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9月15日,岗前培训的第二天。
经历了第一天的摸索、适应,今天显得从容起来。
上午的专题讲座仍是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展开,李娜老师和张雅丽老师分别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展开深入分析。
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李老师丝析发解,由“和合”和谐、融合之意引出秦岭作为南北分界线、“九州之险”、“天下之大阻”的政治和地理意义;分析了秦岭作为中央水塔,发挥着为长江和黄河提供补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承担重要功能的作用。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的祖先诞生于此——蓝田猿人、半坡人、仰韶人;我们的民族形成于此——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华胥氏故里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我们的历史开端于此——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的兴衰荣枯,汇聚了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成就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秦岭巉巉列万峰,晚岚浑欲滴晴空”、“蓝关月冷猿啼木,秦岭风高雁贴天”等经典诗篇。
总书记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水土流失、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这些都制约着陕西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也深刻地体现了深邃的历史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前车之鉴,也是发展底线。
在解读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内容时,张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的民生足迹、总书记为什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