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功劳木 >> 功劳木炮制 >> 来吃么

来吃么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5.html

折耳根和芫荽(香菜)预警

有点想贵阳了

有点想凯里了

有点想都匀了

有点想遵义了

有点想安顺了

有点想水城了

有点想惠水了

有点想毕节了

北京一碗羊肉粉38

粉还是广西的那种粉

北京的泡椒板筋和家常豆腐都要勾芡

直接把人送走md

北京的酸汤是酸甜口的

沾水有霉豆腐和水豆豉但是没有辣椒(??)

北京的海椒面是咸的不是辣的

但是北京做贵州菜也不敢做正宗了

之前望京有一家还挺好的酸汤鱼+豆米火锅

去年秋天之前就已经倒闭了

要是在北京开豆豉火锅店或者牛瘪馆

可能会被举报然后被抓吧害

今天果壳搞了一个贵阳吃的

就很少(搞的很精致哈虽然)

去年在空间发过一个帮学姐给朋友安利贵阳吃的的说说

前两天去看转发有一百多两百hhhhh

可能是我离自媒体最近的一次了

这次这个包括了贵阳以外其他几个贵州地区的特色的好吃的

当时去吃的图都找不到了

所以好多是网图

要是有原作者联系我我也不会删

因为我也没有经济效益

只是想给别人推荐吃的

所以不要联系我侵也不删

也别告我要告我那就是你都对我就删

早餐主食

贵州能做早餐或者主食的吃的还挺多的

下面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经常吃的

肯定还有其他的

要有补充就继续发3.0版

老贵阳人也有把吃早餐叫「过早」的

不知道是不是祖上从两湖过来的

贵州各个地区移民来的都很多

所以口味还都有些差别

像贵阳人爱吃的酸粉

出了贵阳就不香了

酸粉的味道在别人闻起来是又酸又馊

但是老贵阳人就大多爱得要命

新贵阳人爱吃酸粉的人要少一些

但是懂得吃牛肉粉要吃酸粉的年轻人绝对就是老饕

老饕喜欢吃的素粉

就是酸粉汆一会儿捞起来

加各种调味料,葱姜蒜和油辣椒一拌就是

没什么荤腥,油辣椒也是菜油制的

所以叫素粉

很少有外地人吃得惯素粉

但贵阳人就是嗜之如命

素粉可以加肉沫脆哨软哨辣鸡大排balabala,但骨子里他还是素粉

粉面是贵州人早餐和主食绝对的扛霸

除了吃奶粉的婴儿

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要是稍稍留意一下

一周吃粉面应该是比吃其他东西多的

贵州的粉主要是牛羊肉粉

牛羊肉各有各的鲜味也各有各的腥膻

汤和肉还是有细微差别

我在贵州很多地方都听到过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吃牛肉粉要加素辣椒(辣椒晒干以后用大火烤焦,再放进石缸里舂碎,也叫糊辣椒),吃羊肉粉要加油辣椒(油烧热,把糊辣椒和其他辛香料加进滚油里然后小火熬制)。这就是比较讲究的人的吃法。但是一位不讲究的贵阳人小胡就觉得都该放油辣椒,所以也各人有各味了。

他家在省医万东桥下面开了很多年了,味道一直不错,他家也有卖自制的油辣椒,去吃觉得好吃可以带点走

看!讲究人吃牛肉粉就是要加糊辣椒!再加几颗脆脆的炸辣椒段!

砂锅羊肉粉

毕节砂锅羊肉粉

水城羊肉粉

遵义虾子羊肉粉

贵州的牛羊肉粉大概就这几种

除了贵阳以牛肉粉为主,其他地方都是吃羊肉粉多

贵阳的牛肉粉主要是花溪牛肉粉的口味

老贵阳也是有自己的牛肉粉的

而且都是吃酸粉

花溪王记牛肉粉兴起以后

加上涌入贵阳市区的移民越来越多

花溪牛肉粉就逐渐代替了老贵阳的牛肉粉

现在在贵阳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店家已经默认煮细粉了

毕节砂锅羊肉粉的味道是比较奇特的一种

可能是因为毕节本来就产黑山羊

黑山羊的肉腥膻味更重

小时候第一次吃觉得骚臭完

但是吃惯了以后会爱上

而且毕节羊肉粉一般都是带皮羊肉

羊皮炖得很软糯口感就很好

另外这也是贵州比较少的一种用砂锅煮的羊肉粉

砂锅煮出来的汤和铁锅煮出来的有细微差别

再加上毕节油辣椒的口味

毕节羊肉粉在贵州的粉里辨识度还是很高的

吃的时候可以加点血旺口感更丰富

水城羊肉粉也是在贵州遍地开花

水城羊肉粉的米粉比起其他地方的要软一些

老人小孩或者肠胃不好的人可能更喜欢吃

我自己不喜欢吃这种没嚼劲的粉

水城羊肉粉胜在油辣椒

他们比其他地方都舍得辣椒

而且辣椒制得恰到好处

糊味辣味咸味香味互不抢戏

再加点酸菜风味层次更多

遵义虾子羊肉粉的花就开到省外去了

隔壁的川滇渝桂湘都有遵义虾子羊肉粉

遵义人搞吃的真的厉害

搞什么都能走出遵义

小时候一直觉得吃的都是假的虾子羊肉粉

因为从来没吃到过虾子

后来一个遵义的朋友给我说才知道

是因为遵义有个地名叫虾子

那地方的羊肉粉叫虾子羊肉粉

遵义虾子羊肉粉比较特色的就是

他在遵义以外的每一家店

都有一个半开放式的厨房

厨房里都有一口能站下八九个人的大锅(桶状的那种汤锅)

随时随地锅里都有满满的汤

而且虾子羊肉粉店好像是唯一一种把辣椒加在汤里熬的粉店

其他店都是熬的原汤

盛出来以后加辣椒调料

遵义虾子羊肉粉店就看着特别热闹

现在也开得越来越多

但是开多了越来越鱼龙混杂

总觉得越来越难吃

好吃的还是那几家

还有,这些都是遵义之外的情况

上次去遵义去了几家粉店

里面也没有这样一口大锅

味道反而蛮好的

除了细粉酸粉,贵州人也爱吃米皮

黔东南人比起圆粉更爱吃扁粉(即米皮,也叫手工粉)

黔东南是贵州主要的稻米产地之一

黔东南人加工稻米也很有一套

黎平加榜的梯田,全种的是稻子

贵州其他地方也有米皮

黔东南的米皮又和他们不太一样

黔东南的米皮更厚,更弹

更适合做煮熟的汤粉

黔东南的代表粉鹅肉粉吃的就是米皮

黔东南人加工稻米的另外一个绝活就是酸汤

他们最开始用大米发酵酸

在缺少盐的年代以酸代盐

后来辣椒(海椒)传入川黔

贵州人开始了吃辣的历史

同时又用辣椒,番茄,豆米舂碎做酱发酵

做出了红色的酸酱

开始了以酸辣代盐

现在凯里地区主要的两种酸汤就是糯米汤发酵的白酸汤

和辣椒,番茄,豆米,甜酒(醪糟)发酵的红酸汤

白酸汤吃米皮

红酸汤吃圆粉

酸汤粉已经做凯里人的早餐主角很多很多年了

凯里州建公司对面有一条街的酸汤粉,每一家都好吃不会踩雷

蘸水这样做!烧青辣椒+糊辣椒+西红柿汁+芫荽+折耳根+酱油

凯里永乐路纯1粉店,欢迎纯0客人光临????????????????

粉吃腻了还有面

和牛羊肉粉地位相当的就是肠旺面了

以前T87还是K来着

列车广播里快到贵阳的时候就会介绍

「相声大师侯宝林(还是马三立来着)到贵阳吃过肠旺面以后说,贵阳人的性格都在这碗面里了」

hhhhhhhhhh老贵阳人是阴到阴到地又臭又泼辣哈

(哪的人又不是呢)

肠旺面其实不算辣

汤是清汤

出餐前才会浇一勺红油

红油里能溶解的辣椒素还是有限的

比起其他吃的这个辣度算很友好的

有些店家浇红油浇得厚

吹都吹不开

要是嫌腻可以加点醋

我喜欢看加醋进肠旺面会冒出来很多小泡泡

还挺好玩的hhhhh

当然你想把面换成粉也是可以的

面里老二应该是遵义豆花面了

煮好的宽碱水面舀一瓢豆浆配一碗全是肉的蘸水

吃着就很爽

面和豆浆的清爽素净加上蘸水的香辣荤腥

蘸水里几片薄荷叶提神解腻

配在一起恰到好处

还有一种粉在贵阳难吃到

但是真的是人间绝味

绿豆粉(也叫锅巴粉)

兼具粉面的优点

还有淡淡的豆脂香

贵州比较出名的绿豆粉在瓮安草塘和铜仁

红场会议会址旁边临街开的粉店家家都卖绿豆粉

也没有一家不好吃的

要没事开车去瓮安玩一趟也很好

人很少东西也好吃

草塘那边有个宋钦客栈环境一级价格不贵

步行到草塘戏台红场会址和绿豆粉一条街都只是几分钟的事情

在贵州其他地方想吃绿豆粉找不到店可以去菜场买

一般都能买到

自己炒点浇头拌着吃就很ok

小学班主任煮的超级好吃!她炒的浇头是肉沫,加点炸的花生米,油辣椒和酱油盐鸡精一拌就是绝美!

草塘绿豆粉

草塘绿豆粉多是这种干一点的

铜仁绿豆粉多是湿一点的

早餐界第三大扛霸——糯米饭!

糯米饭和米饭的稻子品种不是一种

米饭已经很多是杂交水稻了

糯稻好像没听说有什么特别优良的改良种

大多还是老乡自己培育的土种

糯稻种植基本也还是在梯田上

老乡自己育苗插秧

又自己手工收割

稻田里养鸭养鱼

糯米鸭子和鱼摆摆都特别好吃

糯稻的品质和各地的风味不一样

也催生了不少的糯米饭种类

贞丰糯米饭是我最喜欢的一种

内容丰富

荤素搭配

贞丰糯米饭的叉烧肉和素辣椒特别好吃

叉烧肉要干干的,切得薄薄的,有肉香又不难嚼

素辣椒辣咸鲜香俱备,解腻提鲜,无比下饭

贵州的糯米饭都是热的

所以要时刻开着小火煨着

为防糯米饭干掉硬掉就或多或少会加点猪油

增香保湿又提亮

贞丰糯米饭的油是贵州几种糯米饭里最多的

贞丰的糯米饭往往都是泡在一汪猪油里

看着腻死人

但是吃着一点都不腻

全拜素辣椒的功劳

所以讲究人吃贞丰糯米饭都是吃素辣椒而且不加糖

上面说过的那位不讲究人小胡

虽然没吃过贞丰糯米饭

但是她说所有糯米饭都要加油辣椒加糖

真的很不讲究真的很不体面

btw有一家推荐去吃

省医大门右边有个路口

有个嬢嬢每天早上推车在那卖糯米饭

从小学就开始吃他家

味道从没变过

看到这一汪美丽的猪油了么

贞丰糯米饭的素辣椒是拌好的,可以单独当个调料的。用糊辣椒加上一定比例的调味料和葱姜蒜芫荽,就很香。跟讲究人学着吃东西啊。

贵阳本地的糯米饭就没这么讲究

但是吃法挺好玩

老板都是用一张塑料膜摊在手上

先舀一层糯米饭

然后把花生,脆哨,酸萝卜,洋芋丁,海带丝,油辣椒和引子白糖加上去

再舀一层糯米饭盖住

然后把塑料膜裹起来揉

揉成团了以后装袋

客人自己就可以拿着吃了

这种糯米饭讲究人就该加油辣椒和引子白糖了

好吃到忘记父亲母亲

遵义糯米饭就比较奇特

贵州少有的要泡汤吃的糯米饭

有骨汤有鸡汤

汤里有炖的烂烂的软软的入口即化的豌豆

可以清淡可以热辣

再次感叹遵义人在吃这件事上的天赋

但好像这吃法在其他地方不太被接受

还挺少见的

贵阳都是最近才开了一家

黔东南的糯米饭是在特殊时令才吃的

叫社饭(清明挂社的时候吃的饭,挂社就是上坟祭祖)

每年清明节前

到野外或者菜地里去摘新鲜的甜艾(老人们才分得清甜艾和苦艾,我妈都分不清了,苦艾就不行,但他们俩长得挺像的)回来洗干净晒干

然后泡糯米

糯米泡好了艾草晒干了

再切腊肉丁剥豌豆米

全部混合以后加猪油和盐搅拌均匀上锅蒸

蒸熟以后就可以冻冰箱里可以随时拿出来蒸着吃

黔东南人上山挂社都要吃社饭

平时冰箱里有也会蒸着吃

这种糯米饭比之前几种小众且寡味

除了盐没有调味料

只有一点腊肉的风味和艾草特殊的味道

但是吃久了还是会偶尔想念那个味道

火锅烫菜

贵州的火锅种类虽然不太出名但是挺多的

清汤酸汤卤汤辣汤油汤干锅烙锅样样都有

贵州人讲煮火锅是说「so火锅」(丝-哦-so)

so火锅就是贵州人的命

就不说什么鸡汤排骨汤这些硬菜都可以拿来so菜so肉so血旺so内脏了

就是我小时候和我外公去山上摘了野菜回来

我外婆他们就可以拿铁锅舀一瓢猪油

烧热了扔几片姜下去

爆香了再加点开水

野菜就这么so

再so点猪肉片

然后搞个糊辣椒蘸水就可以吃了

要么就是中午的剩菜倒在一起

晚上烧油爆姜蒜干辣椒

剩菜倒进去炒热就是一个干锅

一样什么都可以so

贵州人也是一个锅so得下全世界

就会觉得吃饭的时候没个锅坐在火上这顿饭就没那么香了

从清汤开始

贵阳之前还挺出名的一家「金顶山夏家清水烫」

鼎盛时期到处都是山寨店

但都没模仿到一点

他家用的是有点像蒸锅的那种小汤锅

菜品都是竹签穿着自取

以前还没改用电磁炉的时候

讨厌的客人(比如我这种)就边吃边烧竹签

四五个人一顿饭吃下来老板只能数出来三十几根竹签

气得要死又没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他家精髓是辣椒

烧糊的辣椒加上花生芝麻一起舂碎做底子

再加一勺剁碎的泡莲花白

加八九十勺剁碎的脆哨(夸张了加这么多会有点苦,不过搞三四勺是可以的)

再加葱蒜折耳根芫荽

他家蘸料碟就是扁扁的小碟子

所以蘸水不用加汤

这些东西加完了就拌一下直接蘸干料碟就很好吃

蟠桃大厦那家火了挺多年

现在好像已经没开了

东山那家不知道还健不健在

但愿这个不要成为记忆中的味道吧

习水黑豆花火锅

贵州到处都找得到

其他地方也都是清汤为主

去习水吃过一次发现有辣的

还能加各种东西(辣子鸡肥肠牛肉之类的)

习水的豆制品比较出名

豆花火锅和豆皮火锅都是习水的

黑豆花火锅汤鲜沾水也香

辣椒跟其他火锅不太一样但看不出来咋做的

黑豆花也比白豆花口感柔和一些

豆腥味更少豆脂香更浓

贵阳的烫菜比较随意

也几乎没有门脸

都是街边大排档

但是有几家好吃的飞起

虎门巷烫菜是经常被和贵阳晚报吹的

我吃过的还有一家在亨特旁边万东桥脚

他家味道和价格都很ok

而且蘸水自助脆哨随意取

人均30rmb可以吃饱且实现脆哨自由

而且他家黄豆炖得超好吃!

另外就是甲秀楼对面德克士背后的那一条大排档里有家烫菜也很好吃

而且比万东桥那家便宜

旁边还有个嬢嬢卖平价水果豆花

贵州火锅的重头戏还是酸汤

毕竟是唯一一个在省外跟重庆火锅叫板过的hhhhhhh

别人想到酸汤好像只知道酸汤鱼

但是酸汤其实什么都可以so

酸汤牛肉

酸汤肉丸

酸汤脆皮猪脚

酸汤排骨

酸汤鱼

都是贵州餐桌上的宠儿

熬的东西不一样汤味道也会不一样

酸汤的好就在于越熬越香

(插一句,贵州火锅的汤全都可以喝或者泡饭的!酸汤当然最好吃,清汤卤汤辣汤都可以泡饭,干锅的那点油汤也可以拌饭)

以及酸汤脆皮猪脚

划重点

脆皮猪脚是凯里特有

很复杂的工序把猪脚的皮做得爽脆弹牙

比起炖软烂了的猪脚吃着会腻

脆皮猪脚真的白吃不厌

贵阳也有脆皮猪脚火锅但都是骗鬼的

贵阳的脆皮猪脚不是制成脆的

是根本就没炖pā(软烂)

这是红酸汤,吃火锅一般都吃红酸汤。凯里也有吃白酸汤火锅的,比红酸汤口味更清爽一些。

正儿八经的脆皮猪脚

贵阳骗鬼的脆皮猪脚

豆米火锅

味道介于清汤,酸汤,辣汤之间的一种锅

贵阳做得最好的是新大新

他家的锅底的豆米是酿过的所以很醇厚

端上来就是浓浓的一锅

直接舀两瓢拌饭就是天上人间

但要是其他家就没有

用心点的豆米事先压过两下

煮一煮也就浓香了

不用心的就直接端上来

跟酸菜豆米有什么区别

要是想吃豆米火锅还是去新大新吧

他家有辣和不辣的几种味道

配菜也都很好吃

豆汤的豆沙质感和发酵风味真的很迷人

板筋和酥肉就是必点

卤汤烫菜现在在贵阳也很受欢迎

卤汤是卤味的汤

不是真的卤汤

这个卤汤清爽鲜香

可以泡饭的

龙港百盛后面的小巷子有一家龙胡子和一家人剧无名

这两家都挺好吃

龙胡子在亨特和世纪金源都开店了

但是没有龙港的老店好吃

去的话一定要尝尝他家的酸萝卜

酸味辣味都刚刚好

豆豉火锅和豆皮火锅都算辣汤油锅

豆豉火锅偏干锅一些

豆皮火锅偏汤锅一些

豆豉火锅要放很足很足的豆豉才炒得出醇厚绵密的汤汁

虽然你远远闻着有股jio臭

但是你只要吃了就会爱上

鲜香刮辣的主调里藏着悠长的豆香

时间的沉淀又给了豆香丰富的层次

你要细细品才能见新天地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一起去吃

建议吃完之后深情地接个吻

以后你们会发现生活和感情的问题也都不过如此

毕竟你们连豆豉火锅之后的接吻都已经挺过去了不是么

豆皮火锅有清汤锅有红油锅

不过建议吃红油锅

豆皮的豆脂香味要在辣味激发下才会变得很醇

而且辣辣的红红的豆皮裹着一口米饭一起吞下

才会感觉到这片喀斯特热土的热情

去吃豆豉火锅记得买一袋方便面,趁老板不注意偷偷so进去,你会感谢我的。

酥肉和肥肠都是绝配哦

豆豉排骨

这个辣辣的嘎嘎爽死惹

这辣辣的红红的豆皮看一看都要流口水惹

辣汤的还有毕节的黑山羊火锅

黑山羊肉紧致细嫩

香辣的汤汁让羊肉香味十足但又不腥臭

到了冬天一定要吃黑山羊火锅

而且一定要点带皮的

美味似神仙

贵州的干锅火锅种类蛮多

比较讲究的大概有虾酸火锅,马肉火锅,三穗血酱鸭,余庆剔骨鸭,凯里干锅牛背筋这几种了

虾酸,盐酸,臭酸是独山三酸

臭酸用剩菜腌制

不卫生且臭气熏天

喜爱者太少

虾酸也是腌制

不过是用新鲜虾肉

味道纯粹

酸味咸味臭味恰到好处

盐酸即盐酸菜

比虾酸更重辣味

虾酸常用来配合烹饪牛肉,肥肠,豆腐等食材

虾酸牛肉,虾酸肥肠都是很有特色的干锅

马肉火锅是惠水特色

惠水人爱吃马肉

我只吃过一次

没有怪味

但也不太好吃

和猪肉区别不大

而且那家做得不太好没什么香味

当时还点了马血

居然是白色的

有点意思

下面中间这个白色的圆形物体就是马血

三穗血酱鸭真的是人间绝味

鸭肉吃不出一点异味

虽然是干锅但锅底也不全是油

就是「血浆」

不要被这个名字劝退

血只是调料之一

最后炒出来的锅底浓稠但是并不挂喉咙

他是那种豆沙质感的

不是勾芡勾出来的低端浓稠

是很高级的浓而不稠

这个汤底拌饭真的绝了

余庆剔骨鸭相对血浆鸭就没那么出彩了

但是吃着不费事

味道也挑不出毛病

也很下饭

凯里的干锅牛背筋是我的至爱了

牛背筋特别韧

切的时候就特别难切

要把牛背筋腌入味

再焖pā真的挺费工夫的

凯里的二小对面有一家做得贼好吃

这老板做了二三十年了

在他家吃可以要两斤牛背筋加一斤牛排(大概够五六个人这个量)

牛排也是焖到肉骨分离

肉和筋都可以入口即化

真的感谢这个老板没转行

以后还可以继续去吃

这个就是上面说的那家的牛背筋和牛排

下面几张都是我自己搞的黄焖牛背筋,味道也不错!就是牛背筋真的很难切,刀不好可以把手磨出水泡来。

薄荷芹菜芫荽葱蒜铺慢慢一层就超级香(但是会很难看)

贵阳还有一家干锅做得特别好

他家在飞山街

老板虽然是北方人但是贵州味的干锅做得一绝

而且锅里全是实打实的肉

香辣的间隙有一丝丝轻微的酸甜

催的肉香越煮越浓

干掉三碗米饭一点不困难

最后就是烙锅

烙锅也分派系

有水城派烙锅和纳雍派烙锅(织金烙锅和纳雍烙锅差不多都是毕节那边的)

水城派是炒好了再倒在铁锅里烙

本质有点像炒菜

只是吃个热闹

纳雍派的烙锅才真的是「烙」着吃的

素菜荤菜都是生的

自己加油自己慢慢烙

而且纳雍烙锅的臭豆腐才真的叫臭豆腐

毕节的那种方块的湿的臭豆腐

闻着臭得舒服

吃着臭得安逸(是一种带点酸菜味的豆香)

纳雍烙锅才是真烙锅

纳雍烙锅的锅是凸起的一个球面

去年还是前年宁波诺丁汉有个女的设计了一个餐盘

就是这个形状

还得了个什么设计奖

就是这东西在贵州已经很多年了知道吗

就这设计奖感觉不太行啊hhhhhhhh

就是这种中间凸起的锅

这个臭豆腐真的绝了

小吃

贵州的小吃跟贵州主要的农作物有很密切的关系

贵州主要种植水稻,黄豆,土豆和玉米

其他如荞麦,小米等杂粮也有种植

贵州的小吃也基本跟这些东西有关系

跟大米有关系的

1.糍粑

糯稻米浸泡之后蒸熟

然后放进大木槽里用木锤敲打

趁热打至粘稠糊状不见颗粒

然后就可以捏成各种形状

可以趁热裹上引子,豆面,白糖直接吃

也可以捏成各种形状风干储存

2.棉糕

贵阳粑粑坊做的一种小吃

糯米磨成粉

加工之后口感绵软细密

入口即化

老幼皆宜

3.米豆腐/灰浆粑

都是用米浆做原料

但是用得凝固剂不同

所以成型效果不一样

米豆腐嫩且软

灰浆粑老且硬

所以米豆腐一般就直接凉拌吃

灰浆粑需要so火锅或者煮pa了以后加调料像吃粉一样

米豆腐吃法很多

但是都大同小异

贵州最特色的是凯里的酸汤米豆腐

用凯里的白酸汤浸泡

然后加酸萝卜,素辣椒(其他地方都是加油辣椒),调味料,葱姜蒜,木姜子(酸汤的灵魂)就是

比起其他地方的米豆腐

凯里的酸汤米豆腐清爽得不是一点点

凯里还有一种米制品叫凉虾

本质也是米豆腐

米浆烧热加碱煮制浓稠

然后准备一盆冰水

把热的米浆通过漏勺滴入冰水里迅速凝固

就能做出虾仁形状的米豆腐了

凉虾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多地都有

但是酸汤凉虾也仅仅凯里有

做法同酸汤米豆腐

灰浆粑

米豆腐

一般米豆腐

酸汤凉虾

酸汤米豆腐

4.炒饭

hhhhhhhh这个肯定是跟米有关系的

归到小吃是因为我挺少把炒饭当正儿八经的主食

都是吃丝娃娃或者烤肉的时候才点的配菜

贵阳最特色的炒饭就是怪噜饭和芽菜脆哨炒饭

怪噜饭千人千面

每家有不同的配料

芽菜脆哨炒饭就很简单

干辣椒,芽菜碎,脆哨碎炒饭就行

虽然简单但是和丝娃娃和烤肉是绝配

芽菜脆哨炒饭

5.春卷/裹卷

都是用米皮卷各种素材

春卷用大张的米皮

蔬菜和凉面加调料拌好

倒在米皮上

然后包起来

裹卷用小张米皮

馅料提前拌好了

有豆芽,酸萝卜丝,海带丝和黄豆

贵阳的裹卷一般是几种口味的酱(青椒,番茄,油辣椒,香菇,一般是这四种)

而且卷好了一盒十个地卖

但是裹卷发源地安顺

那儿吃裹卷的OG们还是只中意自己裹

酱也只有一种有肉的秘制油辣椒

很有腔调很有仪式感

6.剪粉

就是米皮刚蒸出来

然后用剪刀剪成适宜宽度的条

再加调料拌着吃

(安顺人真是酷爱米皮)

遵义有类似的小吃

馋嘴米皮

口味偏酸辣一些

和豆类有关系的的

1.大方手撕豆腐

大方的豆制品贵州闻名

手撕豆腐更是遍地开花

一个烧不烂的金属盆

一个铁丝拧成的支架

一个不锈钢的烧烤网

再带几根小板凳

就可以看上街摆摊做生意了

一片豆腐叫「一点」

有大的有小的

小豆腐烤的嫩嫩的直接蘸海椒面吃

大一些的烤到发胀发泡皮肉分离就可以撕着吃

手撕豆腐有臭的也有不臭的

可以烤嫩也可以烤老

什么口味都能满足

2.糍粑包豆腐

这个就很神奇

先用手撕豆腐切连刀片

把折耳根肉沫葱蒜辣椒拌的馅塞进去

然后再用糍粑裹住带馅的豆腐

捏成方坨坨

吃的时候可以油煎,可以烧烤,也可以微波炉热

糍粑,豆腐,内线三重风味三种口感

像探索诡谲的溶洞

像品味复杂的香水

层层递进

移齿换味

值得拥有

3.恋爱豆腐果

小坨小坨长方的豆腐

在铁板上用碳火烤至外皮焦黄

里头还是流心

外头焦香弹脆

浇上两三勺辣椒水

感受恋爱的热辣迷人和柔情似水

4.豆腐圆子

嫩豆腐捣碎加米粉或者面粉(没做过不知道具体的工艺)

捏成团子入油炸

外头炸成金黄的脆壳

里面还是嫩嫩的水豆腐

蘸水和恋爱豆腐果没什么差别

口感的层次要多一些

和洋芋有关系的

1.洋芋粑

随处可见的街边小吃

吃法也有不同

首先都是要先把土豆蒸熟然后压成泥来塑型

有些是直接煎焦黄以后蘸海椒面吃

有些是煎好了以后配很多东西,甜酱,辣椒,花生,芫荽,酸萝卜,脆哨,很有腔调

有些是用刮刀压碎,像炒土豆泥一样,加菜油让土豆泥沾满油香,最后加葱花体香,然后蘸海椒面吃

有些是压成泥了之后加青椒花生脆哨,装盘之后直接吃

吃法很多

样样都好吃

2.油炸土豆家族

洋芋切成各种形状加面糊塑型以后油炸定型

切丝切块都可以

最后炸成洋芋饼

或者小洋芋直接整颗油炸

反正狼牙土豆很低级

这些做法更好吃

3.直接烤

洋芋削皮之后直接放在炭火上烤

烤熟了对半切开舀两勺海椒面

夹着就可以吃

洋芋最原始的鲜香

和海椒面灼烧的热情

让你感受山里人庄户饭的原始美

苞谷,黄粑,鸡蛋都可以这么直接烤着吃,大街小巷都能买到

还有很多小吃

杂粮类的比如荞凉粉

精髓在蘸水

风味十足的豆腐乳一加

就要把你的心留在神秘的贵州

比如鸭溪的豌豆凉粉

虽然没有荞凉粉那么妖艳

但也可以慢慢地抓住你的胃再抓住你的心

比如听着吓死人其实比谁都白莲花的丝娃娃

一口一个乖娃娃

吃到忘记找爸爸

再比如青岩卤猪脚

配上一碟青岩醋做的蘸水

一口变得帅气

两口变得美丽

三口让你今晚想要住在这里

烤卤猪脚

当然

贵州的天是山顶起来的

贵州的地是溶洞支撑着的

贵州的人是折耳根养大的

来了贵州

不吃折耳根

你就别想踏上回家的旅程

爱上折耳根

天涯海角都是贵州同胞人

连烤肉的蘸水里都全是折耳根

浇头

平时自己在家吃粉吃面或者下饭

都会有些浇头备着

除了寻常的浇头

贵州人的这些浇头也很好吃

脆哨/软哨

猪肉精制过后的产品

脆哨就是炸的比较干

软哨保留的水分比较多

脆哨就很脆,嚼着有劲

软哨棉啾啾的也很有嚼头

咸鲜口

虽然黑不溜秋的但是真的很好吃

也是贵阳人最重要的一种浇头

脆哨

软哨

吃粉吃面都少不了他们

鸡辣椒

加入了鸡丁制的油辣椒

以后不用吃老干妈啦

拥有鸡辣椒

忘掉那个女人

做一个高傲的美食家

(辣子鸡就是整鸡炒的肉肯定比鸡辣椒多,但是鸡辣椒便宜又有鸡肉香味,日常拿来下饭下粉面都很好)

糟辣椒肉沫

这个是我家人喜欢吃的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会做

但是真的很香

下饭

夹馒头

拌面

拌粉

以及附送一个秘方

汤达人的酸酸辣辣面+两大勺糟辣椒肉沫+一个饭团+半袋薯片=人间绝味

自己剁肉沫自己炒!干净卫生滋味好!

盐酸菜

青岩的盐酸菜

好像和独山的盐酸不太一样

青岩的盐酸菜是切好的

碎碎的

下饭拌面都很好

自己做燃面的话

面捞出来放好调料了

先铺一层盐酸

然后再浇滚油

拌了之后盐酸的酸辣专解燃面油腻

另外盐酸拌肉馅包包子也很好吃!

玉米酸辣子

甜食

贵州本地的甜食比较少

但也有些本地人的专属记忆

1.玫瑰糖

玫瑰鲜花洗净晒干

一层糖一层花冷腌

自己做可以用蜂蜜

外面买大多是冰糖或白糖做的

青岩的玫瑰糖品质算是一流

花香很浓

不输云南的

玫瑰糖在贵阳小吃里的使用率挺高的

有很多新吃法也可以自己慢慢探索

2.胡军蛋糕家的桃酥

再一次提到遵义人做吃的

真的很厉害

小学初中那会儿胡军蛋糕做遵义鸡蛋糕做得特别火

这几年被当年还是他们家对面的小小可怜店铺的惠诚赶超了

但是跟惠诚花里胡哨不一样

他家专注传统点心

我还在他家第一次吃到咸的桃酥

就很好吃

其他点心也都是匠人匠心

从不失望

3.好一多

贵州奶业扛霸

真的外地奶没有一个有好一多好喝

果味奶的果味是真果味一点都不塑料

而且今年还出了新口味

折耳根味!

真的一点都不雷还挺好喝的!

不要惧怕勇敢试一试!

4.水果糖水

凯里永乐路的糖水

可以喝大半年

冰杨梅

冰菠萝

冰荔枝

冰甜酒

冰桔子

冰绿豆

就很多

老板会送一筐瓜子

在旁边买一把烤肉

坐着聊天撸串嗑瓜子

才不辜负难得的仲夏夜哈

5.糕粑稀饭

青岩的糕粑稀饭很甜但是从不腻人

我从不喜欢吃冬瓜糖

甜的心慌

但是糕粑稀饭里的冬瓜糖就洗尽铅华

虽然还是那么甜但突然就不腻人了

蒸糕粑也很好玩

找了个介绍如下

6.冲冲糕

都匀的糕粑

蒸出来以后不是搅稀饭吃

是直接蘸豆面吃

没有糖

甜味是从米粉的淀粉里慢慢抿出来的

豆面的特殊味道又能抑制住甜味的腻人

吃多少都不会腻

7.波波糖

8.黄粑

小米和红糖做的黄粑

用箬叶包扎实了

蒸得糯糯的

可以趁热吃

也可以冷了之后切片烤着吃

更可以煎着吃

烤了或者煎过之后一样蘸豆面吃

香甜不腻

我这个搞了七个小时hhhhhh

到后面已经开始乱说话了

以后如果想给别人说贵州有什么好吃的

这个可以算是很全了

起码比果壳那个好hhhhh

希望会有些人因为我好奇贵州和贵阳

开始喜欢吃贵州的东西

开始发现这个三线城市可爱的地方

开始觉得贵阳话也挺可爱的

开始想要来贵阳玩

甚至

真的开始喜欢贵阳

:-P

影子小偷z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6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