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

蓬溪洞经音乐

项目类型:传统音乐

项目级别:市级

所属地区:潮河镇综合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暂无

历史悠久,云南地区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

刘安胜,南宋四川省蓬溪县人。乾道四年(),在蓬溪县宝屏山(今赤城山)玉虚坛撰成《文昌大洞仙经》5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洞经音乐,刘安胜是洞经音乐的开创者。

卫琪,元人,号中阳子,隐居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幼好道术,洞测玄妙,曾任南平綦江等处军民长官。元初,卫琪在东蜀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刘安胜《文昌大洞仙经》。元代至大三年(),卫琪将其《文昌大洞仙经注》进献给元武宗,受奖赏,声名大震。其书在全国广为流播,成为云南、四川等省洞经音乐的主经。卫琪为洞经音乐的产生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明代河南巡抚、邑人杨作楫在《修建石鱼山书院记》中云:“蓬莱山中阳子曾注解《大洞仙经》。”这是最早记载卫琪在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大洞仙经》的文献,载入了清嘉庆本《四川通志》。

四川省蓬溪县洞经音乐演唱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百度百科

高晓狮子

项目类型:暂无

项目级别:市级

所属地区:射洪县明星镇人民政府

代表性传承人:暂无

莲宵舞

项目类型:传统舞蹈

项目级别:市级

所属地区:射洪县大榆镇人民政府

代表性传承人:暂无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在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十三寨,村民们卸下一年的辛劳,载歌载舞欢庆新春佳节的到来,感受传统民俗,体验中国年味儿。

在小南海镇十三寨,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吹响莽号,擂动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鼓点,用土家族最传统、最隆重的仪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

这台“村晚”的主角,都由寨子里的村民担任,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土家族阿哥阿妹轮番登场,带来了土家山歌、踩龙船、莲宵舞等充满民族风情的节目。这些节目都是由村民们共同创作,讲的也都是寨子里的生活趣事和乐视。

悠扬的山歌,优美的舞姿,尽情地展现着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的无限魅力,人们在传统民俗活动中畅叙乡情,感受浓浓的年味儿,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当除夕夜的鞭炮声响起,熊熊燃烧的火焰点亮了整个夜空,从三乡五里赶来的寨民们围着篝火,踩着土家山歌的律动,跳起土家族古老的舞蹈——摆手舞,大家在音乐和篝火的熏陶下,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大年夜里的十三寨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大家迎来了新的一年。

来源:百度知道

莲萧

项目类型:传统音乐

项目级别:市级

所属地区:大英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暂无

莲萧又名“柳边柳”,因伴舞的唱词帮腔,每上句末尾都有“柳连柳”作衬词,舞者手舞莲箫作道具而得名。

表演者手拿一根三尺长并装有铜钱的竹棍,用两端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臂等部位,也可蹲、跑、滚着敲打,也可几人互打,节奏鲜明、悦耳动听……这便是打莲箫。

打莲箫广泛流行于四川各地,不同地方的莲箫结合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表现形式、唱词内容等方面互有侧重、各有千秋,让同一门艺术敲打出了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至今流传于大榆、洋溪等地的射洪莲箫,便是这莲箫百花园中盛放的一朵绚丽之花!

文章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5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