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之人皆敌国也威烈王十五年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今天聊聊魏国----战国的首强......别误会,我是想说,它是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但是后来完了,而且呈现出典型的“富不过三代”的痕迹。“通~”大梁城墙上又一块条石滚落在水里,哗哗的带着一大片夯土,却连水花都没激起多高。一圈圈涟漪带着魏王假波动的影子飘向不远处河堤上的秦军大营。这天是公元前5年三月中,皓月当空,水月相映。昔日叠翠流金,花间举觞的大梁城已经万籁无声。魏王假在大梁城头已经不知呆立了多久----领战国变法风气之先的大魏,怎么就走到今天这步了呢?望着水中月,魏王假梦回春秋!晋献公十六年,因灭霍、耿、魏有功,魏王假的祖先毕万受封魏地,成为建家的大夫。有人说:“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这个预言成了真----随着献公去世,四子争位,晋国瞬间分崩离析,先是六卿架空了宗室,接着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被灭,又接着智氏被灭。六卿去其三,“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建家的大夫晋位封国的诸侯。文侯魏斯开启了魏国的历史!三家分晋后,魏国位于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地处中原,北赵南韩,西秦东齐,典型的四战之地。这样的地势,让初立的魏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让魏国的初代君主十分的勤勉,拼命的建设国家,给后代打下了好底子。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魏国最大的悲哀就在于只有一代贤君,后面的人则是一步步的努力把国家往下拉!因此,魏国只在前三代君王魏文侯斯(前年—前年)、魏武侯击(前年—前年)魏惠王莹(前年—前年)期间,称霸了战国前一百余年。然后家底子就败光了!先说魏文侯斯。魏国立国,始于三家分晋。这个行为本身是不合法的,但是因为周王室衰微,所以硬挺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也只能承认既定事实。
第一个获得周天子承认的魏国国君就是魏文侯(魏斯),也是魏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任君主,魏国几乎所有耀眼的成就,都是在他这一代完成的。
这位君主对魏国最大的作用就是完善了魏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班底。也许都是“魏”,这位文侯用人和曹操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先找人力资源公司,再定位人才。文侯用他的弟弟魏成子为相,任务就一个:找大师!春秋以来,儒家一直是最为显赫的学派。这种显赫不仅在于学问的体系,更在于人脉广泛----经过孔子孜孜努力,春秋末期,儒家弟子已经遍及天下,而且深入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各国的朝堂上,也是遍布儒家弟子。因此,找到一个儒家的大师,就意味着一整个人才库,甚至是遍及天下的人脉网络。当然,找大师得看干货,而不是找马保国那样的“五连鞭”抽风者。很快,魏成子举荐孔子弟子子夏。这位子夏名叫卜商,号称孔门十哲之一。虽然顶着这样的名号,但是子夏不像颜回、曾参那样严守孔子之道。随着战国时代的开启,他早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