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泊“五大功”不但是善于经营烧锅、油坊、百货商场、昌邑丝绸的工商世家,更是闻名全国的金融世家。清末,他们在东北开办的功成玉钱庄是我国四大钱庄之一,伪满功成银行是东北私营金融业巨擘。“五大功”家族的金融网点分布于东北及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口岸,范围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对发展我国“丝绸之路”、开拓“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功成当
清嘉庆年间,姜泊姜汝顺、姜汝孝兄弟为生活所迫,远赴吉林榆树县谋生,几年后,与其子侄所创立的“五大功”以经营百货店、烧锅、油坊、当铺起家,当铺的名称叫功成当,掌柜的就是“五大功”的长支之长姜濯[zhuó],后有儿子姜树人继任。版《榆树县志》记载:“榆树县金融活动,最早以典当、放货形式出现,县城功成当开设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年后,县城才先后开设了德茂当、福泰当、庆丰当、德泉当。”可见,“五大功”开设的功成当比其他几家当铺早了大半个世纪。
功成当投资不大,雇员较少,费用较低,但生意只有赚钱,没有赔本。当铺付出的价钱仅为货值的20%到50%左右。若是当户到期无力还款,当品成为死当,便可归当铺所有,继续用来赚钱生财。作为当品的东西十分丰富,较为贵重的有金银首饰、字画、古玩,其他类有衣服、金属器皿、被褥、玩具等。
功成玉钱庄
道光十五年(),姜家将吉林财神庙胡同的敦成银号兑下,以资本40万吊成立功成玉钱庄(又称银号、票号)。“功成”,意为功成名就;“玉”,为钱源之宝,地址就在吉林西关翠花胡同东口接近辘轳把街处,有一个不大的门,院子窄而长,营业室仅有几间平房。钱庄聘用吉林天赐公银号的祖郁周为主事掌柜,开展了金融汇兑、代理买卖货币等业务。清光绪十五年()8月,吉林功成玉钱庄投资两白银,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年,资本金达到30万两。光绪末年,吉林城钱庄已是‘七七相望’,以功成玉势力最大,成为吉林旧金融界之翘楚。
道光二十年年(),“五大功”家族在长春开办功成玉分号,地址坐落在长春老商埠三道街的街口处,即今长春市大经路东三道街48号处。一个二十余间的大套院,设门市六间;里面摆着一溜长桌,作为加工打制金属货币的作坊,规模相当大。钱庄起用当年很有经营经验的惠子厚为经理和业务掌柜,副总掌柜是梁质彬和高忠庭,这几位都是当年老长春很有经济势力的人物。年,长春功成玉钱庄设立另一家分号,地址在长春市南大街(现工商银行南大路支行,已拆)。
功成玉钱庄(始于光绪十五年——)掌柜更迭:
掌柜
姜树人(濯子,原名乃绪,字棫山,兼功茂号掌柜)
姜乃绅(汾长子,字书铭,兼泰和号掌柜)
姜其环(乃绅四子,字象五,号潍清、又德信,兼泰和号掌柜)
掌柜:祖郁周
钱庄利用闯关东百姓频繁往关内老家汇钱的时机,大力开展汇兑业务,受益匪浅;同时开展代理买卖货币、存放款贴现、贷款、储蓄等业务。贷款全部采取保人或联保制,不办理抵押业务,以减少风险。
清代以银元为本位货币。年,功成玉钱庄设立银炉从事铸造银锭,自制金属币在市场上流通。他们把上海的大元宝融化成当地通用的大翅元宝,每锭可赚到吊;把铸造的足额银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赚取差价。钱庄还提供化整为零等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银炉还有鉴定货币的功能。当时假币充斥市场,有的在铸造银锭时掺上与银子比重差不多的金属锡、铅,外表裹上白银,交易时其真假和纯度人们用肉眼难以辨认,若对方对银钱有怀疑,可拿到炉坊熔化,以定真假。这对净化金融市场、打击投机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末,大豆成为欧美粮食市场的热销产品,盛产粮豆的东北区域成为粮豆商品贸易中心。“五大功”所办的钱庄、烧锅、油坊掺入经营活动,呈现出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林的粮食交易异常活跃,哈尔滨钱粮业已达百余家。“五大功”在哈尔滨道外区的南头道街开设了功成玉粮栈,利用钱庄的雄厚资本为后盾,在所经营的烧锅油坊兼营粮食买卖业务,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资本积累迅速扩大。
由于功成玉钱庄讲求信用,服务周到,深受关内外百姓信赖。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民国初年,在吉林东关、西关增设了两个分号,后于民国六年()在长春,民国九年()在哈尔滨开设分号。此时,总号和分号伙计人数已达余人。随后根据需要,在东北的沈阳、大连、秦皇岛、四平、公主岭、齐齐哈尔、绥化、双城、宁安、磐石、洮南、敦化、营口、榆树和关内的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烟台、龙口、太原、山海关、济南、乐亭(河北)、昌黎(河北)、太古(山西)、潍县、留守营(秦皇岛)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或代理处。至年,全国17个大中城市均设有分号,业务遍布大半个中国。
丛中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