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与名40多位科学家,与66岁的l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作家文摘

年6月,北京公示首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海淀区科源社区13、14、15号楼位列其中。这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3栋住宅楼,以安置海外归来的著名学者和国内自然人文学各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居住,被称之为“特楼”。

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栏目■洋气年,14号楼最先建起,这是一座3层的灰砖小楼。14号楼室的钱三强一家,是这里的第一批住户。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贝时璋一家住在对门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一家住在楼下。之后,科源社区13号楼、15号楼相继建起。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柳大纲一家搬进了15号楼室。柳大纲的儿子柳怀祖记得,虽然这3栋楼每家都配有3间卧室、客厅、书房和厨房,“厨房有个烧煤的大灶台,全都是用白瓷砖贴出来,灶前后有两个大铁锅,中间烧开水”。年,作家边东子一家搬到了郭永怀家的楼下。他回忆,“特楼”家家户户都有浴缸,可以天天泡热水澡。这在当时的他看来,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但这堪称“豪华”的屋子里,房间隔断却是用蒲苇做成后再抹灰刷白,哪怕小孩稍用点力,都能踹开一个小洞。

13、15号楼呈L型结构位列两侧

同年8月,在钱学森的邀请下,康奈尔大学教授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带着女儿郭芹回到北京,住在13号楼室。搬来的时候,屋里就有了一些木质家具以及很多书架。推开窗户,他们看到的是一棵高大的树,这棵树是钱学森亲手种下的。当时,“特楼”有着不一般的洋气。边东子记得,整个单元里,除了他家外5家都有钢琴。除了阵阵琴声,偶尔还能听到住在对门的汪德昭夫人、声乐教授李惠年和住在14号楼的钱学森夫人、歌唱家蒋英的歌声。这些科学家被称为“先生”,他们有时也互称“公”,他们的妻子则被称为“太太”。但何泽慧例外。她从来不爱听别人称她为“钱太太”,就连国庆节发给她去人民大会堂的邀请函中,写的也必须是“何泽慧先生”才行。

李佩、郭永怀、郭芹一家年在美国

■忙碌中国科学院成立后,钱三强与何泽慧同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钱三强任所长,何泽慧任副所长。一周7天,何泽慧有6天都待在所里,周日回家。在儿子钱思进的记忆中,听到母亲的声音,更多是在电话里。钱思进记得,二姐钱民协上中学时,母亲有时会和她在电话里分析几何题,小黑板上总留着各种多边形和数字。曾长期在何泽慧身边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记得,钱三强有公派的小轿车,但何泽慧从来没坐过:“何先生是个特别有原则的人,她说那是公家派给他的车,她不能坐,每次都是自己坐汽车回中关村。”忙是科学家们的常态。边东子记得:“郭先生身材瘦长,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喜欢头戴鸭舌帽、臂弯里夹着皮包,低着头,大踏步地来往于单位和家之间。”相比起来,孩子们更容易见到郭永怀的妻子、中国科学院西郊办公室副主任李佩。

钱三强、何泽慧到高能物理研究所了解高空气球的发展(何泽慧生前同事马宇蒨供图)

■怀念钱三强和何泽慧喜欢买书。钱三强的书房里,左右两侧巨大的深色书架上摆满了书,钱思进最喜欢的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有很多带连环画的小人书,“我父亲闲的时候也看小人书”,钱思进说。买书大方,过日子却很节俭。钱思进记得,刚上幼儿园和小学时,他有时穿的是姐姐们穿过的女裤。家里的桌子、椅子坏了,都是何泽慧自己动手修,她主张废物利用,能用的东西她都不舍得扔。一次,钱思进洗碗时把盛鱼的盘子摔成两半儿:“我妈先让我放在一边儿,说她过会儿用胶水粘一下。我一不小心把其中一半又摔成了好几块。我妈当时就很恼火,‘以后再别吃鱼!’”

钱三强(摄于14号楼的书房)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天正是钱三强51岁的生日。“特楼”的家里并没有特别的仪式。就在原子弹爆炸3天后,钱三强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参加“四清”。年12月5日,郭永怀乘机返回北京,降落时遇空难。人们发现,有两具已经烧焦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中间夹着一个保密公文包。最后确认,这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李佩将郭永怀生前的物品,一点一滴亲手整理起来,全程没有让任何人插手。亲友探望时,她也礼数周全。郭永怀的骨灰被葬在他回国后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雕塑下面。他遇难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时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李佩(右二)与同事一起讨论教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8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