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获得授权转载自江宁知府,
作者:印闲生
上次高老师最后提到的“仕途场蓄力”,让亮平和小艾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周末的下午,二人再次来到高育良家中拜访。
侯亮平:高老师,您上次提到“当下的仕途场正在蓄力中,等待下一代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高育良:老师之前不是和你约法三章了嘛,不谈时事。
钟小艾:想听。
高育良(略显无奈):既然你们想听,不如老师就给你们上一堂历史课吧。
侯亮平、钟小艾:历史课?
高育良:这堂课的名字,叫做“西汉王朝的两代军功集团”。
高育良:作为背景,我们从秦末乱世、楚汉争雄开始讲起……
(二人摆好小板凳,准备听高老师开讲)
高育良:亮平同学,老师先考你个问题。
高育良:你觉得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宋代苏洵的《六国论》,这两篇文章写得如何?
侯亮平:传世经典啊!我还能背一段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育良(关爱智障的眼神):好一个“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骗小孩呢?
(钟小艾忍不住笑出声)
高育良:这些文章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如果用来研究历史或是王朝政治,那就谬以千里了。
高育良:大家都知道,秦国之所以能以关中之地为基本盘席卷海内,跟商鞅变法有莫大的关系。
高育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关于“商鞅变法”这一段洋洋洒洒讲了好多,最后学生们脑子里就剩下一个“南门立木”。
高育良:其实这场变法的精髓是……
钟小艾(抢答道):打通社会上升渠道。
高育良(赞许的看着小艾):很好。
高育良:战国末期的社会阶级是高度固化的。统兵的将领、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是绵延数代的旧贵族,子承父爵那种。
侯亮平:赵括承赵奢呗。
高育良:秦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军功晋升制度的国家。所谓“首级”,就是砍一个人头升一级的意思。主编邀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