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听起来像是动物的骨头,又像是植物的叶子。有些地方将它与功劳叶混为一谈,接下来,药师将带您一起进入中药的世界,了解下二者的真面目。
01
枸骨叶从哪儿来?
作为一味中药,枸骨叶来源于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一般在秋季时从枸骨树上采收叶子,除去杂质,晒干后就能得到处方里用的枸骨叶。
先来看下枸骨这株植物。作为枸骨叶的来源植物,枸骨是一种四季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又名猫儿刺、老虎刺、鸟不宿,是不是有些好奇这些奇怪的叫法?看看它那密密麻麻的叶子上带的刺齿,就知道为什么鸟儿也不敢在上面停留了。枸骨的叶片比较厚、碧绿有光泽,四角状长圆形,先端有3枚尖硬的刺齿,两侧各具1-2个刺齿。它的花淡黄色,常在4-5月份成簇开放;一般在10-12月份结出球形果实,成熟时鲜红色。枸骨常分布于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地。由于树形美丽,叶形特别,其色常青,红果满枝,傲雪不凋,常被作为庭园观赏植物栽培。(想认识有绿叶红果相伴的枸骨吗?看看下图了解下吧)
02
枸骨叶有什么用?
枸骨叶的味道微苦,药性偏凉,可入肝、肾经,既能清退虚热、平抑肝阳,又可补益肝肾之阴,常用于肺肾阴虚之劳嗽咳血,骨蒸潮热,以及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耳鸣、腰腿酸软等。临床用量一般在9~15g左右。如果你想认识一下处方里开具的枸骨叶长什么模样,就看看下面的图片吧。不过给大家看到的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枸骨叶,药房里抓出来的可能会有些破碎,不过还是能看到它那典型的硬刺,如果想触摸它的话,小心不要被扎手哦。
另外,我国的用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仅收载了枸骨叶,实际上有些地方也将枸骨根、枸骨子作为药用。枸骨根即枸骨的根,可补肝肾、清风热,用于治疗腰膝痿弱、关节疼痛、头风、赤眼、牙痛等。枸骨子为枸骨的果实,可活血、滋阴、固精,用于阴虚身热、淋浊、带下、筋骨疼痛等。
03
枸骨叶与功劳叶是同一个药吗?
由于地方用药习惯的差异,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至今仍有些地方将功劳叶与枸骨叶混为一谈。实际上,枸骨叶与功劳叶来源于两个不同的科属,以往很多地方将冬青科的枸骨叶习称为功劳叶,而今的用药标准已明确将两药区分开来。
功劳叶的来源是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的干燥叶。与枸骨相比,阔叶十大功劳的叶呈狭倒卵形至长圆形,顶端渐尖而有硬锐刺,两侧各具刺齿2-6枚;花期较长,从9月至翌年1月,花黄色,通常3-9个花序簇生;果期在3-5月,果实卵形,成熟时深蓝色,外面有白粉附着。了解了阔叶十大功劳的植物形态,是不是发现枸骨叶与功劳叶还是很不一样的?
功劳叶性凉、味苦,归肺、肝、肾经,有清热除蒸,止咳化痰,燥湿解毒的功效。
从药效上来说,枸骨叶与功劳叶也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临床上也应区别应用。虽然二者都能清虚热、益肝肾,均可用于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腿痛等证。但枸骨叶比较擅长益肝肾,又能平肝,多用于肝肾不足、阳亢眩晕;功劳叶清热力强,兼能止咳化痰,又能燥湿解毒,多用于久咳痰嗽、湿热黄疸、痢疾、带下、湿疹瘙痒等。
朋友们,通过上面的介绍你们是否了解了枸骨叶与功劳叶两种中药了呢?最后,温馨提示一句:路边看到它们的身影也不要随意采撷啊,中药在应用之前有其严格的栽培、采收、加工等质量标准,路边采摘的不一定能达到用药要求;另外,中药使用讲究辨证、配伍用药,也就是需要医生根据您的体质特征、辨证开方后才可服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年版·中药饮片卷.
撰稿:杨文华
编辑:朱宝琛
审阅:华国栋,薛春苗
图片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往期推荐
●药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