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干了这碗鸡汤
四时之木
春季的木,还带有冬季残余的寒气,如果能得到火五行的温暖,才会免除身上盘屈委琐的病患;如果能得到水的滋润,才能有舒畅光鲜的美姿。然而水太旺木就因潮湿而腐烂,水太少木就会因干枯而朽死,因此必须水火适量才好。土过旺则会损伤木的精力,这就非常令人忧虑;土较贫薄,反而会使木枝叶繁茂,这就是非常吉利美好的事情了,如果遇上盛旺的金,只要见火(金受火克制)也不会受到伤害;假如木很盛旺,遇上金也照样生长。
夏季的木,根干叶燥,由弯曲转为挺直,由憋屈变为伸展,这时候木五行喜欢水旺一些去滋润它,而忌讳火太旺去烧烤它;宜于土少而不宜于土多(过旺),如果土太多则会酿成灾祸;厌恶金多(过旺)而不厌恶金少,如果金太多它就会受制于金,主要原因是金克木。但是木命也不宜木气过旺,因为层层是木,就会徒自成林,纵然有簇簇花朵,最终也结不出果实。
秋季的木,枝叶逐渐衰败凋落,初秋的时候火气犹存,喜欢水和土以便借助水和土的滋养而生存。到了仲秋,果实已经成熟,喜刚硬之金以便借助金来收获果实;霜降以后不宜水太盛旺,因为水太盛旺会把木漂走;寒露以前则宜于火旺,因为经火烧烤木会坚实。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无自立之能,因而喜土五行来培植根气,忌讳土五行过旺。
冬季的木,盘屈在地,最好的搭配是让土旺一些以培育滋养它,而最忌讳的组合是水过旺淹没了它。这时候金五行纵然很旺,对木五行也没有了害处,是因为冬季金五行已经退气进入休囚状态;而火如果再次出现,给木以温暖实属有功,且有暖局让水生木的功劳。在此刻叶落归根,生命将要终结的时候,木的病患怎样才能够治疗?只忌讳死、绝之地,只宜生、旺之宫位。
滴天髓:
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乘龙,水宕骑虎,地润天和,植立千古。
格物心境
急功近利是社会常态,同时也是一种弊病。大家或多或少都是知道种树的道理,却很少人运用种树的道理去解决社会的问题,很多人在谋求利益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想马上开花结果。在还没进行时,就已经梦想到开花结果的样子,内心沾沾自喜,好不得意。
在创业的时候,就已经把想法跟五百强企业并肩,未来我的公司一定是中国五百强,乃至世界五百强,属实让人无语。但这却又是社会的常态,因为急功近利。我开公司一定成功,必须赚钱。
在追求女子没付出实践时,就已经幻想到在一起,甜美的,好不让羡慕的爱恋。这一切其实就是一场幻念。
不培根,何以有枝繁叶茂?而树木的生长全赖天时,天道有日月,在四季有春夏秋冬。不遵循天道,顺势而人为,岂有成功可言。
浮躁的本身就是不明事理,不懂何为何行。
心境就是一棵树,树得欲望而生长,而生长有繁华,有叶落,过则不及,如树木生长杂乱,看似繁华,其实又杂又乱,阳过生阴,如部分人抑郁不得志,内心填满了诸多种种观念,种种复杂的错乱的社会价值观,内心何以得明,看不清自己的路,只是跟随社会媒体的脚步行走,走一步陷一步,无法自拔。一错就是百错。一乱就是全部的乱。这个时候需要是的剪裁,树木生长太过繁华错乱,就需要裁减,保持内心空净,专注于培育自己的根,这样的树木何尝不是参天大树,这需要时间,要一点点的进步。急则躁,躁则乱,自己的思想都没有任何立足之地,谈何成功。明白自己的处境,正如《穷通宝鉴》所说的,四时的木,想要成长,成功,你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急需清醒,清新的认知自身的处境,做出一些合理的行为,去培育自身的根基。
四时的木最重要的就水和火,在社会的取象就是智慧,聪明,知识。水:知识等,火:智慧,聪明,情商等。部分人以为最重要是土,土代表钱物,很多人会问,没有钱哪里行啊。
试想一个贫困的人,那他有钱吗?他还不是照样活着,中国14亿人,真正有钱的又有多少位呢,不过几千万人而已,大部分没有那么多的幸运,很大部分人都是穷出身,但这不会影响他的成功,一个有智慧,聪明,有知识的人,默默的进步,他要等的只是天时,机遇而已。
对木而言火,就是食伤生财,而食伤生财需要的根基是水,水可以涵养自身,补足自身,命理而言是印,印可以生身。印代表学历,知识等。有这个根基不怕不成功,怕的是急功近利。
对于命理,我不喜欢重术,因为重术,学不灵活,就容易照搬教条,死磕教条,直接套用的结果就什么也学不通。我更愿意把命理里面的智慧抽取出来进行解说,以明天地之心,以昭示世人,从中有悟有所觉知。
引申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翻译: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若能明此理,推而用之,百事可成,终生受益。
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