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
对宁波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熟悉到小朋友都可以将简介倒背如流
▼
天一阁,距今有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的主人是范钦……
打住打住!
你不想了解一个更有细节的天一阁吗?
你知道天一阁的建筑有哪些讲究?
随处可见的匾联是哪些大家的墨宝?
你知道修复一本古籍需要哪些步骤?
藏书防虫用的芸香究竟是哪种香草?
……
今年暑假,
甬上研学携手天一阁博物院
首次推出五天的走读式夏令营:
古阁小书生!
带领孩子们在天一阁里边走边学,
沉浸式感受天一阁藏书文化,
在体验中解读中华传统文化,
认识一个新鲜有趣的天一阁。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五天的“古阁小书生”夏令营,都将在天一阁博物院内进行。
天一阁博物院是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拥有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藏书楼和秦氏支祠,现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一阁景区、西园、昼锦堂、东园明州碑林、抱经厅、尊经阁、状元厅等都将成为小学员们进行研学的教室。
悠久历史的藏书文化,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随处可见的碑帖石刻,还有这里的人文故事、植物世界、诗歌文化等,都将成为孩子们的研学对象。
01
我们要和天一阁这位老朋友
花点时间,好好聊一聊
今年夏天,甬上研学携手天一阁博物院联合推出五天走读式夏令营:古阁小书生,这是天一阁历史上的第一次。
小记者编辑部曾组织过许多场在天一阁的一日活动,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每次都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
天一阁不只是一个藏书楼,一个符号式的文化地标,他更像是一位老朋友,有着一肚子的故事。
坐下来慢慢聊上一会,从藏书文化到园林艺术,从碑帖石刻到花卉树木,还有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肯定让你听得直呼过瘾。
02
天一阁里能学的内容太多了
我们准备了18个研学课程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围绕着“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研学教育理念设计了18个研学课程,课程涵盖了青少年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完整认知过程。
在五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将通过游、听、识、研、学、做、画、思、讲等研学项目来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实现学思统一、知行合一。
03
各个行业的大咖和专家
成为了这次夏令营的研学导师
既然是要研学,研学老师肯定重要。除了天一阁里的专家们,我们还邀请到了书法界、绘画界、音乐界、植物界的各路大咖们,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至于这些大咖分别是谁,别急,后面会慢慢介绍,毕竟每一位的简介都很长。
04
每期都有一场成果展示发布会
邀请家长们来见证成长
每期“古阁小书生”夏令营的尾声,我们都会组织一场研学成果展示发布会,主题为“一本古籍的诞生”。主要有三件事情:
①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研学期间的所思所想,分享研学体会。
②当一回古籍陈列员。将自己制作的古籍、毛笔、印泥等作品进行展示,并做好编号。
③挑战文创营销员。为自己制作的作品拟写宣传营销文案并进行推广。
剧透一下,优秀的研学作品还将有机会被天一阁进行收藏哦。
01
“书香之旅”游南国书城
天一阁博物院以其悠久精深的藏书文化、宛如天开的园林艺术、古朴典雅的古建风格及便捷优越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研学观光。
阁主范钦大大官至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在他的打理下,天一阁藏书楼古籍浩瀚,成了古代的大数据库。
▲天一阁馆藏古籍
在本次夏令营中,我们将在开营仪式上给小学员们穿上汉服,化身为古阁小书生,然后带领大家来一场“书香之旅”,看看这座南国书城有多少宝贝?
02
“趣话书阁”听阁史玩穿越
天一阁历经范氏十三代人的传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更是我们宁波藏书文化的象征。
关于天一阁,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每天都安排了一堂“趣话书阁”的课程,带领小学员们穿越时空,通过动画短片了解天一阁藏书楼的相关历史。
小学员们还将通过VR沉浸式体验的科技手段,登上天一阁,探秘宝书楼,身临其境感触有余年历史的明代书楼的内部构造和藏书情况。
03
“小小修复师”体验非遗技艺
天一阁馆藏有30余万册古籍,这些古籍能传承至今,离不开修书人的功劳。
作为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天一阁的古籍修复技艺已成为独特而成熟的传统技艺,是江南地区古籍修复的高水准代表,已入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修书人在修补古籍中
古籍修复技艺有哪些步骤?修书人又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呢?这个答案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还能亲身体验。
来自天一阁藏品修复部的专业老师们将为小学员们展示“医治”古籍的过程,并且手把手传授古籍修复技艺,让孩子们做一回妙手回春的“小小修复师”。
04
“小小装裱师”体验非遗技艺
天一阁现藏有历代书画四千余件,上起元代,下抵近世,大都是历代名家精品。这些画作可不是孤零零的一张纸,而是被装裱在精美的画轴中。
俗话说:“七分画,三分裱。”书画装裱是一门古老的技术,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装裱师,可以说是书画的美容师,更是书画的医生。
▲书画装裱中的镶边技艺
小学员们将当一回小小装裱师,学习书画装裱里的镶边、覆褙、上背板等步骤,并为自己的研学作品成果(手绘作品、雕版印刷作品等)穿上一件精美外衣。
05
“卓诗雅调”听诗词里的古风歌曲
在五天的活动中,有三堂课是和音乐+诗词有关。
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有些诗歌在写成那一刻就可以演奏,只可惜许多古代乐谱失传,永远地留在岁月的长河里。
在“卓诗雅调”课堂上,我们邀请到优秀的音乐人担任老师,为小学员们现场演奏古风歌曲,科普中国传统器乐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学员们将为古籍里的诗词配上音乐进行吟诵。
06
“习语晨读”诵古籍中的经典语录
学史使人明智,传统经典中蕴含着国家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的经验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本次夏令营中,我们特别安排了每日晨读时间,小学员们将诵读古籍中的经典诗词,在经典中感悟中国精神,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07
“书城木石香”赏天一阁里的刻石碑帖
天一阁不仅拥有万千藏书,还藏有数不胜数的明清刻石和碑帖。
光是明州碑林便存有石碑方,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刻石,它可是被专家鉴定为“所有神龙本兰亭刻本的‘祖本’”,是国家一级文物。
▲天一阁馆藏的《兰亭序》刻石
除此之外,天一阁里还有许多有故事的匾额、楹联,这些书法作品出自郭沫若、潘天寿、沙孟海、顾廷龙等大家之手。
▲潘天寿题写的“南国书城”匾
要读懂天一阁的文化之美,可不能漏了天一阁内的楹联、匾额和刻石碑帖。小学员们将跟随专业老师进行欣赏和研究,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书法大咖为小学员们讲授如何执笔等书法常识。孩子们将通过对碑帖选字的临摹,学习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笔与结构之美。
08
“知此青绿”识天一阁里的植物
天一阁不仅是书籍的海洋,同样也是花卉树木的世界。
这里有东园、南园两处园林,园林之中,草木繁盛。郁郁葱葱的树,有的长在山石上,有的长在水边;有的姿态丰美,有的纤瘦挺拔。
小学员们将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天一阁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花果叶等形态学特征,绘就各种植物形态,并把所思所想记录在研学手册上。
09
“彤管有炜”做回古代制笔师
毛笔,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与纸,墨,砚并称为文房四宝。许多小朋友都用过毛笔,那么你知道毛笔是怎么制作的吗?
在这堂课上,小学员们将化身为古代制笔师,完成剪毛、梳理、扎绑、胶水、固定、穿绳等工序,亲手制作一支“独一无二”的毛笔。
10
“墨韵流芳”做回古代印刷匠
说到藏书,那就必须要提到印刷术。
中国最早的印刷术为雕版印刷,有印刷史“活化石”之称。到了宋朝,藏书事业在民间兴起,因为有了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都对古时代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活字印刷术还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小学员们将在天一阁里学习体验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两种技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印刷术,还能将自己亲手创作的印刷作品带回家。
11
“金石流芳”做回古代传拓手
传拓,是将纸覆盖在有文字、图画的金石器物上面,再用墨拍打,把文、图拓印出来的一种技艺,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碑刻、青铜铭文、瓦当图案、画像石等。
小学员们将在天一阁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体验碑石传拓技艺,带一张亲手传拓的拓片回家。
12
“纸墨书香”做回染纸手艺人
大家都知道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那么你知道伴随着造纸技术发展而生的染纸艺术吗?
染纸技术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不仅是为了好看,更为重要的是防止虫害、保护纸张,使纸张得到长久保存。
小学员们将领略染纸过程中色彩融合、笔墨晕染所产生的古韵古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无穷魅力。
13
“花落纸间”制作花笺抄纸
花笺,指的是印有花纹图式的笺纸。在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上面自己设计花纹图样,以示不同俗流。
▲宋徽宗的《池塘秋晚图》是宋朝花笺的颜值担当
在本次夏令营中,小学员们将学习花笺抄纸工艺的背景,了解花笺抄纸的制作过程。每个学员还将亲手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花笺纸。
14
“园林书阁”制作古建造型
天一阁内多明清古建,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在“园林书阁”课程中,我们将带领小学员们欣赏天一阁的园林与建筑,理解园林空间的构成,探究古建筑的细节之美和园林空间的意境之美。
此外,孩子们还将提取天一阁元素,利用纸材和各类综合材料,现场制作建筑景观的立体造型。
15
“新燕啄泥”制作传统印泥
印泥是读书人的不可或缺之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领域的点睛之笔。
自春秋秦汉起,到元代发展至今,印泥一直是中国特有的文房之宝,好书者在古籍上钤上收藏印以示珍重。
▲钤印
小学员们将亲自制作不同颜色的印泥,并为纸质作品盖上天一阁的收藏印,领略中国传统读书文化的无穷魅力!
16
“童心妙手”制作线装古籍
线装书,起始于明代中叶,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
老师将指导小学员们动手制作一本线装书,了解线装书的构造,掌握线装书制作方法,感受古籍装帧之美。
小学员们可以把天一阁研学过程中做的纸质成果装订成册,亲手做一本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带回家。
17
“予文添衣”制作复古书衣
爱书之人必惜书,会给书穿上一件“衣服”。
秦汉至隋唐时期,图书装订形式为卷轴装,“书衣”就是用于包裹书卷的套子。到了清代中期,印刷术早已普及,“书衣”就变成了书的前后封皮。
小学员们将为自己的线装古籍做一件美美的书衣。一针一线缝制复古书衣,制成后的书衣有温度有厚度,既美观又实用。
18
“慧心巧思”制作古风书签
书签是藏书票,书签是宣传单,书签是艺术品。一张精美的书签能增添读书的乐趣。
在这堂课上,老师将指导小学员们制作一枚古风书签,结合天一阁元素进行设计,做完后可以放在自己制作的线装古籍里。
1、结业证书:每位成员在结束后都能获得一份结业证书。2、荣誉证书:在活动最后的研学成果发布会上,根据所有小组学员的各项成果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1组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3、活动礼品:每位学员可获得课程相对应的博物院礼物,包括但不限于研学书包、毛笔、印章、古籍、书衣、书签等。4、活动掠影: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会通过电子邮箱的形式向每位学员分发“研学ING”留念照片,让各位学员留住美好回忆,让各位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1、安全保障:
为每一位同学购买保险,根据实际参与人数相应配备保障人员,确保每期活动有1位带队老师,2位及以上博物馆工作人员辅导和陪同,1位摄影人员跟拍。2、疫情防控保障:①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必须佩戴口罩并携带宁波甬行码或健康码、绿码通行证(三者有其一即可);研学营开展期间,每日早上报到必须持有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②天一阁博物院配备消毒酒精和消毒药水免费使用,每期活动结束后将对室内活动教室及学员使用过的教具、各项用品进行全面消毒。营期安排:第一期:7月5日—7月9日第二期:7月18日—7月22日第三期:8月1日—8月5日第四期:8月8日—8月12日活动对象:7—15岁,独立参加活动人数:每期25人活动地点: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10号)活动费用:元/人(小记者)0元/人(非小记者)备注:年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享受小记者价费用包含:营期内课程费、午餐费、保险费、材料费、学习资料等优惠政策:朋友圈转发集赞50个以上优惠50元/人报名褚老师(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