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目的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

6分钟阅读

“只谈目的,不谈手段”,用八个字就能大幅提高团队执行力。

沟通关键句型:

诸位时间宝贵,在下先说结论。

布置工作时,只要目的说清楚,就不要谈手段。举例说明:客户来访时,你吩咐下属,“去,到东面买个西瓜!”。下属转了一圈,回来复命,“东面没有西瓜”。你恨不得一脚踢死他,东面没有,不能到西面去啊?这是脑袋被门挤了?善意沟通指出:错误不在下属,而在你!明明你的目的是“西瓜”,却画蛇添足追加了“东面”这种手段,误导了下属。下次客户拜访,你会吸取教训,“到东面买个西瓜,如果东面没有,记得到西面去呀”。下属回来复命,“东西南北都看了,没有西瓜”。你恨得把牙都咬碎了,不能买些其他水果啊?你让我两手空空,对客户人家傻笑啊?错误在谁?还是你,为什么说西瓜而不是水果?这样仍然束缚了执行力。当然,水果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直接谈目的最好,应该说,“客户难得来一次,怎么让他高兴,怎么办!”……没准,下属给客户找个小姐回来呢!不要笑!这是很严肃的管理和沟通问题。只有在你谈出目的之后,下属才能主动思考。上级规定的手段越少,下属的创造力越高。

沟通场景:沟通中,如何善意对待下属的聪明才智?

职场上,上级最怕遇到什么样的下属?答案是“呆若木鸡”的人。

讲个笑话:上级在工作群中问,有某客户的资料吗?下属说,有!上级说,打印一份。下属说,好!上级说,送过来。下属说,行!上级久等不来,急得跳脚,怎么还没到?下属说,你也没说现在要啊?上级感叹:这都是“僵尸都不吃的人”,因为“没长脑子”。下属用电影里的台词回复——早说!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下属不会主动工作?问题并不复杂:如果某一名员工如此,那是他个人执行力的问题。但如果一批员工都如此,管理者就必须反思自身的责任,是你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比如:在布置工作时,上级应该“只谈目的,不谈手段”。你提出的手段越多,下属的效率越低。一方面,规定手段会局限他的思维,束缚他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不同手段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会让人无所事从,反而忽视了最终的目的。还在抱怨下属执行力不好吗?这只是管理者对自己无能的借口!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下属的聪明才智,让自己成为最省心、最高效的领导?越是好的管理方式,就越不会复杂,只需要记住善意势沟通的四个字——只谈目的。

现代沟通应用:只谈目的,不谈手段,才能做到“战术民主”

如何用一句话让团队执行力倍增?可以学一学李云龙。

问个问题,《亮剑》中的李云龙,抗战时期不过是位独立团团长,手下也就是一千多号人,为何一眨眼队伍扩大到近十倍,能带领一万多人,去攻打平安县城?我们一起来看看李云龙的高水平沟通。独立团分兵,连、排各自为战,发扬“战术民主”,是当初李云龙壮大队伍的高招。沟通时,话怎么说?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深感部队缺衣少粮、武器落后,李云龙召集所有干部开会,进行了一次充分授权,只谈目的,不谈手段——

“凭什么鬼子、汉奸喝酒吃肉,我们就喝西北风啊?从现在起,仗怎么打你们连、排长说了算……摸营、挖陷阱、打闷棍、绑票,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这人没见过世面,什么都要,吃的、穿的、枪炮、弹药……不,咱也不是啥都要。谁要是给我弄回个日本娘们,我可不要。”众人大笑!

几个月后,李云龙召集队伍,吓了自己一跳。兵也强了,马也壮了,过去见到一挺轻机枪都稀罕,现在连意大利炮都有了。参谋长张大彪带回来两千多人,还觉得“不太好意思”。李云龙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师长”,像“土财主”一样,神气得不要不要的。

按李云龙的设想,队伍能扩大到二、三千人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是万人规模,比自己想像的,还要高三倍。其实,这正是现代职场上所发生的事,只要会善意沟通,下属的能力比你想像的,高三倍!为什么人民的军队能夺取天下?“战术民主”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和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百战百胜。送一句话给李云龙:会打仗,你不过是一勇之夫。会授权,你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只谈目的法则:何为领导力?不是领导个人有能力,而是你能激发出下属和团队的能力。

现代沟通应用:只谈目的,不谈手段,才能防止“反向领导”

何为“反向领导”?这是我在企业咨询过程之中,总结出的一种“怪现象”。简单讲就是,“下级领导上级”——工作布置不下去,只要任务“有难度”,任务就会落回管理者自己头上。

举例:你上午刚刚布置了工作,让下属到“罗马”去。下午下属回来报告:去“罗马”的路上,遇到一条河,我没有“翅膀”,飞不过去。您有“翅膀”,只有您能过去。您看怎么办?你沾沾自喜,为什么不长“翅膀”?统统是“废柴”,关键时刻还得看我!你呼扇呼扇拍着“翅膀”,自己飞去“罗马”了!——上午刚布置完的工作,下午又被下属“布置”回来了,整个团队就指望着你一个人。不知多少管理者干过这样的蠢事!自己天天累得要死,而下属闲得要命。也对,谁让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那么,如果解决?我的沟通方法很简单,还是那四个字——只谈目的。多年前,我在某企业做高管,是“最没主意的人”。遇到重大问题,即使想出了解决方案,也不会直接说出来。我会召集主要团队成员开会,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说,“我的脑子不太灵光,想不出办法。大家帮我出个主意”。大家七嘴八舌提出好几种方案,其中一种与我不谋而合,我会马上说,“你说的太好了!我怎么想不到?你出的主意你负责实施!”。他出的主意他去做,下属会得到一倍的激励还是双倍的激励?当然是双倍的!主意出对了是一份功劳,做好了又是一份功劳。不多花一分钱,送给下属双倍“心灵金币”,何乐而不为?反正大家的功劳,最终都会归功于我领导得好。更重要的是,防止“反向领导”!是他出的主意去“罗马”,如果遇到河过不去,他是会自己千方百计过河呀,还是让我代替他过河?当然是自己过河!否则,就代表他主意出错了。下属没有“翅膀”,这我不管。你“摆渡”过河,还是“潜水”过河,甚至修一座桥,自己去想办法!我完全过程授权。他会使出%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主意是正确的。这样,许多工作就从“我的事”变成了“他的事”,执行力瞬间倍增!善意沟通提倡这样一句话:好的管理让人感觉不到你在管理。我的团队业绩始终名列前茅,而我却整天“无所事事”、活脱脱一个“甩手掌柜的”,所有下属的能力,在外人看来都要“比我强”。有人疑惑,这个傻子领导,为什么总有那么好的运气?

古代沟通原理:事无巨细,干预过程,朱由检害了大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谈目的来源于中国古代沟通智慧。

明朝的灭亡,最后一代君主崇祯难辞其咎,朱由检这个人有很大问题。他自己还挺委屈:历代亡国之君,皆是骄奢淫逸。我“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为批奏章几天几夜不合眼。而且从不乱花钱,连自己的老婆周皇后,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我怎么会亡国呢?虽不是“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像”,有什么具体表现?奏章批得太多了!事无巨细,干预过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史料记载:崇祯最喜欢的,就是和下属比“聪明”——不会谈目的,经常谈手段。因为他事事都要参与,都提意见,总不免与大臣有分歧,怎么办?简单,杀了不就完了?这直接导致崇祯成为中国历史上与大臣“关系最僵”的皇帝,宰相级的人他接连杀了七、八个。在位17年,仅刑部尚书就换了17人。频率相当稳定,一年保准换一个,保证你拿不到两次年薪。文武百官更是几乎换了一个遍。最后,连击毙了努尔哈赤的袁崇焕,都被他凌迟处死,直到左右再无一个能人出现。可以说,没有一个大臣能在崇祯的手底下,完完整整地做好一件事,因为谁也不可能与他在每件事上都完全一致。崇祯越卖力气,国家就越危急。他到吊死之前都没想清楚,正是由于他引以为傲的“勤政”,反误了他的“卿卿性命”。世上只有你一个人最聪明?你有你的做事方式,大臣也有大臣的方式,目标一致就行了呗,难道手段和过程上也必须相同?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还做皇帝?崇祯童鞋,想不清楚放学之后留下来继续想!肖阳老师敲黑板:只谈目的,不谈手段。写遍!作者:郭维涛,北大纵横商学院合伙人

作者更多文章阅读

管理不过是一个笑话之吃还是不吃

不懂笑话,怎么做高管?

四个故事告诉你如何管理上级

当下属隔岸观火时

为什么老板要的是结果,却偏偏喜欢听过程?

为什么你的库存比别人高?

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会流于形式?

为何迟到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营销勘误:是谁错用“”法则

营销战略的四种解读

厂商博弈的五种结局

如何应对“怪异”客户?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原创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8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