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文庙
代州冯氏以贤哲君子、著作勋名同时著名的人物中,冯云骧是很突出的一位。他是硕儒,也是“佛子”;他是哲人,也是诗人。
冯云骧(—),字讷生,顺治八年()举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广东左布政使冯如京的长子。异母弟云骕,于康熙十五年()中进士。代州城的“兄弟进士”坊就是为他们兄弟二人立的。云骧生一个儿子名璧,举人,候补同知,先云骧而死。璧无子,以云骕之孙允升为嗣子。允升中进士。
冯云骧中进士后曾为通政使司观政,顺治十四()年任大同府教授,后转国子监博士,升户部主事、员外郎,通州坐粮厅,不久转刑曹,顺天己酉科分房,后为福建正主考(),提督四川学政(),后为陕驿盐粮道(),转福建督粮道(),代署福建布政使(《族谱》、清史稿),不久,以事左迁,以福建督粮道致仕,时年刚60岁。他长期担任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官员,也担任过户部、刑部的属员,并在地方任职。他居官清正,一本经术,爱民如子,声誉出众。蜀人祀之文翁祠,闽人祀之朱子祠,还曾被荐举博学鸿祠。“己未,诏举博学鸿词,以云骧与睢州汤文正公斌、高平毕布政振姬并荐,当世荣之”(《代州志》)。据清福格《听雨丛谈》记载:“康熙己未(十八年)宏祠科征士题名:冯云骧,山西代州人,己未进士,现任刑部四川司郎中。与试未中”(族谱只说云骧“举博学宏词”错)。当然,获得提名也不容易。康熙帝在位时就举行过这一次博学鸿词(制考),一、二等中选者共30多人。以后乾隆朝又举行过一次,取多人。整个清代就举行过这两次。
冯氏宗祠
他是硕儒。云骧“奋迹诗书,以早年决科第而勤修职业”(《代州志》)。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说冯云骧“公子风期,慷慨珠玉”“以雁门奇气,旗鼓中原”“以年富力强之人,据五车三峡之势,不知究竟当何底止,令我短气短气!”还称赞云骧诗文“相其中外,不可测度”“当有铿锵钧部,用昭光岳”(《讷生诗集·书后》,也收入《傅岭集》中)。意思是说,冯云骧内藏底蕴深厚,又有其大无外之气概,不可探测和度量;其器坚体重,光辉照耀山河。
地方志著名学者徐化溥在他所作的、被世人奉为模范地方志书的《云中郡志》中,曾为云骧作传,其“传赞”说他是“读书万卷而吸乎精华,挥毫五色而根乎质至;翩翩乎风裁而无裘马概,赫赫乎科名而无制科气;冲然儒素,欿乎大器。若是人者,比之祥麟在陬,而风仪可以表世”。把他比作在野的吉祥难见的麒麟,风度行为似都可为世典范:善读书广读书而取其精华,善著作而能出于质朴的至性至情;风度翩翩,文采斐然而没有“乘肥马,衣轻裘”的公子哥儿作派;高中进士、科考成名而无类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骄矜之气;淡雅平易,谦恭自持,有海纳百川的博大器度。
云骧的著作“文雄一时”。所著有《春秋说约》《约斋文集》《飞霞楼诗》《云中集》《国雍草》《沱园偶集》《瞻华稿》《涉霞吟》《青苔篇》《蜀游篇》《松化石杂著》等行世。民国20年(),太原铅印本有《讷生诗集》,集后附有《寒山吟》(亦名《寒山诗余》)。他还参与了父亲冯如京的《春秋大成》的编著,并整理过冯如京的《秋水集》等著作。
他是“佛子”。他为人、为官,都充满菩萨心肠。他是儒佛兼学,以儒为主。“公颖秀而文,好讲学,甫六岁,即能诗,喜阅内典。”内典就是释迦牟尼所讲之佛法,后称佛经内典。
他在担任刑部官员时,“用法仁恕,都下有‘佛子’称”。
这种把硕儒与“佛子”,把儒家之“仁”与佛家之“慈”结合而成的行为,表现在多个事例和多个方面,列举如下:
恪守孝道、严遵父教。读书、读史首先要做好人。他说:“大人(指如京)榆塞河湟,课读署中,开示大义。每取骧比偶之文而斥之曰:‘汝究其词,曷勿究其理;汝勦说于人,曷勿达意于己;汝谓其为科名之羮雁,曷勿以为身心之仪轨?’”如京还教育他说:“史外传心,何传乎?传元也;元者何?仁也。”“礼崩乐坏,元仁损蚀,有人归之于天地之不仁。”如京说:“天地则何不仁夫?亦人之自累以累天地也。史外传心之要典,昔人以为性命之文,今人以为富贵之具,是则余之大忧也。”(《春秋大成序》)
这里说读书读史,不要只重文词,而要究理达意,作为身心之遵循,而不是作为科举做官博取富贵的手段,尤其不能损坏消蚀做人的根本——仁。人自作孽而累及天地,也必然造成社会的“礼崩乐坏”。云骧把读书、为人、为官的宗旨定位于这样高的境界,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原因。
他学习父亲“行己莅官,一以谨严忠恕为本,……衡校古今人文,宽猛适中,罕所阿好,庶几不悖《春秋》大义。”做到“沿文以揆上,秉义以制事,拨乱反正”“行权而不戾于经,处变而不违于正”。这是真正在为人、为政中“执中用两”,合于中庸之道。
待人宽大为怀。“钦差通州坐粮厅”时,有姓石的武夫,曾任振武卫左屯千总,胸怀狭窄,与云骧曾有难解之结,故常与云骧为难。在云骧任通州坐粮厅时,此人正好运粮到他的粮厅,其下属兵丁告发他有违纪之事,“公卒为平反”。他不是趁机报复而是宽以待人,化敌为友。这是器度。
处险若易。在以刑部郎提学全蜀时,经终南山,过秦岭、剑阁,“鸟道蚕丛,人马过者股栗终日”,而“公坦夷自如”。这是临危不惧,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