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似一串红玛瑙兼叙老家历史地理巨变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蓝字

  年春,弟弟山高仁为峰(网名)购置了一架大疆无人机用于航拍,故乡辽宁省铁岭县双井子镇桑墩子村纪家街,自然成了他首选目标。

  科学上,过去将以卫星和飞机获得的航拍照片,称之为遥感图。但仅以遥感照片,并不能完全判读地面信息,必须辅之以走访调查,即依据遥感信息派人实地踏勘,才能得到更为精细内容。

  本文所展现的,就是以航拍照片为主,再把地调(含历史照片与绘图)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展现纪家街历史地理。发现小村巨变,由座座土房,演变为一串红玛瑙。

  自幼时起,笔者在纪家街生活了十余年,此地更是祖居地。它位于铁岭县东北角广阔的平原上,紧邻开原县、法库县,有鸡鸣三县之称。村东为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仅此,家乡所有人均可称得上是辽河之子。

年10月以无人机俯拍的这张照片,故乡秋色甚浓,别有一番情致。大片成熟的玉米多未收割,小块金灿灿的水稻仍在生长。四十多户房舍,如同一串红玛瑙,被一条铺就不久的水泥路串起。房前屋后,在一棵棵绿柳衬托下,充满诗意。村里整体布局简约,与70年前基本一致,只是少了村后三个院落。若说变化,乡亲们居住的房舍,可谓今非昔比。

而今航拍,早年村后三个院落已经不见踪影。然而它们并非可有可无,因为左、右两个院落与我家有关。若再现当年形象,唯一办法是通过回忆,将其画下来。于是古稀之年的我,请画家卢桂洁女士根据我的回忆绘出,终于有了这张可供参考的原貌图。

我的祖宅(位于三个院落左侧),后人搬走移居外地,拆除后还原为耕地。乡愁,有时会产生强大动力。对山高仁为峰而言,即定要追踪到老宅居所位置。在村中一位80高龄长辈亲属指引下,认为大片玉米地中,那棵柳树正前方十米处就是当年房址。他驱动无人机抵近拍摄,留下纪念。

此图为三个院落中的中间院落——李家。年前建起,后来弃用塌陷,变得破败。起脊房,泥土墙,草披顶。家家烟囱,同样以土坯砌起。20世纪50年代初,村中房屋均为如此架构,无非是两间与三间区别。地主、富农家概莫能外。残照难得,具有代表性,给人回眸历史以证据。至于照片中用红砖砌起的烟囱,还有电线杆,应该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物。此图为辽北历史研究学者张继承拍摄。

此照为年冬季拍摄于纪家街。房屋土墙与草顶依旧,明显有别的是窗子。这家窗户镶了近30块玻璃,除提高了室内光亮度,当冬季酷寒而至,暖阳照进室内,会暖和许多。可视为社会巨大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玻璃属于稀缺品,致使家家“窗户纸糊在外”。我家特别些,因有人在外工作,窗子中间镶有一块约宽70厘米长、高60厘米玻璃。

这是一条横贯南北的栏河大堤,乡亲们习惯地称其为大坝。堤西为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以及稀疏村落,如李家窝棚、陈家窝棚等。堤东为滚滚辽河及其河床。笔者读小学时,同样筑有辽河大堤,不过距现在河堤要东移两公里左右。坝边有一村庄名叫宋家坝,早就为辽河吞噬。

大堤底宽20米,堤顶宽4米,堤高4米,可以行驶汽车。笔者回老家纪家街,多次乘车行在大堤上。图上所示,村后大堤上竖有横跨交通标牌,即为铁岭县与法库县分界点。

这是自栏河大堤,开车进入位于坝西的纪家街之路。摄于早春。

若在坝上继续北行,为纪家街北部邻村,同样位于辽河大堤西侧的法库县柏家沟镇大六家子村杨家糖坊。自此下大坝西行约10公里,即直达镇政府所在地——柏家沟。纪家街与杨家糖坊,现在田靠田,地挨地,早年并非如此,而是中间隔有条状泡子的湿地。是我放猪常去的地方。

辽河之美,在这张照片上得以充分显现。在纪家街东北侧大堤外,辽河拐了四个漂亮的急转弯儿后,流到了纪家街村正东,形成弧度很大的弯儿。这段辽河美得令人窒息,形同一条充满祥瑞之气的巨龙卧于村旁。若非无人机摄影,如此美景断难发现。也许,这就叫藏龙卧虎。

  笔者曾考察过内蒙古克斯克腾旗西拉木伦河,有人告诉我,它是辽河源头。实则有误,当为西辽河源头。流经我家乡的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全长公里,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不可否认,辽河也有恶的一面,当它泛滥时,相当可怕。记得儿时,时值洪水季节的一天雨夜,村里成年男子都去防洪,不时传来急切的呼喊声。我与母亲躲在家里,闻声极其恐怖,深怕溃堤,无处逃循。后来移居山区,再也没了以前的恐惧。

前两年,一位亲属从纪家街移居铁岭城。年清明前拆除旧宅种上庄稼。田中穿白衣者所处位置,便是亲属家的原房宅地。想来,这样的复原该有多好!从耕地回到耕地,当属良性循环,正是国家整体利益需要的。

年是个好年景,纪家街风调雨顺,乡亲们丰收了。其证明是无人机留下的这幅影像:一家农户将玉米脱粒后凉满院子。纪家街到处是黑土地,远离城市,生产的粮、菜皆为绿色。

薄纱般轻云,在微微飘动。常乘飞机旅行的笔者,类似景致屡见,已无新鲜感。当瞧见故乡出现如此画面,再想到它时隐时现,顿生临身仙境之感。

山高仁为峰说了,冬日他要回故乡拍落日,先借用网上相关图片。现在城市人说乡村美,乡村人说城市好。若以认识自然而论,当然乡村优于城市。

  故乡冬季虽然不如夏日美,但每天接近日落,红红的太阳如同超大圆盘,压在积雪覆盖的地平线上。此时若伫立大堤西望,同样给人以难得的享受。入夜,村里几无光污染,仰望天空,呈长长条带的银河系,繁星闪烁,清楚可见。还有那亮亮的不时陨落的流星,划破夜空溅下,构成了在城市瞧不见的夜景图。

作者简介

张继民,新华社高级记者。辽宁铁岭人,北京大学毕业。曾踏访地球三极,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被誉为当代徐霞客。年度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刘东生院士说: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被发现是当今世界最大峡谷,“是20世纪末世界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在这一发现上,张继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合作者(科学家)所写:“张继民先生是首先提出要计算雅鲁藏布大峡谷,以比较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早在年初,张继民就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条水汽通道深切多米,长几百公里,会不会是世界第一?”同时坚定地表示:“如果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定不要放过它!它是中国的财富啊!”之后他参加了相关论证会。年4月17日,他通过新华社对论证会结果作了报道,使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正的世界峡谷之最首次面世。基于此,另一合作者(科学家)写道:“像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历史性发现……有张继民这样科技新闻记者的一半功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7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