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功,还是过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在中国,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敦煌,不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吧?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它共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

莫高窟九层楼

今日莫高窟内

传说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建元二年(公元年),有一位叫乐僔的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云游,忽见山上金光万丈,似乎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他被这一奇景所震撼,于是在三危山对面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莫高窟就此诞生。

莫高窟,以其极具社会、艺术和科技价值的丰富藏品,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

但这块瑰宝是残缺的。上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后,一批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从藏经洞掠走了大量文物。有学者将此称为“空前浩劫”。

莫高窟石雕

莫高窟壁画

这,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物:道士王圆箓。

光绪二十六年(年),居住于莫高窟的王道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就此,莫高窟宝库的大门,被骤然打开。

面对洞内大量的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王道士虽然不知道它们的价值,但也深深震惊了。于是,他多次报官,却始终是不得要领。

七年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了敦煌。他不懈努力,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解除了王道士的戒心,获得了王的信任。终于,王道士将满满4箱写本和5箱经过仔细包扎好的绢画、刺绣等艺术品卖给了斯坦因,价格是00两银两。

自那以后,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尔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纷至沓来,用各种手法,从莫高窟取走了大量珍贵文物。

道士王圆箓

斯坦因在莫高窟

这就是有学者所说的“浩劫”,甚至称为“中华文明史上奇耻大辱的一笔”。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正因如此,王道士被很多后人痛斥不已。这其中的代表余秋雨,就写过一篇《道士塔》的散文,认定王圆箓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并就此感到伤痛: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道士塔》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可见其影响之大。

然而,这对王圆箓公平吗?

史料记载,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

首先,他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可惜这位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来到莫高窟察看,顺手拣走几卷经文后,只是给王道士留下一句话,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也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直到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相关责任推给了王道士。

王圆箓无法可想,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慈禧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哪还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信,终于是泥牛入海……

晚年王道士

正是在四处求援无门,走投无路之下,王道士遇上了斯坦因。

我在想,如果我是王道士,如果坚持不卖给斯坦因等人,在当年那种情况下,我能守得住莫高窟吗?

答案其实是有的。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各级官僚们才明白了敦煌文物的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来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才是敦煌文物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

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使王圆箓极为痛心,官方如此掠夺和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

王道士向斯坦因等人卖出文物后,所得钱财全部用于保护洞窟,私人没有使用一文钱。

莫高窟洞窟

在整理洞窟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局限,王道士也对窟内的部分文物造成了损坏。例如他刷白了几个洞窟内的壁画,要重新绘上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他还毁掉了几尊佛像,换上了道教的天师和灵官。

对此,后人也不乏斥责声。余秋雨甚至声情并茂地呼喊:“住手!”表示想向他下跪,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

可有一个人,对莫高窟文物的毁坏,要远远甚于王道士,这个人就是张大千。年至年,张大千曾两次赴莫高窟临摹壁画。张大千在临摹时,经常把表层的后期壁画剥去,来一睹里面的早期壁画。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张大千在剥掉壁画的时候,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是随剥随丢。

被张大千剥损的壁画,在莫高窟内总共有30余处。

莫高窟彩塑

没有人斥责张大千,反而替他辩解是“与当时缺乏保护意识”有关。

这是不是“看人下菜碟”?

斯坦因分别于7年和年两次取走中国莫高窟中遗书、文物一万多件。这些文物,基本都入藏于英国博物馆;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余种文书,此外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这些文物被法国国立图书馆保存;

美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华尔纳,也从莫高窟中获得了一批文物。现在这些文物,分别保存在哈佛大学和美国的其他一些博物馆内。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

美国人华尔纳

当年文物被运出敦煌

这些文物都保存完好,给世界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如果这些文物没有被这些外国人“劫掠”走,还在敦煌,在我们这里经历那么多的战乱、劫难后,它们还能够保存的如此完好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也难过这些文物没能留在中国,也对斯坦因们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完整性的行为而痛心。可如果再冷静的想想,你就不得不承认,当年的远走他乡,反而是这些文物最好的选择。

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看,王道士的功过是非,难道还不清楚吗?

王道士的骨灰塔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大寨,本不该有那身铅华

寻根,真有那么重要?

英雄?他真配不上!

有多少教训,还要重来?

公主,你过的好吗?

他们,同样是兄弟姐妹

在德不在鼎

归去来兮,迷失的贵族精神

芙蓉镇上的锣声

一匹“无从驯服的斑马”

舜帝,不靠谱的“道德楷模”

橙色人生

石门坎,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汶川地震,我们忘掉了什么?

值得回味的一场对话

爱的缺失,必然造成恶的横行

别让人家的镰刀,割了你的韭菜

瑞幸,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看疫情下的“撕裂”?

别忘了,还有七个人!

码字,自古就有底线的

一篇日记,变成了镜子

实事求是才是王道

你的枪口,可以抬高一厘米

有时候,进步需要来点“骂”声

还要问几个为什么/

他们不是你的敌人

让善良有她该有的位置

纸笼子,岂能关住真老虎?

皇家的“盛世”,与你我无关

回不去啊,敖鲁古雅……

她们,成就了一代天骄

器不如人,还是制不如人?

他,就是个昏君!

刷手支付,你敢吗?

知识是力量,但良知是方向

为什么是史可法?

能毁掉书院,但毁不掉精神

传说?大多不靠谱!

悲剧了,《兰亭集序》

那个伟大的朝代

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

中国的卢梭——黄宗羲

天一阁,不仅仅只有藏书……

宁折不弯的柳宗元

幸运的牛僧孺

致敬,低调的洛阳桥!

南少林真是个香饽饽?

她,是为爱而生

好样的,塞罕坝!

厉害了,塞罕坝!

包容就是力量

给这个国王点赞

更大的事:去爱

咽不下的金豌豆

文艺复兴——打开了那个盒子

既生瑜何生亮?

是是非非梵蒂冈

谁烧死了布鲁诺?

伟大的但丁

墨索里尼的气球

不是条条大路都通罗马

大自然面前,你嘚瑟啥?!

“大河有水小河满”?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油菜花盖不住的遗憾

任性的知音

有话好好说

梦碎西班牙

欧洲才有哥伦布

不自由,毋宁死!

迟到的公正

足球=宿命

非典型皇帝

兄弟,抱一下!

帝王铁托

惯出来的专制者

鬼雄之间

韧者生存

“必然”未必就必然

南极的精灵

贝加尔湖之恸

南极记忆(三)

爱恨情仇爱琴海

南极记忆(二)

伟大的文明

南极记忆(一)

托斯卡纳的阳光

梦想史凯威

Sansun的故事

醋、饺子及其它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8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