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话答阑捏木儿格斯之战下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1

眼看塔塔儿人的主力已经悉数溃败,秦军主帅高丑奴将马鞭猛然挥下,身后最后一支预备队也汹涌而上,赶去收拾残局。

高丑奴的精锐卫队万余人俨然成了压倒骆驼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就无力支撑的塔塔儿人见黑压压的秦军不断涌出,再也无力支撑,几个塔塔儿部落丢下漫山遍野的死尸向着草原深处遁逃而去,塔塔儿人大片灰黑色的军势,仿佛刹那间被突如其来的大风吹走了一般,却已是大半不见了踪影。

远处的哈拉哈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粼粼的波光,一阵大风吹来,夹杂着青草香味的血腥之气,却铺天盖地地弥散开来,而极目远眺,茵茵草原此刻已变成了尸山血海,更有无数重伤濒死的战马犹在哀鸣不已。

见天色渐暗,敌方又占有地利之便,战场经验丰富的秦军统帅高丑奴深恐中了塔塔儿人的圈套,正要下令吉尔马兀止军勿追,突见一斥候自前方远远驰来,来到丑奴身边,翻身下马,禀道,

「禀大帅!吉尔马兀将军率万余怯薛军精锐,已经兜着塔塔儿人的屁股冲进了山谷之中,看来是要除恶务尽!」

高丑奴却隐隐有种不详的预感,此刻随军长史崔圮上前献策道,

「大帅!吉尔马兀乃天子信臣,备极荣宠,所领皆羽林健儿,乃天子亲军。今若其有失,大帅却是难辞其咎也!」

高丑奴心中一凛,动容道,

「眼下敌我情势未辨,若是塔塔儿人设下的奸计,该当如何?」

崔圮胸有成竹道,

「属下是并北人士,早年曾远赴漠北,对蒙古地形略知一二。其地广而低平,其远旷而不毛。虽有小山,不足为恃也。今属下细察战阵,观塔塔儿人确已溃败,且其四万之众,死伤过半,纵有残军,又有何能为?大帅若不引军直入,难道功劳皆归那蒙古小子不成?」

高丑奴听到这里,便不再犹豫,催督麾下大军,一齐冲入了山谷之中……

2

近日太宗皇帝睡得颇不踏实,连日来还做了几个噩梦,每每于梦中一身大汗地惊醒。很多次,到了四更天,太宗便再也睡不着了,便独自起身持诵《心经》,庶几能得片刻宁静。

而说到那连续几天几乎都一模一样的梦境,则更是让太宗皇帝心中笼罩着一层阴影----

两头猛虎在旷野厮杀搏斗,一虎受伤而逃,一虎随后便追,追到一土坡后面,突然那在后追赶的猛虎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随即半个身子便陷在了突然出现的陷坑中,几乎动弹不得;随后那被追的猛虎反而回过头来猛烈撕咬……

至于这梦的结果,却记不太清楚了。

太宗皇帝苦思冥想之间,终于身躯一震----

他想到了蒙古高原上正在发生的战事。

派遣快马赶赴战场探查消息的太宗,最终等到了从哈拉哈河风尘仆仆送回的败报----

高平郡公、归德大将军、御前背嵬乘骑步军右军都统制高丑奴及副将合罗侯吉儿马兀等率五万步骑,大战塔塔儿联军四万余人,先胜后败,在旷野血战击溃塔塔儿主力之后,被敌军诱入答阑山中,先是中了拒马之计,进退不得,随即为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塔塔儿精骑五千人一分为二。

陷入重围的秦军血战数日,终因地势不利及缺乏粮草而大部就歼,高平郡公、归德大将军、御前背嵬乘骑步军右军都统制高丑奴及副将合罗侯吉儿马兀皆于焉战死;而战殁此阵者,尚有三万余步骑。最终四面溃围而出者,包括轻重伤者在内,不足万人。

看似弱不禁风的塔塔儿人,却最终完成了战局大逆转----

秦国最精锐的怯薛军,几乎被塔塔儿人全歼,柱国大将第一次在战场被蛮夷击毙!

这一败报震惊了秦国朝野,震怒已极的太宗皇帝当即决定于三日内发兵三十万,兵分五路,大举讨伐塔塔儿人!

然而命运却给太宗皇帝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之前被塔塔儿人大败的忽图剌汗及其骁将也速该,趁塔塔儿人大败秦军稍有疏忽之际,趁着夜色突袭了塔塔儿人的营地,将其残军并老弱妇孺四万多人全部屠戮殆尽!

而蒙古王忽图剌汗及乞颜部首领也速该遂正式并吞了塔塔儿人的全部营地,缴获了塔塔儿人的全部牛羊和物资;不仅如此,他们还接受了战场上的全部秦军器械装备,并用武力胁迫那些秦军的残兵败将加入蒙古军;否则便将秦军将士用土埋至颈,只露出头颅,而后以战马狂奔践踏----

蒙古人就是用这种残酷的方法,处死了上千名不肯降蒙之秦军将士。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漠北草原上一个强大的对手消失了,而另一个几乎更为凶残、也更为横蛮的部落崛起了。曾经是汉人颇为自豪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计,却被这群草原上的汉子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想到自己忙活了半天,最终却给所谓的「蒙古王」做了嫁衣裳,太宗皇帝不禁喟然长叹道,

「此天意也!」

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3

占有了乞颜、蒙兀、塔塔儿、汪古、王吉剌诸部领地,实力已大为膨胀的忽图剌汗遂正式与秦国决裂,他不仅宣布放弃秦国的「蒙古王」封号,而且见风使舵地投靠了金熙宗完颜亶,被喜出望外的完颜亶封为「札兀惕忽里」,加太尉、瀚海郡王,统辖漠北军政大事,并命其率本部人马攻伐秦国。

太宗皇帝只觉得一阵气血上涌,眼看站立不住,身边近侍急忙上前扶持。而正在此时,又传来了金熙宗废刘豫齐国并准备与宋国议和的绝密情报----

金人灭掉了亲手扶植起来的齐国,将其河南、山东诸地纳入直接统辖之下,无疑对于秦军由河北南部南下中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与宋国议和,对于秦国来说则意味着更大的麻烦,因为这样一来,金军就可以从淮河、汝水一线北撤,用于河北、关中的对秦战争。

太宗皇帝终于明白了:

蒙古人深谙远交近攻之计,将投靠与背叛的计策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得到自己的帮助消灭了几个势力最大的敌手,实力膨胀之后,便迅速改换门庭,投靠金人,转而向着自己凶猛地扑来!而有了蒙古这个绝佳的打手,女真人便大大改善了自己四面受敌的境地,可以从容地调集兵力,而后对秦国发动两面夹击!

若是女真金国与宋人议和之后,其远在荆襄、二川、陈蔡、两淮的军队,便可以源源不断地北上,或攻河北,或伐关中,让秦国陷入三面受敌的窘境!

此时的太宗皇帝,真有「屋漏偏逢连夜雨」之感,而与重臣紧急商议之后,发现眼下急迫之务有三,件件皆刻不容缓:

一、眼下蒙古势头正猛,不可与之争强,尽量先稳住忽图剌及也速该,先扫清其外围的蒙古部落,而后再徐图进取之。

二、尽一切可能拖延宋金议和的时间,拉拢宋、金朝廷中的主战派,为自己争取战略缓冲期,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三、重新划分战区,对金国的防御与进攻,应置于压倒一切的战略地位。

而说到拖延宋金和议,太宗皇帝却突然想到两个人来,便一扫之前的窘困,意气风发地对诸臣道,

「朕有二人,可救社稷之难!」

群臣议论纷纷,争询其人名氏,太宗遂开口言道,

「其一,复姓宇文,名黄中,道君皇帝[1]改其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其先祖河南人,为吾故旧,唐末避乱入蜀。徽宗大观三年(公元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历仕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后任黄门侍郎。建炎[2]初,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其人忠勇无匹,据金廷之线人密奏,虚中曾以所据位柄,暗中联络中原、东北豪杰义勇举事复宋。今为伐金大业,其正可大用也!」

也有廷臣当即表示了异议,

「观虚中之志,意在复宋而破金,而眼下宋弱而金强,与金和议有利于宋廷恢复实力,徐图北进。且恐虚中不合我大秦之意也!」

太宗皇帝微笑着摆了摆手,

「非也!金强宋弱乃之前两国实情,而今世易时移,战局已经朝着向南宋有利之方向发展。首先,在川陕,宋军击败金人入侵,稳定了巴蜀形势;其次,在江淮,刘锜所部多‘八字军’旧部,能战之兵不过五千,却能出神入化,制敌先机,终得顺昌大捷,破兀术十万大军,出使金国的洪皓,也就此战奏报宋高宗道:‘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随后宋军展开反攻,形势正一片大好。此时,金人已意识到优势已失,遂提议和之策,而虚中自然洞悉内情,又岂能中金人圈套?」

4

群臣方才大悟,当问到第二个人是谁时,太宗皇帝却故意买了个关子道,

「此人亦我中原袍泽也!崇宁二年,他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宣和四年,枪手陈广以技击教之,一县无敌;建炎四年,率军败金人于建康东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败金人于新亭;绍兴四年,挥师北伐,收复襄阳六郡,后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三十二岁,为两宋最年轻之建节者;绍兴五年,受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封武昌郡开国侯,平定杨幺之乱;绍兴六年,徙镇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同年八月,北伐复商、虢二州;十一月,伪齐进犯江汉,破伪齐加兵宛、叶之间。绍兴七年二月,拜太尉,升宣抚使。眼下,其率军北进中原,与金人争衡河洛之间。其军号‘岳家军’在宋军之中独树一帜。骁勇善战,军纪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亦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当即便有数人猜了出来,

「陛下,此宁非岳飞岳鹏举乎?」

太宗皇帝笑答道,

「正是此人!」

门下侍郎范绛于文臣中,不谙武事,闻飞战绩,不禁问道,

「岳家军何德何能,能百战克捷,摧破金人如此?」

太宗皇帝遂向诸臣分析道,

「岳飞所以纵横海内,百战百胜者,原因无他,乃仁、信、智、勇、严五事。有功者重赏,无功者重罚,行令严者是也。故《三略》有云:‘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中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又云:‘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士,则士死之’。孙子拘于军事,以战胜为上,故以智为先;而鹏举以行军、接战为拯民济众之具,以仁为先,以信次之。故岳飞麾下者,人百其勇,如孟子所云‘仁者无敌’也!」

「岳飞部众原先大多是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所以能奉令承教,无敢违戾,主要是靠着严明之军纪以及刀斧棍棒之威[3]。」

太宗皇帝还继续介绍道---

岳飞将「五德」的次序有所调整,将「仁」字放在第一位,应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岳飞在奏章中曾写道,

「臣闻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岳飞治军,主要还是以「廉」字「正己」、「自治」,以「仁」和「严」字「正物」、「治人」。岳飞治军虽严,却严而不酷。岳飞对百姓,对部属,甚至对降敌,都本着儒家「仁心爱物」的理念对待。

岳飞严禁军队抢劫和骚扰百姓,这正是岳飞「恤民」精神的体现。

有一次,岳飞看到一个提辖官鞭打军士,立即加以制止,

「且教训之,勿轻笞辱也!」

岳家军裨将杨贵的一个兵士擅离队伍,杨贵大怒,将他脔割致死。在调查此事的原由之后,岳飞说,

「擅离队伍,罪未至是,汝当以死偿之!」

岳飞当即脱下自己的衣服,以收敛这个兵士的尸身。杨贵惶恐万分,经众将「罗拜祈免」,岳飞方才允许杨贵立功赎罪。

在战争史上,不乏好战嗜杀的将领,他们的特点是将战争作为乐趣,草菅人命,动辄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岳飞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心爱物」。

岳飞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

「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是以信义著而敌人不疑,恩结于人心,虽虏人、签军,皆有亲爱愿附之意」。

这种「以仁为本」,珍视人命的军事观,正是其能所向披靡,深受敌我官兵信赖的根本原因。

同时,在物质供应匮乏的情况下,岳飞特别注意抚恤军卒。他「奉己至薄」,经常与最下等的军士共餐。酒肉一定均分部属,如果酒太少,则搀水共啜。

行军时,逢军士露宿,岳飞自己也不入馆舍;出戍或出征时,岳飞让妻子李娃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

战斗时,岳飞只简单要求普通军士「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而岳飞自己则常「亲冒矢石」、「摧精击锐,不破不止」,「每战尝自为旗头,身先士卒」,成千上万将士的动止进退,都唯「旗头」是瞻,看岳飞如何挥动手中旗帜。

军士有伤病者,岳飞得知后就亲自慰问,甚至亲手调药;将士战死者则吊唁尽哀,抚育孤寡,「其有死事者,哭之尽哀,辍食数日,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岳飞训练军队十分严格,平常训练也按实战和临战要求进行。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王御军重搜选,谨训练,背嵬所向,一皆当百。如注坡、跳壕等艺,皆被重铠,精熟安习,人望之以为神[4]。」

岳飞重视对军队的教育。每次「临戎誓众」,岳飞「言及国家之祸」,往往「仰天横泗,气塞莫能语」,将士都欷歔感奋,愿效死力[5]。

5

南宋王自中在淳熙十五年(年)九月所撰的《郢州忠烈行祠记》中,曾将岳飞的治军品行归纳为以下八点:

一曰忠:临戎誓众,言及国家之祝,仰天横泗,士皆欷欤而听命。闻大驾所幸,未尝背其方而坐。

二曰虚心:食客所至常满,商论古今,相究诘,切直无违忤。

三曰整:兵所经,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

四曰廉:一钱不私藏。

五曰公: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万人如待一人。

六曰定:猝遇敌,不为摇动,敌以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七曰选能:背嵬所向,一皆当百。

八曰不贪功:功率推与其下。

岳飞本人对岳家军将士的素质感到很自豪,曾说:

「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岳飞在庐州时,曾「遣骑驰奏」,恰遇大江「风暴禁渡」,别人制止这名骑士渡江,这名骑士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于是自驾一叶轻舟,出没狂风巨浪之中,终于抵达彼岸。

岳飞还有一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由于岳飞仁严兼济,恩威并施,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在岳家军将士中,养成了—种雷厉风行的军风,令下如山倒,「御众得其死力」。

建炎四年,对岳飞有相当了解的宣州文士邵缉,特地向南宋朝廷上书举荐岳飞。邵缉在他的上书中不仅对岳飞近年的事迹加以总结,而且倍加赞誉:

「伏见武德大夫、英州刺使、御营使司统制军马岳飞,骁勇精悍,沉鸷有谋,临财廉,与士信,循循如诸生,动合礼法。……去冬江上之战,战士蜂屯,飞独争先奋击,迨官军不胜,他将皆鸟奔鼠窜,飞独置寨蒋山,孤军转战,且行且击,斩首以千百计者不知其几。诸将溃为群盗,纵兵劫掠,飞独顿兵广德境中,资粮于官,身与下卒同食,而持军严甚,民间无秋毫之扰。」

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军纪严明,在南宋中兴诸将中位居第一。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岳飞军纪之事----

岳飞曾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行军路过庐陵,将士借宿民居。天刚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之后方才整军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

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士兵,

「大将军在何处?」

那个士兵回答说,

「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南宋朝廷在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的《制词》中赞扬岳飞,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充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精忠许国,沈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威信著明,师行而耕者不变。久宣劳于边圉,实捍难于邦家。有公孙谦退不伐之风,有叔子怀柔初附之略[6]」……

[1]指宋徽宗。

[2]南宋高宗赵构年号。

[3]见《金佗稡编》卷九之《遗事》。

[4]见《金佗续编》卷23《阁学刘光祖襄阳石刻岳鄂王事迹之二》。

[5]见铁血社区《岳家军的军纪如何?(也谈岳飞治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6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