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踏雪无痕作者赐稿,在此致谢!
踏雪无痕作品
?呼吁!该给法官减减负了!
?法学青年,你为什么不报考法院?
?法检文宣人员的七宗“罪”
?法检人,辞职请三思!
?法院到底是不是一个坑?
?院长抑郁,谁该吃药?
?法检大院里的合同工们
?检察院写公号的都提拔了,法院写公号的都辞职了?
?嘿,别让那个法官跑了!
?致法检大院的出走者:永远不说再见!
近日,某报刊发宣传文章《3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量全国第一,这个法院是怎么做到的?》,宣称“3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名,年人均结案件,在全国基层法院中名列榜首”。奇文一经推出,即迅速掀起轩然大波,评论几乎一边倒!法院圈中人怒不可遏,“求求你不要再吹牛皮了,会害死很多司法民工的”,“这样的宣传只能使人误入歧途”,就连隔壁检察公司人都甘拜下风,“你们是法律圈吹牛逼的头号玩家”。
舆论汹涌之下,从事涉法院传来消息:从该院院长处了解到的情况,郑州高新区法院管辖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经开区三个开发区,可想而知这几年案件增长快的原因是正常的。可是该建院时编制较少,目前行政编干警56人,员额法官33人,入额是按百分之六十最高比例。在该院自身无法解决编制的情况下,面对一天天增长的案件,他们真的很无助,从年开始摸索团队办案模式至今,一个员额法官标配是一带四,能力强的庭长带的有5或6,诉调团队的法官带的更多。可以说,有这样的成绩,是客观环境逼出来的,也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拼出来的。一句轻飘飘的“吹牛逼”,可以抹杀这么多同仁的辛苦付出吗?我觉得,不应该。
总而言之,“有这样的成绩,是客观环境逼出来的,也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拼出来的”,不是“吹牛逼”吹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欢欣鼓舞、人人拍手称快的故事,为何演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事故?有人说:做了这么多工作还挨骂,除了文章的误导和大V、键盘侠蹭流量外,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对法院工作的不了解。说实话,“民众对法院工作的不了解”,历来如此,由来已久,毫不奇怪,并非今天才有。隔行如隔山,普通民众自然不容易看懂文章在说的什么,也难以看出门道、找出其中破绽所在。普通民众甚至没机会也没有兴趣去阅读此类文章。法检人身处其中,深谙内情,更有发言权,但是他们中的多数对此表达了愤慨与谴责,难道他们个个都是门外汉,个个受到蒙蔽而胡言乱语、一派胡言?其实,搜索一下相关新闻,参与评论、发表有水准分析的多是法律圈中人,普通民众最多只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趁机起哄,跟风骂上几句罢了。综观此次事件,普通“民众”不应为此“背锅”,并非是泛泛而论的民众“不了解”,实际上是知识对等的法检人乃至法律人的“不了解”,才引致舆论喧哗。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谁该反思?
无需追溯历史,就说近几年法检系统的“浮夸风”“大跃进”就令人不安和痛心!比如,“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提出约5个月后,就有法院宣称,“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类似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并且互相攀比,弄虚作假,全然不顾司法规律“放卫星”,捞取政绩,语不惊人死不休。知情人心知肚明,一笑置之,蒙在鼓里的民众则只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实情并非如此,但登了报纸、上了电视,而且大张旗鼓宣传,社会上的民众也认为是铁一般的事实。欺骗的是圈外人,祸害的是圈内人,一般法检民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逐渐的,法检人已经麻木,无可奈何,只要不是太过出格,一般也只是嗤之以鼻,呵呵几声。如果是太过离谱,突破常规和底线,难免不约而同群起而击之。此次饱受诟病的报道,单看如此石破天惊的标题,即知又是“狼来了”,细看文内描述,诸多经不起推敲,更加印证是“浮夸”无疑,名副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受“浮夸风”之苦日久的法检民众,焉能不怒火中烧,恨得牙痒痒?于是,以此为宣泄口,“旧仇新恨”一股脑儿倾泻出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是孤立的、单薄的,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在我们国家,历来也是强调集体,而不是单单突出个人。法检现实中,为了“造神”而移花接木,常常将所有的功绩都算在一人头上,以此“塑造”先进,供人学习膜拜,默默做事甘为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司法辅助人员——的辛勤付出被一律抹杀。入额者人数少、高工资不说,连这点可怜的努力都被无情夺去,显得别人混日子吃闲饭,纯属多余,广大司法辅助人员情何以堪,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这个所谓“全国第一”,司法辅助人员的功劳不应被“轻飘飘”忽略,在计算平均业绩的时候,他们有理由且当之无愧被纳入“分母”。
受批评者或许会感到委屈,想不明白,自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却遭遇不理解乃至攻击,又或许认为这是新闻记者单方面的报道,即使有失偏颇,也并非己意,责任不在自己。新闻宣传,应该把握好舆论导向,导向正确则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工作,错误则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贻害无穷。不独新闻媒体,提供新闻材料的单位也要严格恪守,把好新闻出口关,剔除“带伤带病”的文稿,防止和杜绝“浮夸风”“大跃进”式的虚假报道。导向出现问题,不可一推了之,自身也难逃其责。人必自轻而后人轻之,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法检文宣部门,要晓得,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式的新闻报道纯属无用功、废话一堆。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外传播真实客观可信的信息、有血有肉可亲可爱的人物,赢得法律圈中人理解和尊重,并进一步赢得社会普罗大众理解和尊重。
踏雪无痕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