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情调荒野中的三棵树

荒野中的三棵树

杨克力

年11月12日

假日休息,几位忘年交朋友约我出去坐坐。我知道所谓的“坐坐”,其实是吃饭、喝酒、聊天。说到几位忘年交的朋友,年龄大的长我二十岁,年轻点的也要长我十四、五岁到七、八岁的,我自然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对于年长者的邀请自然盛情难却,我这个“老弟”也就只好从命了。

朋友开车来接我,并没有告诉我要去哪里。小车飞快地驶出居民区,开上了G30国道公路,一路向西而去。车行三十多公里,来到砂墩子煤矿公路立交桥处,向右拐向匝道出口,开下了高速公路。在匝道出口处,一块醒目的路牌标示出向北的道路去往三棵树。这时,朋友才告诉我,我们就是到三棵树去。

三棵树其实并不太远,在国道公路旁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面戈壁滩上那一块小小的绿洲。车辆向北行驶了几百米,发现直接去往三棵树的道路损坏严重,好在一块手写的简易小木牌指示了行走的方向。按箭头所指,我们又折返沿着老国道向东走了约五百米,在另一块木牌处拐下公路,开上一条向北的便道,继续行驶了一公里,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三棵树。

汽车刚在一栋土坯平房的门前停下,从房内走出一男一女来迎接我们,没想到居然是爱国两口子。爱国就是当年与我一同去北疆时,途中遭遇了强大暴风雪,一同死里逃生的朋友。我在长篇纪实《走过风雪路》一文中,曾经详细地记载了那一次生死考验的经历,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应该对这件事情还有印象。自从参加了爱国儿子的婚礼后,我有五年多没有见过他了,只听说他曾经在深圳、珠海居住,后又到成都生活。没料到,如今他竟然会在荒野中这片小小的绿洲中栖身。

询问情况得知,爱国去年春天回到三道岭,夏天时承包了三棵树这一小片绿洲,在田地里种植了一点玉米、苜蓿和蔬菜等农作物,还喂养了一些土鸡和兔子。只要有人来到三棵树游玩,他就用自己饲养的土鸡和兔子以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为来人提供饮食,从中挣一点伙食费。为了给来客提供一个吃饭、休息的场所,爱国在田地里矗立了两顶两顶小毡房。这种小毡房是典型的哈萨克族转场途中或参加重大节日活动时临时居住的毡包,哈萨克人称其为“阔斯”,直译过来就是“一撮毛”,比喻的是“细小”的意思。如果是全家人居住的大毡房,则称作“阿克宇”。在突厥语中,“阿克”指的是“白色”,而“宇”则是指“毡房”。因为哈萨克人居住的毡房大多为白色的毛毡围盖,所以“阿克宇”的意思即为“白毡房”。像“一撮毛”这种小毡包,外形不同与蒙古包那种圆顶的样式,因其面积较小,毡房顶部呈现出的是锥形。爱国热情地把我们引到了靠北边的小毡房里,但我们没有像哈萨克牧民那样习地而坐,而是在毡房内配备的圆桌周围的椅子上就座。

朋友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谈天说地。据爱国讲,现在虽然交通条件好,许多人有私家车,但三棵树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了一点,平时来这里的人并不多,每月也就三、五伙人,根本挣不到多少钱,只当是为自己的生活求得一点乐趣了。爱国还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三棵树饲养了一大群兔子,去秋今春时节,发现有一些雄性的野兔子经常跑到三棵树来,跳过兔窝简易的围栏,与家免杂交,产下几窝小兔。这些小免因为有了野兔的基因,不仅奔跑速度快,而且可以轻易地跳过兔窝的围栏,在周围的草地上觅食。由于这里饲料丰富,这些小兔子生长很快,现在已经可以食用了。所以他今天就要宰杀这种有一半野兔基因的兔子,为我们烧一个大盘兔肉,用自己喂养的鸡做一个新疆特色的大盘鸡。

在爱国夫妇准备饭菜的过程中,我走出毡房,把三棵树的环境和周围的景致仔细观察了一遍。三棵树这个地域名称,顾名思义,源自三棵老柳树。这里虽然是荒野中的一小片绿地,现在却已经有了几百棵树木,大多数是西北地区常见的白杨树。从树木生长的年轮看,这些杨树均是三十年以内栽种的。白杨树沿着田地旁边排列成行,将本就面积不大的田地分割成一块块方形结构。看到这样的田地格局,到令我有所感触:尽管历史在不断演变发展,但战国时期出现的井田制格局,在二千年后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种田的布局方式。你看,即便在这片小小的荒野绿洲上,田地仍旧用栽种树木的方法分割成了井字形的方块结构。

既然这里被称为三棵树,当然要去看望树龄均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三棵老柳树。走过成排的白杨树,在北面一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池塘旁边看到了那三棵老树。一棵老柳树长在池塘南面5米处,约有十五六米高,独立于成排的白杨树北面。因树龄较长,老树的主干弯曲,树身也有多处皲裂,枝条横七竖八地伸展向四周。另两棵老树则紧靠池塘的东岸,虽然树身粗壮,但高度只有五六米,由于相伴生长,依然茂密的枝叶相互连接在了一起,只是其中的一棵老树,根部已经枯死了一半。在这两棵老树旁边,伴生了一棵沙枣树,长得已经比老柳树还高,树上结了成串的黄里带红的小小沙枣。在深秋的时节,田地里种植的植物已经枯萎,旁边的草地也是一片枯黄,周边白杨树上的叶子许多也有了金黄色,奇怪的是三棵古老的柳树却依旧枝条翠绿,在茫茫的戈壁滩、覆盖着白雪的天山山脉以及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老柳树越发彰显出独有的勃勃生机。这样的一幅图景,到真是有点古诗词所描绘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意味。

如果追查这三棵老柳树的来历,要回溯到清代光绪年间。清光绪元年(年),满清朝廷鉴于阿古柏匪帮入侵新疆十几年,造成新疆社会局势大乱,加之沙俄又乘机出兵侵占了新疆伊犁,故而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清兵入疆作战,收复被外寇占据的国土。清军入疆初期,督办新疆事务的左宗棠命令兵营驻扎哈密,年他将主帅大营也迁到了哈密。当左宗棠看到哈密因为多年战乱,农村凋零,田园荒芜,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便一面率领军队开荒屯田,一面下令士兵和哈密居民在道路两旁和空地上大量植树造林,栽种柳树、榆树、杨树等树木。这几种树木既耐旱又易成活,且很快就能生长成大树。左宗棠不但命令士兵和当地居民在哈密城及周边地域植树造林,还下令将酒泉至哈密的驿道沿途有条件的地方全都种上了树木。年清军大营由哈密迁往迪化,左宗棠又如法炮制,命令清军士兵将哈密以西各驿站以及驿道沿途有水源的地方,也全都栽种树木。左宗棠下令在哈密和驿道沿途“遍插榆柳”,果然不出几年,栽种的树木便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不仅哈密重现了绿树成荫的景致,驿路沿线有水源的地方栽种的树木也都长得树身高大、树冠浓密。因此,左宗棠的幕僚杨昌浚才写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盛赞左宗棠的业绩。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遍植树木、绿化新疆的功劳,便将这些树木统称为“左公柳”。

当时的三道岭驿、鸭子泉、梯子泉、红庄、瞭墩驿直至登槽沟,均为驿道沿途有水源或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当年均由清军士兵栽种了树木。三棵树的位置,介于梯子泉和瞭墩中间,距离两地距离均在十多公里。因这里有泉水渗出,所以此地也栽种了三棵柳树。这样一来,行走在驿路上的人们,只要远远看到旷野中有绿树,便可知那里有水源。戈壁滩上栽种的“左公柳”,不仅成为指引行旅行走方向的路标,也成为休息补水的地点。一百多年间,清末由清军士兵栽种的“左公柳”被人为砍伐了许多,但古驿道上的梯子泉、瞭墩等地依然有树木留存至今。三棵树这三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柳树,也是幸免人祸而留存下来的。

回到毡房内,几位朋友在一起谈起了这条古驿道的历史。谈兴正浓之时,爱国夫妇把做好的饭菜端了上来,几个人倒上酒,一边吃一边聊。年龄大的几位友人不仅讲到了驿道上的许多传说,还讲述了当年初到新疆时的亲身经历。我静听着他们的叙述,思绪似乎飘到了遥远的过去,仿佛重新目睹了一百多年来这条古驿道上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这条古驿道沿途的小村庄,每一个都有一段可以讲述的历史,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精彩故事。我们目前置身的荒野中这片小小的绿洲,就是因为有了这三棵柳树后,才逐步形成的。应该说,三棵树同样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自从年三道岭周边的小村庄都划归哈密矿务局管理后,三棵树与梯子泉、瞭墩、一棵树等村庄,先由农业指挥部管辖,近几年由昌达公司接手派人管理。三棵树的管理人离开之后,无人接替管理工作,爱国这才承包了下来。

三棵树远离居民区,平常来的人不多,致使这个地方显得有些孤独、冷清。但此刻看到那几棵老柳树,却不由得令我浮想联翩。尽管古老的驿道早已不复存在,驿道的历史已经消失在往昔的岁月中,可看到那几棵布满伤痕的老柳树,却觉得在它们的身上记载了古老驿道沧桑的烽烟往事,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这几棵老柳树当然不能开口向人们表白什么,但这三棵老柳树能够在戈壁滩中顽强地生存一百多年,面对风霜雨雪、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绿荫长存,所体现出来的不正是这么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嘛!应该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同样的生存哲理,因此才会有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其实做人也是同理。一个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逆境,若是拥有了大树这般的品格,就能够顺利地摆脱困境,从而走向光明的坦途。具体到我们这些人来说,本就生活、工作在荒野戈壁之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变迁,会遇到许多的艰难困苦,所以更应该像生长于戈壁荒野中的这些老柳树一样,有一种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有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和毅力,才能够活出人生的精彩!

我在长篇记实《永远铭刻的印记——戈壁滩上的小村庄》一文中,曾经叙述了三道岭北部戈壁滩上几个小村庄的历史往事。因为三棵树在多年里只有个别管理人临时居住,并没有固定的居民,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并没有写到三棵树这个地方。如今,爱国夫妇选择在戈壁荒野中的三棵树生活,这里成为了他们常年居住的地方。能够坚持在远离人群的荒野中居住生活,这样的生存方式是应该令人钦佩的。尽管三棵树只有爱国这一户人家,但在这漫漫荒野中也应该算是一个小村子了。故此,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既是对那些扎根荒野的人们给予赞美,也算作是为《永远铭刻的印记——戈壁滩上的小村庄》一文的补漏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