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哭了,建议收

「点击下方绿标听文章,解放你的双眼」

你跟你的邻居熟吗?多年不见的朋友都怎样了?

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淡疏离,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些变化,希望自己能特别一点,却无能为力。

然而有一位母亲,她却做到了。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淳朴如初,让自己成为“特别”的那一个。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们一起生活。

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压缩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她的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头发也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当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的时候,她早就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

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我决定不带那两袋面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而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母亲却坚持要把面带上,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愣了一下,看着她,突然明白了些什么。我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然后伸手试探着去摸。果然,在一袋面的底部,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那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这么多年来母亲跟我们的秘密。

十几年前,我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生活非常拮据。那时候,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木衣柜。

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

其实早在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里就包含了买衣柜的钱。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用在其他地方,便又补了过来。那天晚上,我拿着厚厚的一沓10元一张的钱,泣不成声。

那些年,是母亲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补贴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

而这一次,即使她与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给母亲,母亲不肯要,她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

童童是我的儿子,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块,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可能是他上次回老家时,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这块,是她那几亩地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

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舍得付出爱,舍得给东西,舍得借钱,也舍得花力气。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么舍得?

母亲在我家住了下来。

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饺子、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我们再也不用下班后急忙忙去买菜,家务活都被母亲包了,阳台上还新添了一些绿莹莹的葱、蒜。家里多了种说不出的温馨。

有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都没见他们来过呢。”

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很多,关系也都还不错,起初还会互相串串门,但现在,大家早已习惯了在饭店里聚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看似热烈却又淡漠,不是特别亲近的关系,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

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

母亲摇头:“外面哪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还不卫生。再说了,怎么不到家里来呢?到家里来才显得亲。”母亲让先生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们拗不过她,只能答应了。

第二天,先生给几个关系最亲近的同学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玩。

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

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他们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很久没有在家里聚,大家有些局促。

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成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道:“我小时候最爱吃我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都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而他,也很久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很足,话也说得很多。谈话的内容,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而是以往很少提及的家事,大家围坐在一起,慢慢聊着,说到家乡,说到父母……这种感觉,竟是久违的亲近。

从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她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我给大娘送点新鲜樱桃尝尝,家里果园摘过来的。”

我诧异不已。

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安装线路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的两家人,关系就更冷了下来,住了3年多,我们两家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自家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了……”

我恍然大悟,是母亲。

母亲并不知道我们有过节,其实即使知道了,她还是会那么做的。

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开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

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好得犹如一家人。

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花园里跟先生同事们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母亲还会常常自制一些家乡小点心,热情地送给街坊邻居,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一次,母亲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便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意思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她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

我们这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空前地好了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然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这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她说,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跟我们住的第三年,母亲得了肺癌。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这不是一个医生应该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却是真心话。跟先生商议过后,我们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家。又决定不向母亲隐瞒,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

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来,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

“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

“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

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

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一介平民,没有见过大的世面,也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

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END-

感谢阅读与收听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在下方留言

也可以添加小编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