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消失史,他是灵山ldquo如来二

上期回顾:唐僧掌握暴力,天下必将大乱(接引佛祖法明长老)本期人物:第期《接引佛祖法明长老》篇打油标题:凌云渡独木桥一座,接引佛代佛祖一枚

先看上期,别偷懒,不然本期看不懂

(点击上面的上期链接跳转阅读)

上期说到,唐僧儿时的师父金山寺住持法明长老:1、是个佛教大佬2、教会唐僧佛法3、在唐僧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要脱下法明长老的马甲,揭开他的真实身份,咱们又得翻篇了。《刘洪寇洪》篇时,咱们是从天竺翻篇到大唐的,最后惊人发现水贼刘洪就是寇善人寇洪。这一次咱们反过来,从大唐翻篇到天竺,看看法明长老到底是何方神圣?解读西游不是易事,从西方翻篇到大唐,再从大唐翻篇到西方,现在又翻篇回大唐,这种翻来翻去的全局节奏大家要习惯哈~故事还得从凌云渡说起,凌云渡在哪儿呢?——灵山天竺国在灵山脚下,所以寇善人家在灵山脚下,而如果走到了凌云渡,就已经算进入灵山了。《第98回》唐僧上灵山:唐僧见了(灵山佛地)就拜。行者笑道:“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是?”这里小金鱼要科普一下佛教的一步一拜一般人一步一拜也就是双手合十,走两步鞠个躬意思意思就行了。虔诚的佛教徒,那就得是每走一步磕一个头,直到磕上灵山为止。在《西游记》里,一步一拜这事儿除了唐僧干过,红孩儿也干过。《第43回》观音收服红孩儿后说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红孩儿从号山一步一拜,一直拜到落伽山,这是个什么概念?小金鱼也不知道具体有多远,估计差不多和唐僧从大唐一步一拜到灵山的距离吧!当然了,观音这样做也是差不多就得了,等观音没工夫和红孩儿瞎折腾了,自然双手一拎就把一个血淋淋的红孩儿带回落伽山了。说回一步一拜上灵山,唐僧其实也没有多虔诚,为什么呢?因为孙悟空说完那番话后,他就改成了“徐徐缓步”登山了。其实他和红孩儿一样,一步一拜都是被逼的:红孩儿是被观音用暴力逼迫的,而唐僧也被躲在暗处护的唐小分队那几十双眼睛牢牢的盯着。那为什么孙悟空一番话,他就不拜了呢?我都到灵山了,难道如来还能赶我回大唐不成吗?这就好比跑马拉松,很多人即将到达终点时,都会提前松一口气减速下来,而不是选择继续冲刺!退一步说,就算唐僧很虔诚,一步一拜上灵山,但也会很快停下来,因为马上就要到凌云渡。《第98回》唐僧来到凌云渡: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这就是凌云渡,上大雷音寺的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一条独木桥。独木桥有什么特点呀?——一失足成千古恨孙悟空说这是一座大桥,那有多大呢?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猃!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和地府的奈河桥一样,凌云渡的独木桥真是把“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唐僧、猪八戒、沙和尚都给出判断: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但可惜的是,上灵山只有这么一条路,上的去就上,上不去就死。那么,就不能腾云驾雾过去吗?行者按住道:“这是什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且不论大多数来灵山的人都不会腾云驾雾,就算会也有一个不成文规定:NOflying于是孙悟空开启了杂技模式:好大圣,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风雾过去!”独木桥设计在凌云渡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让大多数来灵山的人都望而止步,如果你敢继续前行,那你TM就要死在这里,但是...你真的能回头吗?再说唐僧是什么身份呀?——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自己人回自己家,该不会还要刁难一下才给进家门吧~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您没看错,来接唐僧的大佬是一位佛祖,叫接引佛祖-宝幢光王。在《西游记》,道祖只有一位,那就是老君,三清剩下那两位元始和灵宝都不是道祖。不过,佛祖就有很多了,这是因为佛教分化以及内部组成结构造成的。《第57回》孙悟空说自己成立取经团去取经:沙僧笑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东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第65回》唐僧来到小雷音寺说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经上言三千诸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场。古人云,有佛有经,无方无宝,我们可进去来。”沙和尚:(哪)那个佛祖唐僧:(哪)那一位佛祖沙和尚和唐僧告诉我们,佛教的佛祖多着呢!现在咱们已知有3个佛祖:1、释迦摩尼-如来佛祖,西方佛教本土上位的佛祖2、弥勒-东来佛祖,从东方委派到西方佛教的佛祖3、宝幢光王-接引佛祖,也是西方佛教本土的佛祖继续算下去,其实观音也是“佛祖”,为什么呢?您看唐僧的原话: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场。因为东方小乘佛教只有菩萨没有佛,从佛教地位上说,观音就相当于东方小乘佛教的“佛祖”,这是如果观音要称祖西方大乘佛教不认可而已。观音的全称: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她还创建过一个教派:慈悲教如果有一天,观音也要称祖了,小金鱼连名号都想好了:灵感佛祖、慈悲佛祖当然,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名号也可以留言~瞎扯的话先说到这里,说说为什么西方佛教会存在两位本土佛祖呢?弥勒先不说,因为弥勒的情况很特殊,他不是西方人,而是东方人。等到了《弥勒佛祖》篇,小金鱼再好好扒一扒他。为什么西方佛教有了如来佛祖,还会有一个接引佛祖?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西方佛教史:因为如来在灵山有过一段消失的历史。《第77回》如来自爆黑料:“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这里的雪山顶应该就是昆仑山顶,昆仑山也是在这个时候沦为佛地的。注意,千万不要拿影视仙侠作品来看西游,下意识认为昆仑山上是学道的,在《西游记》昆仑山是佛地!如来在昆仑山顶修炼,直到后来被孔雀大明王吞掉才回到灵山,这就是如来的灵山消失史。菩提的西方教分化成佛教之初,如来曾被老君流放到昆仑山,他一直在找机会回灵山。感兴趣的可以到书场看看《西游世界史》,小金鱼对这段历史写有详细的描述(有音频)。所以,宝幢光王为什么会叫接引佛祖呀?接谁回家才能被公认成接引佛祖呢?——接如来但是如来回家,有人欢喜有人忧,宝幢光王当然是欢喜的。注意如来的原话:欲伤他(孔雀)命如来本来是要杀死孔雀的,而那些劝如来不杀孔雀,还逼迫如来认孔雀做老妈的灵山诸佛,如来就恨死他们了!诸佛很忌惮如来,施与了如来前所未有的道德压力,至于诸佛里面有谁,小金鱼也很快会说到,不要急着发问,还请稍安勿躁。在如来消失期间,如来在灵山的这一派系,便是宝幢光王替他在住持局面。孔雀之所以会去吞如来,送如来回灵山,中间少不了宝幢光王的功劳,是他设计策反了孔雀。原定的计划是,只要孔雀一完成任务,咱就赶紧过河拆桥、杀人灭口,谁知道被诸佛联合起来反将一军。从此,孔雀和大鹏鸟这对姐弟便与如来不共戴天。当然,如来的家事,小金鱼在《大鹏鸟》篇、《孔雀佛母》篇、《文殊普贤》篇都有详细介绍,目录可回看,这里就不重复了。如来回归后,宝幢光王依旧以保留佛祖之位,可见他的功劳,不是一般的高!那么为什么宝幢光王要来接唐僧呢?凌云渡下面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敬请期待下期,《接引佛祖法明长老》篇——金蝉子九世骷髅,凌云渡就是流沙河

如果您受益了,也请不要吝啬鼓励与支持,小金鱼在此谢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6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