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

拼音是hàodàxǐgōng,比喻一切脱离实际,一心只想做大事、贪大求功的浮夸作风。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曰:’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当年他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中原,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起兵反隋后,即挥师从太原向都城咸阳进发,经过霍邑时,遇到了隋朝大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而且老天也不帮忙,连日阴雨,大军的粮食也快吃完了,李渊就打算退回太原。李世民说:“我们已经昭告天下,起义反抗暴隋,就应该一直打到咸阳,夺取天下。如果退回去据守太原,那就是反贼了。”李渊不听,仍传令撤军。李世民见部队开始后撤,忍不住号啕大哭,李渊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李世民说:“撤兵,士气自然会低落,敌人则会从背后趁机追杀,不要多久我们就会被杀死了,所以我伤心啊!”李渊一听,顿时醒悟,立即派李世民去追回了大部队。不久,雨停了,李世民一马当先,领着将士们英勇奋战,终于攻下了霍邑,扫清了西进咸阳的障碍。

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就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才干和功劳远远比不上李世民,他担心终有一天李渊会让李世民来取代他,就密谋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后,先下手为强,杀了李建成。李渊见木已成舟,只好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生产,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李世民对历代帝王功成业就后诛杀功臣的做法感触很深,为了提醒自己别忘了功臣们的业绩,他让人画了二十四个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在李世民统治下,国家兴旺,政治清明,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自陇西成纪,年至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母亲太穆皇后窦氏。他在灭亡东突厥汗国之后,被九姓铁勒、西域诸国国王、吐火罗叶护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以及为唐朝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10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