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本山的小品"大忽悠系列"火爆银屏之后,
"忽悠"一词也随之大行其道。
"忽悠"是北方俗语,特别是在东北很流行,
意思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
引人上勾叫人上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载入史册的十个最猛大忽悠,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忽悠的。
1
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诸葛亮
忽悠术揭秘:移花接木。
采用以伪去真的手段,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忽悠过程回放:赤壁之战前夕,
诸葛亮为了达成孙刘联盟忽悠周瑜。
明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却说:
我有一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退曹兵,
只需将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送给曹操就行了,
这两个人对你们来说无足轻重就像一粒米一片树叶,
可是对曹操来说就重要的多了,
曹操专门打造了座铜雀台就是给二乔盖的。
周瑜问他有什么根据?
诸葛亮说有诗为证。
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首《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一听气的不行,诸葛亮还劝他息怒。
古代"乔"和"桥"通用,
曹植说的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
诸葛亮移花接木,真是能忽悠。
忽悠点评:诸葛亮足智多谋能说会道。
三岁不烂之舌极具煽动性蛊惑性,
最终忽悠成了"孙刘联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须知战乱年代各为其主,
忽悠也不仅仅是达到一己私利,
为国为民也不失为一种谋略。
诸葛亮堪称最为才智过人的大忽悠。
2
最会下猛药的大忽悠晏婴
忽悠术揭秘:挑拨离间,一箭双雕,
不动声色,善搞场景和气氛,
借助外物吸引注意力,于无形之中已下猛药,
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即达到目的又不漏痕迹。
忽悠过程回放: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
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
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
但他们却恃宠自傲为所欲为,
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被人称作"三害"。
晏婴于是决定除掉他们,
但是还不能得罪了齐景公,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齐景公晏婴等四人在园中喝酒,
晏婴说:园子里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尝尝鲜吧?
于是晏婴在园中摘了六个桃子一人一个还剩两个。
晏婴就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这两个金桃吧!
公孙捷第一个走了上来拍着胸膛说:
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
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
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
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
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
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
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
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
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
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金桃?
晏婴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叫:
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
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
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
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金桃吗?
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
然而金桃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熟了,
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
田开疆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
受此大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
说罢挥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
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劳大反倒吃不到。
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
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
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
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
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哥仨火气可都够大的。
晏婴见三害已除不慌不忙地说:
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
我们国家智勇双全的人多得是,
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瞧瞧谈笑之间就除了三害还跟没事人似的。
忽悠点评:晏婴用两个桃子"忽悠"得让三害自刎而死。
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
既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
忽悠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
不过晏婴口碑一直很好,
这次"忽悠"也是为了替民除害。
算是史上口碑最好的大忽悠。
3
最草根的大忽悠冯谖
忽悠术揭秘:无中生有。
将本来没有的事情制造出让人深信不疑的假象。
草根往往被别人所忽视,
但却处在冷眼旁观的位置。
因此往往更容易洞察上层的弱点,
当局者深处局中更容易被假象迷惑。
忽悠术回放:冯谖是齐相孟尝君门下的食客草根一个。
不过大忽悠的本领可是非同寻常。
一次齐国国君听信谗言罢了孟尝君的相位,
冯谖就对孟尝君说:
我可以让你的相位失而复得而且比以前更加显贵。
孟尝君一听还有这事那就试试吧。
于是冯谖就来到秦国对秦王说:
当今世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齐国,
大王想不想让秦国超过齐国?
秦王一听当然愿意啦!问怎么办?
冯谖接着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
齐国之所以受到天下的敬重就是因为孟尝君,
现在孟尝君因为被罢了官心中很怨愤,
他必定背离齐国投靠秦国,
他又熟悉齐国国情你如果得到他肯定对你有好处,
你赶快派使者备厚礼偷偷的去迎接孟尝君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就晚了。
秦王被冯谖这么一忽悠就派人去请孟尝君。
冯谖抢在使者前面赶回了齐国又开始忽悠齐王。
说唯一能和我们抗衡的秦国听说你罢免了孟尝君,
已经派人来请孟尝君做相了。
如果秦国得到此人齐国就再也不能与秦国抗衡了,
大王应该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相位,
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齐王听后这还了得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
忽悠点评:冯谖轻松自如的就忽悠了两国的国君,
还使自己的主人官复原职,
他处在低位善于观察和思考。
又抓住了两个国君都想超越对方独自称霸的关键所在,
再略施小技让你深信不疑。
忽悠本事可谓超强,孟尝君的食客还真是没白养。
还有冯谖焚劵的故事,各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4
最懂逻辑同时六国封相的大忽悠苏秦
忽悠术揭秘:用缜密的逻辑混淆视听。
环环相扣密不透风,
忽悠起来侃侃而谈步步为营,
诱导你的思路使你不由得不信以为真逻辑性极强,
但不乏有诡辩的成分。
忽悠过程回放一:燕昭王是苏秦的第一个伯乐。
在苏秦替燕国要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过程中,
我们可以洞悉他忽悠的逻辑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苏秦对齐王说:燕昭王是秦惠王的外孙,有强秦作后盾。
齐占燕地必然会令燕国和秦国都对齐国不满,
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国之地归还,
那么燕秦二国反而会感激大王的恩德。
大王就可以得到秦燕的支持,
号令天下还有谁敢不从呢?
到那时齐国的霸业也可以成功了。
齐宣王一听是这么个理儿就归还了燕国的土地。
你看看人家分明是要东西去了,
却摆出为对方着想的架势绝对是忽悠的天才。
忽悠过程回放二:忽悠齐国打宋国,燕国渔人得利。
当时燕王想攻打齐国苏秦就建议说:
如果让齐国和宋国打起来定会两败俱伤,
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齐国你就听好吧!
当时正赶上宋国的友邦秦国派人到秦国商量共同称帝的事。
苏秦趁机劝说齐王:
齐秦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
齐王说:当然是尊秦了!
苏说: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呢?还是爱秦?
齐王说:当然是爱齐了。
苏又说:两帝并立,共约伐赵,
与齐军独攻宋,哪一个更有利呢?
齐王回答:当然伐宋有利。
苏秦接着劝齐王说:
如果我们同秦一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
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齐而远强秦,
共约伐赵又不如单独伐宋。
所以我主张您放弃帝号以顺应天下。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与赵国约定共同抗秦,
秦齐关系恶化。
苏秦趁机劝齐王攻宋:
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天下共愤,
如果我们挥师击宋正是奉天讨罪的壮举,
大王必然威名大振还可以得到实惠,
那时齐国必可称霸东方。
齐王于是攻宋,
齐国实力因战而衰。
忽悠点评:能说会道是大忽悠们的看家本领。
苏秦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逻辑缜密。
既达到了目的还不漏半点马脚。
"忽悠"的本事可谓登峰造极了。
无怪乎他能挂六国的相印于一身游走于列国之间,
这"忽悠"的本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学的来地。
5
最会诡辩的大忽悠张仪
忽悠术揭秘:善于诡辩。
狡猾而又诡计多端为了达到忽悠的目的不择手段。
让你不由得不上当有时甚至过河拆桥。
即使被人揭穿了还能鬼言巧辩接茬忽悠。
让人应接不暇只有上当的份。
忽悠过程回放:拆散齐、楚联盟是张仪忽悠杰作之一。
他对楚王说: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
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
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
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
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
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
秦国会把占领楚国的六百里土地归还。
楚王一看有利可图就与齐国断交,
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商量收回土地事宜。
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
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
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
齐王大怒,决定与秦结盟。
这时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
自己答应归还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
楚王得知此事气坏了起兵十万攻秦,
却被齐、秦联军击败。
秦王提出换取楚国黔中之地的条件,
楚王竟然答复说只要让我亲手杀了张仪。
你不用换我奉送了。
张仪到了楚国买通楚王上下又开始"忽悠"楚王说:
我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你的黔中之地,
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
楚王觉得这事可行再加上下属替张仪说好话气也消了。
就这样齐楚两国都背离了"合纵"而与秦国结盟。
忽悠点评:张仪运用雄辩的口才,
诡谲的谋略游说诸侯。
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
"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
忽悠的本事可见一斑。
但是他出尔反尔过河拆桥似乎有些卑鄙。
他的忽悠本事用道德去评判就逊多了。
6
最具投资理念的大忽悠吕不韦
忽悠术揭秘:放长线钓大鱼。
眼光看得长远舍得投资。
能在某人未发迹之前就把他忽悠住。
有耐心、有的放矢好饭不怕晚。
忽悠过程回放:秦国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子楚。
因不受宠爱被派到赵国当人质生活很是困窘。
这时吕不韦就找到了子楚。
吕不韦本是河南大商人游走各国挣了不少钱,
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到子楚"奇货可居"就对他说:
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不信吕不韦又说: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而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
你又排行中间又不受宠,
长期在国外当人质你是无法争太子之位的。
子楚问怎么办?
吕不韦说:我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打通道路替你说话,
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感激不尽说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
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算是把子楚给"忽悠"住了。
吕不韦给了子楚很多钱让他交结宾客,
有了钱好办事子楚门前达人贵族络绎不绝。
吕不韦到了秦国拜见华阳夫人就"忽悠"开了。
说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
最难得的是常常念及夫人。
说子楚心中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这话可是受用得很华阳夫人听后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又"忽悠"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继承人,
说子楚不受宠爱如果得到夫人提携定会感恩戴德的。
经过一番"忽悠"子楚终于被列为继承人。
这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
庄襄王继位后立吕不韦为相,
从此吕不韦权倾一时。
忽悠点评:吕不韦堪称史上最能"忽悠"的政客。
从一介商人"忽悠"到一国之相,
靠的就是独具慧眼敢于冒险,
营造忽悠的氛围达到成功忽悠的目的。
而且摄政多年"忽悠"能量真是不小。
不过晚年没能把嬴政"忽悠"住,
落得饮毒酒自杀的下场。
看来就是再有本事的"大忽悠"也终究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7
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忽悠术揭秘:趁虚而入。
人的愿望越强烈就会越束缚自己的思维,
有时甚至犯些低能的错误。
对人对事都会疏于防范让人趁虚而入。
忽悠过程回放:秦始皇称帝后,
为了能仙福永享一心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
这时候徐福就出现了。
他选准秦始皇东巡去泰山封禅之时趁机上书,
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
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
秦始皇龙颜大悦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这事在《史记》中有记载:
"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但没多久徐福就将金银财宝挥霍一空,
于是又面见始皇说他见到了神仙,
但是神仙嫌礼薄,
需要些俊美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
秦始皇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
礼少了神仙肯定不愿意。
于是就派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秦始皇第三次东巡。
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
结果海上出来个大鲨鱼护卫着仙山异常凶猛所以无功而返。
这还行到嘴边的鸭子怎么能让他飞了呢?
于是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鲨鱼搏斗,
杀死鲨鱼兴冲冲的往回走,
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
不想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了,
最终还是没得到仙药。
而徐福呢?
东渡日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忽悠点评:徐福敢于忽悠生性残忍的暴君嬴政胆子着实不小。
他正是抓住了嬴政求药心切的弱点趁虚而入,
达到自己的目的见势不妙又溜之乎也。
跑到世外桃源落得个逍遥自在。
堪称史上最牛的大忽悠。
8
最炫的大忽悠烛之武
忽悠术揭秘:以迂为直,以退为进。
避开关键淡化主题故意绕开的敏感之处,
大谈其他的利害关系给你下猛料,
使你的思路为之左右。
忽悠过程回放:烛之武是春秋时期的郑国人。
一次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
烛之武受托出使秦国开始忽悠秦穆公。
他说:秦晋两国围攻我们郑国,
我们知道我们很快就要灭亡了,
可是大王想想如果灭掉了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好处多多那就请您自便,
可是郑国离秦国很远而离晋国却很近,
你们这么做只能对晋国有利,
会让晋国的领土得到扩展,
而晋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让郑国作为您秦国的友邦,
这样秦国使者往来路过郑国,
郑国还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倒是百利而无一害。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
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可是他却出尔反尔朝辞夕改。
既没有信誉野心又大,
如果它再把郑国据为他东部的屏障,
那么离侵占您秦国也就不远了。
总之这事对你秦国没有半点好处相反却能帮了晋国的大忙,
这里面的厉害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穆公一听对呀!这事还真得细琢磨琢磨,
幸亏你提醒要不就便宜了晋国了。
秦穆公一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还派兵帮郑国守卫不和晋国玩了。
晋国一看秦国撤兵了也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念头班师回朝。
这事在《左传》上有记载。
忽悠点评:烛之武短短几句话就把堂堂的秦国国君给忽悠了,挽救了郑国。
9
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禄山
忽悠术揭秘:装孙子耍无赖。
不要脸是看家本领,耍无赖是惯用伎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忽悠过程回放一:安禄山年轻时有一次偷别人家的羊,
遭到围打他大声呼喊道:
"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
不说自己偷羊却扯什么抵御番邦,
无赖的本性暴露无疑忽悠的本事看来是天生的。
忽悠过程回放二:安禄山见杨贵妃很是得宠,
就认了比他小十八岁的杨贵妃为干妈。
安禄山每次入朝时常常先拜贵妃后拜玄宗。
玄宗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先拜贵妃?
他回答说:"胡人先母而后父"。
安禄山十分肥胖玄宗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
他诙谐地回答说:"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
逗得玄宗哈哈大笑。
这个安禄山"忽悠"时还是挺能搞气氛的。
忽悠点评:脸皮厚是"忽悠"的最基本的条件。
安禄山甘当儿臣甚至充当跳梁小丑,
没点厚脸皮耍无赖的性体还真是做不来。
可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发动叛乱,
本性暴露无疑无赖到底还是无赖,
最终落了个被自己的亲儿子谋害的下场。
10
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忽悠术揭秘:睁眼说瞎话。
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常人说瞎话会有不自然的反应或脸红或口吃,
他瞎话谎话张口就来煞有介事让人不由得不信。
忽悠过程回放一:公元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
逃亡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奚族居住的地区,
被排外的奚王捉住准备杀死。
史思明一本正经的说:
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你们首领和亲的使者,
你们杀了我就会招来灭族之灾。
奚王被他唬住赶紧松绑奉为上宾。
忽悠过程回放二:奚王当时正有意巴结大唐,
来了使者真是天赐良机,和史思明一商量,
史思明说:我们派去的人档次不能低了,
低了显得不重视效果会更不好,
不如派你的大将军去这样才够分量唐皇帝会非常高兴。
奚王言听计从算是让史思明给忽悠住了。
当一行人到达边塞时史思明又忽悠守城将领,
说奚王表面上是去朝拜实际是要偷袭你,
你看他们最厉害的大将军都来了,
于是奚王派去的人全部被杀死。
史思明把奚族的大将军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那里领赏,
张守珪将此事上奏给唐皇大大称赞史思明。
史思明从此官运亨通。
忽悠点评:史思明说瞎话不加思索,
生就张口就来的"忽悠"本事,
不按套路出牌一般人是做不来的。
外加凶狠残忍铁石心肠最终达到他飞黄腾达的目的。
发动叛乱也是其本性使然终究会有败露的一天。
光靠"忽悠"到底是靠不住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