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选讲别有天地

引言、我等到了!

启示录是全本圣经指向的“大结局”,对于一切好像但以理那样认真“等候结局”的人,读启示录廿一及廿二章,即是“结局的结局”,即使那些美丽的画面仍只能存在于想望之中,但那种“我等到了”的大喜乐,已经是今生现世最无以上之的大享受。

在但以理书第十二章说到关乎“末日”与“结局”的经文里面,有几个莫名其妙的数字,谁也说不清楚它们的意义:

但12:8我听见这话,却不明白,就说:“我主啊,这些事的结局是怎样呢?”9他说:“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10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但恶人仍必行恶,一切恶人都不明白,惟独智慧人能明白。11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12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13“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

经文第十一节提到的“一千二百九十日”,约略等于“三年半”(即上文与启示录常常提到的“一载二载半载”),是那行毁坏可憎的假基督穷凶极恶的期限,但是第十二节提到的伶伶仃仃的“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又是什么呢?

老实说我不知道,但简单换算,“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大概是“三年零八个月”,对于稍有历史通识的香港人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有“寓意”的数字──那是二战中香港沦陷在日本人手上的日子。

换个说法,就是只要捱过这“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日子,香港就“重光”了。这当然不是严格意义的释经,但是从“三年零八个月”联想到“香港重光”,再联想到末日所有信主爱主的信徒都“必起来”,沉冤得雪、愿望成真,“享受他们的福分”,仍然使我兴奋莫名。

今天的信息叫《别有天地》,是“信有始终”系列讲章的最后一篇,我愿意透过解明启示录廿一及廿二章所说的是一个怎样的“新天新地”,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个“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的大喜乐。

一、没有海的新天地

得以进入“新天新地”的第一个大福份,或说最概括性的福份,就是那里的而且确是一个“新”的天地,而且是一个“新”到“没有海”的天地。

启21:1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有几“新”呢?又关“海”什么事呢?

说到新天新地里头的福乐,大家很容易就被那些内容细节吸引过去,譬如“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之类,“俗气”一些的,更会是那些“黄金阶碧玉城”之类的堂皇华丽,却未必在意到新天新地的终极美善,原来都在于那个“新”字和“没有海”的奥秘之上。

大家留心,圣经不是说“没有死亡,也没有悲哀、哭号、疼痛”,而是说“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下文还特意补上这么一句:“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即是说,新天新地之所谓“新”,或说她与之前的“旧天旧地”的根本性不同,不仅仅在于她有各种美善,而同时在于(甚至更加在于)她永永远远都绝对不会再“走回头路”!

什么叫做“走回头路”?两寸厚的圣经在你手上,如果你稍稍认真读过,怎会不知道呢?如果你稍有心肝,更不免为此而曾经一再痛心,长年叹气。

挪亚的日子,铺天盖地的暴雨洪水把当时的世界始乎“洗刷一新”了,但是,暴雨落完、洪水退却,那个“旧天旧地”原来依然存在,不多久,人类的反叛和罪恶就死灰复燃故态复萌,上帝好像白干了一场。至于以色列人,亡国又复国,复国又亡国,有事求一阵耶和华,没事就拜巴力(财神)去,至今依然,上帝差去的先知呢?就“见一个杀一个”。

基督教会其实也是老样子,“翻版”走着当日以色列人总要“回埃及去”的老路──以色列人对金牛犊喊耶和华,基督徒对方尖碑喊上帝,以色列人投靠埃及,基督徒投靠美国,完全一个模样。你与我其实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热心不过三天,苟且就足足三个月。

总之,上帝造一万个“新天新地”本来毫无难度,难却难在,那个天地如何可能“新”到一个地步,就是住在里面的人永远不会再走回头路,不会叫这个新天新地“新”不了几天就打回原形变回“旧天旧地”?

答案在哪里?启示录以至一整本圣经其实早就说了,只是大家嫌烦所以不在意而已。看啊!天父上帝做事的“进度”总是反反覆覆拖拖拉拉到令人“奄闷”的地步。譬如单单末世降灾一顶,就已经不厌其烦要分开七印、七号、七碗,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地重复递进。至于废城故事、王子复仇、妇人难产、羔羊代赎等“情节”,也不怕雷同一再“公演”。直到末期,他还是拖拖拉拉,再来两趟“福音遍传”,到了应该领受的都应该领受了,不能领受的再说都无谓了,才终于肯“痛下杀手埋单结案”。引入天国的“手续”反覆冗长到如此,都只为要保证将来入得新天新地的人,一定没有一个再会走回头路。启示录大家嫌烦,撒迦利亚书就说得相对简洁了:

亚13:8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9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上帝。

弟兄姊妹,请不要说上帝“残忍”,若非经过这样高度严格的过滤筛选和艰苦试炼,怎可以保证进入新天新地里的上帝子民,将来没有一个会作反走回头路,使新天新地变回旧天旧地呢?明白吗?能进入新天新地的真正福气,不在于表面的美好,而是在于那是一个保证永远不会“变旧”的天地,事实也只有这样,才算是“新”的天地。

至于这个“新”的天地,何解又特别强调她“没有海”呢?留心,“没有海”不是“没有水”(下文就有生命水、生命泉),这个“海”显然不是一般或物质意义上的“海”,而是有属灵寓意的“海”。原来,这里启示录其实是回应着创世记的一大“悬案”,就是创世之初的那“一滩混水”(即“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究竟是怎么来的?

圣经一直没有交代“水”是几时被造出来的,最初的那个“大海茫茫的景观”又是怎样造成的。不过,我们却应该留意到,“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这一个意象景观,第一,在挪亚洪水灭世的那一刻再度出现:

创7:17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长,把方舟从地上漂起。18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长,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19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

第二、在以色列人亡国的事件中再被提及,有隐喻的作用:

耶4:23先知说: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26……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因他的烈怒都被拆毁。

这个“海”(“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意象,明显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由于人类的罪恶和上帝的审判造成的“景观”。换一个说法,“海”在圣经里隐喻了“审判工具”或“清洗工具”的作用,有点似大家用来格式化磁碟的程式。每当到了上帝忍无可忍或情势危急的时候,他就会用“海”(真实的或隐喻的)这个“工具”来进行重新“格式化”,譬如用洪水灭世或使以色列亡国。

在新天新地里,因为已经“新”到永远不会再有犯罪和反叛的出现,所以也就永远不再需要有“海”这个“再格式化”的工具,也永远不会再出现因着反叛和审判而造成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局面,故此,“海也不再有了”。

大家要明白,旧天旧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没有一天“好日子”,但是再好的都无法长久──新的总要变旧,得到了的总要失去,这是旧天旧地的必然遗憾,没有人可以逃脱。新天新地中的“新”之所以为无比的福气,因为在那里,一切都天长地久──新的永远是新的,得到了的永远不会失去。

二、新妇与淫妇

在新天新地里的第二个大福份,是信徒不仅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羔羊的婚筵”,古往今来的整个的信徒群体(包括以色列和教会),更可以以“新妇”的身份“嫁入豪门”,永远成为天父和主耶稣基督的“最爱”。

启21:2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21:9拿着七个金碗、盛满末后七灾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要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10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就带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我。

单从布局排场看,譬如都是由“拿着七碗的七天使”中的一位引介进场,已经可以知道圣经明显要将这里提到的“新妇”(新耶路撒冷)和第十七章提到的“淫妇”(巴比伦大城)作一个鲜明的比较:

启17:1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将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你看。2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3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4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5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祕哉!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必要留心的,是圣经要比较的其实不是这两座“城”(妇人),而是这两座“城”(妇人)所比喻的“信仰群体”,他们的“努力方式”和他们的“努力成果”。

这两个妇人都“妆饰”自己,但新妇只为丈夫──万君之君主耶稣基督一人,淫妇却“人尽可夫”,“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新妇只会娴静地(负面说是“消极地”)“等候丈夫”,淫妇却是很“积极”,不知耻地到以其“淫酒”到处勾搭迷惑别人。还有,新妇是“从天而降”,出自上帝,绝对“不经人手”,淫妇却是“骑在朱红色的兽上”(朱红色的兽指“假基督”,是某种“人鬼合体”),即是淫妇是倚靠“人力”和“鬼力”撑起来的。

这两座城(两个妇人)的最根本之别,是一个不经人手,一个人工造作。一个单凭对基督的顺服等待,最终从天而降,天长地久;一个妄想倚靠人鬼之力,即使一度荣华,最终灰飞烟灭。总结言之,这两城(两妇人)比喻了两种天南地北的信仰──顺服忍耐与争胜求存,两个信仰群体──真信徒与非/假信徒,两种努力方式及它们的最终果效──顺服忍耐者天长地久,争胜求存者灰飞烟灭。

弟兄姊妹:启示录以“新妇”最后的“美满归宿”,告诉我们一个全世界都不会真心相信或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的永恒真理:弱者为王!

三、死而不死与死而又死

在新天新地里的第三个大福份,是信徒可以经验到“死而不死”的真福气,同时亦免却了“死而又死”的真咒诅。

启21:3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上帝。4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8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

人类千秋万代所经营努力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逃避或者延缓死亡,他们却不知道,决定性的不是“第一次的死”,而是“第二次的死”,甚至不是可否“永远不死”,而是你究竟最终在哪里“永远不死”。原来,新天新地里的大福气并不是在那里“不再有死亡”,而是在那里“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在那个“烧着硫磺的火湖”的地方,一样是“不再有死亡”的,只不过在那里却有永远无尽的“悲哀、哭号、疼痛”。

那些肤浅的人道主义者会认为上帝残忍,其实这不是残忍,而是公平公道。那些要堕进“第二次的死”的是什么人呢?是那些“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想想,为什么他们要“胆怯、不信、可憎、杀人、淫乱、行邪术、拜偶像,和说谎话”?无非是为了逃避和延缓“第一次的死”。他们为着逃避和延缓“第一次的死”,不惜辜负上帝和伤害别人,上帝要他们以“第二次的死”来偿还,公平公道,天经地义!

这是何等的奥秘:背主害人为逃避“第一次的死”的人,始终逃不过“第二次的死”,要死而后死;忠主爱人宁愿不避“第一次的死”的人,却免于“第二次的死”,终于死而不死。

四、不一样的“众志成城”

在新天新地里的第四个大福份,是人类曾经联群结队用尽一切手段,都无法打造成功的“万国之城”,在新天新地里,真信徒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居于这个真正的“万国之城”中的永远国籍:

启21:11城中有上帝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12有高大的墙,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又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13东边有三门,北边有三门,南边有三门,西边有三门。14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24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

人类曾意图共建“巴别城”,但因为上帝阻拦而不成功,而最后的“巴比伦大城”建立在“众水”──多国多民的基础之上,也是一个“集体创作”,一度更是似乎十分成功,没想到一夜之间就倾倒,并且一倒不起。

与“巴比伦大城”相对的“新耶路撒冷”原来也是一个“集体创作”,不过,那不是个由龙、海兽和地兽组成的“反叛的集体”,而是一个“信从的集体”,由包括由十二“天使”所代表的信从的灵界,由十二“支派”所代表的信从的以色列人和由十二“使徒”所代表的信从的基督徒结合而成的。

更奇妙的,是这个唯一、真正和永久的“众志成城”的“成功模功”是不可思议的。原来,得以进住这座永久之城的,没有一个曾直接参与过建造这城,这城是上帝一手一脚自己打造的。哪么他们凭着什么功劳或资格进去呢?答案只得一个字,就是“信”。因着信,他们就忍耐、等候,甚至甘愿在人间饱受流离失所无处容身的寂寞和痛苦,为要得着这座“更美的天上之城”。这个真理,希伯来书第十一章演绎得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人,统统都是“因着信”而默然守候一生,用人间的标准,都是消极软弱到不得了的人,却竟然就这样“众志成城”,没动一石一土,就“建造”了一座永久之城。这种“众志成城”的奥秘力量,是打造第一座城的该隐、倡建巴别大城的宁录以及今天所有的“地产霸权”所永远不会相信,也永远不能理解的。真信徒因着信,却洞悉天机。“天机”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你手上的圣经之中。

五、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新天新地里的第五个大福份,是人类自从“伊甸一别”,在人间打滚苦苦挣扎求存了千年万代后,那些毕竟还没有忘记家乡的人,终于可以“回家了”:

启22:1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上帝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2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3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上帝和羔羊的宝座;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4也要见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5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上帝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应该依旧的,依旧──这个家的面貌布置,何等熟悉?生命水、生命树,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是都似曾相识吗?浪子回头,家门依旧,就像一切惦念儿子的父母,不管儿子离家多久,儿子房间的摆设都一式如旧,寄寓着他们对儿子终有一日要归来的无比盼望。

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应该不同的,不同──只有滋养生命的“水”,没有毁灭生命的“海”;生命树不再有“护卫”(基路伯)把守。不再需要日光,天父要亲自光照我们,因为两父子已能直接相交,不必间接的代理。最要紧的,是“以后再没有咒诅”,更不必说会有引动咒诅的“蛇”与一切不信的恶心了。还的,“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作王”不是要统治谁(不像千禧国的时候),而是成为这城这国的合法继承人,即永远不会再有像当初那样被逐出伊甸的可能。

别后归来,有些事情变了,有些事情不变,最具决定性的,是变了的是儿子,不变的是父亲。饱尝人间苦罪,我们终于知道在家千日好,出外半天难,于是乎甘心永留父家,做个顺命的儿子。

结语、写在过去,应在将来,定在现在

启示录的主体,亦即“七印封严之书”的内容,从第六章揭开第一印开始,到第廿二章五节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大半章经文,是启示录的结语,也是全本圣经的结语。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一段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这个结语再三劝勉我们“积极地”相信和遵行书上的话。(“书上的话”可以有多重含意,包括“七印封严之书”的启示,整本启示录的启示,整本圣经的启示,三者都对,可以兼容。下同)单单为要见证这书上的预言的真确可信,首先有天使的见证:

启22:6天使又对我说:“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主就是众先知被感之灵的上帝,差遣他的使者,将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仆人。”

然后,有主耶稣基督的亲口保证:

启22:7“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

跟着,还有作者约翰自己的见证:

启22:8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

不过,以下的一段,又似乎带有某种“消极”的口吻:

启22:10他又对我说:“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因为日期近了。11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

前面一直叫我们“积极”地去遵守书上的话,这一段却为什么这样“消极”,叫我们“放弃”一些人,由得他们死,而不是去鼓励他们也与我们一样遵守书上的话呢?答案很简单,就是经文针对的绝不是“未听过这书”的人,好像说某些人“注定灭亡”所以不必向他们传福音和讲述这书上的内容。凭着“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这一句话,以及全本圣经对于传福音和作见证的高度重视,都绝对不可能得出一个“随便放弃一些人”的结论。

有些人之所以终被放弃,“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只得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明知故犯”。就是他们不是没有读过或不知道这书上的预言,他们读过,甚至比一般人更熟悉,但是他们却要去篡改它,挑战它,而不是相信和遵从它。这就带出圣经接着下来的“终极警告”:

启22:18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上帝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19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上帝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来到圣经的结笔,我们每一个人都彷佛回到“第六日”,回到当初的“伊甸园”。当日,亚当面对一个“吃之必死”的禁令,今日,我们面对一个“改之必死”的禁令。当日,亚当面对一个“吃之不一定死”的诱惑,今日,我们面对一个“改之不一定死”的诱惑。但我们的“条件”比亚当优越,因为我们至少有亚当这个“前车之鉴”。如果,有此“前车之鉴”我们还是不信,有两寸厚的圣经而还是不知道发生了和发生着和将必要发生什么事,死了,可以怨谁呢?

当然,如果圣经的结笔就仅结束于一个可怕又诱人(反叛)的禁令,那么读圣经与做基督徒真是苦事,也难怪许多人终于受不了而宁愿走自己或者世界的路。圣经真正放到最后的,呼唤我们甘心乐意而不只是勉为其难去遵守经上的话的,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启22:20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1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按最可靠的圣经版本,第廿一节的“祝福语”应是后来的编辑者加的,即是,圣经原本最后的一句话,是“主耶稣啊,我愿你来!”这是那位曾经侧身挨在主的怀里的门徒,最深刻动人的呼唤。

基督徒向往“末日”,不是“仇视世界”,不是喜欢“世界末日”,不是贪图表面上的“天堂福乐”,也不是怕中了启示录的“诅咒”,而是切切盼望他们的恩主耶稣,念念不能忘记:“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因为在新天新地里的所有福份,结算起来都及不上“主与我们同在”一句话。

。 。 。

总之,圣经以“双重重笔”收结全书:一是“改之必死”的凌厉警告,一是“我愿你来”的深情呼唤。你受软也好,受硬也好,天父上帝都仁至义尽,给了我们最充分的条件前提,让我们可以相信与遵行。事实上,启示录以至整本圣经,虽然写作于过去,终极应验于未来,但是,她的作用却在于当下的你如何在现在回应她--是信从还是反叛。

在这个结笔里,有最硬的警告,有最软的呼唤,其情深,其义重,稍有心肝的人都应该能感应得到。所以,决定你的生死的,不是圣经过去如何写成,圣经将来如何应验,而是此间当下,对于圣经的情厚义重,你的良心究竟在哪里……

同道家人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5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