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贾跃亭,罗永浩纷纷列入老赖名单后,“国民老公”的神话也随之破裂,沦为“国民前夫”。人们对“老公”有多痴迷对“前夫”就有多嫌弃,这之间除了利益、金钱的追逐,更多的就是世态炎凉。
那么,趋炎附势究竟是人性还是这炎凉世态的必然选择?白头叶猴已经给出了答案。
广西崇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这里崇山峻岭,群峰连绵,溶洞、岩隙密布,峰丛间点缀着零星的森林。白头叶猴夜晚岩栖,白天树栖,崇左的自然环境很适合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惯。于是,它们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世代繁衍。
半山腰处,一只雄性白头叶猴独自伫立在岩石上,头高高的昂起,尾巴高高的翘起,睥睨众生,目光所到之处雌猴皆做臣服状。它的额头有个撕裂的伤口,鲜血往下直流,一只大胆的母猴想要上去处理一下伤口,却被雄猴凌厉的眼神制止,再不敢擅动。
没错,这就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成功打败老猴王而代之的新猴王。老猴王早已遁入崇山峻岭不知所踪,接下来是新猴王的时代。
白头叶猴是喀斯特生境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全世界仅存余只,它们仅分布在左江和上游明江围成的三角地带中,这里面积只有km2,食物资源有限,白头叶猴在猴王的带领下,聚族而居,艰难地讨生活。
猴王是一个族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并没有因为猴王的更替而有所不同。猴群在新猴王的指令下,出门觅食,它们喜欢植物嫩叶、枝条、果实,甚至还有花朵,取食的植物多达种。青檀、菟丝子、鱼骨木、山柑藤……都是白头叶猴爱吃的盘中餐。它们的觅食也像人类一样“朝九晚五”,上午和下午觅食、嬉戏,正午时分“午休”,太阳西斜就准时下班,夜晚睡在岩洞中。
看着猴子们在林间嬉戏玩耍。猴王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战胜了老猴王,第二把火就是扩充地盘。
当猴王还是独猴时,在夹缝中求生存让它熟悉了崇左山区的复杂地形,它知道哪里有丰富的食物,哪里适合栖息。长久的独自生存也练就了它格斗搏击的本领。它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出击,去争夺更好的领地。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猴王带领着群猴冲进了它垂涎已久的山坡森林。山坡植被茂密,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木应有尽有,尤其乔木数量极其多,简直就是白头叶猴的“粮仓”。转过山坡还有一座悬崖,是白头叶猴最喜欢的游乐场。
经过一番激烈的混战,战败者远遁山林,这块领地自此改弦易辙,属于新猴王了。
原先的觅食地里,食物不足,有些体弱的猴子只能啃那些难嚼的老叶,而这次有了新领地,大家不光能填饱肚子,还找到了传说中美味的萍婆和小叶榕的嫩叶,个个吃的肚饱溜圆。
大家对猴王的崇拜与日俱增。这一年,猴王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白头叶猴母子
饱暖思淫欲,为了让母猴尽快进入繁殖状态,猴王放逐,甚至杀害了老猴王留下的“子嗣”,猴群里的母猴全部成了新猴王的后宫佳丽。
这就是新猴王的“第三把火”——延绵子嗣。作为猴群唯一拥有交配权的雄性,猴王不负众望,让大部分雌猴都有了自己的骨肉。
过了3年,第一批小猴都长到了3、4岁。为了维持猴王的绝对权威,雄性小猴在3、4岁性成熟后就被驱逐“出族”。
当然,也会有雄性猴子选择留下来,以照顾父母和姐妹。但是面对后宫佳丽三千,这些雄猴却“有贼心没贼胆”。或许是慑于老猴王的威力,或许是因为“葵花宝典”起了作用,总之,凡是留下的雄猴子终生不能与任何一只母猴交配,俗称“助家”。
又过了3年,这一支朝气蓬勃,所向披靡的两性猴群(既有雄猴,又有雌猴)逐渐发展成当地最大的猴群。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就过去了10年。这十年,猴王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偶尔出手整治一下内乱。当然外敌入侵也是有的,但是散兵游勇不值一提。总的来说,日子过得舒适而惬意。
但是阳光之下,总是存在阴影。
崇左江州分布区地形复杂,森林覆盖率比其他区域更低,仅为4%。随着猴群规模的壮大,大家觅食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天的大半时间都在觅食。而长时间的觅食导致白头叶猴的休息时间严重不足。休息时间对白头叶猴来说非常重要,可以用来躲避恶劣天气,比如高温、大风天气,还可以让大家充分消化肚里的高纤维食物。
猴性就是这样,跟着你吃饱穿暖,我为你梳头簪花;若是跟着你挨饿受冻,亲爹也要揍!
分崩离析的时刻还是到来了,首先是一只被驱赶的独猴在众目睽睽之下,“劫持”了群内落单的几只雌猴,成立了新的猴群。
老猴王年事已高,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族一分为二。
家族的分裂让外敌看到了机会。原来,当年群里被放逐的雄猴们,临时组成了一个“全雄群游击队”(群内全是雄性猴子),这个小分队平时各自为政互不干扰,大敌来临就抱团群殴。
接下来,就是狭路相逢!
攀援在树梢的白头叶猴
“全雄群游击队”在一个风和丽日的日子里闯入了老猴王的领地。
老猴王沉着地向猴群发出示警,猴子们远远遁向高处。安顿好众猴,老猴王龇牙咧嘴地作出了应战的表示。
猴群竞争猴王的过程十分残酷,对白头叶猴来说,挑战对方的猴王,其实也意味着两个猴群的“火拼”,成功的那一方,自然可以占有对方的领地和全部雌猴。
狭路相逢的后半句,就是勇者胜。
老猴王用尽毕生所学,腾挪转移,虽然战斗经验丰富,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体力的悬殊让老猴王节节败退,加上三拳难敌四手,对方围攻时,老猴王更是招架不住。
老猴王还在奋力抵抗,它知道一旦失败,失去的不仅是地位和领地,还包括亲人和尊严。不过,老猴王没想到的是,致命的一击却来自于平日对自己最恭敬的“助家”雄猴。
是的,它们背叛了老猴王。
新的猴王独自伫立在岩石上,头高高昂起,尾巴高高地翘起,睥睨众生,目光所到之处雌猴皆做臣服状。它的额头上顶着伤口,鲜血直流,一只大胆的母猴想要上去处理一下伤口,却被雄猴凌厉的眼神制止,不敢擅动……
这一幕似曾相识,也许,这就是轮回。
可爱的小猴往往会成为猴王“换届”的牺牲品
败落的老猴王躲在丛林深处,眼看着自己的老婆们被新王纳入后宫。自己的孩子们被驱赶,甚至杀死。偶尔有几只有经验的母猴会早早地把小猴子藏起来。但是,离开猴群的庇护,小猴子也是命运多舛,凶多吉少。
然而这一切都跟老猴王没有关系了。从今以后,它将成为四海为家的独猴,在别人的领地上小心翼翼地讨生活。无论是年龄还是体力,都不允许它卷土重来了……
反观人类社会和白头叶猴种群的“异曲同工”,我们不禁陷入沉思——趋炎附势究竟是人性还是这炎凉世态的必然选择?
趋炎附势也许是种群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也许是渺小的个体存活于茫茫大地的必然选择。在大自然的牌桌上,没有永远的强者,为了种群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更有力的领导者,弱者离场、强者上位,这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是让世间万物绵延至今的真理。
参考文献:
[1]林建忠.白头叶猴群大小对栖息地利用和家域的影响[D]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6.
[2]李启军.想念国宝悠闲生活——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美谈[J]广西林业,,(7):20-23.
[3]黄乘明,李友邦,周岐海.白头叶猴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J]生物学通报.,1.
[4]韦晓.新常态下白头叶猴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C]四川.四川省动物学会会议论文集,.10.
[5]陆施毅,鲁长虎,李友邦.食物可获得性对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leucocephalus)食物季节性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3):-.
[6]张克处.群大小对白头叶猴觅食行为的影响[D]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6.
[7]黄乘明,张小宁,谢建国,蒙有蔚.白头叶猴喀斯特石山的精灵[J]森林与人类.(7):-.
[8]陈智,黄乘明,周歧海,李友邦,冯永新,戴冬亮.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leucocephalus)栖息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7,(2):-.
[9]周岐海,黄恒连,唐小平,黄乘明.白头叶猴全雄群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D]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更多数据,可登陆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