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老街那些事儿之三

敲黑板!还没上第一第二课的街坊,麻烦先补课:

补课内容

点击查看:钦州老街那些事儿(之一)

点击查看:钦州老街那些事儿(之二)

补完课的继续第三课。

上回说到,这一集要说一说建成以后的钦州城全城人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城里都有些什么人?土豆哥觉得研究一下很有意思。

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外国人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想了解一个地方,应该先从人开始。本集将是个加长版,先聊民众,再聊宋代的钦州宦官,通过人去了解老街在宋朝所发生的那些事儿。

宋代钦州分为五种人:一是土人,骆越后代,住在农村,外人听不懂本土方言,称之为“蒌语”;二是西北人,也就是五代之乱时南下的捞佬入籍钦州,语言是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一起搅拌后的产物;三是俚人,居住在山洞中,说话外人更听不懂;四是射耕人,从福建迁来。土豆哥的这些资料均查自各样的古籍,基本上是没有解释的,为了搞清楚射耕是什么意思颇费了些心思,最得才搞清楚“射”也就是今天“投标”的意思,官府公示出地块,列出各种条件和优惠措施,想要的就来投标,然后开荒垦田。

五是蛋人。这个蛋人后面会详细说说。

至于宋代以来钦州城内有多少人,凭土豆哥根据有限的资料查阅,这个问题也不好解答,因为史料也不详细。按照钦州志记载,唐朝至明朝之前人口大约一万多,记载有点乱,明朝之后的记载比较有连贯性,据载,洪武二十四年,人口一万一千零一十三人。到了嘉靖年间,人口记载更详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居民由民户、军户、灶户、弓兵、铺兵、蛋户、力士组成,简直就是军民如一家,天下无人敌的组合。通过这个市民组成我们可以了解到,钦州古城作为南国边陲,驻军方面国家是有安排的,后面土豆哥还将聊到,仅宋朝拓城伊始,就连续有全国散打搏击冠军、也就是当时所称的武状元来钦州当一把手。

我们再查查,嘉靖十一年,有民户一千一百三十,军户一百四十六(后来逃跑了一百一十一户,仅留下五十二户。怎么跑的?为什么逃的?难道是清兵来袭?挺好奇的,但查不到资料),灶户(指煮盐为生的)二十五户,弓兵、铺兵(也就是宋朝的巡警)一百七十三户。

还有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蛋户,共一十一户。

土豆哥知道你一定想到蛋户就是卖海鸭蛋的,但不是,蛋户是指疍户,也称蜑户,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钦州的蛋户有三种,一是鱼蛋,也就是撒网捕鱼的;第二种是蚝蛋,在海里潜水捞蚝的,这是宋朝的记载,说明大蚝在宋朝已成常见美食;第三种是木蛋,砍木运木的。这三种蛋户的工作环境虽然有山有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住在船上或水边的短篷里,晚上没什么事儿干,所以生孩子特别多,书上说是“一舟不下十子”,也只能放养,幼小的时候母亲将其绑在背上,走路干活任他吊栋荡,能爬的时候就在腰上绑根绳连在船上,万一掉水里了,看到的就将绳子提起来,当时没看到的也就算了,最多是再生一个。长得稍大,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没衣服穿,一伙一伙的在江边的沙地里玩。

还有一种官名叫做力士的,共二户。以上说的是户数,人口加起来是一万二千六百二十六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整个钦州的人口,城区里有多少人并没有区分开来。另有史料记载,解放前钦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三江”(钦江、茅岭江、大风江)流域,其中茅岭江流域居住的人口最多,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按照这个比例再减去那些零星散布的人口,刨来刨去,钦城里的居民应该大概是三千人左右吧?的确是乱猜的。谁有相关史料能填补土豆哥智商众多的空白处中这一空白处,灰常欢迎留言。

古城在徐的和陶弼之后,历经的改头换面的大修建不多,最多是象元丰四年(年)的钦州大雷震,引起火灾焚毁城屋再重修。所以很多朝廷派来或者流放过来的宦官在钦州古城留下的痕迹,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

梳理后土豆哥不禁感慨,知名度一直不算很高的我大钦州其实是阔绰过的,曾经有那么些从宋朝起已如雷贯耳的人物,和钦州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集。

前两集的留言有好几位街坊追问,准备讲到岳飞的第三仔岳霖未?听讲其好恶打跤系某?看来大家都崇拜英雄,这是好事。

宋代钦州官员中,岳霖当然也可圈可点,但还有很多官员为我们这座小城作过的奉献也毫不逊色。

建立宋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所以宋朝官员只要不是犯重罪,很少掉脑袋的,最多只是贬官流放。而且宋朝的版图比较小,只有南方这么一片蛮荒之地路途遥远、气候湿热、经济文化落后,皇上看准这里明显不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因此成为宦官们很热门的流放“打卡目的地”。

宋代钦州先后有徐的、陶弼、孔延之、余静、黄亘、陈永龄、温浩、乔叙、杨友、林宗臣、郑人杰、岳霖、林会、刘骥、虞南金、马成旺、马X(这个名字一直查不出来)、林千之任钦州一把手。

当然,这些人并非都是因流放而来,有些是正常升官到任的,比如徐的。上图中,宋代流放钦州的官员为5人,在唐朝时高达7人。

宋朝的宦官流放制度,对于宦官本人是个悲剧,对于钦州来说却是个喜剧。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因为思想活跃而导致被贬(傻的也犯不着被流放),很多都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栋梁,知识界的翘楚,个个一肚墨水,即使一路晃荡几个月到钦州,至少还剩大半肚墨水。

他们的到来,给“天涯”钦州带来的是中原潮流的观念、时尚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包括唐朝在内,流放制使钦州的教化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上一集还有街坊问,宦官不就是太监吗?土豆哥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不是的,宦官一词在夏商周就已经出现,当时他们身上什么都没缺,工作职责是皇帝的管家,直至隋唐宋元之前,太监都等同于大监,到了明代,大监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并不都是大监。看多了清宫剧的街坊所知道的那种太监,是从清代才开始成为专称的。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曾经有孔子的后裔在钦州当过官。

陶弼的继任者孔延之,就是孔子四十七代孙,年幼时很穷,白天耕地,晚上点松火读书,年中进士,第一次当官就到钦州任军事推官,为官处事以人为本,体恤民力,先是免除余人的劳役,对钦州、廉州、雷州一直为官府采珠的渔户让他们改为其他更能养家糊口的职业,对行恶一方的地方官员绳子以法,后来升了官,有一次听说雷州有官员作恶,立即飞驰雷州,从冤狱中解救余人,苏东坡赞叹道“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孔延之不愧为孔夫子后代,手头一直不宽裕,但工资大多用来买书,他与曾巩、周敦颐是好朋友,三个儿子均成大器,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文学改革家,彪炳天下,世称“三孔”。他的著作有绍兴最早的文学总集《会稽掇英总集》二十卷,他自己的诗文也有二十卷,里面应有关于钦州的记载,可惜啊,现在找不到了。

绍兴初年到钦州当一把手的杨友,也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打起架来比许多街坊崇拜的岳飞第三仔岳霖更厉害,他是年的武状元,中了状元第一站就到钦州任职。当时交趾(今越南)经常来钦州搞事,还准备出兵来打。杨友到任后,先是主动邀请对方来钦,在天涯亭摆好水鬼冲和猪脚招待。

那时的天涯亭还在原址,在钦城之东,地势很高,下面就是滔滔钦江,风景宜人。杨友选择在这里宴使者是有考虑的。当酒过三巡、猪脚过三旧时,开始倾两国边界问题,杨友这时站了起来,执支银枪到亭前,飞法法舞起来,时而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时而如游龙穿梭轻盈如燕,时而只见枪不见人,正是一道银光院中起,万里已吞匈虏血!交趾使者看到眼花立乱去。杨友一个正步将枪收起,威风凛凛站在亭口,对使者讲(宋朝话你们听不懂的,土豆哥帮你们翻译成钦州话):“想来搞档?阿讲来喂,边只来同我过几招?”

交趾使者看看身后,是波涛翻滚的钦江,看看正面,是大宋武状元把住亭口,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杨友又笑吟吟地走过来坐下,拿起第四旧猪脚递过来:“做咩你面色锦难睇个?某惊喂,继续饮,阿间我送你一首诗!”酒过五巡,猪脚过了五旧,杨果真送了一首诗《别使者》,其中有两句:“可怜鳞细闲惊跃,误把新蟾作钓钩!”这两句诗后来收录在《宋诗纪事补遗》一书里。吓得脚软齐的使者见杨友又打得,又劈得,又识吟诗,佩服死死,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再进兵钦州的念头。

杨友最后境遇很惨,却也很豪气,他回朝廷担任宋宫保侍卫后,与太上皇的徽宗赵佶和当朝的天子赵桓一道被金兵所俘,金兵统帅宗翰早就听说杨友的大名,想死死劝诱他投降,杨友破口大骂,至死不屈,最后自行绝食而死,浩气长存。为钦州曾有这样的英雄镇守而自豪!

诸位街坊某诳,仲未讲到岳霖。因为杨友后面、岳霖前面还有个林宗臣。

林宗臣也是个武状元,高考时骑射、策问都得了第一。虽然是个武夫,但他经常在朋友圈发点政论文章骂当朝的奸臣,深得宋代儒学大家朱熹的赏识,却也成为流放钦州的缘由。他在钦州主要的成绩,是对宋朝的边防状况搞调研,写成学术论文交给朝廷,为宋朝廷加强边备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好吧,岳飞的儿子岳霖终于来了,一起来的还有知书识礼的妻子陈氏。

岳飞有五个儿子:云、雷、霖、震、霆。岳飞遇害时,岳霖年仅12岁。岳霖到钦州后,先从教育入手,将城区南部的钦州学宫划地重建,新学宫质量相当可以,直到明朝后期还在使用,但现在已经了无踪迹。同时岳霖加大招生力度,不是为了冲一本二本,而是为了更多地教化钦州人,还大手笔地聘请到大学者周去非出任教授。

这个周去非要紧啊!他两次到钦州当教授,回绍兴府任通判时,周围亲友对钦州和广西那片“蛮荒之地”觉得很神秘,问得多,周去非也烦了,费点时间将在广西、钦州所见所闻整理成推文《岭外代答》发朋友圈,终于没有那么多短信骚扰了。

这十卷本的《岭外代答》注入了很多钦州元素,包括古城江边博易场(这个后面土豆哥还会专门聊到)等都有详细记载,是后代研究钦州、广西的非常珍贵的史料。

政通人和,教育得以长足发展,革旧立新,城市面貌次第一新,这就是后人记载岳霖在钦州的功劳。

岳霖毕竟是英雄之后,同样面对交趾使者,虽然不能象杨友那样将支枪耍得飞飞法法吓退对方,但其侧漏的霸气也一样使交趾使者惊撒跳去。年,交趾使者向宋王朝进贡回程住进钦州驿舍,估计是觉得经常要向大宋进贡,条气顶某顺,在钦州驿舍见什么砸什么,甚至上房揭瓦,态度极为嚣张,岳霖一听禀报,一阵怒火腾腾起,拔出剑来舞了几舞,说:若不葺而行,当以兵法相待!见使者好象听不懂的样子,随从都监翻译成白话:“我双!我地岳知州讲你帮发瘟龟仔丫系某修好就走个,捉一只烫一只!”交趾使者听懂了,飞法法去找人维修,完全恢复原样,岳霖亲自检查再放行。

在钦州当了两年知州,岳霖返京向宋孝宗述职述廉,路过灵山时,压抑不住一阵诗情翻涌,写下了一首诗:”折腰为米本忧贫,流落天南瘴海滨。千里江山空别怅,十年萍梗可伤神。拊膺但觉丹心壮,揽镜难窥白发新。归去恩深知感激,只惭无德愧斯民。”

这首《过灵山述怀》现在刻在灵山三海岩上。

钦州知州刘骥在钦州政绩几无记载,但有一则与钦州无关的趣事倒是可以聊聊。

刘骥是苏东坡父亲苏洵的朋友,包括苏东坡在内,苏洵有三个女儿,三个儿子,前两胎都是女儿。生第二胎女儿时,苏洵设宴邀请亲朋好友,当时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儿叫“弄瓦”,刘骥一高兴饮咩了,写了一首《弄瓦》:“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指苏妻)莫非一瓦窑?”苏洵气得酒杯都端不稳,想打企又某系。

马成旺,名为钦州太守,但基本没得在钦州上过班,成为史上最神秘的钦州州官。好多钦州人都没得见过。

但他也是很尽职尽责的,一直被派往海南平定黎民暴动,在海南打了两年大大小小十余次仗,立了奇功,直接在琼州当了知府,又继续打仗。

发配南蛮者在政治上被陷害的居多,他们多勤政为民,人格魅力长存。但是。也有个别在经济上的确有污点,比如乔叙。

在湖南转运判官任上,乔叙因职务犯罪被打了八十杖屁股,事情过了后,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喋喋来到钦州当知州。同为“流友”的苏东坡和他居然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得知他到钦州任职,估计当时也刚好嘴淡淡,就将此事作为由头倒酒开饮,还写了一首诗《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诗招饮》:“今年果起故将军,幽梦清诗信有神。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阵云冷压黄茅瘴,羽扇斜挥白葛巾。痛饮従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当时苏哥应该是饮得三三了,咩咩泻泻之中,仿佛看到好朋友乔哥变成了当年的诸葛亮,羽扇纶巾,风流踢裆向钦州款款走来,就差点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来,这位风流踢裆的乔哥又被降职发配到泸州,你说到了泸州这么好的地方,好好喝点老窖做点正经事多好,他偏不,又诬告别人,又挨捉了。

还有宋朝最后一任钦州知州,林千之。说到这个人,哪位心脏不好的街坊建议跳过这一节不要看,不骗你。圈重点!这位林知州不是人!

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食人王”之一!

林千之在钦州任知州期间,也就是年,得了一种怪病,手脚疲软,有个妖医告诉他,吃童女的肉可以强筋健骨。于是,林千之便派人在钦州境内抓捕少女,残忍地将她们杀死,制成肉干当药食用(此处省去令人发指的一些描述)。后来其恶行终被告发至南宋都城临安,朝廷将其罢免。这幕在钦州真实发生的惨剧,记录在宋代沈某的《鬼董》第十二篇,之后极少有人提起,也许由于事件本身想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这背后的一切,不用问了,直接就是人性的毁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讲完这一节,土豆哥觉得背脊有点发凉,就此打住吧。

下一节,土豆哥将聊聊钦州最早的地摊经济——宋代钦州博易场,一起来了解一下钦州本地土著和语言不通的外国地摊老板如何通过眼神倾生意,他们面前摆的一碟黄屋屯炒粉、两碗水鬼冲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惊天商业机密?《钦州老街那些事儿》第四集,敬请留意!

未完待续续续。。。

当您接到-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5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