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建立,人参功不可没

人参传承至今,有着多年的历史,它回阳救逆、养生滋补之功效不断被人传诵,是名副其实的“百草之王”。但作为历史悠久的神草,人参的作用可不只是“滋补养生”这么简单,它曾经延伸到了政治层面,为女真族的崛起以及清王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满语中,人参叫做“奥尔厚达”,“奥尔厚”意思是“草”,“达”表示首领、头人。所以“奥尔厚达”的意思就是“百草之王”,这个名称也体现了满族人对人参的崇拜与珍视。在满族人的祖先创建基业的时期,正是通过人参交易换来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物品----“铁器”。

今天的辽宁省北镇市,是明代东北的军事重镇广宁城所在地,著名的广宁马市即设在北镇市境内的马市村。明永乐初年,政府开设了辽东开原、广宁马市二所,用于女真族人(后来的满族人)与汉人开展贸易。马市的设立,满足了女真族人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他们获取生活、生产资料的主渠道。由于人参的稀缺性、珍贵性和全面而强大的滋补功效,在以物换物的互市中,用人参换取铁器很快便取代了马匹交易,成为了贸易的重点。因为这里最早开发,并且长期进行铁器产品交易,形成了大量的手工作坊,主要生产犁、铧、镰、刀、锅等生活用品,而女真族人也经常用人参换取铁器,满足他们的生产和家庭所用。

据万历11年7月至万历12年3月的一份“马市抽分档册”记载,在这8个月之中,女真族人在开原和广宁马市共交易26次,累计出售人参.5斤,其中一次交易就售出人参斤。面对女真族人日益旺盛的铁器需求,明王朝最大的担心就是女真族人通过大量购买铁器而打造兵器。因此屡屡颁布“禁铁令”,甚至连买卖铁锅都受到限制。然而在马市之外,女真族人同汉人的黑市贸易和私下交易却越来越兴盛。铁以生铁和铁制品等多种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入女真族人手中,事实上,女真族人很快就利用交易来的铁器武装了起来。

万历末年,徐光启在奏疏中提示了努尔哈赤的情况,女真骑兵的盔甲、面具都用精铁打造,就连马匹也以铁甲防护。禁铁令形同虚设,根本原因在于明朝的贵族和富户人家无法戒除对人参的嗜好。

明代时期,上党人参已经绝迹,人们享用人参,主要依赖产自东北地区的“辽参”,不过明朝政府对人参贸易有着严格的管控制度,万历时期的礼部官员李日华说:“今人参惟产辽东东北者,世最贵重,有私贩入山海关者,罪至大辟”,但即便如此,宫廷贵族对人参仍贪得无厌。宫廷内务府甚至每年给辽东边官规定进献人参、貂皮等珍品的数额。为完成额度,边官们动用兵力和百姓,千方百计用铁器从女真族人手中换取人参、貂皮。明朝末年,人参交易已从铁器升级到了火器,借助人参贸易,女真族人实现了铁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并壮大了武装力量,从而拥有了与明王朝抗衡的实力。

公元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起兵反明。“七大恨"中第三恨与偷采人参有关,当女真族与汉族之间因为盗采人参发生流血冲突事件时,努尔哈赤指责明朝边官背弃前盟、欺压女真。为防止外族进入自己的领地采挖人参,努尔哈赤曾与明朝辽东副将祭天为誓,立碑划界,约定满汉之人如有偷越北边者,杀无赦。

然而随着人参成为汉族、女真族和朝鲜族三族争相夺取的自然资源,越界偷采所引发的族群纠纷甚至流血事件愈发激烈。努尔哈赤所谓“七大恨”只是借口,他并不甘心臣属于明王朝,而有了与之分庭抗礼之心。但不管努尔哈赤为何起兵,人参确实为女真族人民换来了大量的铁器和武器,在努尔哈赤武装力量的提升,以及战胜明朝建立清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推动作用!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视长白山及其支脉是“龙兴之地”,视其山野甚至一草一木至为“神圣”,为保证长白山区野生人参能长期供应皇族们享用,以防人参资源枯竭,曾对长白山区采取“封禁”政策,清朝康熙三年御令封山长达年。而现在的“辽宁宽甸天桥沟一带”被封为当时的皇家禁地,作为御用参场,采挖的成年野山参作为“国参”,专供皇室享用,完整地保护了当地植被及自然环境。也正因如此,这里才最适合野山参生长,全球最大的“天桥沟野山参基地”才会在这里诞生。

参仙源会员俱乐部

集各类野山参养生产品

野山参

知识

科普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夏季养生产品

赞赏

长按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2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