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大桥的建成,或许有你家一份功劳通济

长按   双龙大桥的建设凝聚着市民们的希望和贡献。大桥上的四块石碑镌刻着部分捐资建桥者的名字,那是大桥建设资金一度告急时,金华市民慷慨解囊,使大桥得以继续建造的一段历史记录。金华市委、市政府在大桥的石碑上写道:正是因为民心铸桥,才使大桥的建设梦想成真。双龙大桥因此被称为“民心工程”。

立在双龙大桥上的“双龙大桥记”,金华高楼迷摄

双龙大桥建桥捐款超百元人员名单,上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部分石碑已经斑斑驳驳金华高楼迷摄

这样的名单(建桥捐款超百元人员名单)在双龙大桥上整整的刻满了四块大石碑,大致统计了一下,一列有30人,一共20列,一块石碑有人,四块石碑就有大约人。

而没有超过的捐款者名单或许会更加多,毕竟在当时,块不算一个小数目。

双龙大桥建设老照片

围堰摄于年

大桥南引桥建设摄于年

浇筑横梁摄于年

建设中的双龙大桥摄于年

建设中的双龙大桥摄于年

双龙大桥钢拱起吊摄于年

主桥混凝土浇筑摄于年

双龙大桥龙门吊摄于年

大桥横梁吊装完成摄于年

以上图片来源:金华晚报徐军记者,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双龙大桥通车典礼上,第一辆驶上双龙大桥的公交车--9路公交车。图片来源;金华新闻网,版权属于原作者

双龙大桥通车典礼

说完了双龙大桥,我们再来说说通济桥:据说通济桥的其中一个桥墩是由永康人出钱的。

  几百年来,金华人过五百滩,靠的就是通济桥。

  最早的通济桥,只是一座浮桥,到了元代,变成十一孔石礅木梁桥,上覆桥屋50间,间以三殿两亭,亭置四天王,殿塑妥大士、泗洲僧伽等神像,非常壮观。

通济桥老照片,金华高楼迷摄

  不过这木质的通济桥,屡毁屡修,直到清嘉庆十四年(公元年),当时金华知府严荣,决定将通济桥改成石桥,桥下加几个石礅。

  围绕着这个加石礅,还流传着一个段子:

清朝嘉庆十四年(),金华知府严荣决定将木质通济桥改建成石质通济桥。将原来11石墩改建成13石墩。为募集造桥款,严荣召集金华府所属八县的知县和各县巨富代表协商解决集资事项,地点在通济桥南头的桥头边,因为在这里要增设一个石墩。北边桥头新增的石墩已由金华县知县刘遵连承揽。按严荣知府的意思南头新增石墩由永康县承揽。可是永康县知县李崇盛迟迟不肯表态。

据称,现场一金华富商见此情景说:“永康人是一个铜钿一条命,两个铜钿要出人命。他们哪里会掏腰包?”言下之意是说永康人吝啬不大方。永康富商代表听后觉得金华人小看永康人,就拿过钱褡裢,把里面白花花的银子倒在桥南头的五百滩上后扬长而去。

不过,我印象当中的永康朋友,和故事里完全不一样,生意做得大,对人从来也不小气。

金华其他几座大桥的的“前世今生”

东关大桥:年12月5日开工,年3月后改按第二阶段拓宽设计要求施工,年9月25日竣工,当月29日通车投入使用。该桥的建成,标志着金华市区一环的贯通、

东关大桥老照片:那时候两边都是田野,金华高楼迷摄

金婺大桥:金婺大桥于年12月建成通车,全长米,桥面宽24.7米,主塔为独柱形,高64米,9对斜拉索平行对称系于索塔的东西两面。当时为金华第一座拉索桥。

婺江大桥:年与环城西路南段同步建设,7月10日开工,年5月竣工。7月1日投入使用。

信息综合自金华市志,金华新闻网等

照片来源已在文中备注,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爱家乡金华,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5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