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教育的情调
自5月24日起,开始阅读并批注《教育的情调》,黑色是原文,红色为批注。
依据文本:(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合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年9月第1版。
气氛的作用
父亲在用电脑,他正在赶一项即将到期的任务。马克在书房的一个角落玩耍,不小心碰到了头。很显然问题并不大,但他还是哭着向父亲跑去。父亲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他很快推开了椅子,把马克抱上膝头。“哦,孩子,碰了一下,是吗?让爸爸抱抱。感觉好一点了吗?”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久。父亲不由自主地感到他的工作受到了打扰,他分心了。这从他的声音和手势中可以感觉出来。
这样一来,马克就可能得到两种信息。一种是:“到这儿来,我来照顾你。”另一种是:“我很忙,别烦我。”如此而已。“你为什么不去你妈妈那儿,告诉她你碰了头?”马克乖乖照办,感到有一种矛盾的气氛在空中飘荡。这些琐碎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孩子们有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这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不可能一直或永远用教育学的态度对待孩子,对此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有时候我们很失望,或者心情不好,最不想做的就是面对一屋子的孩子。有时我们也很不幸地会犯错误或者对教学不够尽职。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做得足够好了,却沮丧地发现我们要么做错了事,要么判断失误,要么达不到要求,要么忽略了某些事情。事实上,教学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教学并不完全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教学中表现出的心情、语调和气氛,同道德、情绪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养育也是如此)。
母亲说:“我想我们可以去溜冰或者游泳。”但是她的声音很平淡,她的手势缺少力量,于是孩子们的反应也很不热情,甚至有点儿漠不关心。本来一件很有趣、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因此而变得枯燥无味了。孩子们收到了矛盾的信息。
每个家庭、每间教室、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的气氛。问题并不是学校应不应该有一种无处不在的气氛,而是什么样的气氛比较适合它、值得它拥有。“气氛”(atmosphere)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是一个充满蒸气的球体:它包围并影响着周围的一切。教堂里总有一种超常的气氛,雄伟的建筑让人感到畏惧,而在旅游者看来,整个城市甚至都充满了一种特别的情调。
家庭和工作场所也有其独特的“气氛”,其中不乏一些小物品的“功劳”。这张椅子曾经是爷爷的,奶奶经常在那盏灯下做针线活,小辈们总能从台灯和椅子中感受到父辈和祖辈的关爱。这种气氛和感觉意义深远。通过这些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气氛是世界之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校也有气氛。父母亲可以通过家长接待日感受到学校的气氛。学校带给孩子们的可能是陌生感和压抑感,也可能是归属感、安全感和自信心。
一个地方的气氛是很复杂的。如,一个地方可能让某个孩子感到威胁,产生恐惧感,而另一个孩子却可能在其中产生冒险和挑战的欲望。一个地方的气氛还与我们的性情或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它也与当时的景象有关,比如漂亮的夜景能带给我们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和安宁感。气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所有方面:物体(一幅有品位的画,一张舒适的椅子),地点(一片宁静的风景,一个美丽的海滩),事件(一场欢乐的毕业典礼,一次庄严的演讲),时间(一个愉快的收获季节,一个欣慰的结局时刻)。更恰当地说,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对象而言,气氛都是人们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受。
所以,认识气氛这一现象的意义在教育学上非常有益。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懂得气氛对人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敏感的老师知道怎样创造一种适合学习和生活的气氛。对于学校应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老师们的看法可能不一样,但是他们无不认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方式去体验学校这一时空性的、有形的实体带给自己的感受。
大多数老师凭直觉知道这一点,所以用彩色的和有趣的材料装饰教室的墙壁。
老师必须学着对孩子如何感知影响学校和教室气氛的复杂因素具备适当的敏感性。学校和家庭一样特殊:这是一个给孩子提供时间和空间,从而帮助其在走上社会前探索世界的地方。一方面,学校是一块保护孩子的领地,是他们对现实社会还没有充分心理准备时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学校也是培养孩子从独有一片天地的家庭走上社会的一个特殊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是联系家庭和大千世界的一座桥梁。
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很希望体验到那种亲切、安全的气氛,同时也希望体验到那种去探索社会和神奇客观力量的诱惑力。一走进一间教室,我们很快就能感受到这里实施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教室里的气氛会告诉我们这里的老师对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孩子的成长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
教室的生活空间、它的外观和精神上的特质,应该提醒我们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学校是孩子们探索人类世界各个领域的地方。小学的教室教给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数学的、社会的、历史的、音乐的、文学的和天文的等。中学的教室则拥有能体现各个学科性质的气氛。比如,一间生物学教室就完全不同于一间艺术教室。
学生一踏进艺术教室,她的态度取向就变得与刚才在生物教室时的完全不一样了。刚才,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讨论人手的结构和功能,她仔细观察了灵长类动物和智人骨头进化的特征。她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手指逐渐变直,并且拇指的指骨逐渐变宽、变长。拇指及其相关的肌肉组织多么有用啊!
然而,当她踏进艺术教室的时候,她看见老师的桌子上放着雕塑艺术家罗丹令人赞叹的作品《祈祷之手》(PrayingHands)的复制品。有些学生很惊讶地轻声笑着。栩栩如生的手指,虔诚的祈祷,这已经超越了物体本身的力量。它神奇地传递了一种恋世的情感。教室里的气氛大不一样了。
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各有自己的价值、感受和信仰。如果将“鞍形关节”“拇短展肌”“大拇指最后一节的进化”这样的术语和罗丹的手指雕塑联系起来,那将多不合适啊!同样的一只手却对应着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事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写到这儿,我看了一眼自己的手。多么奇怪的东西。我不禁想到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的一首诗。他回忆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手在桌子下面摸索什么东西,好像手本身有生命一样。它像一个陌生物体,在一个不同的神秘世界中拥有着它自己的脉搏。我回忆着诗里描绘的意象,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试图找到确切的字句,但是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前面的段落,我的思绪立刻又回到了教室,又一次对手在不同的气氛中有不同的表现感到惊奇。
为了在家中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我们仔细选择墙壁的颜色、家具的质地和布置,还有那些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被我们忽视、等到弄丢了才会觉得可惜的小物品的摆放。同样,老师也很仔细地、敏感地装点着教室。
教室里的一些摆设告诉孩子们学校对他们的具体要求,提醒孩子们生活需要秩序。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时间限制、学校让人学会正确处理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计划安排的时间和实施与完成的时间、个人时间和集体时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关系。
教室里的摆设还能告诉孩子们家庭和社区中所没有的关于世界的其他方方面面。城市里的教室提醒孩子们世界并不都是水泥和塑料制成的,还有很多有机物质,比如:毛线、布料、泥土、黏土和植物等。这样,孩子们的世界就能变得丰富起来。
教室里的摆设和装饰也可以帮助孩子们重新理解过去所学知识的含义。露西在教室里第一次认识了蜘蛛。后来有一天她发现卧室角落里有一只蜘蛛,她赶快和爸爸商量该怎样处理这个小生物。抓住它然后将它从窗口放出去,还是顺其自然?最好顺其自然吧。第二天,小蜘蛛在屋顶天花板上的一个角落里安家了。她将窗户半开着,让小蜘蛛可以选择是走还是留。到学校后露西又一次仔细观察了蜘蛛的照片和图画,因为家里的那只小脚朋友已经激起了她观察这些图画的浓厚兴趣。老问题有了新意义,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小蜘蛛看见什么了?”“它看见我了吗?”“它是公的还是母的?”
气氛是我们体验生活空间的方式。气氛是老师将自己呈现给孩子们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们将自己呈现给老师的一种方式。心情的好坏通过身体姿势和话语的音调反映出来。当老师阅读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的故事《快乐王子》(TheHappyPrince)时,一种关乎于心灵的美好和敏感交织在讲述故事的全过程中。到结尾的时候,老师的音调稍有停顿,它深深净化了不少孩子的心灵。爱的牺牲为什么如此美丽,小燕子又多么令人伤悲!
老师慢慢合上课本,教室里一片沉寂,连那些并没有被故事真正打动的学生们也停止了讲话。这种沉默也是一种情调。它不仅仅是声音的消失,也有它自己的内在品质。在寂静中老师合上了课本,但是故事还久久地回荡在空中,让人回味无穷。这是深思时的沉默,这是反省时的沉默。这种沉默与孩子们在参加数学考试时的沉默是完全不同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