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十个忽悠事件

自从赵本山的小品"大忽悠系列"火爆银屏之后,

"忽悠"一词也随之大行其道。

"忽悠"是北方俗语,特别是在东北很流行,

意思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

引人上勾叫人上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载入史册的十个最猛大忽悠,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忽悠的。

1

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诸葛亮

忽悠术揭秘:移花接木。

采用以伪去真的手段,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忽悠过程回放:赤壁之战前夕,

诸葛亮为了达成孙刘联盟忽悠周瑜。

明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却说:

我有一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退曹兵,

只需将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送给曹操就行了,

这两个人对你们来说无足轻重就像一粒米一片树叶,

可是对曹操来说就重要的多了,

曹操专门打造了座铜雀台就是给二乔盖的。

周瑜问他有什么根据?

诸葛亮说有诗为证。

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首《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一听气的不行,诸葛亮还劝他息怒。

古代"乔"和"桥"通用,

曹植说的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

诸葛亮移花接木,真是能忽悠。

忽悠点评:诸葛亮足智多谋能说会道。

三岁不烂之舌极具煽动性蛊惑性,

最终忽悠成了"孙刘联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须知战乱年代各为其主,

忽悠也不仅仅是达到一己私利,

为国为民也不失为一种谋略。

诸葛亮堪称最为才智过人的大忽悠。

2

最会下猛药的大忽悠晏婴

忽悠术揭秘:挑拨离间,一箭双雕,

不动声色,善搞场景和气氛,

借助外物吸引注意力,于无形之中已下猛药,

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即达到目的又不漏痕迹。

忽悠过程回放: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

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

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

但他们却恃宠自傲为所欲为,

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被人称作"三害"。

晏婴于是决定除掉他们,

但是还不能得罪了齐景公,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齐景公晏婴等四人在园中喝酒,

晏婴说:园子里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尝尝鲜吧?

于是晏婴在园中摘了六个桃子一人一个还剩两个。

晏婴就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这两个金桃吧!

公孙捷第一个走了上来拍着胸膛说:

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

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

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

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

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

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

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

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

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

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金桃?

晏婴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叫:

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

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

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

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金桃吗?

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

然而金桃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熟了,

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

田开疆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

受此大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

说罢挥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

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劳大反倒吃不到。

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

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

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

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

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哥仨火气可都够大的。

晏婴见三害已除不慌不忙地说:

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

我们国家智勇双全的人多得是,

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瞧瞧谈笑之间就除了三害还跟没事人似的。

忽悠点评:晏婴用两个桃子"忽悠"得让三害自刎而死。

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

既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

忽悠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

不过晏婴口碑一直很好,

这次"忽悠"也是为了替民除害。

算是史上口碑最好的大忽悠。

3

最草根的大忽悠冯谖

忽悠术揭秘:无中生有。

将本来没有的事情制造出让人深信不疑的假象。

草根往往被别人所忽视,

但却处在冷眼旁观的位置。

因此往往更容易洞察上层的弱点,

当局者深处局中更容易被假象迷惑。

忽悠术回放:冯谖是齐相孟尝君门下的食客草根一个。

不过大忽悠的本领可是非同寻常。

一次齐国国君听信谗言罢了孟尝君的相位,

冯谖就对孟尝君说:

我可以让你的相位失而复得而且比以前更加显贵。

孟尝君一听还有这事那就试试吧。

于是冯谖就来到秦国对秦王说:

当今世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齐国,

大王想不想让秦国超过齐国?

秦王一听当然愿意啦!问怎么办?

冯谖接着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

齐国之所以受到天下的敬重就是因为孟尝君,

现在孟尝君因为被罢了官心中很怨愤,

他必定背离齐国投靠秦国,

他又熟悉齐国国情你如果得到他肯定对你有好处,

你赶快派使者备厚礼偷偷的去迎接孟尝君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就晚了。

秦王被冯谖这么一忽悠就派人去请孟尝君。

冯谖抢在使者前面赶回了齐国又开始忽悠齐王。

说唯一能和我们抗衡的秦国听说你罢免了孟尝君,

已经派人来请孟尝君做相了。

如果秦国得到此人齐国就再也不能与秦国抗衡了,

大王应该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相位,

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齐王听后这还了得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

忽悠点评:冯谖轻松自如的就忽悠了两国的国君,

还使自己的主人官复原职,

他处在低位善于观察和思考。

又抓住了两个国君都想超越对方独自称霸的关键所在,

再略施小技让你深信不疑。

忽悠本事可谓超强,孟尝君的食客还真是没白养。

还有冯谖焚劵的故事,各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4

最懂逻辑同时六国封相的大忽悠苏秦

忽悠术揭秘:用缜密的逻辑混淆视听。

环环相扣密不透风,

忽悠起来侃侃而谈步步为营,

诱导你的思路使你不由得不信以为真逻辑性极强,

但不乏有诡辩的成分。

忽悠过程回放一:燕昭王是苏秦的第一个伯乐。

在苏秦替燕国要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过程中,

我们可以洞悉他忽悠的逻辑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苏秦对齐王说:燕昭王是秦惠王的外孙,有强秦作后盾。

齐占燕地必然会令燕国和秦国都对齐国不满,

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国之地归还,

那么燕秦二国反而会感激大王的恩德。

大王就可以得到秦燕的支持,

号令天下还有谁敢不从呢?

到那时齐国的霸业也可以成功了。

齐宣王一听是这么个理儿就归还了燕国的土地。

你看看人家分明是要东西去了,

却摆出为对方着想的架势绝对是忽悠的天才。

忽悠过程回放二:忽悠齐国打宋国,燕国渔人得利。

当时燕王想攻打齐国苏秦就建议说:

如果让齐国和宋国打起来定会两败俱伤,

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齐国你就听好吧!

当时正赶上宋国的友邦秦国派人到秦国商量共同称帝的事。

苏秦趁机劝说齐王:

齐秦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

齐王说:当然是尊秦了!

苏说: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呢?还是爱秦?

齐王说:当然是爱齐了。

苏又说:两帝并立,共约伐赵,

与齐军独攻宋,哪一个更有利呢?

齐王回答:当然伐宋有利。

苏秦接着劝齐王说:

如果我们同秦一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

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齐而远强秦,

共约伐赵又不如单独伐宋。

所以我主张您放弃帝号以顺应天下。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与赵国约定共同抗秦,

秦齐关系恶化。

苏秦趁机劝齐王攻宋:

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天下共愤,

如果我们挥师击宋正是奉天讨罪的壮举,

大王必然威名大振还可以得到实惠,

那时齐国必可称霸东方。

齐王于是攻宋,

齐国实力因战而衰。

忽悠点评:能说会道是大忽悠们的看家本领。

苏秦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逻辑缜密。

既达到了目的还不漏半点马脚。

"忽悠"的本事可谓登峰造极了。

无怪乎他能挂六国的相印于一身游走于列国之间,

这"忽悠"的本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学的来地。

5

最会诡辩的大忽悠张仪

忽悠术揭秘:善于诡辩。

狡猾而又诡计多端为了达到忽悠的目的不择手段。

让你不由得不上当有时甚至过河拆桥。

即使被人揭穿了还能鬼言巧辩接茬忽悠。

让人应接不暇只有上当的份。

忽悠过程回放:拆散齐、楚联盟是张仪忽悠杰作之一。

他对楚王说: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

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

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

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

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

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

秦国会把占领楚国的六百里土地归还。

楚王一看有利可图就与齐国断交,

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商量收回土地事宜。

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

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

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

齐王大怒,决定与秦结盟。

这时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

自己答应归还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

楚王得知此事气坏了起兵十万攻秦,

却被齐、秦联军击败。

秦王提出换取楚国黔中之地的条件,

楚王竟然答复说只要让我亲手杀了张仪。

你不用换我奉送了。

张仪到了楚国买通楚王上下又开始"忽悠"楚王说:

我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你的黔中之地,

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

楚王觉得这事可行再加上下属替张仪说好话气也消了。

就这样齐楚两国都背离了"合纵"而与秦国结盟。

忽悠点评:张仪运用雄辩的口才,

诡谲的谋略游说诸侯。

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

"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

忽悠的本事可见一斑。

但是他出尔反尔过河拆桥似乎有些卑鄙。

他的忽悠本事用道德去评判就逊多了。

6

最具投资理念的大忽悠吕不韦

忽悠术揭秘:放长线钓大鱼。

眼光看得长远舍得投资。

能在某人未发迹之前就把他忽悠住。

有耐心、有的放矢好饭不怕晚。

忽悠过程回放:秦国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子楚。

因不受宠爱被派到赵国当人质生活很是困窘。

这时吕不韦就找到了子楚。

吕不韦本是河南大商人游走各国挣了不少钱,

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到子楚"奇货可居"就对他说:

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不信吕不韦又说: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而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

你又排行中间又不受宠,

长期在国外当人质你是无法争太子之位的。

子楚问怎么办?

吕不韦说:我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打通道路替你说话,

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感激不尽说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

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算是把子楚给"忽悠"住了。

吕不韦给了子楚很多钱让他交结宾客,

有了钱好办事子楚门前达人贵族络绎不绝。

吕不韦到了秦国拜见华阳夫人就"忽悠"开了。

说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

最难得的是常常念及夫人。

说子楚心中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这话可是受用得很华阳夫人听后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又"忽悠"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继承人,

说子楚不受宠爱如果得到夫人提携定会感恩戴德的。

经过一番"忽悠"子楚终于被列为继承人。

这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

庄襄王继位后立吕不韦为相,

从此吕不韦权倾一时。

忽悠点评:吕不韦堪称史上最能"忽悠"的政客。

从一介商人"忽悠"到一国之相,

靠的就是独具慧眼敢于冒险,

营造忽悠的氛围达到成功忽悠的目的。

而且摄政多年"忽悠"能量真是不小。

不过晚年没能把嬴政"忽悠"住,

落得饮毒酒自杀的下场。

看来就是再有本事的"大忽悠"也终究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7

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忽悠术揭秘:趁虚而入。

人的愿望越强烈就会越束缚自己的思维,

有时甚至犯些低能的错误。

对人对事都会疏于防范让人趁虚而入。

忽悠过程回放:秦始皇称帝后,

为了能仙福永享一心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

这时候徐福就出现了。

他选准秦始皇东巡去泰山封禅之时趁机上书,

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

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

秦始皇龙颜大悦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这事在《史记》中有记载:

"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但没多久徐福就将金银财宝挥霍一空,

于是又面见始皇说他见到了神仙,

但是神仙嫌礼薄,

需要些俊美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

秦始皇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

礼少了神仙肯定不愿意。

于是就派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秦始皇第三次东巡。

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

结果海上出来个大鲨鱼护卫着仙山异常凶猛所以无功而返。

这还行到嘴边的鸭子怎么能让他飞了呢?

于是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鲨鱼搏斗,

杀死鲨鱼兴冲冲的往回走,

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

不想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了,

最终还是没得到仙药。

而徐福呢?

东渡日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忽悠点评:徐福敢于忽悠生性残忍的暴君嬴政胆子着实不小。

他正是抓住了嬴政求药心切的弱点趁虚而入,

达到自己的目的见势不妙又溜之乎也。

跑到世外桃源落得个逍遥自在。

堪称史上最牛的大忽悠。

8

最炫的大忽悠烛之武

忽悠术揭秘:以迂为直,以退为进。

避开关键淡化主题故意绕开的敏感之处,

大谈其他的利害关系给你下猛料,

使你的思路为之左右。

忽悠过程回放:烛之武是春秋时期的郑国人。

一次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

烛之武受托出使秦国开始忽悠秦穆公。

他说:秦晋两国围攻我们郑国,

我们知道我们很快就要灭亡了,

可是大王想想如果灭掉了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好处多多那就请您自便,

可是郑国离秦国很远而离晋国却很近,

你们这么做只能对晋国有利,

会让晋国的领土得到扩展,

而晋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让郑国作为您秦国的友邦,

这样秦国使者往来路过郑国,

郑国还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倒是百利而无一害。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

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可是他却出尔反尔朝辞夕改。

既没有信誉野心又大,

如果它再把郑国据为他东部的屏障,

那么离侵占您秦国也就不远了。

总之这事对你秦国没有半点好处相反却能帮了晋国的大忙,

这里面的厉害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穆公一听对呀!这事还真得细琢磨琢磨,

幸亏你提醒要不就便宜了晋国了。

秦穆公一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还派兵帮郑国守卫不和晋国玩了。

晋国一看秦国撤兵了也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念头班师回朝。

这事在《左传》上有记载。

忽悠点评:烛之武短短几句话就把堂堂的秦国国君给忽悠了,挽救了郑国。

9

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禄山

忽悠术揭秘:装孙子耍无赖。

不要脸是看家本领,耍无赖是惯用伎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忽悠过程回放一:安禄山年轻时有一次偷别人家的羊,

遭到围打他大声呼喊道:

"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

不说自己偷羊却扯什么抵御番邦,

无赖的本性暴露无疑忽悠的本事看来是天生的。

忽悠过程回放二:安禄山见杨贵妃很是得宠,

就认了比他小十八岁的杨贵妃为干妈。

安禄山每次入朝时常常先拜贵妃后拜玄宗。

玄宗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先拜贵妃?

他回答说:"胡人先母而后父"。

安禄山十分肥胖玄宗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

他诙谐地回答说:"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

逗得玄宗哈哈大笑。

这个安禄山"忽悠"时还是挺能搞气氛的。

忽悠点评:脸皮厚是"忽悠"的最基本的条件。

安禄山甘当儿臣甚至充当跳梁小丑,

没点厚脸皮耍无赖的性体还真是做不来。

可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发动叛乱,

本性暴露无疑无赖到底还是无赖,

最终落了个被自己的亲儿子谋害的下场。

10

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忽悠术揭秘:睁眼说瞎话。

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常人说瞎话会有不自然的反应或脸红或口吃,

他瞎话谎话张口就来煞有介事让人不由得不信。

忽悠过程回放一:公元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

逃亡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奚族居住的地区,

被排外的奚王捉住准备杀死。

史思明一本正经的说:

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你们首领和亲的使者,

你们杀了我就会招来灭族之灾。

奚王被他唬住赶紧松绑奉为上宾。

忽悠过程回放二:奚王当时正有意巴结大唐,

来了使者真是天赐良机,和史思明一商量,

史思明说:我们派去的人档次不能低了,

低了显得不重视效果会更不好,

不如派你的大将军去这样才够分量唐皇帝会非常高兴。

奚王言听计从算是让史思明给忽悠住了。

当一行人到达边塞时史思明又忽悠守城将领,

说奚王表面上是去朝拜实际是要偷袭你,

你看他们最厉害的大将军都来了,

于是奚王派去的人全部被杀死。

史思明把奚族的大将军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那里领赏,

张守珪将此事上奏给唐皇大大称赞史思明。

史思明从此官运亨通。

忽悠点评:史思明说瞎话不加思索,

生就张口就来的"忽悠"本事,

不按套路出牌一般人是做不来的。

外加凶狠残忍铁石心肠最终达到他飞黄腾达的目的。

发动叛乱也是其本性使然终究会有败露的一天。

光靠"忽悠"到底是靠不住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皮肤病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