到底是不是这样。做黄油盒的契机源于当时读的那本伊丹十三的著作《女人们啊!》。伊丹先生是一个能够把日常口语自然地运用于文章中的人,即使描述历史事件,他也不会使用教科书式的刻板语言,而是用充满日常感的文字讲述故事,让人仿佛亲临事件现场。他的文字读来很新鲜,生命力旺盛。因为这本书,我对黄油盒产生了兴趣,伊丹先生还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件物品来说,专家们常爱挂在嘴边的所谓传统、技术等理论,与它们实际在普通家庭中使用时所展现的生命力相比,根本不重要。

比起正式场合,我更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2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