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年在列宁领导下的苏联是红色天堂,也有人说列宁的统治使苏联成为了人间地狱。最近,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上的列宁,开始与我们传统所受教育中“伟大的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等说法大相径庭。列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推荐周树山老师的一篇文章供您思考。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苏联瓦解,东欧巨变,人类的乌托邦试验宣告失败。被极权主义刻意隐瞒的历史隐现真身,人们对真相的追问愈发强烈。原来被奉为神明的“革命导师”走下神坛恢复了真实面目。以下是列宁的几个人生侧面。
列宁的妻子和情人
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是一名布尔什维克,和列宁一起从事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陪同列宁一起过流放生活。从他们后来的回忆来看,这种流放不仅不可怕,甚至还很惬意。在西伯利亚,他们可以读书、写作、散步、打猎,可以接见同志,在瑞士,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到任何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去读书,做研究,甚至还可以住进高山疗养院,从来没受到秘密警察的盘查和纠缠,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推翻本国政府的自由。列宁的妻子后来患了甲亢,眼睛外凸,从照片来看,她本就算不得美女,她一想到自己看起来像一条鱼,心里就非常难过。而她从事革命工作的秘密代号就叫鳗鱼。从前,列宁的姐姐安娜在一封信中曾说她像鲱鱼,革命胜利后,另一位去克里姆林宫探望她的女士,事后跟人说她看起来像一条鳕鱼。不管怎么说,克鲁普斯卡娅由于长相、气质和后来的疾病,似乎和鱼脱不了干系了。
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是革命导师,同时是一个男人,他同样欣赏钟爱美丽的女人,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情人。
她叫伊奈莎,母亲是苏格兰人,父亲是一位法国的歌唱家,从小被祖母带去俄国,长大后在一个法裔的俄国工厂主中当家庭教师,十八岁时,美丽的伊奈莎在工厂主儿子的苦苦追求下嫁给了他。伊奈莎本可以过安逸的资产阶级阔太太生活,可在革命的风潮中,浪漫而不安分的伊奈莎成了狂热的革命分子,成为列宁的忠实信徒。她带着两个最小的孩子离开丈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期间,她仍然靠资产阶级的丈夫接济生活,并从事推翻他和他所属阶级的斗争。终于,革命胜利了,丈夫的所有财产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没收充公,丈夫作为新政权的敌人而被枪毙。从此,伊奈莎割断了和资产阶级经济和情感上的所有联系,全心全意投身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斗争,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
伊奈莎不仅美丽优雅,而且才华出众。列宁除了母语之外,只会几句简单的德语,而伊奈莎可以流利使用五种语言。她陪列宁出席各种会议,为他当翻译,帮他起草各种文件,代他回复私人信件,闲暇时,还为列宁弹奏贝多芬。成为最高领袖、手握生杀大权的列宁多么爱这位小可人儿伊奈莎啊!一位法国的社会主义者不无醋意地写道,他有一次看到列宁“在一家咖啡馆里,用两只蒙古的小眼睛,不断地瞪着我们这位法国小姑娘,看个不停。”列宁的原配自惭形秽,常常怀着复杂苦涩的心情提到这位卓越的法兰西女郎,甚至一度想让贤,让列宁把伊奈莎娶过来。年3月,列宁从瑞士回俄国伴随的女伴中就有伊奈莎,足见两人年深日久的亲密程度。他们常有书信往来,伊奈莎是少数几个被列宁称为“你”而不称“您”的人。
奇怪的是,有这样一位宁馨儿在身边,列宁并没有变得温暖和人道,反而更加冷酷和嗜杀。革命成功不到两个月,列宁就下令成立秘密警察的前身契卡,鼓励人民检举危害革命的个人和团体。两个月后,契卡下令所有的地区苏维埃政府“侦查、逮捕、并就地枪决”所有反革命者。数年后,列宁在一封给莫洛托夫的信中说,“我们现在必须发动一个决定性的、毫无慈悲的战役,以压制他们的反对,其残酷的程度将让他们数十年都忘不了。这些反动的僧侣、反动的资产阶级,将他们枪杀愈多愈好。”他下令处决沙皇全家,把高级知识分子赶出俄国,在回答西方国家使节关于处决政治犯的问题时,他用揶揄嘲弄的口气回应道:“你们没听说吗?我们不久前才刚处决了一千六百万个政治犯啊!”列宁是个意志如钢铁的革命领袖,即使如伊奈莎这样美丽优雅的女性也不能使他软化和慈悲,相反,伊奈莎却完全慑服于他的理论和权威,如同最虔诚的宗教信徒把列宁的思想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为了革命,伊奈莎曾三次入狱,有一次被流放到外省,但这位女性九死而无悔,亦步亦趋追随着列宁的脚步。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因工作过度而不断面露疲态,显然是疏于自我照顾所致。”年她前往高加索去完成某项革命工作,不久患伤寒死在那里。
伊奈莎和列宁生有一女,这是曾在列宁身边工作过的巴拉巴诺娃告诉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吴尔夫在文章中转述巴拉巴诺娃的话说:当列宁听到伊奈莎的死讯时,几乎当场崩溃,“我从未见过他那样子,这似乎比死去一位‘好布尔什维克党员’或一位好朋友还严重。他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伙伴,他情不自禁。”列宁和伊奈莎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德国共产党员,这位德国共产党员后来被斯大林干掉了。
巴拉巴诺娃和伊奈莎共事过,对后者不太有好感,“伊奈莎喜欢卖弄学问,从她的穿着(永远一成不变的朴素装扮)和思想言行等,你可以看出她是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分子。”
列宁的性格
中国普通民众对列宁的了解来于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电影中的列宁热情奔放,不乏亲切和幽默,如他接见寻找“农民的真理”的富农分子时的揶揄,睡在同志家的地板上,谈到某本他不喜欢的书时,说这样的书只配垫脚……他和善慈祥,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电影塑造的高大上的导师形象,完全符合党的文艺方针。
电影中的列宁并非真实的列宁,列宁的形象并非如此完美。列宁只对不和他作对的人才会流露出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