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8月中旬的一天,温暖的阳光洒在巴楚大地上,记者走进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看到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红色的墙体掩映在绿意盎然中,葡萄晶莹透亮;院外临近柏油路的菜地里,西红柿、茄子缀满枝蔓……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安宁祥和的氛围中。
村民努尔麦麦提·艾散望着规划有序的庭院,脸上绽开着发自心底的笑容。发展庭院经济让努尔麦麦提家旧貌换新颜。农家小院中的隔离墙把生活区和畜禽养殖区分开,棚圈、鸡舍、鸽舍独立设置,庭院内的菜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庭院经济成为努尔麦麦提家脱贫增收新的发力点。
“以前我家里小院角落堆放着杂物,土坯房一直空着舍不得拆,房前屋后的空地也没有好好利用。是工作队帮我规划庭院经济、提出脱贫的措施,帮我重新打理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感谢工作队。”努尔麦麦提感激地说。
努尔麦麦提家有6口人,一家人的吃穿用全靠10亩棉花地的收成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努尔麦麦提家的情况在村里并不是个例。今年3月,自治区政协机关驻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后,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主要抓手,通过努力,工作队帮村里申请到庭院经济建设项目资金万元。
工作队员在与村民商量庭院规划
“我们将安居富民房、庭院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帮助农户做好院落规划整治,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助推脱贫攻坚。”自治区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驻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盛春寿说。
工作队在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将水泥、砖等建材,优先发放给贫困户使用;工作队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一起规划庭院经济建设;帮助农户做好院落规划整治,协助村民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棚圈、小作坊、小禽舍,引导村民把庭院变成“聚宝盆”;成立惠民施工队,集合村里的技术能手,既帮助村民建好庭院,又让技术能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吾布力卡斯木·麦麦提在村里干泥瓦活儿是一把好手,今年他在参加村级惠民施工队为村民建庭院时挣了多元的工钱。他说:“工作队发了40只鸡苗,还要发4只扶贫羊,菜园子种的蔬菜可以够自家吃,多的菜还能拿到巴扎上去卖,加上庭院里的鸡、羊,今年还会增加一笔收入。”
惠民施工队成立合影留念
“工作队实施庭院经济项目,对挖掘增收潜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已经显现,对提振村民脱贫信心、改变村庄面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也有很大作用。”盛春寿说,“将庭院经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有新房新貌,还要有新生活新风尚,让村民有家的归属感,更有获得感。”
老党员努拉克·买买提看着村里的新变化内心充满喜悦。努拉克开心地说:“村子一天变一个样,我都认不出是谁家了。乡亲们你争我赶地把院子建得漂亮,菜也种起来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工作队还给每家买了垃圾桶,大家都在想办法过更幸福的生活。这是工作队的功劳啊。”
每周一大宣讲,每周五的党团员活动日,盛春寿运用“苞谷馕”式的语言,进行庭院经济建设讲评,对表现好的村户全村表扬,对建设缓慢的村户全村批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新生活新风尚,激发贫困户树立主体意识。讲庭院经济建设过程中让人感动的事,也把“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行动起来的人和事一一掰开来说清道理。
在表彰会上,向庭院建设困难的贫困户捐赠
在推进庭院经济建设过程中,最让盛春寿开心的不是得到多方筹措来的资金,也不是企业承诺的招收村民务工一事和正在实施的合作社项目等事项,而是在开展脱贫攻坚进程中收获的——工作队与村民之间深厚的民族团结之情,村民之间可感可佩的互助之情,村民自力更生的自强之心。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心也贴得更紧了,激发出村民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巨大动力。
往日脏乱差的村庄正破茧成蝶成为美丽乡村,村民正在分享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突飞猛进的不仅仅是庭院经济和乡村公路建设,还有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防渗渠、卫星工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一项项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工作队的推动下正齐头并进地在开展。(新疆日报记者夏青报道)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