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逢乱世,颠沛流离,以贩簸箕为业;他隐居苦读,心忧天下,遇到一代明君就舍身相报;他经世济民,重典治吏,富国强兵,四夷宾服;他能征善战,征服蛮夷,统一北方;他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淝水一战,功败垂成。王猛(年-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一是流离乱世,学而不倦王猛出生时恰逢乱世,羯赵和晋朝互相攻伐不休,王猛在幼年时代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治今河北魏县)定居。从小就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养成了他坚毅的品格。王猛在兵荒马乱中,观风云变幻;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他在战乱的年代一边卖簸箕养活自己,一边孜孜不倦的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逐渐长成起来,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涂,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像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曾经出游后赵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达官贵人们瞧不起他,唯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期待明主的出现,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二是扪虱倾谈,择木而栖公元年,东晋大将桓温攻入关中,时年29岁的王莽也跑到关中看热闹并拜见了桓温。《晋书·王猛传》记载:晋代桓温入关,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一见面,就谈论起时事来。交谈时,一边掏摸着身上的虱子,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博学且对时局了解通透的王猛,一席话就点破了桓温的心事,即桓温根本无心北伐,而是想借北伐的名义博取声望,拥兵自重。感慨的桓温想邀请王莽跟他一起回东晋当他的幕僚,王莽当然拒绝了他,因为他知道有不臣之心的桓温并不是他想要辅佐的雄主,况且看中出身的东晋朝廷也没有他施展才华的空间。
桓温退兵的第二年,即前秦皇始五年(年),前秦王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后赵的石虎。前秦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当苻坚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苻生之计时,吕婆楼力荐王猛。苻坚即派吕婆楼恳请王猛出山。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像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一般,如鱼得水。
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前秦寿光三年(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开始了创造属于他的奇迹。
三是重典治吏,广纳贤才始平县(治今陕西咸阳西北)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地位极为重要。但长期以来,那里豪强横行,劫盗充斥,于是苻坚派王猛担任始平县令。王猛下车伊始,便明法严刑,禁暴锄奸,雷厉风行。有个树大根深的奸吏,作恶多端,王猛把他当众鞭死。奸吏的狐群狗党起哄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长安。苻坚闻讯,亲自责问王猛:“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莅任不久就杀掉那么多人,多么残酷啊!”王猛平静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陛下不以臣为无能,让臣担任难治之地的长官,臣一心一意要为明君铲除凶暴奸猾之徒。才杀掉一个奸贼,还有成千上万的家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尽残暴、肃清枉法者而要惩罚我,臣岂敢不甘受严惩以谢辜负陛下之罪?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论,加给我‘为政残酷’的罪名而要惩罚,臣实在不敢接受。”苻坚听罢,且叹且赞,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呀!”赦免了王猛擅杀官吏之罪。
王猛告诫作为皇帝的苻坚不要有太多的妇人之仁,乱世当用重典,这有效的打击了氐族内部不服从苻坚的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他又命令各级官员把按照科目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中央,并同时制定了一套奖励和惩罚官员的机制,他不拘一格任命贤才的举动,团结了当时北方各族的人心,前秦帝国在良好的吏治下走上了正轨。
四是君臣一心,充分信任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由于他执法不阿,精明强干。在三十六岁那年,接连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等,“权倾内外”。那些皇亲国舅和元老旧臣无不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帮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马功劳,最先跳了出来,当众侮辱王猛说:“我们曾与先帝共兴大业,却不得参与机密。你无汗马之劳,凭什么专管大事?这不是我们种庄稼而你白拣粮食吗!”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种我收,还要使你做好饭端给我吃呢!”樊世肺都气炸了,跺着脚咆哮:“姓王的,迟早必叫你头悬长安城门,否则我不活在人世!”苻坚得知此事,果断地说:“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群臣方能整肃。”
五是不畏豪强,令行禁止当时朝廷内外有一批氐族显贵,仗恃与皇室同族或“有功于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王猛的矛头首先对准他们。
甘露二年(年),由咸阳内史调任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听说贵族大臣强德酗酒行凶,抢男霸女,但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因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强德,等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待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强德早已“陈尸于市”了!紧接着,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苻坚感叹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六是经世济民,四夷宾服王猛擅长消弭民族矛盾,他废除了后赵“胡汉分治”的政策,鼓励民族融合,并严厉惩罚地方将领报复其他民族的行为。这让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他还狠抓水利建设,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于是,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史载,当时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执政号称“公平”。他处事果断,办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泥带水。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县。”待到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路照(行路护照),安排食宿。
王猛执政,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他曾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苻坚说:“据我看来,姜太公岂能比您强啊!”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事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样!
七是平叛灭燕,统一北方前秦帝国在苻坚和王猛的配合下日渐强大,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拱于上”。空前强大的前秦在王猛的领导下,向北击破了鲜卑代国政权,向西消灭了汉人的前凉和仇池,同时还平定了内部的叛乱。在这之后,又利用前燕大将慕容垂叛逃的机会,果敢出兵,以六万步卒打破30万前燕鲜卑铁骑,一举统一整个中国北方,使前秦天下“十分有其七”,成为当时最有可能统一整个中国的势力。
八是创业未半,积劳成疾然而天妒英才,功盖诸葛的王猛也逃不过诸葛亮一样的命运。军政一把抓的王猛,终于积劳成疾于在前秦建元十一年(年)六月病倒了,帝国顶梁柱的倒下让苻坚魂不守舍,他大赦天下并亲自为王猛祈福,然而这并不能让王猛的病情改善。在王猛临死前一个月,突然回光返照的好起来,此时的王猛却十分的忧心。他在弥留之际反复叮嘱苻坚要小心国内异族大贵族有反叛的危险,有其是像慕容垂这样的人。同时还嘱咐苻坚不要妇人之仁,莫要轻信他人,也不要讨伐东晋,因为东晋正统仍在,讨伐东晋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九是淝水之战,付之一炬“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淝水之战成就了谢安,也是将凝聚着王猛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造就的前秦断送,也是王猛九泉之下的遗憾。苻坚只坚持了半年不到就犯下大错,将两人携手打造的江山付之一炬。不知泉下有灵的王猛,会不会批评苻坚这个把他当做兄长,老师,知己的皇帝呢?王猛相比也很后悔自己除掉慕容垂等人的计谋没被苻坚采纳吧,但是正是由于苻坚这种性格,王猛才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己的才能。倘若上天再给王猛十年,中国历史就将完全改写。王猛创业未半而中道病死,这或许也是天意吧!后世影响公元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秦丞相王猛"。及至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王猛。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猛亦位列其中。
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的范文澜先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王猛也曾赞赏有加,他说:“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勤于学习,自我提高。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哪怕是卖簸箕,也要孜孜不倦地学,养成浩然正气,自然会有机会。
启示之二:顺应大势,择机而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分析大形势,把握大方向。不能因为一点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就放弃了自我,也不能有奶便是娘,不分好坏地盲从。王猛有点像诸葛亮,时机未到之前“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时机到了就及时出山,三分天下;王猛也试探过不周的人,比如桓温,虽然你实力很强,但内心很虚弱,我就不鸟你,去之;发现苻坚是个雄主,就坚决投奔。
启示之三:君臣一心,疑人不用。苻坚与王猛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君臣”,可以背靠背的好兄弟,充分信任、充分理解、充分支持的楷模。没有苻坚的支持,王猛再猛也不行,没有王猛的冲杀,苻坚也不能“端拱而治”,顺心顺意。后来王猛病逝,苻坚少了主心骨,大好事业就毁于一旦了。启示之四:注重实干,不务虚言。从王猛出山到病逝,你十年里干了多少大事?把一个由很多少数民族组成的杂牌军治理成为统一中国北方的强国,付出了多少心血,干了多少实事难事?哪一件事是夸夸其谈就能干成的?也可能他去世的太早了,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的理论,但他做的事足以值得后人学习。启示之五:保重身体,持续革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保重要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适度劳累,不能积劳成疾,把大好的事业丢掉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该休息时休息,适当的享受也是可以的。人拼到最后,有时候就是看谁耐活,看谁活得时间长。司马懿就是这么拼过曹操、诸葛亮的,他是四朝元老,谁敢怎样。如果王猛能活到70岁,先把北方稳定住,再用个二三十年蚕食南方,说不定会创一个盛世呢。
中科白癜风微博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