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文观止金岭的路散文3篇,诗3首

治白癜风的中药 http://m.39.net/pf/a_4769864.html

金岭的路‖‖颜德贵

我的老家就在金鸡岭东侧,距离金岭村一公里。金鸡岭东北边有一条小河沟,从蔡田、张田、喻堂、喻田,流向但家冲,经何店、高店蜿蜒流向大悟澴河。

喻堂小学曾经是一个老祠堂,就在金鸡岭山梁的北脚下。我到喻堂启蒙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金鸡岭。那时的路只是用锄头在山坡上刨出来的一米左右的土路。上学放学,孩子们嬉嬉闹闹,随便一脚就可以踢着石子玩。路两旁有田地,路边到处都是杂草,路上也有。有一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足以证明那时到金岭是没有通车的路。我大约十来岁,记得那时提倡移风易俗,走亲戚不准拿礼物。过年的时候,在我家对面小河沟边的路口,有戴着红袖章的民兵在值岗,盘查过往行人。一个中年男人挑着两个大箩筐,从王店过来要到金岭那里去,被民兵拦住了。因为不配合检查,在拉扯的过程中,坐在一头箩筐中的小孩被甩到了水中。于是大吵大闹起来,担子另一头的饼子、油条之类拜年的礼物也散落一地。蔡田跟金岭相连,踩着石头,跨过小河沟便是金鸡岭东侧的坡地,可那时我还没有翻过这道坡。

三十多年前,在我家对面小河沟边的山坡上,有了一条“机耕路”通往新府金岭。虽然是土路,不宽阔、不平整,但可以开拖拉机、拉板车,人们行走也很方便。那时我到过金岭村好几次。一次是到颜家田看望几位初中的同学,在颜为林家中住过一晚。那时的金岭还是很闭塞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那时的一切,连我们人自己也都有些土里土气的。另外几次是高中放假时我到金岭张湾去“打米”“打面”,有时是去“打花生棵子”(将晒干的花生棵用机器粉碎用来喂猪)。有时肩挑,有时用板车拉着。简易的机房就在金鸡岭西侧的路边上,半山腰还有一口水塘。打米、打面这种活看似简单,但对于常年在读书的学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体力活。那时,挑着担子走过金鸡岭这个山坡,一上一下已觉得坡好长好远,好陡好难。那时的路很简陋,金鸡岭两边山坡上没有住户人家,并且小时听说这一带到处都打过仗,死了好多人。慢慢行走在荒山野岭,心中多少还有些恐慌。

二十年前的金岭村已经有了在当时看起来相当漂亮的石子柏油路。那时我也才正真了解了金岭村。有好几次,骑着自行车,从白云,过新城,到新府,穿越金岭村回老家。一路比较平坦,路随山转,村依路边。沿途的村庄宁静幽美,穿行其间,自在悠闲。有一次,我甚至是抱着不满一岁的女儿,从新府一路走回老家,居然没觉得累。至今我的脑海里还保留着一幅世外桃源般优美的画面:路过金岭村一带时,在灰色的树、灰色的村庄、灰色的大地为背景之上,路对面的颜家田、小张湾、大张湾,漂浮着一片片轻烟红云般的桃花、如雾霭白云似的梨花,美丽动人!

这两年,金岭村我就去得多了。一是清明节到颜氏宗祠拜祭先祖,一是随朋友们观光旅游。今年,金岭的路更宽阔、更畅达了,亮丽的道路甚至延伸到村中几个小湾子的家家户户。金岭的路正如金岭村一样已实现华丽转身,好宽、好美!

党的扶贫政策让金岭村变化之神速,令我感觉恍如隔世,故记之。

金岭的酒‖‖颜德贵

金岭的酒,家乡的酒,淳朴,厚道,看似平淡、无奇。

看见老家人酿酒的场景,那还是八几年分田到户之后。秋冬时节,就在湾前门口干涸的稻田中央挖一个大坑,架起一口大锅,烧起柴火。然后,将已发酵好的稻谷、大麦装到一个木甑中,进行蒸馏。白酒像涓涓细流从甑上的一个管子流到瓦瓮或塑胶壶中。有人还当场接半碗酒尝尝,然后大家品评一番。这时候,满湾便飘荡着纯纯的酒香,让人自然想到快过年了,或者是哪家有喜事。

我们湾子的人不太会酿酒,一般请新府金岭那边的师傅。家酿的白酒是地地道道的粮食酒,主要是稻谷,条件好的、更讲究一些的,可以加一些高粱、大麦之类的杂粮。新酿的酒酒气很冲,带着醺人的热劲,一口喝下去,就觉酒力马上传遍全身。不过,农村酿酒纯为自饮的少,主要还是待客。那时粮食很珍贵,并不是家家都酿酒。因而,酿好的白酒一般存放很长的时间,待到逢年过节或有客的时候拿出来,坛中的酒愈发久而弥香。我家那时就有一个圆圆的坛子,叫作“酒坛”,外表乌黑光亮,一直保存了好多年,估计能装五六十斤白酒。记得当时还有一种叫“酒钩”的东西用来舀酒添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到了冬天,饮酒前,人们常常要把装在铁瓷缸子或灌装在医用玻璃瓶子的酒,搁在火灰上或泡在热水中进行温热,一般的玻璃瓶是不可以的,经受不住突然的热涨泠缩。温热过后的酒对肠胃有好处,但我们家乡这一带的村民都非常好客,那时劝酒、喝酒之厉害让来的客人害怕。我的老家尤其如此,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敬的酒一般是不能推辞不喝的,除非身体明显有病或从没有端过酒杯;如果你是领导,你要是不接老百姓敬的酒那就是看不起人。因此,政府很多的驻村干部都知道旁田人能喝酒、喝酒厉害,甚至一些地方的人都知道一个传言:旁田的小孩三岁时就要让他喝酒,不能喝酒的说明没有用,就要“DA死他”(DA为方言,狠狠地摔下去的意思)。所幸那时用的是小酒杯,一杯半两左右,饮十几或二十杯问题不大。

小时候,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还是农村白白甜甜的糯米米酒,老家人一般都会做。许多年来,并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那么爱喝白酒。“细伢不冷,酒坛不淩。”这是我所记得的老家关于酒的一句谚语,大约说小孩子冬天不怕冷,白酒也不会结冰,或许从中可以发现酒的确可以御寒,活血,解乏。小时候尝过农村煮的白酒,微苦、辛辣;尤其是多次看到喝酒的人发酒疯,吵嘴、打架,甚至也听说有几个刚强直肠的汉子因饮酒而倒在了酒场下。所以我长大后,不爱饮酒,而事实上却也没少喝,估计可以用吨来计算。每次回家,我始终怕饮家乡自酿的粮食酒,不是认为价廉,而是地道的粮食酒经充分沉淀发酵后后劲很足,端起来闻一闻,便感觉酒气冲鼻。“未饮心先醉。”每次跟家乡人一起吃饭时,我会常常劝别人少喝,莫拼酒,但结果往往禁不住乡亲们厚道的劝说,自己却喝得醉意微醺。

今年10月国庆节期间,承蒙省作协的尹谧先生盛情邀约“悟文观止”群友,孝感、大悟文艺届的几位领导、书法大家、音乐网红、文学爱好者,一行五十余人齐聚金岭。有的同志从深圳、广州等地赶回来参加。中午在尹谧先生的老家大张湾吃午饭,摆出的是农家最喜庆日子里才有的盛大的宴席,山珍美味自不待言。酒是金岭村地道的粮食“米酒”(白酒),色泽淡淡微黄,纯净,入口也绵软。我知道这种酒的后劲大,所以开始只接了半杯。但后来还是架不住大家的客客气气,一攀谈起来,很多人是亲戚。民间说书艺人张清远跟我坐在一起,说得兴起,我最终饮了三两多。午后,蒙蒙细雨中,领导与群友们畅游了金岭及周边白石冲等景点,大家兴趣盎然。而我,醉眼蒙蒙地游了一遍,也别具情趣。

金岭的酒,亲人的情,家乡的文化。那味道是家的味道,那劲道就是那山那水的魅力,那品质就是家乡人的品质。喝酒还是要喝正宗的粮食酒,养生专家们也是这样说。

上图:本文作者颜德贵(右二)在新府白石冲采风

神奇的白石冲记‖‖颜德贵

10月3日下午,“悟文观止”一行数十人,还有市县几位领导,迎着蒙蒙细雨,来到新府村白石冲。这是有着神奇传说的牛王寨下面的一个静美的小山村。

刚一下车,雨就停了。站在打谷场,环视周围,村子三面环山。虽是秋天,周围的树木依然葱茏,马尾松等树木犹如一道道天然屏障维护着村庄。

远在在江浙工作的尹相君女士此次专程回家。在她的带领下,大家沿着干涸的池塘边的一条水泥小路往对面走。就在塘埂的下面,大家都被一棵并不起眼的树吸引住了。真是不说不知道,知道了吓一跳。初看,这棵树平淡无奇,干枯灰白的圆形枝干光秃秃的,树稍上有零星的小黄叶。但两根主干细看好似游龙,从地底下虬曲而上,主干上的小枝条向上、向天伸展。这就是神奇的五谷树。虽然今年年初才我第一次听说了,看过一次图片,但当时我压根就不相信树能结五谷的传说。今天亲眼见到,却相信了大自然的神奇。大家纷纷与树合影,我也用手摸摸树干,以示亲密接触。经过介绍及后来查找资料,始知五谷树学名雪柳。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五谷树“有二株,一在皇城内,一在报恩寺……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之物。”此树一般生长于水沟、溪边或林中,在春暖花开时节,枝条上便开出雪白的繁花,嫩叶还可代茶饮,结出的果实可能每年形状各异:有时像稻谷,有时似高梁,有时如玉米,有时则又仿佛小麦、小米之类的谷物,甚至还有象鱼、虾、蟹的,因此俗称“五谷树”。民间传说更为神奇,如果当年树的果象哪一种谷物,那种庄稼就能获得丰收,且实事往往得到验证。

神奇的五谷树常常令人遐想不已。多年来,很多文人雅士叹服五谷树的神奇。清朝诗人周宝英吟咏:“种自西洋来,佳名五谷系。但看树婆娑,便知丰欠岁。”陈文述诗曰:“楼船十万泰西回,此树曾随泊越来。移植远从鹦鹉地,扎根终傍凤凰台。种分萧寺双株老,花为丰年几度开。野史纷纷说三宝,貂镗亦自不凡才。”很多地方已视五谷树为珍宝,招来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看来这真是宝树!

五谷树对面的山坡中藏着一条巨大的白石矿脉。山坡的地面上建有房屋,在一家住户房子后面有一块巨大的圆形白石,白石表面布满绿莹莹的矿物质,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坑,如同鸡子的脚爪抓过的一样。据说这就是金岭村及周边一带久为流传的金鸡发源地。白石本是金鸡的孕育之所,后来因为阴阳先生破坏了风水,金鸡飞向了金岭村,后来就落在我老家背后的寨鸡山上。虽是传说,我却认为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也非常合理有趣:女娲不是抟土造人么?齐天大圣不也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么?白白净净的奇石为什么不能孕育金鸡呢?那五谷树的果实人不能食用,或许正是金鸡的食物。

白石冲有多种奇观,且多数就在湾子中间。大家一转回到湾子中来,便被各种奇观吸引得四散奔逃,有的去见识姊妹井,有的去看白龙碾,有的去看那一排老房屋。

姊妹井就在房前的田畈中,是并排着的两大一小的三口水井,有饮用的、洗菜的、专门洗涮衣物的。水井周围的环境很好,已用水泥围栏围了起来,保证了井水的卫生。井水冬暖夏凉,清澈透底,而且水面都在井口下三寸左右,保证水不至于溢出来,又方便汲用。据说井底还有“小白龙”(不知是白鳝还是白蛇),大家也没来得及细察。“智者乐水。”白石冲的人口不算多,但在改革之初考取大学的孩子却很多,有的兄弟姊妹几人都考取了大学。所以我当时就认为姊妹井的功劳是巨大的,这并不是迷信风水,而且是有科学道理:水就是生命之源,水就是智慧!在此之前,我听说某村庄的下湾里的人智障和病人一直很多,后来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用水源有问题,因湾子很大,上湾的各种污染导致下湾水源不洁净。

水井下面的田边有一座大碾盘。此次所以能够亲眼见到这白龙碾盘,是新府村支部书记尹恒章事先听说有人前来参观,特地带领村民冒着雨挖掘出来的,碾盘座上还有新鲜的泥土。上碾盘是一个青石碾,在它的盘面与边沿上有两条白色的条纹,宛如两条舞动的白龙,有头有尾,有鳞有爪,栩栩如生。事后还得知尹书记居然也写得一手好诗词,真是佩服啊!

最为和乐而愉快的还是在尹湘君的母亲家里。老人家早有准备,拿出满满的两筐在榨房炒的本地花生。大悟新城的花生早在全国有名,那洋溢着脂香味、甘美、爽口的花生,让满屋来客大快朵颐,一时间问好声、喝茶声、聊天声、谈笑声与花生的香味飘满屋内外。在小院中,三个荆条编筐中装着从山上刚摘来的野柿子,野柿的表面透着锃亮锃亮的黄光与红光,那色彩才真叫做诱人呀!可惜还没有完全成熟;否则,大家一定会毫不客气地吃上几个。

一个地方能有一两种奇观已经很不错了。白石村就在神奇的牛王寨下面,传奇的故事与奇特的美景还有很多,真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金岭赏花‖‖颜德贵

娇花朵朵立寒秋,

姹紫嫣红惹人愁。

片片秋葵经霜后,

一轮独傲不低头。

清明祭祀颜氏先祖‖‖颜德贵

春到金岭村,空气倍清新。

油菜花儿黄,碗豆叶芽青。

人行山道上,风随雾气升。

礼乐朝复圣,耕读好儿孙。

赞黄金沟‖‖颜德贵

真真正正小乡村,地地道道农家景。

黄荆花树六月旺,紫花点点吐芳芬。

昔日僻壤展新貌,小河两旁稻谷青。

党的扶贫见实效,游人沿路笑盈盈。

悟文观止本期责任编辑:章芳

实名投稿:原创、照片、简介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8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