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9日10日教师资格证面试

1月10日结构化面试真题

(考生回忆版)

1.如果你在讲课的时候,有个学生他说会做,你应该怎么办?

2.老师总是批评学生,你怎么看?

3.现在升学压力比较大,同学们只注重文化知识,不参加体育等课,你怎么看

4.你在接校长电话的时候上课铃响了,你怎么办

1月10日试讲面试真题

(考生回忆版)

英语

Msguo,sjourneytoworks

1月9日学科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

语文

1.亡羊补牢

2.杜甫的绝句,要求:生字读写,多音字“行”;会写“岭”,体会描写的景色;有感情朗读;板书

3.小壁虎借尾巴

4.我多想去看看

5.要求:理解“遥远”“壮观”的意思,理解感叹号

6.端午粽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

(2)创设情境,让学生当粽子大使

7.怎么都快乐

8.草原

9.送元二使安西

10.《白鹅》5-7自然段

11.牧童

12.四个太阳

13.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

14.要求:认识“帮、辨、稠”;会写“帮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5.古诗《山行》

要求:注意“径、斜”的读音;注意“霜、斜”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

16.我是一只小虫子

17.雷雨

要求:雷雨前中后的景象,让学生想象画面

18.小毛虫

19.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要求:这首诗表达了使人的什么情感?

20.拼音《zcs》

21.杨万里古诗《小池》

22.小马过河

23.羿射九日

24.大象的耳朵

25.祖父的摇篮

26.月光曲

27.画杨桃

28.孔子拜师

29.生命生命

30.太空生活趣事多

31.藤野先生

32.天净沙秋思

33.乡愁

34.木桐花开爱莲说

35.望岳

36.孔乙己

37.醉翁亭记全篇

38.故乡

39.江城子密州出猎

40.记叙文写作

4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十分钟试讲

42.《abc》要求:1.教会孩子们会读会认会写abc2.用合适的教学方法3.合理的运用板书

43.《月光曲》要求:有感情的讲述文章表达的情感

44.《观潮》要求:教学过程自然

45.同学恶作剧吓到

46.女生摔倒了被笑话

47.雷雨

要求:雷雨前后景象变化

读4~8自然段,想象雷雨画面

唐雎不辱使命(上下滑动查看解析)

《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过渡: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甸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学生翻译这几个文言文语句。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一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限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句的虚词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吧。

(三)抓住重点,体会语气

小组讨论8分钟,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再体会情感,读出甸子所要表达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

“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间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与臣而将四矣。混然众人矣。

“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你今天都掌握了哪些文言虚词呀?试着再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课后寻找这些文言虚词的其他意思和出处,下堂课来交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下滑动查看解析)

二、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在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伙伴和童年生活的怀念和追忆。对于自己的童年,人们总是有着无限的感慨与怀念,鲁迅先生也不例外,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对童年私塾生活的回忆,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从百草园走向三味书屋。

(二)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回忆了三味书屋中的哪些事情?

明确:通读课文可以得知,作者回忆了入学时的场景和自己的先生。

(三)深入研读

1.作者为什么回忆了自己入学时的场景?

明确:作者从自家的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对作者而言是一个记忆深刻的场景。他从无拘无束的乐园走入严肃凝重的学堂,而这一切都是从作者入学这一天开始的,所以作者对这一天的场景记得尤为深刻。

2.作者笔下的先生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作者笔下的先生是一个和蔼又有点严肃的老人,高而瘦,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详细地刻画了先生的模样,同时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部分展现了先生严肃的性格。

3.小组讨论: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感受到先生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作者第一次拜见先生时的场景及作者对先生样貌的描写,展现了先生和蔼可亲的。在文中作者直接表明了先生的品格,方正、质朴、博学。通过作者向先生提问受到训斥这件小事,表现了先生严厉的性格。在后来不断督促作者学习,为作者增加课业则反映了先生治学时的严谨与认真。

4.从作者的回忆中,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忆之情,怀念童年时在百草园游戏的欢乐和在三味书屋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通过对先生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饱含真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抒发了自己对童年的眷念之情,为我们传递了些许温馨。回忆一下你在童年时期的趣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小结作业

小结:文章通过回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件小事,运用了外貌和动作等多种描写方式,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之情。

作业:把课上分享的童年趣事拓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少于字。

语文试讲篇

题目1.《草虫的村落》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十分钟试讲;

(2)重点研读第三、四自然段小甲虫的有趣生活;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答辩题目:

(1)熙熙攘攘”如果联系生征头际,你云怎么讲了

(2)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考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草虫以及草虫的村落,提问学生都看到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作者笔下的草虫村落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PPT出示,指名学生阅读,上黑板书写)

安谧、勤勉、烘烤、驻足观望、僻静、灵泉、花色斑斓、大街小巷、俏丽。

3.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情景、画面,令你印象深刻?给不同的

画面取个标题。

(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不同的分工)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要走进小虫的世界,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包括它们的肢体语言等哪些画面给我们

2.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探讨。

1.“归来的游侠”一段,

(1)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傲然前进、左冲右撞)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他跟他的村民会怎么互相打招呼?(原来,他们是这样互相“寒暄”的,顺势学"寒暄”,这样的寒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这样浓浓的乡情肯定会温暖这个游子的心的。)

(3)让我们也跟这个可爱的小甲虫寒暄几句吧。

(小甲虫,你从哪儿云游归来?做了哪些行侠仗义的事?)

2."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小甲虫吗?

(2)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3)小结:也许是娇小可人的妻子在迎接远归的丈夫,小甲虫是多么幸福啊,原来,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啊。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你觉得生活在村落中的小虫快乐吗?为什么?

(浓浓的乡情、亲情,创造性的劳

动,丰富的娱乐生活等)

2.作者快乐吗?快乐来自一(“又躺在"不止一-次,对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发现有一颗诗心)

(五)课后作业

小练笔:也试着写一种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昆虫,并试着写出它的生活状态。字左右。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熙熙攘攘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怎么讲?

[参考答案]

我会先在PPT上出示一组与“熙熙攘攘"相近的图片,让同学们理解“熙熙攘攘"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我会让几位同学.上讲台上来让他们演出“熙熙攘攘”,最后总结"熙熙攘攘"的意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参考答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道授业解惑,良师犹甚。良师,或悉心以教,雏凤清于老凤声,或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或指点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旁敲侧击,心有灵犀一点通。孔子曰:“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毋诲乎?”陶行知“爱满天下”,并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师选择了太阳的事业,就选择了燃烧自己,他们甘当人梯,为人作嫁,鞠躬尽瘁,虽九死而未悔。

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本意,而后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又将“爱”划入重要的范畴一关爱学生,如何关爱学生,到底要关爱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一位老师、就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只有保持好这样一颗大爱之心,秉持好一位教师该有的专业态度,才能干好教师这个职业,保证其教育不变质。

题目2.题目《杨氏之子》

2.内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基本要求:

(1)学会用注释了解全部大意的方法;

(2)理解主人巧妙回答的语言艺术;

(3)合理的板书设计。

4.答辩题目:

(1)你认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简单说说本篇课文的选编理由及说明的道理。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少年儿童,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七步作

诗的曹植等等。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一位机智的儿童一杨氏之子。

环节二:初读课文

1.解释课题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强调要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5.请同学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环节三:深入研读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言精妙?精妙在哪里?你从他们的对答中体会到了什么?

2.大家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3.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4.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请个别同学表演。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把对话补充完整。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作业:课下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感受语言的精妙。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氏子杨梅

机智巧辩

孔君平孔雀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2.简单说说本篇课文的选编理由及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题目3.题目《搭石》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答辩题目:

(1)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2)回想刚才所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情境导入

师展示乡间美:景图片。

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进行范读,及在黑板:上强调一些同音相近的字词和多音字。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总结梳理板书。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一(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交流汇报:

如第二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第三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5.摆放“搭石”,理解“踏上几个来回*?感悟行为美。

6.通过“搭石”,理解“协调有序”。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7.谦让助人:总会止步、理所当然。

(四)迁移拓展

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是这么的美,所以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风景吗?师生交流。

(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小结作业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写一写吗?

板书设计

搭石

朴实

无私

和谐

谦让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答辩题目解析]

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在小学语文的教授中,我认为有以下注意点:

(1)设置情境。语言学习最终是要学生把所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运用,那么我们教授的知识点,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设置成课堂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去实践语言的运用,

(2)注意直观性。小学对于语言的积累有限,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用直观浅显的方式来教学。这样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有帮助,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避免专业性:过强的语言以及课堂操作方式;

(3)注意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偏短,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尽可能有意思的方式不断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能动性;综上,这就是在小学语文授课中需要注意的点。

2.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是认识“谴、情、俗、协、序、绰、伏"等生字,会写“洪、暴、猛、涨、裤、情、稳、俗、衡、序、伏"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阅读,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搭石》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愿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题目4.题目《金木水火土》

2.内容:

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

美森夯坐卡:

日月照今古。

3.基本要求: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识田字格;

(3)教授一、二、三、上的具体书写。

4.答辩题目:

(1)在小学语言课上的活动组织应该往意什么?

(2)博士生教小学会不会大材小用?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开火车读“天地人你我他"生字卡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首童谣。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认识的字画-一个小五角星。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不认识的字指出来,教-教。

例如,分、照、今古

3.朗读感悟

(1)师带领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正确。

(3)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二二三()(),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日月照今古。

(4)小组合作

①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②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5)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②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小结: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③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④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6)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4.认识田字格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

(3)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我叫田字格,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4)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5)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5.认识笔画横,指导书写一二三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笔-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2)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讲解: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4)学生尝试写汉字“-”。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5)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二、三。说--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6)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短,下横长。

“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6.小结作业

(1)背诵儿歌《金木水火土》。

(2)按笔顺书写一二三上,并口头组词。

[板书设计]

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小学语言课上的活动组织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在小学语言课上应注意:

(1)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偏短,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尽可能有意思的方式不断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能动性;综上,这就是在小学语文授课中需要注意的点。

(2)要注意班级的掌控。小学年龄较小,秩序意识还不够强,自制力也较差,这就说明,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必须关照到不同种活动所应处的环节,不能随便放。比如,字词发音讲授处的活动应是练习性的,偏重复性和机械性的练习,这样的活动组织起来比较方便,时间也比较好掌握,学生没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学生不易失控;而在拓展延伸环节,通常我们可以设置班级参与度较高的综合性活动,这样的活动参与的学生多,秩序性并不是非常明显,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并且常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生易乱,因此我们要把它放在重点内容讲解之后。这两种活动的次序是不能对调的,否则会给课堂组织带来很大的障碍。

(3)时间控制。一般小学阶段,为了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我们不留给学生太多的活动时间,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2:博士生教小学会不会大材小用?

[参考答案]

我认为博士生教小学不会大材小用。

首先,并非学历越高就要去做听起来高精尖的工作,而且对于教育者来说,越是小学生越应该往重个人的素养;

其次,从专业能力上来说,博士生有更多的知识积累,能够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知识天空,这对于孩子们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再次,一个人若是对一份工作感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更不会去考虑是否大材小用,在这一点上,不论是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大家都是一样的,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

最后,每份工作都有其特点,不一定是博士生就能干得很精彩,博士生教小学同样有很多挑战,也要学习很多知识。综上所述,我认为博士生教小学并非大材小用。

数学

小学数学

题目1:8的乘法口诀

题目2:《位置》

题目3.《平均分》

题目4.《千米的认识》

题目5.《吨的认识》

题目6.《以内数的认识》

题目7.《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题目8.《折现统计图》

题目9.《数字与信息》

题目10.《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题目11.《观察物体》

题目12:《折线统计图》(出现3次)

题目13.《面积》

题目14.《连加》

题目15.《11-20的认识》

题目16:《图形的运动(二)》

题目17.《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1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题目19:《面积单位》

题目20.《分数除法》

题目21.《分数四则运算》

题目22.《圆的周长》

题目23.《平移》

初中数学

1.题目:《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题目:反比例函数

3.题目:立方根

4.题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5.题目:平面直角坐标系

英语

小学英语

题目1.真题展示Teachingmaterial

题目2.Teachingmaterial

题目3.whatdoeshedo

题目4:water,tiger,sisite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7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