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文艺201815漫卷诗书李宗祥

仁怀文艺●年刊年第15期

(总第期)

美酒河山中记事

李宗祥

◎题记

黔北仁怀市境内有条河叫茅台河,因河的两岸盛产美酒被誉为美酒河,美酒河北岸有个乡叫沙滩乡,因载入纪尼斯世界纪录的摩崖石刻“美酒河”位于乡境,今改名美酒河乡。在美酒河与牛渡河之间的大山之巅有个村,原名无水村,现改名叫美酒河村。美酒河村有两个大的村庄名叫庄子上和老姑坟。这两个村庄是沙滩到周家场的古驿道和盐道必经之路,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有古老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有贫穷落后到富裕先进的蜕变,从这里折射出旧貌变新颜的乡村缩影。

我的家乡在怀北与习南交界的牛渡河北岸,历史以来同属仁怀县辖,年才以牛渡河为界划归习水,离开仁怀的怀抱。小时候常听父辈讲牛渡河两岸的故事。其中有些是关于庄子上和老姑坟的内容,给我留下了些印象。可几十年来,在这两个村庄也一无亲二无戚,只是隔河相望。新年初九,三姐家嫁在老姑坟的女儿的祖母逝世,一家亲人前往悼祭,我才第一次亲临其境,耳闻目睹了村庄天翻地覆的变化!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激起了作文的雅兴,便静坐屏前,写下了这篇纪事。

◎一首老歌谣的消失

在怀北习南交界的牛渡河畔流传有一首歌谣:

庄子上,老姑坟,高粱汤巴哽死人。

要吃大米到瓮坪,石灰雪壁马胡营。

牛渡河是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的下游一段河流。从习水二郎镇水田村的麻柳滩始为仁习两县界河。清澈的河水一路欢歌流到窄魚子谷口,紧缩于宽不盈丈的河道,波翻浪卷,惊涛拍岸。两岸悬崖高耸,巉岩刀削,过了天滾岭,南岸陡峭,北岸平坦。这歌谣中的几个村庄原属仁怀县辖,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牛渡河为界将北岸划归习水县辖。庄子上和老姑坟位于南岸,属仁怀县辖,瓮坪和马胡营位于北岸,属习水县辖。

这几个村庄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以来的贫富差距很大。庄子上和老姑坟所在的村叫无水村,背靠刀削斧劈的女儿岩,居住地是石漠化的穷乡僻壤,先民们把有限的黄土集中在石窝窝石凼凼中作为耕地,种植高梁﹑玉米等旱地作物,因无水灌溉,十年九旱,年连歉收,生活十分贫穷。村民以高粱为主食,用高粱磨粉做成的汤巴哽喉难咽,曾哽死过人,故有“高粱汤巴哽死人”之说;瓮坪位于河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产水稻,故有“要吃大米到瓮坪”之说;马胡营位于半山腰,虽地势不及瓮坪平坦,但土地也很肥沃。居住地的石灰石可烧优质石灰,家家户户的房屋都用石灰粉糊如白雪一般,故有“石灰雪壁马胡营”之说。

而今这几个村庄,都建有酒厂,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的红粮﹑小麦等优质有机原料酿造酱香型白酒,都共属于酿造茅台酒的主要原料茅台有机红粱生产基地,昔日的瓮坪和马胡营等村庄,水田也变成旱地,种植“红缨子”牌小红粱,政府制定了最低保护价每公斤8.2元,一斤红粱相似于两斤大米的价格。村民们靠订单种植红粮增加了经济收入,订单外增产红粱按同等价直接销售给酒厂,既方便村民,又保障了生产,两全齐美。庄子上老姑坟也不再吃“哽死人”的高粱米和高粱汤巴,家家户户吃优质大米和糯米汤巴,共同走向了富裕生活。

生活富裕了,住居也发生了变化,这几个村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昔日“石灰雪壁”的土屋木屋已变成了“瓷砖贴面”的别墅式楼房,村村建起了文化广场,美酒河村所在地的老姑坟依山脊石梁之上建起了栈道长廊和亭阁,近可欣赏如莲花盛开的石景,远可眺望川南层峦叠嶂的绵连群山,下可俯瞰奔腾的河流和醒目的“美酒河”摩崖石刻!昔日“拉屎不生蛆”的穷乡僻壤而今已成世外桃源,游览胜地,那首古老的歌谣已成为曾经的记忆,慢慢地消失!

◎蓝子口古道的变迁

蓝子口是从北岸去庄子上的唯一通道。两岸的岩地缓缓延伸到这里嘎然而止,中间陡现一条高数丈,宽丈余的豁口,是天公造物时有意留下的险阻还是滔滔的牛渡河水流经这里时以他排山之力硬生生地把岩壁撞开的缺口?实在有些神奇!古时这里是蛮荒之地,只有嶙峋的怪石和茂密的荊棘。明代嘉靖年间,义门陈氏祖万里公落业老姑坟开基创业,其后裔分居于庄子上始有人迹。但因峡谷险阻,难以过河。

明末清初,各姓祖先在牛渡河沿岸开基创业,两岸通行不便,在此建竹篮索道,一条粗大的竹缆固定在两岸石鼻眼上,缆索上吊一竹篮,人座篮中,拉动绳索滑行,十分惊险!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资在此修建了混凝土桥礅的钢索桥,方便了两岸行人往来。改革开放后,交通发展快速,两岸修建了公路,交通部门在此修建了钢混结构公路硔桥,车辆行人畅通。

停车伫立坚固的公路桥头,目睹桥下汹涌的河水,前面锈迹斑斑的铁索,联想古时的缆索,对比是多么的鲜明。习作《采桑子·蓝子口变迁》词一组以记之:

一.行道难

悬崖峭璧深山列,峡谷深渊。碧浪滔天。虎啸猿鸣鹰涧旋。

南来北往因河隔,咫尺之间。呼喊相连。足驻行人马不前。

二、独缆桥

篾编独缆栓崖眼,篮子空悬。枷木绳牵。胆颤心惊过深渊。

人来客往筐端坐,滑动行前。纤拉岩边。缆断人亡葬水间。

三、铁索桥

钢绳铁索凌空越,礅固基坚。方板相连。扶手拦绳牵两边。

摇摇晃晃行桥面,青壮欢颜。老幼惊颠。过往行人难保全。

四、公路桥

硔桥飞架连南北,礅直卷圆。路阔拦坚。两岸村民展笑颜。

行人车辆通途变,放胆朝前。覆地翻天。党政恩情铭万年。

◎女儿岩仙女的传说

庄子上的顶峰有片气势磅礴、巍然屹立、形如刀削的悬崖名叫女儿岩,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女儿岩仙女的传说:女儿岩上有个很深很大的溶洞,洞中住着一个仙女,这位仙女是掌管赤水河一带河流的龙王的女儿,从水晶宫私入人间,隐藏在女儿岩溶洞中修炼仙术,后来被龙王发现,召她不回,龙王怜之,命她在此掌管一方行雨,对为人行善的地区施以甘霖,对为人作恶的地区施降冰雹惩处。每逢清晨,庄子上起得早的有福之人可见一个霓裳飘飘、长发披肩的仙女在岩洞之前梳妆打扮;每当雷鸣闪电之时,可见她仗剑布雨,剑尖所指何方,那方便下大雨;如见他提起神袋,向哪方抛撒泥丸,哪方就会下雪弹子!

在当地还有个关于仙女惩治公鸡精的故事:在篮子口向下几百米的河畔古道边有个反爪岩名叫鸡公岩,岩顶上的溶液形成了一公一母两只头向下吊着的石鸡,千万年以来吸收日月精华而成了鸡精,只要公鸡鸣叫,对面的庄子上就有凶死之人,有时幻化为人形禍害在附近割草打柴的女人,导致受害者怀孕怪胎,难产而亡。受害人家在女儿岩下焚香祷告,求仙女保佑百姓平安。仙女动了慈心,变化成打猎的小伙,飘落到鸡公岩下隐蔽起来,待晚上子时,鸡公正要扬头打鸣之机,举起火枪,抅动扳机,一枪将公鸡头打落,滾向波涛汹涌的河水之中,从此不再鸣叫,庄子上的人再没出现非正常死的人,到鸡公岩附近干活的女人也再没有被害的事发生!如今的石鸡吊在岩上,供路人观赏。

女儿岩是否真有仙女?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我的家乡老人们有几句谚语:“雨起西南方,庄稼喜洋洋。雨起东北方,庄榢晒太阳”。“二郎人生得善,雷在周边打,雨在中间下;二郎人行了恶,雷在中间打,雨在周边落”“人做凶恶事,天降雪弹子”。只要从女儿岩方向下过来的雨,都会落得大而缓,是庄稼人的福气,从东面永安寺方向下的雨,二郎坝不见雨下。凡是遇上冰雹,毁坏庄稼,都责怪当地行恶不孝之人受到女儿岩仙女的惩罚。

崇拜神仙,是民间的一种信仰,女儿岩犹如一面平镜,猿猴也难攀登,岩下山形陡峭,人迹难至。但不知何时,有善信在仙女洞前修建了一座庙,悬于崖脚,隔远眺望,气势不凡。听村民说从老姑坟上面有条公路通到女儿岩附近,时有善男信女常往烧香膜拜,香火旺盛!

◎庄子上村民的蜕变

庄子上位于女儿岩下,牛渡河南岸,明代嘉靖年间,陈氏始祖陈万里落业于仁邑郎城里沙滩李家营(今美酒河村陈家庄),子孙发达,在女儿岩下置业建庄,其后裔分庄落业于此,取名庄子上。上世纪六十年代,,改名为新联村,九十年代撤区并村时并入无水村,原新联村合并为新屋基村民组。

自陈朝海的后代分居庄子上开基以来已三百余年历史,庄子上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落业之初,人口较少,上山可采山珍,入林可猎野味,下河可捕魚鱉,园地可种菜蔬,生活富庶有余。随着人口繁衍,人丁越来越旺,为了生计,只有造地种粮。庄子上所居地的地理环境为典型的黔北喀斯特石漠地貌,原始地表上嶙峋的怪石旮旯长满了原始荊棘,祖先们披荊斩棘,开荒破草,把有限的泥土集中在石山石笋间的平地和窩凼,种植旱地作物,一代一代的人口增加,一代一代的艰苦奋斗,一块一块的土地增加,到民国时期,已初具规模。但因贫与富之间的差距,土地的拥有量极不合理,部份家庭少地或无地耕种,生活极为困难,只有给富人当“长年”做“月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平均分配了土地,然后又是办合作社,土地和生产资料入社。成立人民公社后,土地归集体经营,大跃进后大量开荒,凡是能种地的地方都开垦为地。农业学大寨,开展了改造土地的“三改”运动,炸去土中石,坡土变梯土,地力得到提升。但因土地瘠瘦,严重缺水,十年九旱,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一场大旱颗粒无收。多数村民食不果腹,生活贫困,失去了劳动积极性。有一首民谣唱道:“篮子口上岩对岩,庄子上的人爱打牌,有的输了背煤卖,有的外出不转来”。可见大集体时期庄子上村民不务正业者和外出谋生者多!

“穷则思变”,庄子上的村民做着一个共同的梦,就是发家致富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庄子上也沐浴在和熙的春风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经营,打破了集体化的约束,农民得到了彻底解放。在风起云涌的打工潮中,庄子上的村民可算最早的“弄潮儿”!他们在那些早年就“外出不转来”的先行者的引导下,纷纷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全国各地!

在打工的庞大队伍中,庄子上的人犹如寻食的饿虎,不顾命地寻觅食物,填饱了肚腹,再收藏积蓄!有的成“王”,拉起了队伍,有的成“寇”,接受“招安”,多数实现了他们的发财梦!

“手中有钱,心里不慌”,腰包鼓了,建设家园。一幢幢钢混结构的平顶楼房取代了低矮窄小的土屋木屋;一条条引水管道告别了饮用水的困难;一条条水泥公路通向家家户户;一辆辆轿车开进院坝操场;几间酒厂容纳了不能外出的民工;一个广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家家户户米粮充裕;日日餐餐油肉丰盛;姑娘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青年小伙穿得西装革履。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明风正,村庄与人和谐发展,向着小康社会前进!

◎杀人垇枭雄的悲哀

庄子上与老姑坟之间有个山垇,古时称仙人垇,今名杀人垇。这地名的来历顾名思义曾在此杀过人。被杀者是谁?这在当地陈姓族人中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但是何因被谁所杀?这就鲜为人知了!

明嘉靖年间,陈姓始祖陈万里来到播州郎城里天堂坝。配张氏生子陈勉枝﹑美枝。勉枝配官氏生子朝东﹑朝南﹑朝升﹑朝用﹑朝海﹑朝殿六人;美枝配程﹑许氏生子朝友﹑朝司﹑朝选﹑朝清﹑朝爱﹑朝廷﹑朝喜﹑朝贵﹑朝荣﹑朝富﹑朝纪十一人。形成一个大家族。

据《义门陈氏家谱》记载和口碑传说:陈勉枝第五子朝海字龙池,武生。生于万历元年()正月二十八日酉时,“少年与人争执,约束不谨,常常决斗而归”。青年时“身长八尺,虎背熊腰,目瞳发光”。遵万里公“尔等宜闭户潜修,以备国家升平之用”的教諭,苦练武功,“机智果敢,勇力绝人,善于骑射。但又好事多揽,好插手地方事物。保甲多有恶词报上”。但朝海长兄陈朝东“官署九江西安二府,授辽东都司”“碍于家族势力,官府多加隐含”。

明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四川总督李化龙调集川、湖、贵、滇30万兵力,在重庆祭坛誓师,兵分八路平定播州杨应龙。据《李化龙·平播全书·叙功疏》记载:永宁、合江路平播官军,在总兵吴广、副总曹希彬率领下,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出永宁(今四川叙永)、合江,进扎二郎坝(今习水县二郎坝)。吴广、曹希彬和成都知府周懋卿、叙州知府刘三乐督永宁宣抚司把目刘国用、熊应山,带着川、湖、贵三省总督李化龙的赏格谕言,招降陶洪(仁怀市合马镇陶洪村)、安村(今仁怀市紫云乡安龙场赤水河西岸)、罗村(今仁怀市合马镇罗村村位于赤水河畔河东)播州土舍。二月十五日,永宁宣抚司目把胡文采等探得播州提调郭通绪起大溪里(遵义县和汇川区境内)、小溪里(仁怀市和习水县境内)苗民,屯扎盘龙水(今仁怀市茅台镇盘龙山)迎敌官军。吴广、曹希彬乘郭通绪立营未稳,发兵突袭,郭通绪兵溃散。二月二十五日,永宁宣抚司把目刘国用、李长年与名色守备傅廷銮等招降陶洪长官罗国明、安村长官安銮、罗村长官罗国显;儒溪长官(今赤水市复兴场)袁起龙招降播州兵头目赵坤。

据传,永宁宣抚司把目李长年率兵沿赤水河而上,进入沙滩境内,扎营于老翁坟天堂坝,故得名李家营。陈氏家族不但为军队提供粮草,还派时年27岁的陈朝海给大军作向导。参加了吴广标下督阵官徐登率广兵和袁鼎兵攻打陈家洞﹑闵山屯﹑崖门关等战斗。为平播全胜立下了功劳。

袁鼎,明朝仁怀县人(今习水土城镇),原为播州杨应龙手下赤水里头目,在平播战役中率家属参与征讨,事平,鼎受威远卫指挥佥事,晋游击。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年),奢崇明叛乱,鼎倡议参与征讨,在征讨中擒伪节度,招降伪巡抚,连克重庆、仁怀、合江。复与奢崇明之子奢寅战于仁怀竹瓦寨(今习水县东皇镇),自战三昼夜,兵尽被擒,拒降,被支解。

陈朝海“中年心高气傲,藐视旁人,而又忠心耿耿,宁死不屈”。参与了袁鼎与奢寅竹瓦寨之战。战败后潜逃隐于老家。

奢寅得知陈朝海潜逃,预计会回老家,令部将秘密埋伏在李家营与庄子上之间的必经之路仙人垇丛林中。天启二年()七月十四日下午酉时(6点左右),陈朝海从李家营到庄子上,经过仙人垇时,奢将伏兵杀出,朝海拔腿奔跑,奢将突然跃出,一刀将朝海首级斩落,朝海仍向前奔跑十数米方才倒地身亡(陈氏家族传说:陈朝海被砍头后,奔跑了几十米,踢破了脚趾,用手沾口涎止血,方知无头而倒下身亡)!

陈氏族众知道赶往仙人垇时,奢兵早已撤退。夫人丁氏及家人为防今后奢寅掘墓,将陈朝海尸体秘葬三墓,“一在杀人垇,二在罗家坪,三在庄子上长五间后”。

竹瓦寨之战后,袁鼎之子袁恵芳,字瑞芝,痛父之死,自请为前锋,陈朝海部份子侄为报大仇,也参加了袁惠芳队伍,直捣奢氏老巢,掘奢崇明先墓,鞭其尸以雪愤。事后,赠袁鼎为明威将军,立忠勇祠。荫袁蕙芳佥指挥事,擢升参将。既重复遵义,援黔救滇,在平定奢崇明,安邦彦叛乱中,袁家军多立功劳。

朝海配丁氏,生可敬﹑可荣﹑可发﹑可旺﹑可权﹑可官﹑可绅﹑可清八子。其后裔繁衍至今约3.5万余人,分布于黔北及远迁西南各地。

◎天堂坝陈氏的荣光

陈万里隐居天堂坝

老姑坟周边居住的村民多是陈姓,陈万里是他们的共同始祖。

据《陈氏族谱》记载和诞辰年纪念活动以及相关资料佐证:陈万里字德远,四川内江籍人,明正德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午时生于四川省下南道叙州府(府治在今宜宾市)富顺县赵阳乡石马坝水池头蔓花林,四川富顺陈受一公第18代孙,明朝嘉靖庚子科()举人,任江西上饶广丰县知县,数年后回归故里。嘉靖年间,携妻张氏及长子勉枝、堂侄金友等,经川南入播州郎城里老翁坟天堂坝(今美酒河村李家营),见此环境隐蔽,入山可采,临河可渔,适宜隐居,于是定居于此,生次子美枝。

陈万里虽隐居岩崖之上,辛劳于涧谷之间,却心系社稷,贻谋燕翼,慨然諭儿曰:“当今之世,不久太平,尔等宜闭户潜修,以备国家升平之用,吾身不能亲视之,汝等必躬逢盛世也”。

嘉靖四十二年(年)七月初三酉时卒于四川省播州宣慰司郎城里李家营,葬青杠林,得年48岁。

明代文物陈氏祖墓

陈氏祖墓位于沙滩乡无水村,故以无水明墓名之。墓群占地面积5亩,墓为十室并列,中为陈万里﹑张氏夫妇合葬墓,左面为长子陈勉之﹑官氏和孙陈朝东﹑张氏﹑朱氏合葬,右为次子陈美之﹑许氏﹑程氏合葬墓。通面阔长15米,进深5米,封土堆高2.5米。采用青石块料扣砌而成,墓由墓室和走廊组成,墓门双扇对开,系墓主陈万里子孙三代十人合葬墓群。

根据墓碑及横额题记,建墓牌面为明万历三十五年(年)。应是曾任辽东知府的陈朝东逝后由子孙修建,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墓的左下方有三门三帽石牌坊一座,明墓保护制度碑一通。为近年族中实业家捐建。

无水明墓群是仁怀市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墓葬,有绝对纪年,是研考同类墓葬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年6月公布为仁怀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仁怀市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一块,由仁怀市政府刻立。

气势辉煌的陈氏宗祠

在陈万里墓右有一座气势辉煌的祠堂,这就是陈万里后裔筹资修建的”义门堂”宗祠。宗祠的山门开在右侧,牌楼匾额上书“仁怀市无水明墓文物陈列馆”,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守卫。进入院内,几十米高大的围墙上嵌满捐建祠堂的陈氏实业家和名人贤达事迹碑刻。祠堂正门前青石阶前又是一对较大的威武的石狮,两边各立两根高大的龙抱柱,皆属实业家捐赠,阶梯两边檐坎嵌满高额捐款人简介石碑,最高的有二十一万元。

步上阶梯,正门前一很大的大理石香炉,供祭拜者上香,左右各有一碑,左为仁怀名儒穆升凡所作《义门陈万里宗祠赋》,右为义门陈万里宗亲总会文化研究会撰写的《义门陈万里宗祠记》。宗祠主建筑为五门一楼双檐翘角建筑,双檐间正中竖匾书“义门”二字,正门之上匾额书“陈万里宗祠”。整体布局庄严肃穆。正堂内供陈万里夫妇塑像金身,两边有其子孙塑像,祖龛上香火鼎盛,龛前有功德箱,两边侧屋陈列文物谱书等物。

檐右面院坝内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根深叶茂,开枝散叶,枝桠上喜鹊筑巢,欢快地喳喳鸣叫,难道不是陈氏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和吉兆吗?!

宗祠内外有不少匾额楹联可供欣赏,读其联语,赏其书艺应属名人方家撰书,可见义门陈氏文风之盛,其哲理名言和书法艺术对弘扬家族文化,传承族史家风,启迪后人,教育子孙有着深远的意义!

李宗祥,男,汉族,年11月生,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军人出身,公务员退休。

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渝水》诗刊会员、编委。贵州省﹑遵义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李氏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诗刊《太白风》编委会副主任﹑主编。诗词作品发表于《重庆诗词》《渝水》《东方诗风》《太白风》《习水诗苑》《家风》等刊物。

习水县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习水县二郎镇文化体育协会会长。著有《二郎文史》《二郎乡志》《水田村志》《大桥村志》等史书。部份作品刊于《习水民间文艺》《习水历史文化》《习水党史》《牛渡河文艺》等刊物。

(本刊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相约中国酒都

共襄《仁怀文艺》

《仁怀文艺》是仁怀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微刊,每年编辑一本纸质年刊。厚重的酒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是这里经久不衰的主流文化。弘扬中国酒都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助推本土文艺,接受外来稿件,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相约中国酒都,共襄《仁怀文艺》,文章尽显风雅。本刊承诺:你敢写,我敢发;你敢摄,我敢刊;你敢画,我敢登的“唯美”观点,力荐超凡脱俗的高质量作品。

一、征稿重在稿件质量,题材不限,体裁不限。力求短小精悍,语出惊人,吸引眼球,感染力强的作品。

二、实行双向选稿,微刊一审,纸刊二审,来稿即视为同意双向选稿。所投稿件必须注明:作者姓名、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个人简介、作者近照、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1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