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m.39.net/pf/a_5127618.html
好的旅行就是要慢下来我在北京住了十六年之久,算得上是一位资深的吃货,经常看北京台李然、火旺这几个胖嘟嘟的油腻中年人介绍美食,印象最深的是西客站附近小马厂有一个新疆餐厅的烤包子。介绍的时候主持人几乎是流着口水介绍的,我基本上是哈喇子一地看完的,我家在西南三环万柳桥附近,骑自行车到小马厂也没多远,总共去了三次想吃烤包子,都没吃成,原因是这家烤包子店每天只烤三坑,每个坑个,8年那会每个烤包子5块,应该算是不便宜。那个店去多早都没用,根本排不上号,在北京没吃上烤包子算是一种遗憾。
年到了新疆在乌鲁木齐也吃过一次烤包子,吃的比较急,在烤包子店狼吞虎咽的吃了五个凉包子,喝了半壶砖茶,当时也没有觉得有多好吃。每每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新疆的这些老饕们都会跟我说,你没有吃到真正的从馕坑里面刚刚拿出来的烤包子,那才是食物中用火的极致艺术,舌尖味蕾的层次挑战让你魂不守舍。后来我一直寻找烤包子店,由于环境整治原因很多地方都不能用炭火烤包子了,我想烤包子的灵魂大概就是炭火的瞬息变化让每个包子有着千变万化的个性,就像羊肉串一样,失去炭火的羊肉串就像没了灵魂一样,我是拒绝吃的。
国画家杜玉寒先生
去年和杜玉寒老师一家人去南疆,我们沿着独库公路到了库车,库车在维吾尔语是胡同的意思,然而这条胡同连接的不是街巷,而是连接整个新疆东南西北的枢纽地带,能把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的南疆第二大县(第一大县是莎车县)叫做胡同,可见新疆之大。库车古代叫龟兹,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一个人走多远算是旅行?对于我来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旅行过程中不经意间有着偶然的邂逅,然后蹲在地上抽颗烟,拉个话,慢下来接触一下烟火气,让自己真正的融入到旅行的过程中,自己不是一个看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旅行中的人。本文作者在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千佛洞考察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流淌的子母河就是库车河,在克孜利亚大峡谷对面库车河边上有一个一座山,像极了一个躺着孕妇。世界文化遗产新疆最大的佛教寺庙遗址苏巴什古城
横跨在库车河两岸,
玄奘法师和龟兹国师木叉鞠多辩经的那座寺庙。
如果你想要找一道最具民族特色的小吃
那烤包子一定是不二之选
色泽金黄的烤包子冒着腾腾的热气
从馕坑里刚一出炉就端到你面前
咬开的第一口
羊肉鲜嫩汤汁浓郁
伴着皮牙子的甜软和孜然的香气
感觉浑身都酥了
对于外地人
烤包子不仅仅是吸引
还有火与面的艺术
在一座破破烂烂的用广告帐篷下,一溜水四个手工砌的馕坑,馕坑的表面油脂和灰尘形成一层厚厚的保护膜,油腻腻的。两个烤包子师傅跪在上面,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脸色黑黢黢看样子是父亲,一个年级也就是十三四岁脸上还带着稚嫩的应该是儿子。老者先将坑口的包子油腻泡的发白的手蘸山盐水洒向包子,然后捧起半捧盐水迅速洒向馕坑内,刺啦一声一团白烟夺坑而出,白烟过后老人腰子一躬,手一伸,啪的一声包子就贴在了坑壁上。
烤包子一定在刚刚出炉的时候吃最好吃,皮芽子(新疆人管洋葱叫皮芽子)在高温炙烤下不见了踪影化成汤汁,汤汁在高温炙烤下在面皮的包裹下在包子里面横冲直撞寻找突破口,如果有包的不结实的皮,汤汁会冲出来到馕坑顶部迅速降温化成油滴滴落到底下的炭上面,呲呲啦啦的声音在馕坑里此起彼伏,烤包子的表皮吸收了汤汁的蒸汽迅速结痂,不一会金黄色的鱼鳞状表皮形成,一坑烤包子等待着绽放那一刻。时间到,揭开盖,香四溢,贴在馕坑壁的烤包子整整齐齐焦黄油汪汪、亮堂堂。烟雾般热浪之后,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成为挡不住的诱惑,让人垂涎欲滴。
烤包子的肉馅一定是在天山上吃草的没有结过婚的羊娃子,如果是遇见羯羊羊肉那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个说法我没有去证实,我只是觉得没结过婚的羊娃子有点可怜,一道轮回竟然连个异性都没接触真的挺悲催的。经常运动的羊娃子后腿肉切成鹰嘴豆大小的颗粒,颗粒状的羊肉经过高温炙烤,包子内的蒸汽压力增强,锁住肉里面的汁水,这种颗粒羊肉口感细腻丰富,偶尔吃到筋膜能让你口腔肌肉带动牙齿,让咬合力度加大,口腔里有层次的变化是烤包子的精妙之处。
屋子里有一盆拌好的包子馅,颗粒状羊后腿肉鲜红透亮,块状羊尾油油脂白嫩,两者你中有我掺和于洋葱之中,和新疆的人一样简单实在,招人喜欢。洋葱在这里算是主要的调味品,馅料里的洋葱在经过高温炙烤后不见了,恰到好处的盐巴和孜然能让馅料口感适中。一个带着纱巾长的浑圆的维族大姐负责擀皮,在维族的眼光里,一个已婚妇女如果不胖那说明嫁的不好,男人没本事,我想这位大姐一定是嫁得好。两个人在包包子,死面擀成的皮子薄而松软,融入羊肉的馅子香而绵长。包子呈方形,五六岁孩童拳头大小,速度很快,偏偏包子滚滚来。
有一种人生叫外焦里嫩咬开一口浑身都酥了。站着吃吃烤包子的最大收获是不仅能够享用特色美食,还能近距离感受整个制作过程。从和面、剁肉、拌馅到擀皮、包馅直至最后贴上坑壁,实际就是一条流水线,分工明确,动作连贯,看上去是一种视觉享受。一间小屋,三五张桌子,这边人还没吃完,那边已经有人等候了。再看屋外树底下,桌子座无虚席,没有一时半会是凑不到跟前。刚出锅的烤包子被垫着报纸放在伤痕累累的不锈钢盆时,那种皮色黄亮,浓郁的香味会瞬间刺激你的所有感官,估计这些穿拖鞋的裤衩食客们是等不到回家就会忍不住拿一个出来“偷吃”,这种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好吃的不得了的东西常常是走着走着就吃完了,不得不返回来再买一次。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雄辉先生
燕上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年文先生蹲街头吃烤包子
看见一个漂亮维族小妹用尖尖手指捏着烤包子吸吮里面的汤汁,很想去搭个讪聊个天,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岁数有点大,虽然爱美的心人皆有之,可是被人家说成老不正经也是常有的,人老了就要把喜欢隐藏起来,否则的话被人说成老流氓。
中午的阳光漫上千年土墙,影子分明,像极了蒙德里安的线条色块分布。有些年头夯土的木质大柱更显得古朴沧桑,千年土墙映着阳光,格外温暖。街道里面斑驳的门大多虚掩着,门上的铁环被时光洗得闪闪发亮。库车老城一切都显得缓慢而平和,人们保留着很久以前的生活方式。节奏很慢,慢的游客们都停下了脚步,嗅一嗅空气里弥漫的炙烤味道,听一听鸽子在空中留下的哨音,看一条小花狗从身边溜走。在人气很高的热闹街巷热斯坦老街。这时候你身边经过的都是有着好看的圆圆的眼睛的维族人,光着膀子晒得冒油奔跑玩耍的维吾尔族少年,缓慢行走的扎着头巾浑圆身体的维吾尔族妇女,头发眉毛胡子一把白的慈祥的老者。虽然我们之间语言并不通,我们的微笑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友善,在这里一个来自内心的微笑就能让你完全的融入到库车老城。
借着烤包子给大家说一下皮芽子(就是大家熟知的洋葱,新疆人都管洋葱叫皮芽子)。人类种植洋葱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能能有年左右。埃及人非常喜欢洋葱,觉得洋葱的一圈圈的鳞茎很美,象征着永恒的生命,法老拉美西斯四世,下葬时眼眶里都塞了洋葱。罗马的角斗士则会用洋葱摩擦自己的肌肉。中世纪的欧洲人会用洋葱来付房租,或者当作礼物送给朋友——这估计和洋葱耐储存的特性有关。古代秃顶的欧洲人还会把切开的洋葱头用来摩擦头皮,把洋葱敷在脸上试图减少雀斑。
戴着泳镜切洋葱:在北京的时候有一天我切洋葱泪流满面,我的大学同学在美国给我发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