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除了能体现中国人爱吃,还

每逢过节,中国人首先张罗的总是食物。

比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

这些习俗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中国人不曾忘却。

而这些习俗背后那可被称为“人类瑰宝”的“节气”文化,却鲜为人知。

二十四节气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挂着日历。

本花第一次看见“节气”,就是在外婆家的日历上,那天日历上写着“小满”。

虽然那时本花根本不知道“节气”的概念,却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到了中学,本花开始看些书籍,也常常看见小说以“惊蛰”作为章节名称。

但那时还是不懂。

多年后本花才真正明白,“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也许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参透。

“二十四节气”,顾名思义,是指二十四种时节和气候。

但它的意义,不仅仅只代表天气。

这二十四个节气,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衣食住行,形成了最能象征中国的文化体系。

可惜,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

“二十四节气”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成为日期上的附注,但“二十四节气”仍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

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便足以说明。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其中少不了「小林漫画」创始人林帝浣的功劳。

年林帝浣创作的画作《二十四节气》,令“节气”这个原本快被遗忘的文化,以最富有诗意的样子复苏了过来,惊艳了世界。

他通过画笔告诉世人一个事实: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值得万世流芳。

林帝浣

因受到《二十四节气》这部画作的影响,本花才有幸了解到,

“节气”文化内涵之丰富,涵盖了历史、人文、天文、气候、农业、饮食等广泛的文化。

而这些看似严肃的文化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春」

立春。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会进行隆重的迎春仪式,鼓励人民进行耕种。

作者:林帝浣

立春还有个有趣的说法,就是"岁交春”。

“岁交春”,就是十分罕见的大年初一立春。

民间认为岁交春很吉利,这一年会风调雨顺。

年辛未羊年,2月4日立春,恰好是大年初一,是“岁交春”。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可就幸运了。

作者:木壳人

雨水。

雨水,意为天气回暖,雪渐少,雨渐多。

作者:林帝浣

在这个时期,油菜花会开遍山坡,吸引着人们前去观赏。

可惜,本花还未曾亲眼见过漫山的油菜花。

作者:罗少玲

惊蛰。

冬天离去,春雷响起。

作者:林帝浣

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以熏香等物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作者:木壳人

春分。

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

春分时期冷空气结束,人们在这时会抢晴播种,紧跟施肥。

作者:林帝浣

在这一天,还有“吃春菜”、“竖蛋”、“放风筝”的民间习俗。

本花小时候很喜欢放风筝,也已经很多年没再去放过风筝了。

作者:刘怡鬼

清明。

清明是纯粹的自然时间和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人们自古便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作者:林帝浣

清明节从唐朝开始被正式列入“五礼”,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而且,放七天假。

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的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此时。

作者:林帝浣

谷雨前后布谷鸟开始唱歌,牡丹花开始绽放,春蚕开始萌生。

这一时节,是阅尽春色的好时机。

「夏」

立夏。

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立夏蛋”。

作者:林帝浣

民间还有让孩子“斗蛋”的习俗。

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谁的蛋最后还没破,谁就是胜者。

本花只想说,古人真能折腾蛋。

小满。

民间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

作者:林帝浣

在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

可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因此古人把蚕视作“天物”。

而即使是在工业化的当代,蚕丝制品也价格不菲。

作者:王雪涛

芒种。

芒种时节往往雨量充沛,通常会伴发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灾害。

作者:林帝浣

这时候百花开始凋残零落。

根据古老的说法,这叫“花神退位”,人世间要隆重地为花神饯行。

据《红楼梦》里描述,“饯花神”其实就是女孩子们的臭美盛宴。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作者:林帝浣

夏至以后,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小暑。

小暑来临,天已经相当热了。

作者:林帝浣

古代小暑的前两天,天下的儿童会将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

喜鹊便会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虹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会。

百索子

大暑。

光听名字就知道,大暑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节。

这个时段也是旱、涝、风灾最为频繁的时候。

这一点,今年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应该都有感受到。

作者:林帝浣

「秋」

立秋。

立秋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宠物,那就是“秋老虎”,它代表着夏天的恋恋不舍。

立秋后的天气早晚略加清凉,午后高温暴晒,而且空气干燥,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在此时高发。

作者:林帝浣

处暑。

处,止也,处暑也就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作者:林帝浣

在古时,人们会在处暑前后庆赞中元。

人们在七月初进行开鬼门的仪式,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直到月底关鬼门。

这对现在的本花来说,简直是在玩火。

作者:绿果儿

白露。

白露这天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天。

作者:林帝浣

据说白露时节温度会急速下降。

但南方的“秋老虎”会表示:哦。

作者:胡博凡

秋分。

虽然秋分已经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但对于南方来说,真正的入秋是由秋分这一节气开始的。

作者:林帝浣

寒露。

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形容寒露: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鸿雁天上飞,人地上赏菊,真是好风光。

作者:林帝浣

霜降。

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作者:林帝浣

在霜降时节,枫叶都已经红透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就是深秋时节,所以古人们在霜降时都有登高赏枫的习俗。

「冬」

立冬。

立冬时节,按老规矩,仍然会有迎冬仪式。

作者:林帝浣

在立冬的后一天,各地会有“送寒衣”的习俗。

这一习俗来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人们会在这一天焚烧五色纸,为先人送去御寒的衣物,为免他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

小雪。

小雪时节多地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作者:林帝浣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

作者:JinneeS

大雪。

大雪节气,雪下得更旺盛了。

作者:林帝浣

大雪有一个关于“寒号鸟”的传说。

寒号鸟夏天时会生出绚丽的羽毛,它骄傲得不得了,整天只知道炫耀。

等冬天到来,寒号鸟的羽毛掉光了,可它没有事先做好过冬的准备,于是它就冻死在了岩石的缝隙中。

冬至。

在冬至这天,北方人不论家境贫富,都必须吃饺子。

据传说,当天如果不吃饺子,在这个冬天,要冻掉耳朵的。

作者:林帝浣

其实除了饺子之外,他们还有吃狗肉的习俗。

相传吃狗肉习俗的由来,只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猛夸了一顿而已。

小寒。

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故称小寒。

小寒到了,大寒还会远吗?

等大寒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作者:林帝浣

大寒。

大寒,是本花又爱又恨的一个节气。

作者:林帝浣

大寒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到来,但能带来假期的大寒,本花讨厌不起来。

过了大寒又立春,我们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作者:孚卉

虽然到大寒为止,就是新的一轮节气了。

但“二十四节气”涉及到的天文、人文、物候、气候等多方面的知识,岂能在寥寥四五句俗话里说尽。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华民族进行农种、收获、生活。

即使在如今已工业化的中国,“节气”的文化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中国人每一粒米饭中,并帮助着我们。

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都不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俗走远、被遗忘。

今天就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哦。

馆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2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